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广包性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川端康成传》(作者:张恩辉)通过对传主的求学经历、奋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成就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作品语言流畅,故事通俗,并收录了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传主的颁奖辞、传主的领奖辞、生平、年表、获奖时代背景、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等,具有很好的参考及史料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川端康成传/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恩辉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广包性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川端康成传》(作者:张恩辉)通过对传主的求学经历、奋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成就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作品语言流畅,故事通俗,并收录了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传主的颁奖辞、传主的领奖辞、生平、年表、获奖时代背景、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等,具有很好的参考及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大阪市北区。幼年时父母双亡,之后祖父母和姐姐又相继病故,他一生漂泊无依,心情苦闷忧郁,久而久之,形成了易感伤与孤僻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奠定了川端康成的文学基调。 《川端康成传》通过对传主的求学经历、奋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成就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作品语言流畅,故事通俗,并收录了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传主的颁奖辞、传主的领奖辞、生平、年表、获奖时代背景、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等,具有很好的参考及史料价值。 《川端康成传》的作者是张恩辉。 目录 序言 Preface 第一章 悲惨羸弱的少年 Chapter 1 A Tragic and Weak Lad 1.悲哀的身世 The Sorrowful Background 2.与祖父相依为命 Grandfather 3.少年远志 Young but Ambitious Lad 第二章 文坛上崭露头角 Chapter 2 Being Outstanding in the Literary World 1.初得收获 Achievement for the First 2.“贵人”菊池宽 Relationship with Kikuchi Kan, a Man with Great Wits 3.大学时代的创作 The Creation during College Life 第三章 曲折的婚恋历程 Chapter 3 The Marriage Filled With Ups and Downs 1.爱的渴望 Longing for love 2.“四个千代” Four Lovers Named Chiyo 3.完成婚姻 Marriage Life 第四章 探索“新感觉” Chapter 4 Exploration for Fresh Feelings 1.关于新感觉派 On the school of Fresh Feelings 2.“中流砥柱” A Mainstay Man 3.早期的主要作品 Main Works in the Early Life 第五章 战争中的川端康成 Chapter 5 Kawabata Yasunari in the Wartime 1.反战文人的斗争 The Writers' Struggle for Antiwar 2.战时的主要作品 Main Works in the Wartime 3.重新审视传统 Review on Tradition 第六章 战后忧愁的岁月 Chapter 6 Depressed Years after War 1.战后的国内——反战、民主思潮 Situation at Home after War—Antiwar、Democracy 2.战后的重要作品 Main Works after War 3.其他方面的成就 Achievements in Many Other Aspects 第七章 荣誉与无言的死 Chapter 7 Glorious Honor and Silent Death 1.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Award for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与爱徒三岛由纪夫 Mishima Yukio, a Favorite Apprentice 3.“无限地活” Limitless Life 4.死亡之谜 The Mystery of Death 附 录 Appendix 川端康成生平 Kawabata Yasunari's Life 获奖辞 Award-winning Remarks 获奖时代背景 Award-winning Background 川端康成年表 Kawabata Yasunari Chronology 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 World Events in the Year of Award—winning 试读章节 1.悲哀的身世 日本是个美丽的樱花国度。大阪府是日本国一级行政区里二府的其中之一,其古名为“难波”(なにわ,也写作浪花或浪速),大阪位于日本的中西部、近畿地方的中央。大阪既是日本现代都市的代表,又是座历史古城,比邻古都奈良和京都,拥有1400年的历史。自6世纪起,大阪便作为日本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开始得到繁荣发展。现在的大阪港的前身——难波港曾是韩国、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人士访问古代日本的一大门户。在这里,亚洲各地的先进的文化知识、手工艺品,以及制陶、锻造、建筑及工程方面的新技术得到传播。同时,伴随着佛教的传播,圣德王子于公元593年在大阪兴建了四天王寺,成了与亚洲其他国家开展国际交流的基地。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的飞鸟迁至大阪。他建造了一座名叫“难波宫”的宫殿,是日本现存的最古老的宫殿。 公元794年,日本首都迁至平安京(京都),平安时代由此开始。室町时代后期(1336-1573),一个叫织田信长的势力强大的武士看中了大阪的上町台地,因为它既坚不可摧又可将周围的景致尽收眼底。这里既有大和川和淀川提供的充足水源,又有着国际交流的悠久历史。当时人们深信:占领这块土地即意味着征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后来,名叫“丰臣秀吉”的名将继承了织田信长的事业,立足于他在大阪的基地,统一了全日本,并在安土桃山时代(1574年—1600年),于1583年建造了大阪城。 随着日本进入江户时代(1601年—1867年),政治中心移到了江户(现在的东京)。虽然幕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大阪却从内战后的废墟中重新站了起来,并很快地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经济中心。大阪、京都、奈良三大城市互为掎角的关西,是古代日本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自公元8世纪起建都奈良,公元794年建都京都,建立了平安王朝。此后,几经历史的变迁,直至1868年明治维新,关西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段时期,这里产生了《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古典名著,诞生了不少杰出的文学家。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就诞生于大阪。 川端康成祖籍位于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大字宿久庄,即现在的茨木市大字宿久庄,位于大阪和京都之间,在地理上接近京都,相距十余里。所以川端康成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把京都王朝文学作为‘摇篮’的同时,也把京都自然的绿韵当做哺育自己的‘摇篮’”,也可以说,京都是川端康成的第二故乡。 川端康成的祖父三八郎青年时代从事过种植茶叶、制造洋粉等行业,但都破产了。1885年前后,由于迷信,他修盖房屋时,将房屋反复拆盖,如此,便欠下一笔不小的债务。就这样,借了新债还旧债,不得不将祖上遗留下来的房产与地产典当还债。第二年又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把这些房地产变卖精光,还将所剩无几的财产交给了当地的一个酿酒商,算是还了债务。只剩下三间小屋,一间佛堂和九亩多田地。 为了维持生计,精通汉医的三八郎便在村里行医施药,悬壶济世。一年夏天流行痢疾,患者众多,群医束手无策,村里临时新建的两所隔离医院也未能有效地控制痢疾的蔓延。然而许多用了三八郎自制药方的人几乎全部痊愈了。药方也秘密地传到了临时的隔离医院,院里病人服用他的药后,效果甚好,而他也因此成了名人,人们都纷纷前来求医开药。尔后,三八郎向内务省申请经营制药业。获准以后,他开设了一间药店,取名为“东村山龙堂”,仅仅出售几种汉药,但没多久因经营不善关门了。由于当时日本农村地区盛行迷信,三八郎出于无奈改行,以占卜看风水为生。他还著写了两本关于风水的书,《构宅安危论》和《要话杂论集》,并一直努力争取出版,但最终未能如愿。于是生活无着,与妻子过着离乡背井、寄人篱下的生活。可以这么说,川端世家从三八郎这一代开始就没落了。 祖父三八郎的原配本是黑田善卫门的长女,名叫阿孝,然而婚后的阿孝生了一子便病逝了。于是川端康成的祖父便娶了阿孝的妹妹阿兼续弦。川端康成的父亲荣吉就是三八郎和阿兼所生。三八郎在事业上破产之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荣吉身上,他勤俭节约一心培养荣吉,让荣吉顺利地从东京医科学校毕业。荣吉虽学医,但业余时间却学习文艺学,在大阪的儒家学堂“易堂”学习汉文,遂有号“谷堂”。 此外,他还擅长书画,极具艺术家的素质。荣吉的妻子阿玄出身于大阪西城郡丰里村黑田家,原是荣吉长兄恒太郎之妻,但婚后五年无生育,其兄早逝。荣吉就娶了这位嫂子。婚后,由于家庭关系不甚和睦,他们便离开家,迁居大阪。先任职于东城郡的高桥医院,后来由于开业考试合格,于1897年在大阪市西区北堀江下租了一间小屋,开始挂牌行医,同时兼任大阪市一所医院的副院长。几经辗转,他的私人诊所最后迁到了此花町,终于把家安顿了下来。此后的第三年,1899年6月14日晚上9时,一位在母亲胎腹中不足七个月的婴儿——川端康成便在这个家庭里诞生了。 川端康成之父荣吉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这在当时来说是不治之症。在川端康成出世的第二年,他便在病榻上给川端康成姐弟立下遗训,事后,便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给川端康成姐姐的遗书为“贞节”,给川端康成的遗书除“保身”外还有“忍耐,为川端康成书”几字。荣吉辞世后,母亲阿玄带着川端康成姐弟两个回到了娘家。阿玄由于长期侍候荣吉,自己也染上了肺结核病,她于荣吉去世的第二年,也溘然长逝了。 母亲病逝后不久,祖父母携川端康成一起回到阔别了15年之久的故里,而川端康成的姐姐芳子则寄养在姨父家中。川端康成时年刚满两周岁,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体质十分羸弱。但是,他又是传宗接代的唯一的男子,所以痛失儿子儿媳的两位老人,对孙儿十分疼爱,甚至是溺爱了。川端康成直到上学之前,自己还不会使用筷子,吃饭时还要祖母哄着。两位老人十分担心川端康成出门会惹是生非,让他整天待在阴湿的屋舍里,不许离开他们的身边半步。这段时期,这位羸弱的幼年孤儿几乎没有闻到过一丝外界自由的空气,以至于“把自己胆怯的心闭锁在一个渺小的躯壳里,为此而感到忧郁与苦恼”,甚至“变成了一个固执的扭曲了的人”。一直到上学之前,他“除了祖父母之外,简直就不知道还存在着一个人世间”。 就是这种状况,也没有持续多久。在川端康成的记忆里,就在自己上小学的那年,无比疼爱他的祖母匆匆地弃他而去。他以为这大概是祖母看着他上了小学,对祖母是一个莫大的安慰,所以她才撒手人寰的吧。在川端康成后来的记录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我的祖母为了抚养我备尝艰辛,我只是在她去世这天才侍候过她一次。幼小的心灵也觉着奇怪,孩子自我本位的良心也觉得安然许多,对于祖母之死好像也能承受了。” 祖母病逝刚满三年,一天突然传来了一直寄居在姨父家中的姐姐芳子生命垂危的消息。祖父精于易学,擅占卜,便默默地拿起签筒,占卜孙女的命运,以祈天佑芳子。川端康成帮着祖父摆弄占卜用的工具,并不时地望着老人暗无光泽的消瘦的脸颊。两三天之后便接到姐姐病故的噩耗。他不忍心立即告诉祖父关于姐姐的死讯,将信压下了几个小时之后才念给祖父听,祖父面色苍白,仿佛瞬间就老了,整个屋子里充斥着悲伤与冰冷的回忆。据川端康成回忆,他同姐姐分离之后,也只与姐姐见过两次面。一次是祖母病逝时姐姐回家乡参加祖母的葬礼;一次是祖母辞世后不久,他和姐姐在姨母陪同下一起走访亲戚。姐姐也如同父母一样,在这位少年的脑海中并没有留下多少具体的印象,有的只是个模糊的影子,也就是姐姐参加祖母的葬礼时给他留下的一身素白丧服的印象。“这个在空中飘动的白色的东西,便是我对姐姐的全部记忆。”他说,“姐姐的死,我也只有通过祖父的悲伤才感受到,祖父对姐姐的死十分哀伤,也硬逼着我哀伤。我搜索枯肠,也不知该以什么样的感情,寄托在什么东西上才能表达我的悲痛。只是老弱的祖父悲恸欲绝,他的形象刺痛了我的心。”P2-5 序言 东方传统成就的诺贝尔奖得主 在整个约一千三百年的日本文学史上,出现的作家及作品不可胜数,日本文学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本土性,取得丰硕成果。在日本古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多种文学形式,如草纸文学、物语文学、日本日记随笔文学、日本谣曲、狂言、和歌、俳句、汉诗文等等,即便如此,日本在古代文学方面的成就仍然不够突出——因其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文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它对世界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到了近代,日本产生了启蒙文学,在其影响下,此后的几十年内形成了诸多文学流派,如明星派、白桦派、新思潮派、新感觉派、新兴艺术派、自然主义文学等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一支最著名的派别是新感觉派,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大阪市北区。幼年时父母双亡,之后祖父母和姐姐又相继病故,他一生漂泊无依,心情苦闷忧郁,久而久之,形成了易感伤与孤僻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奠定了川端康成的文学基调。1920年秋,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的川端康成,参与了《新思潮》杂志的第六次复刊。1924年3月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于同年7月与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之后成为由此而诞生的新感觉派的核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靡之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中创作小说一百多篇,长篇少于中短篇。作品富于抒情性,追求人性的升华之美,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的烙印。早期作品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中心,写她们的纯洁与不幸遭遇。后期的一些作品写变态情爱心理,以其纯熟的手法,使作品浑然天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年),名作《雪国》(1935年—1937年)。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年—1930年)、《水晶幻想》(1931年)、《千只鹤》(1949年—1951年)、《山之音》(1949年—1954年)和《古都》(1961年—1962年)等。 川端康成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务。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诸多荣誉。“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3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方式离开了人世,生前未留下只字遗书。 归纳来说,川端文学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贯通日本式的写实主义和东方式的精神主义。二是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的融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乔伊斯的意识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把自身与自然合一,把自然契入人物的意识流中,起到了“融合物我”的作用,从而表现了假托在自然之上的人物感情世界。三是传统的工整性与意识流的飞跃性的融合,根据现代的深层心理学原理,扩大联想与回忆的范围,同时用传统的坚实、严谨和工整的结构加以制约,使两者保持和谐。这三者的融合使传统更加深化,从而形成其文学的基本特征。 对于川端康成文学特点及其成就的总结,与他保持亦师亦友关系的三岛由纪夫说:“生于日本的艺术家,被迫对日本文化不断地进行批判,从东西方文化的混淆中理清真正属于自己风土和本能的东西,只有在这方面取得切实成果的人才是成功的。当然,由于我们是日本人,我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越是贴近日本,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这不能单纯地用回归日本、回归东洋来说明,因为这与每个作家的本能和禀赋有关。凡是想贴近西洋的,大多不能取得成功。《睡美人》体现了川端康成一贯的美学思想,即寻求‘美’,‘歌颂东方古典的虚幻’,可是‘美’却无法接近。” 从本质而言,日本的传统美是川端文学的根基,而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不仅没有冲淡其对传统美的执著追求,相反使他的探索更为深入,并使传统之美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川端文学的本质入手,力求深入挖掘川端康成传统审美意识的形成根源,进而以其著作为依托,探讨川端文学对传统美的继承与开拓。川端康成以追求西方新思潮为开始,到回归传统,在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坐标轴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运用本民族的审美习惯与独特的审美视角,挖掘日本文化最深层次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并使之结合,形成了川端康成独有的文学之美。也就是说,他适时地把握了西方文学的现代意识和技巧,同时又对日本传统的价值和现代化的意义进行了重估,调节了传统与现代的纷繁复杂的关系,使之从对立走向协调与融合,从而使川端康成的文学既具有特殊性、民族性,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川端康成这种创造性的影响超出了日本的范围,也不仅限于艺术方面,这一点对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性。可以说,他为日本文学的发展,为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