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脱胎漆器与漆画》由孙曼亭编著:福州是一座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与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传统,其中福州的脱胎漆器享誉海内外,最为出名,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福州脱胎漆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颇具传奇色彩,有关脱胎漆器以及漆画的种种野史传说,至今还为福州街头巷尾的老福州人津津乐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福州脱胎漆器与漆画/图说福建 |
分类 | |
作者 | 孙曼亭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福州脱胎漆器与漆画》由孙曼亭编著:福州是一座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与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传统,其中福州的脱胎漆器享誉海内外,最为出名,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福州脱胎漆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颇具传奇色彩,有关脱胎漆器以及漆画的种种野史传说,至今还为福州街头巷尾的老福州人津津乐道。 内容推荐 《福州脱胎漆器与漆画》由孙曼亭编著,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福州脱胎漆器的由来与传承;福州脱胎漆器的主要材料与工艺;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漆艺史上的华彩篇章;现代漆画奠基人李芝卿等。 《福州脱胎漆器与漆画》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福州脱胎漆器的由来与传承 一、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 二、福州脱胎漆器的黄金时代 三、危机四伏,由盛渐衰 四、最具商人意识的传人沈幼兰 五、沈氏脱胎漆器家族传承的末代 第二章 福州脱胎漆器的主要材料与工艺 一、生漆 二、广油与明油 三、麻布、市衬 四、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法 第三章 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漆艺史上的华彩篇章 一、沈绍安之前的中国漆艺 二、脱胎漆器是中国漆艺的华彩篇章 第四章 福州现代脱胎漆器与漆艺大师简述 一、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 二、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 三、福州漆艺基地 四、当代福州漆艺名家 下编 第五章 福州漆画简述 第六章 现代漆画奠基人李芝卿 一、学习日本漆艺 二、第一个创作鼎盛时期 三、人生的第二个创作高峰 四、从《髹饰录》到漆艺《技法样板》 五、杰出的工艺美术教育家 第七章 漆画之美——材美工巧 第八章 承前启后的漆画大师 一、唯美静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益坤 二、大美不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和举 三、诗意自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川 四、平凡质朴——漆画艺术家廖国宁 五、单纯深厚——漆画艺术家郑力为 试读章节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0周年国庆庆典晚会上,中外宾客欢聚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信步走到摆设在会堂边一对两米多高的古铜色狮子像前,双手轻轻托起其中的一只,在场中外友人无不惊叹称奇,以为尊敬的周总理原来还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大力士。其实这是周总理和来宾们开的一个小小玩笑。这对狮子看似巨无霸,其实每只重量不足30斤,貌似千钧难举,实乃一指可移。原来这对狮子是脱胎漆器艺术品,是福州脱胎漆器艺人以福州西湖开化寺门口的一对石狮为模型脱制而成的。周总理的一个玩笑,让世人再一次认识了福州脱胎漆器的神奇与精妙,都亟欲了解它的来龙与去脉。那么,福州脱胎漆器到底是何人所创?创于何年?它后来的发展又如何呢?且让我们为大家娓娓道来。 一、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 福州脱胎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其创始人为沈绍安。沈绍安,字仲康,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出生,祖上原是官宦人家,后家道中落,沈家从浙江绍兴迁到福州(时间当在清朝初年),定居于城内杨桥头(双抛桥)河沿街10号。因家贫无钱读书,沈绍安很早就去当学徒,学习漆艺。 父母去世后,沈绍安和妻子李氏利用自己学到的漆艺技术,在杨桥头老屋开了一间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类民间日用品的小漆器作坊,后院生产,前院销售,是福州市面上很典型也很普通的一种前店后坊经营形式。 虽然自己开店做了老板,但由于生意清淡,沈绍安还得不时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些油漆活儿,赚些工钱补贴家用。据说,有一次,他前往城隍庙修理匾额,见匾额表面漆层虽日久褪色、剥落,但漆灰麻布的底骨依旧十分坚固。这一现象引起沈绍安的注意。恰逢此时庙里在浇铸大铜钟,逼真的泥塑铜钟模型,以及铜钟的整个浇铸过程给了沈绍安极大的启发,沈绍安就此萌生发明“夹绽”制像的想法。他私下琢磨,杨桥头靠近福州三坊七巷,官僚士绅、贵族富商聚居于此,如果创制一些新奇的漆器迎合官场应酬以及民间婚嫁之需,说不定能就此改变自己困窘的经济状况。于是他仿效铸钟方法,请人用泥土捏塑成像,然后在泥像表层涂上漆,裱上麻布,干固后,再涂以漆,再裱一层麻布,如此反复,逐层裱褙到一定厚度,待漆完全干固后,再从底部打一个小孔泡入水中,水从小孔渗入,使泥模溶成土浆从小孔泄出,直至泥模溶尽泄完,余下的漆布坯壳,质地坚固却又轻巧,造型生动一如泥模。由于它关键的工艺过程是脱去内胎而留下漆布坯壳,因而取名“脱胎”漆器,这就是沿用至今的脱胎漆器工艺名称的由来。脱胎漆器是漆器中的新品,它质地轻薄,坚固耐久,而且耐腐蚀,2000多年前西汉古墓中的漆器,今日出土时还光亮如初,所以福州脱胎漆器又是可以传之久远的古董。它所使用的漆不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化学漆,而是从漆树的树汁中提炼出来的纯天然的漆。我国是这种漆的原产地之一,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就开始采集使用这种漆了。沈绍安发明的脱胎漆器面世后,深受市民喜爱,产品供不应求。沈绍安就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创始人,在为家族赢得百余年的富贵与名声同时,也为福州民间工艺增添了一份荣耀与自豪。 更为可贵的是,沈绍安及其子孙并没有陶醉止步于最初发明的成功,他们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完善、发展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拓展题材,与时共进,制造出愈加精美的脱胎漆器,使脱胎漆器愈加为人们所喜爱。 首先,沈绍安发现“小孔浸水脱胎法”好是好,但是小孔入水面积太小,泥模溶化慢,产品制造周期太长,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于是他又发明了“无底”浸水脱胎法,就是把底部入水的小孔改为无底。无底后,加大了入水的面积,又不影响漆器的外观,大大提高泥模溶化速度,缩短了产品的制造周期,自然也就降低了制造成本。 福州脱胎漆器问世之初,还只是沿袭传统漆器题材,制造一些神仙佛像如观音、麻姑、弥勒、寿仙、关公等,以及一些日用品如花瓶、茶杯、碗、碟等。漆饰多以黑、朱两色为底,描金彩绘上民间喜爱的吉祥如意纹样。随着影响扩大,销路拓展,社会各阶层对脱胎漆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对脱胎漆器题材也出现了不同的要求。沈绍安根据市场不同需求,又在漆器品种上大胆创新,把产品分为实用和观赏两大类。实用的有:瓶、碗、碟、盘、梳妆匣、茶箱、烟箱、首饰盒等,这一类实用产品满足了一般市民的日用需求。另一类则为观赏类产品,有人物脱胎、动物脱胎、围屏、挂联等,这类产品更具审美艺术价值,成为上流社会显示身份情趣的象征,文人雅士鉴赏清玩的摆设。在传统精英文化的熏陶和推动下,福州脱胎漆器从市井俗民的日用器皿,转身脱胎进入高雅艺术的殿堂。富裕人家,趋之若鹜,无不一得为快;远道客商,梯山航海,不惜重金求购。“沈绍安脱胎漆器”自此闻名遐迩。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他这家独一无二的漆器店名声大噪,店虽开在偏僻小巷,生意却十分红火。沈绍安并没有读过现代营销学,也没有如今日厂家在各种媒体上大做广告,他以对产品的不断求新求精,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赢得了产品声誉,赢得了一块金招牌,这才是产品最好的广告。 P3-6 序言 福州是一座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与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传统,其中福州的脱胎漆器享誉海内外,最为出名,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福州脱胎漆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颇具传奇色彩,有关脱胎漆器以及漆画的种种野史传说,至今还为福州街头巷尾的老福州人津津乐道。这些传奇传说虽然仅折射了福州从清中叶直至当代历史发展的吉光片羽,但却有助于我们对福州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作更具体生动的了解,让我们对这片有福之地珍之、爱之,并油然而生一种薪火传承的责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