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故事集有个楔子,叙述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肆虐,三名男青年和7名少女在诺维拉教堂邂逅,一起到乡村一所别墅避难,住了两个星期,他们除了玩赏风景,欢宴歌舞外,便是开故事会,在其中10天的时间里,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由轮流执政的“女王”或“国王”规定故事主题,由一人吟歌作为故事会的尾声。10天里他们总共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日谈(精华版)/名著名译插图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意大利)薄伽丘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部故事集有个楔子,叙述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肆虐,三名男青年和7名少女在诺维拉教堂邂逅,一起到乡村一所别墅避难,住了两个星期,他们除了玩赏风景,欢宴歌舞外,便是开故事会,在其中10天的时间里,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由轮流执政的“女王”或“国王”规定故事主题,由一人吟歌作为故事会的尾声。10天里他们总共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内容推荐 薄伽丘(1313一1375),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青年时代曾学习法律,后与那不勒斯王罗伯特宫廷的王公贵族和人文主义者多有接触,并潜心研读古代文化典籍。主要作品除《十日谈》外,还有传奇、史诗、叙事诗、十四行诗、短篇故事集和论文等。 《十日谈》(1348—1353)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品开头有个序曲,叙述了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时所发生的事情。十个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而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目录 原序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作者跋 试读章节 按照以前的风俗(今天也是这样),哪家有了丧事,亲戚和邻居家的妇女同死者的女眷聚在一起,为死者恸哭,而男性邻居以及别的市民则在丧家门前同死者的男性亲属待在一起。随后来的是教士,他们的级别要看死者的身份而定。死者的灵柩由亲友们扛着,后面跟着手拿蜡烛吟唱着挽歌的送葬队伍,逶迤前往死者生前指定的教堂。当疫情日趋严重时,这些规矩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是大部分给废除了,由新的规矩取而代之。病人临终时非但没有妇女围守床前,甚至没有任何人在场,能够赢得家属的真心悲痛和辛酸眼泪的人少之又少。相反的是,大多数活着的人尽情打闹嬉笑。本来女人生性富于同情,如今为了自身健康,竟出奇地学会了那种风气。护送尸体去教堂的邻人至多十来个。抬灵柩的不是有地位、有名望的市民,而是一些花钱雇来专司埋葬的、称为掘墓人的市井之徒。他们脚步匆匆,不把灵柩抬到死者生前指定的教堂,一般只送到路程最近的教堂就了事。他们背后跟着五六个教士,手拿蜡烛的很少,往往一支蜡烛都没有,也不费那份工夫一本正经地举行安葬仪式,只在最凑手的空墓穴里放下灵柩就完事大吉。下层社会以及许多中层阶级的人受的罪更大。他们由于贫困,或者图个侥幸,大多守在家里,得病的每天成百上千,加上无人照看伺候,只有死路一条。白天黑夜都有大批人倒毙在路上,另一些人虽然死在家里,也只在尸体腐烂发出臭气时才被街坊发现。 市民中间形成了一种大家共同遵守的风气:一发现哪家有死人,就和一些能找到的搬运夫从死者家里把尸体搬出来,放在门口。那并不是出于对死者的怜悯,而是考虑到尸体腐烂对他们自己有损害。第二天早晨,街上行人会看到许许多多尸体。然后运来棺材,棺材不够,往往就把尸体搁在木板上。有时一口棺材塞进两三具尸体。一对夫妇、父子或者两三个弟兄的尸体盛在一口棺材里的情况屡见不鲜。更常见的是,两个教士举着一个十字架送葬时,半路上会有掘墓人抬着两三口棺材加入行列。教士们原以为是给一个死者送葬苒实上却是六七个、七八个。没有人为死者流泪、点蜡烛或者守灵,当时死人的事太平常了,正如今天死了一头山羊谁都不当一回事一样。事物兴衰消长是自然规律,但是以前很少遇到灾难,有识之士也不能做到乐天知命。如今大难当头,即使头脑最简单的人也知道必须逆来顺受,对这场空前浩劫满不在乎。若无其事。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尸体运来,教堂墓地的面积和按照老规矩进行安葬的人手都不够了,于是在拥挤不堪的墓地里挖出宽大的深坑,把后来的成百具尸体像海运货物那样叠床架屋地堆放起来,几乎堆齐地面,上面只薄薄盖一层浮土。 我们的城市当时的状况伤心惨目,一言难尽,我不忍继续细谈,但要补充的是,城里愁风惨雾,近郊和乡村并不因此而能逃过浩劫(且不说小城堡,那里的惨状和城里相差无几)。乡间分散的小村子里,穷苦的农民和他们的家属缺医少药,更没有用人照顾,日日夜夜都有人像牲口那样死在家里、路上和田野。他们也像城市居民一样寻欢作乐,自暴自弃,荒废了农活和田地,每天都在等死似的不再理会牲畜、土地和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过一天算一天,只顾把现有的东西吃光用光。牛、驴、绵羊、山羊、猪、鸡,甚至对人一向极其忠诚的狗都被赶出家园,在庄稼没有收割的田地里到处乱跑。许多牲畜似乎有灵性,白天在田里觅食吃饱之后,一到晚上,虽然没有牧人带领,也会自动回到住处。我们暂且抛开乡村再说城里,苍天无情,置人于不顾,人的狠心也无以复加。一则由于疫情凶猛,二则由于病人太多,健康人害怕传染,不愿照顾,听其自生自灭,从三月到七月,佛罗伦萨城里据说死了十万人以上。在发生那场要命的瘟疫之前,谁都没有想到这座城市竞有这么多居民。唉,有多少巍峨的宫殿、豪华的邸宅、漂亮的房屋以前人丁兴旺,士绅和贵妇济济一堂,如今连用人都死光死绝,一个不剩! P10-11 序言 意大利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文艺复兴运动先驱之一乔凡尼·薄伽丘生于一三一三年,是佛罗伦萨一个商人的私生子,母亲是法国人。关于薄伽丘的出生地点,后世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法国巴黎,有的说是意大利的契尔塔多或佛罗伦萨。可以确定的是,作家的童年时代是在佛罗伦萨度过的。 作家生活的年代正值西方资产阶级兴起时期。当时意大利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城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但因处于地中海和其他海上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航海、贸易、工商、金融、银行各业发展迅速,北部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城市经济尤为发达,居欧洲之冠。作家的父亲薄伽丘·德·凯林诺作为实力雄厚的巴尔迪经济集团的代表被派驻那不勒斯,带了少年薄伽丘同往,指望把他培养成商人。但薄伽丘自幼喜欢读书,对商业活动不感兴趣,父亲便送他进那不勒斯大学学习法律和教会法典,历时六年之久。 当时的那不勒斯国王罗贝托·德·安齐奥比较开明,除了封建贵族之外还结交了不少文人、学者、商人、航海家等,薄伽丘跟随父亲经常出入国王宫廷,接触到一些杰出的诗人、神学家、天文学家、法学家、神话学家,激发了研读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兴趣,并开始写作诗文。 薄伽丘的第一部长篇传奇《菲洛柯洛》写于一三三六年前后,它以西班牙宫廷为背景,叙说了一对地位悬殊、信仰不同的青年男女历尽磨难,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带有自传性质,写作手法已相当成熟。 《菲洛斯特拉托》(1335—1338)和《苔塞伊达》(1340—1341)是两部八行体的长诗,分别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特洛伊传奇》中汲取素材,歌颂了现实生活的美好和爱情的欢乐,开意大利骑士史诗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先河。 一三四。年冬,薄伽丘的父亲在经济上遭到挫折,从那不勒斯返回佛罗伦萨,坚持要薄伽丘也回去从事他所不感兴趣的商业活动。佛罗伦萨当时经济情况不很稳定,政治斗争激烈,薄伽丘回佛罗伦萨后站在共和政体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制度,多次受共和政体的委任去意大利各城邦和法国等地处理外交事务。一三五一年,他曾去帕多瓦邀请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罗伦萨大学任教,两位卓越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诗人从此过往甚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薄伽丘回佛罗伦萨后,在写作《十日谈》前,曾有四部作品问世:《佛罗伦萨女神们的喜剧》(1341—1342,后改名《亚梅托的女神们》),是一部牧歌式传奇,用散文体和三韵句交错写成,书中七个仙女向青年牧人亚梅托叙说各自的爱情故事,结构上和《十日谈》有相似之处;《爱情的幻影》(1342—1343)是一部长达五十歌的三韵句隐喻诗,赞颂纯洁的爱情,各行首词首字母能连成句子;《菲亚梅塔的哀歌》(1343—1344),是一部散文体的传奇小说,女主人公用第一人称叙说了热恋时的幸福,失恋时的痛苦,以及企图自杀的内心斗争,该书由于细腻的心理描写被誉为欧洲第一部心理小说;《菲埃索勒的女神》(1344—1346),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描写青年牧人阿弗里科和仙女曼索拉相爱,遭到女神狄安娜惩罚的悲剧,一对恋人被罚变成两条小河,但最终在阿尔诺河相会结合。这些作品虽然取材于古典神话,但充满对人世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抨击了禁欲主义,人物有血有肉,呼之欲出,充满现实生活的激情。 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写于一三四九至一三五三年间,历时五年之久。作品开头有个楔子,叙说一三四八年佛罗伦萨鼠疫流行,罹病丧生者不计其数,全城惨雾密布,十室九空,一片凄苦恐慌。有七女三男原本相识,商定离城避难。他们带了几个仆人、使女和必需物品来到佛罗伦萨城外穆尼昂河畔的一座别墅,游玩宴乐,消磨时光,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由轮流执政的女王或国王规定故事主题。十人讲完故事后,由一人唱歌作为结束。十天里他们一共讲了一百个故事,唱了十首诗歌。除了第一天和第九天没有统一命题外,八天的故事分别在一个主题下展开,形成浑然一体的框架结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