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锐所著的《书包里的老师(第八国语言)》中的童话故事延续了作家一贯的创作风格,隐藏着含蓄深刻的哲理,以及机智荒诞的幽默,既具有真实浓郁的生活性,又具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性,切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心理需求,很适合他们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包里的老师(第八国语言)/精品系列/周锐幽默儿童文学品藏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周锐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锐所著的《书包里的老师(第八国语言)》中的童话故事延续了作家一贯的创作风格,隐藏着含蓄深刻的哲理,以及机智荒诞的幽默,既具有真实浓郁的生活性,又具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性,切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心理需求,很适合他们阅读。 内容推荐 周锐所著的《书包里的老师(第八国语言)》是从我国著名童话作家周锐先生多年创作的短篇童话作品中精选出来的童话精品集。《书包里的老师(第八国语言)》中有是妙趣横生的幽默故事,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气质,有信手拈来的人生智慧,有意味深长的妙语哲思。这是一本可以放在书包里的老师。 目录 锯子与手风琴的合奏 楔子 目光的撞击声 第八国语言 小八卦阵 “供批判用” 谁破坏样板戏 张玛丽——张抢红 袁十一郎的人动仪 鬈毛兄弟 夏每每不好意思 向着西南方的鱼嘴张开了 戏台上的蟒蛇 我与作家的心灵之约 大手牵小手 试读章节 楔子 儿子累了,苦恼地把笔一扔,托住左腮。 他不能太用功。他学习用功一过了极限,左边的第三颗牙齿就会发警报,一阵阵地疼起来。 这时他只好看电视,至少看半小时,让荧屏射出的光波和声波治愈他的牙疼。 但有一天,电视机坏了(后来经检查,它的电路板左边第三个焊点接触不良)。 不得已而思其次,儿子就来找我聊天,因为他亲眼目睹,有一回我跟邻居范先生聊了一个钟头,把人家的打嗝治好了。 “爸爸,你们那时候不用读书,是吧?” “有一段时间是这样的。” “也不用交作业,像寒假作业、暑假作业那样的?” “什么作业都不用交。” “学校不上课,你们就整天在家看电视?” “那时候没电视——我是说,一般人家还买不起电视机。那时我们家里只有收音机。我们从收音机里听广播剧,听里面的老爷爷讲故事。还有一种广播节目叫‘电影录音剪辑’,我们就可以经常听电影。” “不上课,不读书……”儿子心驰神往着,“那学校里就空荡荡的啦。老师没事做,也舒服死了。不过他们也没办法摆威风了。” “是的。那是做老师最不威风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以前,从来都是学生怕老师。在那个时代以后,仍然是学生怕老师。可就在那个时代里,老师怕学生。而且不但学校里是这样,所有的地方全都乱糟糟,全都上下颠倒。 “那么,在工厂里,厂长应该怕工人了?” “是的。” “船长怕水手,元帅怕小兵,市长、省长怕老百姓?” “一点没错。” 他又想了想:“那时候,猫也会怕老鼠吗?” “嗯,也许会的。” 目光的撞击声 我们那所中学几十年前原是法国领事馆,两幢典雅的法式建筑东西相向。最漂亮的是中间操场上十几棵粗大的法国梧桐,有法国人的时候,没法国人的时候,学生怕老师的时候,老师怕学生的时候,它们都这样静静地站着,静静地看着。 学校不上课了,但一部分学生还是天天到校,我就是其中之一。那时每个学校都有HWB组织,参加组织的学生都在臂膊上自豪地套着袖章。 那天我走到校门口,看见67在围墙上写大标语,每个字有半人多高—— 让余星寒发了霉的历史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我心里嘟哝:“怪不得……” 刚才我路过飞天大楼,见许多人聚在楼下往上观望。 许多束目光射向空中,一个正在跳离楼顶的人即将坠落。 楼下的人们一边观望,一边互相打听。 一位大妈向别人介绍:“这是余老师。” 我知道我们的教导主任住在此处,但这是他吗?余星寒偏瘦,却也不至于瘦成这样,像一挂风筝在楼顶和蓝天之间飘荡起来。 那大妈又述说道:“昨天有一帮HWB来找余老师,把他家抄了。余老师就此一句话不说,那张脸眼看着凹进去。一个人不能愁,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咱们余老师一夜就瘦成这样,跳楼都不够分量,今天风又大……” 因为风向问题,余老师一次又一次被吹回楼顶,他只好一次又一次重新往下跳,反正直到我离开的时候,余老师还没成功。 看来昨天67他们抄到了余星寒的什么材料,证明他的历史发了霉了,所以余老师吓得跳楼。 我看着67用刷墙的大排刷写字。我讨厌他的人,但喜欢他的字。他写魏体字,但跟常见的魏体不大一样,写得张牙舞爪的,挺有气势。你看那“寒”的一捺,甩着波浪长长地流淌下来,帅极了。那时我自己的字上不了台面,所以十分佩服写字出色的人。 67不是名字,是我跟熊给他起的绰号。(“熊”不能算绰号,因为熊本来就姓熊。)这是个相当高级的绰号,水平低的人根本没法猜。“67”是什么意思呢?他们想不到,要是把67看做音乐简谱,它就可以念成“垃圾”。这是受了另一个高级绰号的启发,有人叫有些十三点的女孩“B拆开”,把B拆开就是13。 67来了,我们嘴上叫他“六十七”,心里叫他“垃圾”,叫得他莫名其妙,恼羞成怒。叫他垃圾,跟他的外表有点关系,他穿得破破烂烂像个捡垃圾的。但他如果仅仅穿得垃圾,而做得并不怎么垃圾,我们也太衣冠取人了。那时各家孩子多,一套衣服轮着穿,“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是常见的事。我们班有个姓袁的同学排行第十一,那该叫他垃圾冠军了,但他挺老实的,谁也不去嘲笑他,我们叫他“袁十一郎”。这是全班最好的绰号了。 67写完大字,就在最后署上名——猛虎战斗组。 他知道我在看他写字,却不回一下头,只在收摊走开时冷笑着横了我一眼。 67跟我不是一个组织。那时学校HWB分成两派,一派占了东楼,一派占了西楼。大家就把东楼的叫“东派”,西楼的叫“西派”。我和熊属西派,67是东派。但这“猛虎战斗组”却从未见过,是一个新的旗号。 我走进西派的大本营。这里以前是教师办公室。 西派里高年级的多,东派里低年级的多。西派里文的多,东派里武的多。西派里老是像一个忙忙碌碌的手工作坊,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十分起劲地流水操作,刻写的,裁纸的,推着油墨滚筒一张张印制的,折页的,装订的,团团转。 他们在印一本小册子,鲁迅的《阿Q正传》。他们的本事越来越大,以前只会印些简单的传单,现在的小册子用了双色套印,很像样了。 熊比我早到,他走另一条路,没看见余老师跳楼。 熊告诉我:“我们的纸又被偷了。” 我问他:“留言呢?” 熊说:“还没找到。” 每次搬走东西时,那“好汉”都会留下“革命行动”四个字。有时写在房门上,有时写在桌椅后,有时写在脸盆里、茶缸里…… 终于被我找到,我让大家抬起头来——那四个蓝色粉笔字出现在高高的天花板上,用的还是那种张牙舞爪的魏体。天花板上还留下了几个脏鞋印,显示他的功夫有了长进。 熊指着说:“这回多画了一个老虎头。” “猛虎战斗组!” 刚才67写大标语的纸张正是偷了我们的。 其实他并不是为了需要才偷,他偷去的那些纸张、文具都是很容易从总务处领到的,他是故意挑衅。 我们当然不能示弱。 P1-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