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在他乡/传奇中国图书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新勇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在他乡》是李新勇的散文集。

四川任何一个地方,距离启东都足够远。以1995年普通人能够承受的交通方式,轮船加汽车需要9天,火车加汽车需要5天,飞机加汽车需要2天半,徒步……没听说谁愿尝试,可能从古至今没人这么干过。这距离,确实足够远了。

在离故乡足够远的地方,不管你情愿不情愿,都会比一般人多一些人生际遇,多获得一些文化和精神上的、互补性的滋养。

况且,这么远的路程,足够让人忘却前尘往事,稀释刻进骨髓的忧愁哀伤,还能制造出无数预想不到的人生浪漫。人生的丰富与有趣,恰恰在这无数的“预想不到”之中。

幕布就此拉开,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内容推荐

李新勇的这本《人在他乡》讲述的是:为实现自己理想,生于大凉山深处的“我”来到位于江尾海头的启东,恋爱、成家、立业,每一样都有不平凡的经历。直率果敢的巴蜀文化与灵活变通的江海文化碰在一起,冲撞、磨合、互补、滋养。本书稿文字质朴,情感真挚充沛,耐人寻味,直击心灵。

目录

楔子

无法更改的来路

如此诱人的远方

不知深浅的深浅

没有春天的春天

有瓦有墙即结庐

无比辽阔的安静

多个角色在诞生

可曾化蛹皆成蝶

冷暖

芳菲

失散

附录

 母亲的节俭

 母亲的歌声

 父亲的摊位

 伤疤

 飞花轻若梦

 三月的郊外无须门票

 清风芦苇

 秋风野菊

 一棵开花的树

后记 生生不息的土地

试读章节

每个人都是有明确来路的我也不例外。

1

除非一辈子终老于出生地,但凡出过远门的人,都会有不止一个够得上被称为“故乡”的地方。读书、学艺、打工、立业、逃荒、要饭……每在一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对这地方产生了感情,都可被称为“故乡”。于是,就有了第一故乡、第二故乡、第N故乡。

无论有多少地方能被你称为“故乡”,那个能够被称为“老家”的地方却只有一个。那个叫“老家”的故乡一般被人称为胞衣之地,也称为“血地”,意思是母亲为把我们生下来,在这里流过血的土地。这块土地,因为母亲和母亲的血,而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圣地。一辈子走得再远,永难忘怀的就是这个地方。

在四川西南,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有一片神奇的山区,跟全国大多数东西走向的山脉和水系不同,这里的山脉与河流呈南北走势,那山就叫横断山。我一直在想,上帝在造这块地方的时候,多半有楚楚动人的女神从他面前经过,弄得上帝心情巨爽,来了兴致,表现欲强烈,冲着这片山脉与河流来了一阵乱刀剁肉般的狂砍。结果,横断山就成了今天这样子,这山梁与那山梁看上去似乎一脉相承,事实上两座山梁之间有一道或几道甚至十几道十几米宽的“切口”。“切口”两边,万丈悬崖,只有风能吹上去,只有野草和山树能勉强长上去。

在横断山区大大小小的沟涧溪河中,安宁河排在老大位置。它是雅砻江的支流,雅砻江又是金沙江的支流,金沙江则是长江上源。安宁河全长300多千米,大多数河段在横断山的崇山峻岭中迂回婉转,仅在屈指可数的地段冲出几百米到几千米宽的河谷坝子。河谷坝子上,棋子似的散落着一个个村庄。

由无数山泉汇集而成的安宁河,河水清冽甘甜。从前,水中鱼虾多得用木棍搅上几棍子,就有鱼漂上来。

从西昌市区往南走三十千米,有一个由刘、李、张三大姓组成的古地名叫河嘴的村庄。这个村庄于1971年立秋那天,迎来了我第一声敞亮而无所顾忌的啼哭。  从地图上看,我们的村庄在安宁河的腰眼儿位置上,河谷坝子的宽度不超过三千米。两列南北走向的大山,把河谷坝子夹在中间。成昆跌路和成昆公路(国道108)从东山脚下经过,火车拉响汽笛,山谷间便有绵长舒缓的鸣叫回荡。被当地人称为“老南风”的河谷风,跟安宁河谷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夫妻,终年不息,为河谷坝子带来春的雨水、夏的芒种、秋的霜降、冬的大寒。河谷坝子是二十四节气的调色板。初秋,是波斯地毯般铺张华贵的金色稻田;夏天,是碧绿如洗、不染纤尘的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甘蔗;更不必说春天,大胆泼辣、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尽情展示着土地的大气、雄浑和丰满;还有那冬天,一束温暖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山梁上,旺盛的苦荞花恍若情人的蜜语,颜色绯红,清新淡雅,为河谷擦上一抹淡淡的清香。

这里跟香格里拉大致在同一纬度上,香格里拉拥有的美丽,这里一样不缺。从今天考古发掘的先秦古铸币遗址和安宁河神秘大石墓(每块墓碑重达二三十吨)等遗迹看,遥远的中央集权,早就在这里设置了官府吏治,可是,这里却有无数次文明断裂,活生生突然就中断了。后人费尽心思,掘地九尺,到目前尚未考证出原因。比如先秦铸币遗址,何时兴起,何时终了,史书上找不到相应的文字记载;安宁河神秘大石墓,更是片语皆无。

在安宁河谷的坝子上,几乎不存在原住民。最近一次文明断裂,发生在明末清初一支著名的流寇从此经过,八大王为扩军和保密,凡能走路的男丁,尽皆入伍;凡不能随军的,待大军开拔出数百里,被其断后部队,无论男女老幼,通通杀光。以至清初,朝廷不得不下令从湖广等地征丁入川,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安宁河李氏家谱记载非常清楚,河嘴李氏根源在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孝感一个叫犁铧尖的村庄。如今麻城和孝感分别设市,犁铧尖村到底在哪里,已无可考。李氏祖宗先迁四川简阳下马滩,再迁四川名山若水(青衣江畔),最终落脚到四川西昌安宁河畔这个叫河嘴的地方。河嘴之名,估计并非原有,而是我的祖宗落脚此地后,才替这片土地命名的。

那时候,安宁河谷的移民都是地主。种子由政府提供,只要肯花力气,所垦之地皆归其家所有,政府免除多年赋税。

那是一段充满想象和希望的岁月。迁徙的悲伤和痛苦,很快在一茬一茬的丰收中,被稀释得如同风中的一口旱烟,转眼就消散了。

到我出生的时候,像我们那个人丁还算兴旺的生产队,人均还拥有水稻田三亩、旱地一亩。在这片土地上,20世纪50年代被划成“地主”“富农”成分的人,实在是冤枉到家了。在这片土地上,能够成为地主、富农的,都是最舍得花力气、花心思、懂经营、善管理的人。他们不去开垦,那些土地就只能荒在那里,这些地主富农没有不亲自干活的,他们起得比长工早,睡得比长工晚。当然,那时候,连长工家里都有几亩地。只有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才可能挨饿,这些人有专门的称谓,叫“叫花子”。安宁河谷的叫花子是不会被饿死的,也不会外出讨饭,他们成群结伙今天上这地主家,明天上那富农家,家家都不会让他们空着肚皮走,走的时候,主人家还少不得送他们些钱米布匹。“吃大户”这词儿其中一个意思,就是从这儿来的。他们群居在东山脚下一个有名的大溶洞里,那溶洞的名字叫“叫花洞”。只要不犯法,他们一样结婚生子,活得逍遥自在。那叫花洞我没见过,我出生前一年,成昆铁路修到那地方,路基正好要从上面经过,让铁道兵给炸掉了。

P5-7

后记

后记

生生不息的土地

1

每个作家,都别忘了写好自己的故乡。

在中国作家中,无论鲁迅、萧红、沈从文、汪曾祺,还是莫言、贾平凹、苏童、迟子建,都因为坚持根植于自己的故乡,而获得文坛的肯定,受到读者的尊敬和喜爱。故乡是一种记忆,是一种气息,是我们来时走过的道路,是浸透喜怒哀乐的往昔,也是一种情怀和寄托。

在现代社会日趋大同和一体化的时代,人不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停留,因此,我们的故乡不应该只有一个绍兴、一条呼兰河、一个凤凰、一个高邮,也不应该只有一个高密东北乡、一个商州、一个枫杨树村、一条额尔古纳河。

上包头,下海口,东抵江海平原,西达帕米尔高原。无论为工、为农、为商、为学生,只要在那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其中的美,就会经历其中的酸甜五味,在那里留下或深或浅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有一天,回头打量那些年那些事的时候,会发现那一座城市、那一个乡村、那一片厂房、那一片校园,无不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不可磨灭的气息。

那么,这些地方,算不算是我们的故乡?

那个曾给我们生命的“血地”,自然当之无愧是我们现实的故乡。

而其他的,则是精神的故乡,是感情的故乡。’

故乡是一种审美。

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才是伟大的。

2

启东是共和国版图上最年轻的土地之一。

汉代以前,在中华版图上找不到这块地方。长江带来的泥沙不断沉淀,在隋唐的地图上,江口海域陆续出现沙洲。到唐武德三年,即公元620年,唐王朝的权力机构派驻吕四,此为启东北部“老土”。

泥沙不断淤积,江尾海头成片的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又陆续长出了13个沙洲,到光绪初年(1875年前后),沙洲连片。此为启东南部“新土”。

新土和老土分属通州、海门和崇明。

实际经营权在海门和崇明的地主手中。地主在当地被称为粮户,粮户只管抽捐、收租,不问社会秩序。那时候,这块地方成了水陆两股盗匪的天堂,盗匪欺压百姓、鱼肉人民,搞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曾经有数十股盗匪之间为争夺各种利益,纷争不断,战火延绵。

1928年1月,清末秀才、宝山人袁希洛代表启东各界人士,向江苏省政府提出设立启东县治的申请。袁希洛曾留学日本,为国民党元老,1912年1月1日晚8时,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上,袁希洛代表各省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授予孙中山。袁在申请中提出设立县治的充分理由,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有效治安秩序,还老百姓以平安幸福的生活。同年2月,经江苏省政府同意,原属崇明县的外沙地区(即今之启东)设县,定名为启东,意为“启吾东疆”。省政府任命袁希洛为首任县长。同年11月,首任县长袁希洛撰《启东设县碑记》,以资纪念。

启东位扬子江之北口,滨东海。近百年来,积沙而成。先隶崇明,田土渐辟,户口渐聚。至逊清末造,面积三千余里,人口三十万。与南通、海门相接壤,而与崇明本岛隔一近二十里之江水,风涛沙浅,交通不便,政令因以阻隔。城绅豪右,借势以临之,负担重而地方事业所享之权利微,启人苦之。于是祝子应乾、孙子文奎、张子宗华、施子滋培、施子征睿、倪子华清等于清宣统三年,中华民国纪元一、二年,请愿国省,要求设县分治,数为城绅所阻,努力奋斗,继续不倦。至纪元六七年间,省吏知不能压,而碍以城绅情,乃为不彻底之调处。在九年时,先设一行政委员以佐治之。迨纪元之十六年春,国民革命军底定长江南北,苏省政治革新,施子方白、施子滋培等又先后继续请愿。中国国民党外沙市党部诸同志,又为政治革命上之主张,请求分治,事乃垂熟。是年十月,希洛受江苏省政府民政厅长钮委任为行政委员,面令筹备设县。抵任后以外沙诸民隐直陈,并由省委白一震、张世杓先后报告有设县之必要。乃由江苏省政府在十七年(1928年)一月,议决设县,定名启东。二月任命希洛为启东县长,颁发县印。三月一日受印任事,开始训政。十月奉省令与崇明分界,以扬子江北道江心为址,南属崇,北属启,永无争执。本县位置,据江苏省政府土地整理委员会特派技士陈政和测定,为东经121°39’27”,北纬31°48’40”。现有地依崇明移交芒银底册,为百六十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五亩,现有人口依本年调查为三十三万零七百三十三人。呜呼,希洛于辛亥革命曾受江苏省委为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代表,参与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I盏时政府成立于南京首都之盛典。十七年来,以素性戆直,且政治为军阀所霸持,不愿为行政官。今年以及艾,欣在此青天白日国徽之下,首服役于兹新成之邑,恐无补于斯土之建设,爰于设县既定之日,志数语以为继长是邑者有所稽考也。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一月八日启东县长

宝山袁希洛谨记并书印

此碑历经战火风雨,一直存放于启东县人民医院即当时的县政府所在地。1979年7月被发现,经修整后于1984年6月存放到人民公园。为保护·该碑,石碑上建有碑亭遮风挡雨。2008年9月,人民公园拆除围墙,建成开放式市民广场。为更好保护此碑,再次将石碑搬迁安放到紫薇公园东大门。

从1928年2月开始,中国版图上多了一块被命名为“启东”的地方。

1940年10月,启东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启东与海门东部合并为海东行署。

1942年称海启行署,吕四片建通东行署。同年底,海启与通东两个行署合并。1943年称东南行署,属苏中四分区。

1946年初撤销行署,恢复启东海门两县建制。同年底再度合并,恢复东南行署,属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公署。

1949年1月,启东全境解放后,恢复启东县建制。

1989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启东撤县建市。

2011年12月24曰崇启大桥通车,启东到上海市区,只需用一个小时。

这就是启东清晰的历史脉络。

从这清晰的迁延之中,不难看到,启东的成陆历史不长,启东是一块由长江上游泥沙淤积而成的土地。著名作家赵丽宏在一篇题为《长江魂魄》的散文里,曾对启东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泥沙发出思考:  我在启东的大地上行走时,心里时常忽发奇想:我脚下的这一撮沙土,是来自唐古拉山,还是来自昆仑山?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还是来自神农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来自险峻的三峡,雄奇的赤壁,秀丽的采石矾,苍凉的金陵古都?在千千万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会不会用这些沙土砌过房子,制作过壶罐?会不会用这些沙土种植过五谷杂粮,栽培过兰草花树?

有时,我的幻想更具体也更荒诞:我正在触摸的这些沙土,会不会被治水的大禹用来筑坝?会不会被策马疆场的魏武用来垒城?会不会被隐居山林的陶渊明种过菊花?这些泥土,曾被流水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在它们循环游历的过程中,会不会落到云游天下的李白的肩头?会不会飘在颠沛流离的杜甫的脚边?会不会拂过把酒问天的苏东坡的须髯?

作家在文章的末尾不禁感慨:长江有多长,这片土地就有多长;长江沿岸的历史文化有多么丰富,这片土地就有多么丰富。这里凝聚着长江的魂魄。

3

是的,这里凝聚着长江的魂魄。

在启东,你很难找得到家谱。最近在吕四找到几部,一帮人兴奋得像挖到几十坛金子似的。这片年轻的土地,没有真正具有原住民意义的“土著”存在。不管问谁他的根祖在哪里?他们这个家族从哪里来?没有一个能说得清,回答很干脆:不晓得。

倒是后来的学者,根据启东南部和北部现存的语言、风俗习惯,比对其他地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大致推断出他们的来路。

现有的所有居民,都是在几十到数百年时间里,先后从不同地方搬迁来的“移民”。

“移民”曾一度是国民对三峡库区搬迁者的专有称谓,在这里恢复其本意来使用。

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由移民会集,开发出来的城市。

我是其中之一。“原著居民”仅比我们旱来几代人而已。这里有我的家,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有责任以“新启东”的身份,写好我这个叫启东的家乡。  这是一块文化多元并存的地方,既保持着江南吴文化的血缘传统,又沐浴着现代海派文化的气息,兼具长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质。复杂的文化品格,使这片土地显得既年轻,又不失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还具有辟我草莱、励精图治的拓荒精神,追求卓越、创新争先的超越意识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姿态。

这是启东人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动力和丰瞻多彩的入文底蕴所在。

这样的文化,带给一个来自巴山蜀地的作家的,不仅是冲击,更是滋养。文化的差异性,其实就是文化的丰富性。这种差异和丰富给予文学的,是另一种体验,另一种视角。毫不夸张地说,我比别人多了一个维度。这为我的创作,增加了一个视角,灌注了一份能量。

从1995年至今,20年的时间即将过去。这些年,启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以我的个人体验而言,我们从遭遇“欺生”,到被接纳,再到融入其中的过程,正是启东从一个“小农式”的、沿海渔村性质的城市,向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迈进的过程。从2004年开始,启东每年从全国招聘一批高层次党政后备人才,这些年轻入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们当年吃过的苦,他们再没有吃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的城市,其可贵之处,在于接纳更多的外地杰出人才。比如上海,从前见到外地人就叫“阿乡”“乡下赤佬”,现在,当年称呼外地人为“阿乡”“乡下赤佬”的人,不是在街头卖茶叶蛋,就是失业在家,靠替人照看孩子或老人、缝缝补补度日。在此,我声明,我绝对没有看不起卖茶叶蛋的阿姨和护工的意思,而是要说,他们之所以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被抛在时代之后,除了疾病、年龄、学历等原因,还有相当部分在于他们曾经多么自以为是、故步自封,认为“阿拉是上海人”多了不得,不具备社会进步、文明发展必须具备的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胸怀和气概。于是,成了落伍者。

阅读这本书,会注意到,文章的主体内容集中在2001年之前。所记叙的事情,发生在7年不到的时间里。之后,成为留白,给未来预留了足够的写作空间。也就是说,这本书写完,下一本就可以动笔了。

我爱启东,尤其是今天的启东。

再过30年,整个启东市至少有1/3的人,没有我在启东生活的时间长。

到那时候,我就是“老启东”啦。

光阴如玉,多少过往,未曾说出,即已随风。这些都是我曾经参与的现场。从写第一个字开始,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用最朴实的语言来完成整本书的写作。生活原本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我的文字也没有必要花枝招展,朴实的语言更贴近那些散入风中的过去。我还力求让自己的文字具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这样,更大气。过去即史,一个社会与一个个体的历史之间,仅有大小之别,难作轻重之分。

真希望这样的文字能给朋友们一些启发。如果能引起您对自己过往的追忆,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怀旧的书了,它成了您情感的催化剂和引导酶,将为您打开一扇窗,替您推开一道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