当代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永存人们的心中,他曾3次大落大起的坎坷政治经历,多次处于风口浪尖当中而又转危为安,更显其特有的魅力。
为缅怀一代伟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邀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等单位11位党史专家、传记作者编写了《邓小平政治生涯》一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邓小平政治生涯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胡锦昌//张学军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永存人们的心中,他曾3次大落大起的坎坷政治经历,多次处于风口浪尖当中而又转危为安,更显其特有的魅力。 为缅怀一代伟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邀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等单位11位党史专家、传记作者编写了《邓小平政治生涯》一书。 内容推荐 邓小平站在时代潮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超人的智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一种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邓小平政治生涯》一书向人民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的极为有益的素材和思路,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要找的答案。 这本书将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了解邓小平不平凡的一生,特别是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从而使人们更加怀念邓小平,爱戴邓小平,激发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追求真理飘洋过海 1、黄桷树,企盼着什么?/1 2、挥别乡关,寻梦天涯/3 3、远涉重洋,奔向异国他乡/9 4、勤工路艰,历尽辛酸不流泪/11 5、俭学梦碎,前途茫茫路在何方?/15 6、路遥水长,真理点燃新希望/17 7、牛刀初试,“油印博士”显精神/20 8、风口浪尖,来去我自从容/23 第二章 回国革命经历血雨腥风 1、奉命回国,出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26 2、武汉血雨,筹备组织参加八七会议/31 第三章 奉派桂北举行百色、龙州起义 1、开展兵运,为起义打下坚实基础/38 2、因势利导,为兵变保留革命武装/47 3、转兵百色,开展工农武装割据/49 4、争取李明瑞,为起义部队物色总指挥/51 5、智斩顽“熊”,举行百色、龙州起义/54 第四章 率领红七军汇人朱毛红军 1、执行决议,行不通时再说/61 2、等待机会,全州实现转折/69 3、漫长征途,转战桂湘粤边/77 4、历尽艰难,实现“与朱毛红军汇合”/82 5、第一次婚恋/86 第五章 “毛派”头子面对厄难 1、厄难骤临,筠门岭缺席受批斗/89 2、斗争升格,七里村再遭批判/99 3、拒绝认错,樟莲湖劳动改造中/105 4、第二次婚恋/112 第六章 坚持抗战渡过最艰难岁月 1、武装斗争,用敌后游击战争挫败日伪的军事“围剿”/117 2、实施民主,用“三三制”原则建设抗日民主政权/125 3、精兵简政,提高抗日军民的战斗力/127 4、整风学习,在提高马列主义水平的基础上增强了团结/132 5、生产自救,用开展大生产运动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136 6、第三次婚恋,卓琳相伴终生/142 第七章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1、服从中央,野战军强渡黄河/146 2、杀开血路,千里跃进大别山/155 3、腹地尖刀,刘邓军逐鹿中原/166 第八章 巧施谋略淮海战役操胜算 1、担当重任,成为淮海战役前线的掌舵人/174 2、斩断“蛇腰”,首战告捷/178 3、诱敌深入,围歼黄维/182 4、顾全大局,对杜聿明围而不打/187 5、以少胜多,硬是把淮海战役这碗“夹生饭”一口一口地吃掉了/192 第九章 主政大西南安邦定一方 1、巧布“迷魂阵”,解放大西南/196 2、剿匪征粮,压倒一切/200 3、政策先行,承担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历史任务/205 第十章 进人中央领导核心担任党的总书记 1、经受考验,保持清醒头脑/210 2、接任中央组织部长,做革命事业中的一个“螺丝钉”/212 3、参与八大准备工作,进入中央领导核心/213 第十一章 探索前行情系民生 1、“他聪明能干,很有前途”/217 2、委婉批评,狂热中保持清醒头脑/219 3、“眼见四面,耳听八方”/222 4、顺义调查,明确提出调整党在农村的政策/225 5、“责任田是新生事物,可以试试看”/231 第十二章 遭受迫害受人民保护 1、风云突变,被迫害离开京城/234 2、飞抵江西,开始三年监禁生活/239 3、重操旧业,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244 4、襟怀坦荡,赢得美好的信任/250 5、紧张劳作,晕倒在车间/252 6、走过磨难,返京迎接新的战斗/255 第十三章 全面整顿善借东风 1、进入核心,全面整顿开始/261 2、“五三会议”,邓小平借东风批“四人帮”/270 3、迂回前进,直捣“四人帮”的老巢/277 4、理论论战,整顿深入民心/281 5、以静制动,评《水浒》不了了之/284 第十四章 冲破“两个凡是” 开启思想解放的春天 1、山重水复,遭遇“两个凡是”/294 2、坚持原则,“‘两个凡是’不行”/297 3、针锋相对,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298 4、实事求是,肯定和支持真理标准讨论/302 5、论战犹酣,到东北再点一把火/305 6、成为核心,迎来思想解放的春天/309 第十五章 实事求是为最大冤案平反 1、千古奇冤,骇人听闻/312 2、实事求是,有错必纠/315 3、全面复查,推翻原判/320 4、平反昭雪,恢复名誉/326 第十六章 总设计师建设富强中国 1、转移重心,“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334 2、科教改革,“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339 3、瞄准农村,农民要脱贫致富/345 4、力保“傻子瓜子”,解开姓“社”姓“资”这个死扣/350 5、建立特区,走出一条对外开放的新路来/356 6、分三步走,把贫困中国变成小康中国/363 第十七章 一国两制洗雪国耻 1、东方明珠,中华民族过去的屈辱/368 2、一国两制,创造性的构想/373 3、绵里藏针,“铁娘子”无可奈何花落去/377 4、方针已定,坚定不移向前走/383 5、一如既往,影响源远流长/390 6、狂欢之夜,中国人民盛大的节日/394 第十八章 融化坚冰揭开中苏关系沉重的一页 1、亲身经历,从同盟到对抗/399 2、果断决策,打开中苏关系的大门/403 3、务实变通,随时给梯子让对方下/加5 4、巧递口信,提出举行高级会晤的设想/410 5、独特回应,不露声色地将了戈尔巴乔夫一军/412 6、坚持原则,“解铃还需系铃人”/415 7、谈笑之间,中苏第二次握手/418 第十九章 率先垂范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1、设立顾问,最早源于1975年的军委扩大会议/424 2、再提顾问,干部的新老交替迫在眉睫/426 3、写入党章 ,中央顾问委员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之一/429 4、明确职责,特别注意三点要求/431 5、中央决议,肯定中顾委的参谋和助手作用/434 6、新老交替,实现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435 7、实现全退,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作表率/438 8、世纪伟人,永载史册/440 后记/444 试读章节 邓小平的父亲名绍昌,字文明,出生于1886年,受过一些传统教育,略通文墨。邓文明从祖上承接有一些田产,属小地主之列,因此他没有从事田间劳作,而是热衷于地方上的一些事务。他不仅参加了当地的哥老会组织,并且一度当过其中的小首领。邓文明出生的年代,正是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多灾多难的时期。而他所生活的川东地区,又是人民对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反抗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1911年,在武昌起义之前,川东荣县就已经打响了第一枪,同盟会员吴玉章等人领导起义,宣布独立。武昌起义后,川东各县和重庆更是纷起响应,清政府在这里的统治迅速瓦解和崩溃。这一年,邓小平的父亲25岁,在革命大潮来临之际,一他积极加入了武装暴动队伍的行列,参加了广安的革命军,并且当过类似排长的下级指挥官。后来,他任过团练局长、乡长类的职务。在当团练局长期间,曾带兵追剿过土匪郑某,但后来郑某被招安并被委任为师长,为防报复,邓文明一度躲到重庆。从邓文明的这些经历,可以看到在里面透出的当时中国社会的刀光血影。它表明,邓小平的父亲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一定的政治意识,具有时代的敏锐嗅觉。大概因为这些经历,邓文明看到,中国社会还有更大的风雨要来,还会有更大的变化,尽管对怎么变,朝什么方向变,将变成什么模样,在他心目中是模糊和不清楚的,但变的风雨必将来临,必定会来,他一定是感觉到了的。他知道,大风暴来临之际,回避是没有出路和希望的,可能的有效方法就是接受风雨的敲打和磨炼,与风雨同行。同时,在留法勤工俭学的感染下,他也可能认为,在那遥远的大西洋彼岸,也许能够找到中国要变,中国会变的希望、根据、方法和将变成什么模样的端倪。邓文明能够毅然把年仅15岁、乳臭未干的邓小平推上留法勤工俭学的道路,让他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其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邓小平本人呢?他为什么能够在这样一个年龄告别父母,割舍对亲人的依恋,踏上一条前途莫测、风云诡谲的道路?天真?浪漫?不排除有这样的思想因子。但是,这肯定不是主要和决定性因素。邓小平作出这一抉择,无疑与他父亲的影响,和他少年时对社会人生的初始体验、经历与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邓小平的父亲投身辛亥革命武装起义行列后,当时年仅七八岁的邓小平就曾去过他驻扎的军营。耳濡目染之下,他父亲对社会的强烈参与意识和政治热情,在不知不觉之中种入了邓小平的心田。据说,当邓小平刚满8岁时,曾做出过一件突显他性格的非同寻常的事情。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好朋友突然哭了起来,流着泪说,他的妹妹病重,正发着高烧躺在床上。这位出身贫穷的同学说,如果没有医生的治疗,他的妹妹就要死!年幼的邓小平把这些话默默地记在心里,第二天一早,一进教室就跑到那位朋友身边,悄悄地塞给他5个银元。这一小笔钱在当时可以买到500斤谷子,邓小平是从他父亲的钱箱里偷来的! 几天后,邓小平的父亲发觉丢了钱,气恼地把全家及佣人召集到一起。还没等到他父亲说出第一句威吓的话,“年幼的小偷”就主动站了出来,告诉父亲钱是他偷的,并递给他父亲一根棍子。邓小平一声不吭地接受父亲的惩罚,没有告饶,离开时腰杆像毛笔杆一样直挺。怒气平息以后,邓小平的父亲开始感到迷惑不解,问邓小平为什么要偷钱。邓小平告诉他,一个同学的妹妹眼看要病死了,却无钱就医。邓小平刚说了几句话,父亲就将邓小平一把搂入自己怀里,连声称赞儿子做得对。父亲进一步询问邓小平,为什么他在遭受惩罚时一声不吭,也不替自己申辩。邓小平回答说,按照规矩,小偷应当受到惩罚,他挨打是理所当然,至于他为何要哭,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不能自己挣钱来救济他人的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提前催醒了邓小平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这种很早就朦朦胧胧地产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随着邓小平年龄的增长和新的社会因素的催化而愈益强烈和明显。 进入20世纪,天府之国已经不像古时那样封闭,外部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能够比较快地传递进来并产生影响。而广安,更可以说在天府之国是开风气之先,它在鸦片战争后成为川东的天主教中心,广安中学就是按欧洲风格建筑起来的。邓小平所接受的教育,与旧时代已经有天壤之别,基本上是赶着时代的脚步进行的。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存在了长达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被废除,虽然开始学习的头两年他进的也是旧时的私塾,但随即进入了新式小学,后又进入了广安县城惟一的高级小学堂,民主革命思想已经进入了他们学习的内容。他11岁进入广安县城之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通过报纸、杂志和口头传播从外部世界传来的各种新思想,不断地给予他新的思想养料,促使和推动他对人生、社会进行着进一步的关注、思考和选择,前途、理想,民族、国家等意识由隐而现,由潜而显,在他思想中滋生、成长。而15岁,正是人生多思多梦的年华。这样的种种因素,使年少的邓小平开始编织着梦想和希望,对未来的梦想,对国家、民族的梦想。对梦想、希望的追寻,给予了少年邓小平无限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因为如此,当他父亲来信告知他重庆有留法预备班,希望他前去考试,参加那里的学习时,邓小平没有犹豫和迟疑,毅然迈上了留法勤工俭学的道路。P6-8 序言 当代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永存人们的心中,他曾3次大落大起的坎坷政治经历,多次处于风口浪尖当中而又转危为安,更显其特有的魅力。 邓小平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他凭借非凡的胆识和智慧,举重若轻,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考验,并且每次都向他生命的目标更接近一步,成为领航时代的伟人。可以说,在当今的世界,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找不到像邓小平这样走过崎岖曲折生活道路,经受过种种大风大浪的政治家。 如同每个成功者都必须走过艰难曲折之路一样,一项伟大的事业也必然会经受到各种挫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达8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中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之路,经受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犯过一系列或“左”或右的错误,有时甚至是严重的错误。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够从逆境中崛起,从危难中走出,是深受中国人民拥护的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3亿中国人民为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阔步前进。 邓小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紧紧相联,邓小平的实践活动与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邓小平的人生经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缩影,从邓小平坎坷的一生中可以看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之路,看到党和国家曾经遭遇过的各种风险。 邓小平站在时代潮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超人的智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一种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邓小平政治生涯》一书向人民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的极为有益的素材和思路,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要找的答案。 这本书将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了解邓小平不平凡的一生,特别是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从而使人们更加怀念邓小平,爱戴邓小平,激发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本书编辑组 后记 为缅怀一代伟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邀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等单位11位党史专家、传记作者编写了《邓小平政治生涯》一书。 本书顾问熊清泉,主编胡锦昌、张学军,副主编陈明宪、邓立佳,执行主编昊楚婴;龙士云撰写第一章,罗元生撰写第二章、第六章,杨正辉撰写第三章,吴珏撰写第四章、第十四章、第十六章、第十八章,刘晓农撰写第五章、第七章,欧阳青撰写第八章、第十九章,闰研撰写第九章,李雅农撰写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七章,刘良撰写第十二章,李立旭撰写第十三章,杨志强撰写第十五章;全书由吴楚婴负责统稿,最后由熊清泉、胡锦昌、张学军、陈明宪、邓立佳审定。 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湖南省交通厅、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共井冈山市委党史办副研究员刘晓农除撰写了两个章节的书稿外,还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同时,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上海东方文化出版社周军的帮助,我们也一并致谢! 在编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失误,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