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宏调的逻辑(从十年宏调史读懂中国经济)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卢锋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宏调的逻辑》把脉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探讨宏观调控如何左右中国经济,未来如何把握机遇,推进改革。

卢锋教授著的《宏调的逻辑》温故而知新,系统总结历史经验和规律,开创未来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宏调的逻辑》细察10年经济运行轨迹,对未来改革探索具有史鉴意义。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非同寻常,经济增长有很多新现象值得反思,宏观经济运行有很多新矛盾值得探讨,政策实践有很多新经验值得总结。而宏观调控的完善和创新,将为中国经济未来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提供有力保障。

这和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

内容推荐

《宏调的逻辑(从十年宏调史读懂中国经济)》以中国宏观调控十年史为主题,系统探讨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互相演变和关联,从宏调的角度,读懂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中国经济表现,有时看上去像一个迷宫,忽上忽下,忽冷忽热,汇率升一阵贬一阵,通胀过后又是通缩;政府一会儿这个政策,一会儿又那个政策;有时鼓励消费,过一阵又强调稳定投资;发文的一会儿是发改委,一会儿又变成了国务院;还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楼市要调控,股市要调控,经济热了要调控,物价涨了要调控,产能过剩、部门投资、生猪生产都是宏观调控的对象……

那么,宏观调控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哪些部门有宏观调控的权利?宏调政策演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又如何左右中国经济?未来,我们又会被它如何影响?

再具体一些,为什么21世纪初十余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易热不易冷”,而宏观调控政策却治冷难治热易?如何看待宏调工具选择上表现出来的“十八般武器”一起上的宽泛化特点?如何看待产能过剩对宏调政策的分析支持含义与实践效果?如何看待货币过量冲击下不同物品价格响应特点?积极宏观政策与刺激政策是一回事吗?如何理性评估“4万亿”刺激利弊得失?……

《宏调的逻辑》系统探讨整个宏观调控的工具、手段、影响、问题、矛盾及其背后规律内涵,无疑是更好理解我们当下经济一个引入入胜的途径,进而对未来的趋势和选择提供有益的启示。

卢锋教授在《宏调的逻辑》一书中,以十年宏调史为主题,观察新世纪以来十余年开放宏观经济增长和宏调政策演变大势,着重描述和分析宏调政策工具选择多样化宽泛化特点;专题考察十年宏调史上重大关系与问题:通缩通胀、物价、产能、投资、刺激政策、4万亿……以学者的严谨和通俗的笔触,将这些看似很大的话题,落到细节处,探讨其逻辑和经验教训,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

目录

前言 十年宏调回头看

第一部分 宏观调控知多少

 第一章 从胡温景气到习李宏调

胡温景气与宏观大势

经济易热难冷

宏调治冷难治热

宏调改革加减法

宏调改革呼之欲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论宏调

习李宏调有深意

 第二章 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

宏调工具宽泛化

宏调宽泛化的得失

宏调认知需反思

宏调部门知多少

有中国特色的宏调部门

宏调九龙治水

发改委难减权

审批为何难根治

发改委为何难收手

 第三章 偶然事件影响历史

偶然事件影响历史

“98通缩”是特例

2004年宏调风暴

宏调风暴的细节偏差

2004年宏调遗产

央行为何出手不利

 第四章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一波三折话汇改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贬值时难升亦难

双峰并立升值论

人民币汇率大趋势

“周小川”猜测

巴拉萨效应

巴拉萨效应的中国故事

央行忙对冲

第二部分 通胀通缩变奏曲

 第五章 通缩幻觉缘何成主流

通胀前的通缩幻觉

辨识通缩

好坏两通缩

通缩思潮回归

通缩思潮缘何成主流

何故大手松货币

反思通缩恐惧

 第六章 通胀进入高潮期

新时期新治理

2007年通胀标本

辨别通胀的争议

资产泡沫是通胀吗

货币中性的误读

中国式房价飙升

中国房市“双限”的经验教训

产能过剩久治难愈

第三部分 世界经济新格局与4万亿

 第七章 新三国演义催生新变化

新三国演义

美国失衡的历史透视

中美失衡之镜像

美国误判失衡酿出金融危机

产品内分工“微积分”

东亚模式与中国选择

 第八章 刺激药方得与失

不平凡的2008年

4万亿为何这么急

4万亿加速器

刺激药方得与失

谁的“百年不遇”

退出悖论

政府债务“后遗症”

开放大国“回旋镖效应”

区分两种贸易条件

如何看待高投资

第四部分 新常态与非常态

 第九章 中国进入失衡调整期——我国近年宏观形势特点解析

近年调整形势主要表现

发展成就与失衡原因

价格没搞对与货币难管好

新通胀物价表现新特点

宽泛化宏调的利弊

一揽子刺激政策的影响

调整任务与困难

调整进程与前景

 第十章 中国经济如何追赶

宏观调控政策将知难而进

增长与刺激之辩

破除通缩恐惧论——中国应坚持双重取向宏调政策

宏观经济处于调整的最后阶段

中国经济如何持续追赶?

把握机遇推进改革,审慎评估应对风险

 第十一章 中国经济的双重调整—21世纪宏调史分析视角

本轮周期调整的特点与难点

本轮结构调整的特点与难点

本轮调整的有利条件

双重调整进入关键阶段

前景展望与政策探讨

试读章节

依据十四届三中全会体改决定有关阐述,“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

十六大以来更多强调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要求“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这次宏调表述的新意和特点,明确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作为主要宏调手段,提出宏调机制化,体现决策层宏调理念创新。针对危机后形势发展,要求“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这是全新表述。再提“科学的宏观调控”,折射高层意识到需系统反思与应对这个复杂问题。

成熟市场经济下宏观政策对象主要指总需求管理与稳定政策,侧重调节开放宏观经济的总量关系及其平衡,宏观政策具有相机抉择的特点,央行和财政部等是主要宏调职能部门。中国20余年探索宏调体系仍未基本定型,与转型期宏调实践的一些特点有关。

我们对宏调目标和对象界定比较广泛,不仅包括总量平衡,而且涵盖结构优化目标;为此在政策工具上就需要借助计划、产业政策等多样化工具;在政策实施主体上表现为很多部门参与宏调。对象宽、工具泛、主体多的宏调体制虽便于灵活施政,然而宏观经济波动短期变异度较高,宏观调控有相机抉择特点,与结构演变和产业政策取向比较稳定的属性难以兼容一致,实践中难免导致宏观调控微观化或过多干预常态。

经验表明,如果宏调目标过宽、宏调工具过泛、宏调部门过多,许多政府部门能较为随意地“以宏调名义”干预投资、信贷、准入等方面微观经济活动,势必妨碍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目标。也就是说,具体宏调举措是技术性问题,但宏调规则、范围、方法则是体制性问题,并在经济实际运行层面具体定义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作用的真实边界。

体制市场化程度会制约宏调科学化程度,然而宏调宽泛化与微观化也会固化甚至强化体制中非市场因素,反转制约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实现程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前所未有的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决心“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将为破解科学宏调难题提供新机遇。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可以预见,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成熟之日,也就是科学宏调目标实现之时。届时“宏观调控”这个体制转型期的特色名词,其中带有计划体制遗迹的“控”字或许会被舍弃,最终采取“宏观调节”或“宏观管理”之类表述。习李宏调有深意

2013年9月4日,习近平主席接受土库曼斯坦等五国媒体联合采访,系统阐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调政策;9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也简要介绍了国内宏观经济与政策情况。两位领导人不约而同地强调目前宏调要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打好基础,显示中国宏调政策远近结合的思路更加清晰完整,也折射出当时宏调方针与早先宏观经济演变特点的内在联系。

新政府接任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然而,经济增速阶段性趋缓也引发国内外多方议论,近来国外一些媒体出现新一轮看空中国经济的舆情。上述形势下,中国领导人在重要外事活动场合介绍经济形势并定调宏调,尤其令人关注。

两位领导人客观介绍了国内目前经济形势的特点。

P16-P17

序言

时间过得真快!21世纪转眼过去15年,中国经济成长经历又一轮波澜壮阔的宏观周期起落,目前正处于下行调整关键阶段。本书收录内容,部分是对近年宏观经济形势的零散评论,大部分是有关胡温主政时期10年宏调史的评论文章。这些文字记录了我对21世纪中国开放宏观经济成长运行的点滴观察思考,也体现了我愿意结合历史演变背景来分析探讨短期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习惯。

重视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研究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至少应有两点意义。一方面,21世纪初年中国经济超预期追赶的展开过程及其不同侧面表现,无论在深化拓宽对开放宏观经济重大问题学理认识方面,还是在对正确把握当代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驱动力量和现实机制上,都提供了很多鲜活重要的经验事实与素材。历史与逻辑具有统一性,认知当今经济变革大时代的内在规律与逻辑,应有历史演变的观察视角。

另一方面,近年中国经济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减速调整,目前仍面临下行压力考验。就如何看待目前形势与展望前景而言,无论学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在较多分歧。在经济形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景下,借鉴中国宏调史观察视角,重视从系统分析早先扩张阶段的失衡因素形成机制与特点入手,结合当前现实情况,探讨认识本轮调整为何难的实证根源,对正确把握经济未来走势不无裨益。

中国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并产生越来越大的全球影响力,已成为昭然于世的经济现实。中国经济开放追赶及其伴随全球经济格局演变所涉及的诸多重要问题,虽已引发学界广泛关注与重视,并已取得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对这些问题的系统观察研究还远远不够,学术研究与理论认知仍明显滞后于经济实践发展。基于对中国开放宏观经济的观察思考,笔者在近年有关开放宏观经济学课程与讲座中,在过去10余年主持协调“中国经济观察”季度报告会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梳理和思考。有关研究论文和报告收录于《大国追赶的经济学观察——理解中国开放宏观经济(2003—2013)》一书中,并于2014年出版,有关短篇评论文章同时结集于《搞对价格 管好货币》一书并出版。

本书收录了笔者过去两年多有关21世纪中国开放宏观经济的评论文章。内容大体分三块。一是2013年年初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在财新《新世纪》杂志上就胡温时期开放宏观经济与政策发表了60篇系列评论文章,对21世纪初10年宏调史涉及的部分问题,从时间纵向与专题横向两个角度做了初步梳理与探讨。二是对十八大以后我国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零散评论文章,主要在FT中文网、《改革》杂志等媒体发表。三是从双重调整和历史观察角度分析目前经济形势特点的研究报告的缩写文章。这些文章的讨论内容与我在北京大学开设的“21世纪中国开放宏观经济”课程的努力相一致,体现了我对新时期中国开放宏观经济一些特征性现象的观察思考兴趣。结集出版之际,出版社编辑把这些文章分拆编排为4个部分11章节,形成这本小书的内容结构。

感谢汪丁丁教授和胡舒立女士对于最初写作10年宏调史系列评论的热情鼓励和支持,感谢财新《新世纪》不同时期编辑人员朱长征先生、叶伟强先生、李增新先生等人的支持,感谢FT中文网编辑徐瑾女士、《改革》杂志编辑杨哲宇先生的热情合作。最后要特别感谢中信出版社王斌社长亲自过问本书出版,特别感谢黄维益和刘淑娟认真专业的编辑,使得这本小书得以出版。

卢锋

2015年11月底于北京西郊天秀园住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