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薛岳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心钢
出版社 珠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薛岳,精忠报国,智勇双全,一位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薛岳,性格刚烈,坚忍不拔,驰骋万家岭,三战长沙城,天炉战法,让日寇胆颤心惊。薛岳,少年从军,能征善打,曾与张发奎、叶挺等舍命护卫孙中山,东征北伐中骁勇无敌的虎将。叶挺赞其“盛名当垂不朽”,张治中夸他“百战将军”。薛岳,个性复杂、难以把握。是他,在红军长征时,亲率国民党王牌军紧追不舍,给红军造成很大威胁,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有劳伯陵兄远送”;是他,在解放战争时,与陈毅、粟裕和林彪等部队鏖战华东、海南岛。毛泽东寄语前线解放军将领:“你们遭遇薛伯陵务必持重。”

本书是作者继其《张发奎传》后潜心推出的又一部民国军事人物传记,在浩瀚史料中再现历史真实,在宏大叙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笔墨舒展自如,场面纵深开阔,人物生动丰富,情节紧张有序,是一部融历史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厚重之作。

内容推荐

《薛岳传》的作者王心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出发,不偏不倚地把传主生平作了全过程的介绍。详尽叙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特别是关于他作为一位杰出将领在与日本侵略者对垒之际,所表现出来的韬略和卓越才能,史料丰富而翔实。在描述将军在阵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大将之风的同时,还概括介绍了以这位将军为主帅的历次与敌会战时的战斗态势,道来条分缕析,深中肯綮。

《薛岳传》在以忠实的笔墨重现一位赫赫战将风采的同时,还让我们这垂垂老去的一代,得以从中重温那曾使我们悲情涌溢而又壮怀激烈的血色时光,从而感到欣慰;也让未尝呼吸过硝烟气息的后来者,得以从中看到我们民族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残酷战争中,曾经如何以无比顽强的斗志,把多灾多难的祖国从绝境中挽救过来,从而受到激励。因此它不仅是一位抗日英雄的传记而已;它还是一部煌煌战史,一份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活教材。

目录

开篇 薛岳是谁

第一章 莽莽九峰,“老虎仔”出山

 一、出身农家,除夕远行

 二、求学军校,少年意气

 三、北上保定,百炼成钢

第二章 悠悠忠心,从军为报国

 一、加入粤军,回师广州

 二、担当重任,保卫总统

 三、身陷危境,力护国母

第三章 讨伐陈逆,关山度若飞

 一、重归队伍,首获大捷

 二、解围博罗,溃退粤东

 三、参加东征,新立战功

第四章 挥师北伐,烽火连秋月

 一、一战南昌,得而复失

 二、整军再战,攻克南昌

 三、挺进浙江,升任师长

第五章 风云突变,前路起彷徨

 一、首进杭州,神采飞扬

 二、进驻上海,思想左倾

 三、血腥政变,怅然离职

第六章 回归南粤,相煎何太急

 一、转兵粤东,鏖战汤坑

 二、镇压起义,血洗羊城

 三、潭下恶战,投入蒋营

第七章 广西岁月,一路多坎坷

 一、重建四军,共同反蒋

 二、挺进中原,大败衡阳

 三、击退滇军,阵前负伤

第八章 进攻苏区,甘当马前卒

 一、应召投蒋,受训庐山

 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三、突入腹地,门户洞开

第九章 跟踪追击,湘江风浪急

 一、受命长追,率部入湘

 二、衡阳设局,湘江恶战

 三、借刀杀人,重重封锁

第十章 进占贵州,山高云雾浓

 一、坐镇贵阳,反客为主

 二、红军反攻,乌江大败

 三、挤走家烈,贵阳告急

第十一章 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

 一、入滇丢图,焚香结盟

 二、穷追不合,疲惫不堪

 三、成都整训,川甘重围

 四、川西阻击,长追未果

第十二章 请缨抗日,虎威震江南

 一、驰电请战,誓死报国

 二、寸土必争,节节死战

 三、撤退遭袭,大难不死

第十三章 兰封会战,险擒土肥原

 一、游击皖浙,赴任豫东

 二、围剿顽寇,功亏一篑

第十四章 光荣梦想,万家岭大捷

 一、固守南浔,阵地如铁

 二、咬牙坚持,终奏凯歌

 三、南昌失守,耿耿于怀

第十五章 一战长沙,烽火起赣湘

 一、长沙被焚,临危受命

 二、大胆抗命,坚守长沙

 三、血战湘北,山水为盾

第十六章 孰败孰赢,上高擒敌寇

 一、贺信如雪,举国欢腾

 二、移忠作孝,子贵父荣

 三、鏖战上高,瓮中抓鳖

第十七章 二战长沙,山水化利剑

 一、照本宣科,先输一筹

 二、电令泄露,长沙失守

 三、四面袭击,转败为胜

 四、痛定思痛,创“天炉战”

第十八章 三战长沙,天炉熊熊烧

 一、未雨绸缪,必死决心

 二、扎营岳麓,死守长沙

 三、痛追穷寇,厚葬忠烈

第十九章 主持军政,着力治三湘

 一、六民之政,发展经济

 二、苦斗必生,苦干必成

 三、勤俭朴实,平民形象

第二十章 血战长衡,黎明前黑暗

 一、盲目自信,未战先负

 二、德能无能,长沙失守

 三、保卫衡阳,感天泣地

 四、转战湘南,受降南昌

第二十一章 内战爆发,坐镇徐州城

 一、争夺淮北,火爆对决

 二、首战苏北,孤军挨打

 三、三路强攻,中路遭挫

第二十二章 山东失利,南京赴新职

 一、强力猛击,攻占苏北

 二、鲁南惨败,解职另用

 三、逍遥金陵,大闹报馆

第二十三章 主持粤政,大厦顷刻倾

 一、赴职广州,泪别故乡

 二、三首聚会,商讨对策

 三、粤东起义,惊慌失措

 四、防线瓦解,撤离广州

第二十四章 退守海南,伯陵防线溃

 一、南逃途中,险些被擒

 二、重掌军权,构筑防线

 三、困兽犹斗,对抗到底

 四、大势已去,防不胜防

第二十五章 困居台湾,闲看云卷舒

 一、失去兵权,百无聊赖

 二、赋闲家中,寓所被搜

 三、重被启用,春风得意

第二十六章 时来运转,晚年成重臣

 一、“光复”大陆,黄梁一梦

 二、辅佐经国,接受现实

 三、退出政坛,无可奈何

 四、长命百岁,思念故乡

薛岳生平活动简要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出身农家,除夕远行

翻开中国地图,有两条呈现东西走向的山脉,一条是秦岭,一条是南岭。秦岭至淮水,是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分水岭,也是判别河流是否冬天结冰的分界线。而南岭,又称五岭。它由西向东延伸,构成了山峰林立、山谷纵横、云蒸霞蔚的自然景观。

古时候岭南与中原的交通道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沿西江,西上封开,人广西梧州及湖南各地,这是秦汉时期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第二条是著名的梅关古道,自广州溯北江而上,循浈江经南雄梅关入江西转中原各地;第三条是沿珠江、北江溯流而上到韶关,再循武江经乐昌入湖南,湖北转运中原各地的。

这三条路相比,第三条是最难行的。特别是武江这一段,山高路陡,水急滩险,走的人较少。汉代大将马援南迁入粤时,曾这样感叹武江:“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哉!武溪何毒淫!”(《武溪深行》)

乐昌是位于武江边最古老的一个县,其县境周以前属扬州,春秋时属百粤,战国属楚,秦时属南海郡。在乐昌境内,有座美丽的山峰叫九峰山。此山群峰连绵,由九个峰组成,每一峰暗含一个仙:即五指峰(雨水仙)、向日峰(灵昆仙)、青云峰(青云仙)、紫微峰(五云仙)、羊角峰(白鹤仙)、马蹄峰(飞来仙)、云祖峰(银子仙)、太乙峰(太平仙)、三星峰(石龙仙),九峰山因此得名。

九峰山是_个美丽的地方。三月时节,飞花如雪,特别是有月的晚上,倾泻的月光与漫山的李花会让人陶醉在一个风花雪月的意境。同时,上山之路,弯曲险峻,十分难行,又是避难躲灾的好地方。因而,古时候,不少中原移民都喜欢选择在此定居。

话说1907年2月12日(清光绪三十三年),风雪交加的早晨,一个刚满10周岁的少年,离开九峰山的家,上路了。

这一天是农历大年三十,贺岁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的人们按风俗都守在家里,不出远门,等着晚上吃团圆饭,而少年则告别慈爱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妹,毅然上路了。

如果说,30年后,这少年不是成为威震中外的抗日大将军,谁也不会谈起1907年大年三十发生在乐昌九峰山下的这一幕,更不会记得这位名叫薛岳的少年。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乳名孝松,绰号“老虎仔”。后来,薛岳成名后,不少人都以为“仰岳”二字本是他仰慕抗金名将岳飞而取的,其实这是个“美丽的误会”。仰岳的“仰”,本是按《薛氏家谱》的辈分排列而取。这辈序是:

向可克明德,忠孝辉其前,

邦家尚勤读,列朝宗圣贤,

三凤徽祥瑞,英豪仰秀良,

宏功昭海宇,书泽庆延长。

中国人记家谱,都喜欢攀上一个名人或贵族。这薛姓据说源于华夏始祖黄帝之后,在汉代以来也出了不少望族,较有名的如隋朝颇有才气的大夫薛道衡和唐朝大将薛仁贵。爱听说书的人大都知道骁勇无敌的薛仁贵随唐太宗东征辽东的故事,没想到1000多年后,薛姓又出了薛岳这样的抗日大将军。

据《薛氏族谱》记载,乐昌薛氏的始祖是晚唐的薛向彦(894—992年)。薛向彦发源于南京苏州河东郡光裕堂。他是进士出身,当过湖南郴州知县,晚年,定居在湖南省宜章县的南关,活到99岁。薛向彦有三个儿子,其中第三子薛前儒的后代薛邦贤、邦明兄弟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从湖南里田,移民到了乐昌九峰,邦贤居上湾,邦明居下湾,为薛岳的直系祖先。

按照辈序,薛岳的曾祖名瑞贞,祖父名英雄,父亲名英豪,薛岳为第二十八代的仰字辈,故其父按宗谱排名,给他取名仰岳,字伯陵。“伯”为老大,“陵”为“山陵”,“仰岳”之“岳”,应为“山岳”。这正如古代大诗人屈原字平一般,仰岳者,高山仰止也。薛岳从小仰慕岳飞,从军时树立起“精忠报国”思想。因而,他在参加粤军当了营长后,因敬仰“岳飞”,干脆去掉“仰”字,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薛岳”。

薛家为耕读之家。薛岳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是农民,世代住在今九峰镇小坪石村大路下。薛岳的父亲名豪汉,字宗元(1871—1939),母亲姓李,闺名为慈玉(1877—1929)。薛豪汉有六子二女,薛岳是长子,生,于1896年12月17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其下是仰芹(字孟坚)、仰霆(字仲述)、仰骠(字叔达)、仰谦(字季良)、冠华,二女为盛娣、冠姬。薛岳六兄弟中,出了四个国民党将军,除薛岳为四星一级上将外,三弟仲述、四弟叔达为中将,五弟季良为少将。

莽莽九峰山,山高林密,茅草丛生,飞禽走兽成群,时有华南虎出没。月黑风高的晚上,村里人常能听到虎啸,有时还能看到老虎发着青光的眼睛。一直到21世纪初,九峰山仍发现作为世界濒危保护动物的华南虎频频出现所留下的粪便。九峰镇不大,但人杰地灵,乡土气息浓厚,村居多建于山谷中。四面环山,中间平原,有山溪水流过,此为客家人乐于聚居之地。如此地势九峰中人称之为“洞”,九峰便有十八洞之称,如唐家洞、曹家洞等。P6-8

序言

我那短暂的少小时光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溜过的,那是祖国处境最为危难的年代。为了求学,我不惜离乡别井,迢迢千里,远赴战时省会韶关寻找机会,跟随一位要到粤北办事的人同上旅途。那时交通蔽塞,前往韶关只能步行。沿途攀山越岭,苦旅崎岖,如今回想起来,还会为当时年纪小小的自己,竟有勇气完成那样一次艰苦的远行暗暗吃惊。这为时半个多月的苦旅,大大煅炼了我,还成了我生命史上的重要转折。 由于考试成绩好,考上一所可以给我公费待遇的中学,从此得以免除包括伙食在内的一切费用,从初中念到高中。

那时祖国的半壁江山已沦于敌手,暴敌继续调兵遣将,声势汹汹,步步进逼,妄图一鼓作气吞噬整个中国。然而敌人的凶焰不但没有把中国人民吓倒,反而使不愿做奴隶的炎黄子孙敌忾同仇,万众一心,与暴敌浴血苦斗。神州大地,响彻抗日救亡的怒吼。

那些慷慨悲歌的日子真难忘!我们那设在韶关近郊的学校是全寄宿的。为了适应战时环境,实行军训。同学们不分性别,一律剪短发,着军装,扎绑带,穿草鞋,一个个俨然成了小兵丁。我们一直生活在敌人的屠刀威慑之下。啊,那些血与火的日子!呼啸而下的炸弹和焚烧的城市,万人坑和流血的大地,土肥原和冈村宁次的狞笑,日本军刀和血淋淋的人头,使我们那原本还很稚嫩的心,被震撼得忽然变得苍老了。敌机差不多天天在头顶轰鸣而过,韶关是敌机经常轰炸的目标,隆隆的炸弹爆炸声震耳欲聋。敌机有一次还直接轰炸了我们的学校,炸毁了我们的校舍,炸伤我们的同学。我们躲在自己挖成的防空壕,眼看敌机放肆地俯冲而下投掷炸弹,竟低飞到可以让我们看见飞机上往下探头的刽子手快意的狞笑。祖国被欺凌太甚了!满怀悲愤之情的我们,课余之暇便结队到四乡刷标语,演活报剧,向乡民宣传抗战;在学校里组织合唱队,用开始变粗了的童声唱黄河,唱嘉陵江;唱那个庄严雄伟的古城,唱那座兵强马壮的大山。我们唱呀唱呀,唱得热血沸腾,唱得热泪盈眶。啊,那个时候,全中国都是那样唱的。唱着,毋宁说是爱着吧!我们是以自己的歌声去表达对祖国那深不可测的挚爱的。祖国是我们备受凌辱和惨遭践踏的母亲,我们是跟她一起受难过来的,因而对她爱得更加热烈出血深沉,那真是刻骨铭心的爱啊!

正因为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使我们对抗日前线每时每刻的信息都密切关心。前线哪怕是小小挫折,也使我们忧心如焚;哪怕是小小捷报,也令我们欢欣不已。我们把所有为保卫祖国挺身而出的人们都视作英雄,满怀虔敬之心。当时,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最重要的正面主战场在湖南。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共进行过22场大会战,其中就有7次是在湖南境内进行的。韶关紧靠湖南,因此我们对来自毗邻省份的战讯特别关心,作为以长沙为大本营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自然成为我们耳熟能详并且十分崇敬的人物。薛岳是我少小时候心中的英雄。在抗日战争中,薛岳统率的部队在历次与敌鏖战中,共歼日寇20余万,占国民党军歼敌总数之半。如此将帅,难道还不值得崇敬吗?历史难道还不应该为他树立丰碑吗?

诚然,作为国民党营垒中的一名军人,薛岳有过一段与革命队伍对立的历史,可以说是他生命史中无从掩饰的败笔;然而薛岳毕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抗日英雄,曾经在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这一丰功伟绩,应为千秋万代炎黄子孙所铭记。中华民族漫漫数千年,没有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那场反侵略战争更为悲壮,更为惨烈的了!那场为时8年之久的生死存亡的搏斗,一个伟大民族的浩然之气升腾于神州大地,历史把无数英雄光辉的名字影印于天幕,使之永垂不朽。

《薛岳传》的作者王心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出发,不偏不倚地把传主生平作了全过程的介绍,既叙述其业绩也不讳言其短失。详尽叙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特别是关于他作为一位杰出将领在与日本侵略者对垒之际,所表现出来的韬略和卓越才能,史料丰富而翔实。在描述将军在阵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大将之风的同时,还概括介绍了以这位将军为主帅的历次与敌会战时的战斗态势,道来条分缕析,深中肯綮。我是怀着兴奋的心情读毕珠海出版社送来的这部传记的清样的。读着读着,自己少小时候的偶像又重回心中,更觉明晰,更显光辉。我仿佛回到那血与火的日子,又在以开始变粗的童声,和我那些扎着绑带、穿着草鞋的小伙伴同声高唱浩浩黄河、款款嘉陵江;唱那个庄严雄伟的古城,唱那座兵强马壮的大山。唱得热血沸腾,唱得热泪盈眶。我为自己曾与亲爱的祖国同休戚、共患难而深感幸福;为我们民族在与暴敌作殊死搏斗之际所显示的大勇和伟力而深感骄傲。

《薛岳传》在以忠实的笔墨重现一位赫赫战将风采的同时,还让我们这垂垂老去的一代,得以从中重温那曾使我们悲情涌溢而又壮怀激烈的血色时光,从而感到欣慰;也让未尝呼吸过硝烟气息的后来者,得以从中看到我们民族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残酷战争中,曾经如何以无比顽强的斗志,把多灾多难的祖国从绝境中挽救过来,从而受到激励。因此它不仅是一位抗日英雄的传记而已;它还是一部煌煌战史,一份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活教材。读罢这部传记的清样,激情满腔,抒感怀并滥以为序。

2008年10月28日

(作者系著名作家、出版家,全国首届出版“伯乐奖”获得者)

后记

2007年金秋,余与继文、建喜、文苑和依华等几位挚友,到湘楚大地一游,所选的景点为黄鹤楼、岳阳楼、岳麓山和爱晚亭等名胜,皆是余等心仪之处。正是秋高气爽、枫红雁归之日,一路行,一路吟,一路怀古道今,倒也其乐融融。

不知情者,皆以为余等是冲着“文化”而来,其实不尽然;六十余年前,长沙、岳阳、武汉这一线,正是抗战中最激烈的武汉会战和三次长沙会战的旧战场所在地,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我站在岳麓山巅,伫足而听到的,竟不是岳麓书院的琅琅书声,而是自湘江边漫上来的隆隆枪炮声和喊杀声。这不是我奇异的幻觉,而是在60余年前,一个广东来的矮个子上将所听、所见到的。或许,今天的人们不知道或者早已忘记这一幕,但历史是不会被忘记的,作为一个作家的我,是应该把它记录下来的。这就是我写《薛岳传》的意义所在。

到长沙的第二天,依华在长沙的朋友特地选了天心阁边一座古雅的酒楼热情接待我们一行。巧的是,天心阁曾是当年长沙会战中日军队争夺最为激烈的制高点,血雨腥风,壮怀激越,冥冥之中也算是对我完成本书初稿的一种“激励”。

说实话,写完长篇传记《张发奎传》时,我压根就没再想写什么传记。毕竟这历史的东西对我这个不是学历史的入来说,写起来实在太苦,太缺乏想象空间,简直是“带着镣铐跳舞”,而且写作背后还有太多的风雨。要不是我身后许多朋友的“力挺”,也就不会有本书的诞生。

当初听说我想写薛岳,加慧兄亲自驾车,李迅、建喜两位兄长陪着我,对了,还有一个小朋友游康,同到薛岳的家乡乐昌九峰山小坪石村委大路下村采访,算是开笔仪式;而本书快写杀青时,继文兄等又陪我到旧战场体验。这一始一终,让我体会友谊的真诚和伟大。

对于我来说,写历史传记最难的是史料的收集。素未谋面的蒋志华老师从中山图书馆复印来民国出版的《大时代的薛岳将军》;依华托长沙的朋友从长沙档案馆复印来同样珍贵的民国版的《剿匪纪实》(薛岳著);志文在南京大学读博士的朋友帮我好不容易复印出全套的台湾版的《薛岳将军与国民革命》(可惜此书在邮寄中不慎丢失,让我一想起来就心痛);邝岳云先生送来乐昌本地所编的有关薛岳的资料;李川特地买来网上读书卡,让我把网上的“薛岳”一网打尽;还有艳梅、心红、心艳、心敏、素玲和李径等,纷纷从广州、武汉、香港、北京和韶关等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和书店四处搜罗来“薛岳”,让我一下成了拥有最多“薛岳”资料的“富翁”。

有了这么多“米”和“菜”,我这个“菜鸟般的厨师”动起手来,心里才稍稍有了底。那这道“饭菜”该做得如何好吃呢?我的想法是,既然是传记,首先得保持历史的原汁原味,尽量不虚化、不美化、不异化,让史实说话,作者不作太多的评价,也不用太多的文学笔法;当然这传记,是一部文学传记,尽可能避免一般传记的“无温度、无激情”的叙述,适当调用文学手法,让场景立起来,让人物立起来,别让读者看得打瞌睡。

最后,要说的,只能是感谢。感谢为本书提供各种帮助的亲人、朋友(包括素未谋面的有关资料的编著者和网友);感谢韶关市文联主席郭福平先生、乐昌市领导和珠海出版社的潘自强总编、李一安编审、姜蓓编辑,他们始终关心着本书的整个写作过程,并为最后的出版费尽了心血。至于书中出现的错误,就请方家指正啦。

作者

于2008年7月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