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2016年10月8日讲于河南省模范夫妻表彰大会
接到河南省国学会的通知,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我没有犹豫,当时就答应了。这个活动我参加对了,这次庆典非常感人,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婚姻是一个小课题,但是婚姻涉及家庭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稳定。从这个角度来讲,婚姻又是个大课题,这个活动也是个大活动,是个大善举。组织者整个的策划工作非常细致,这也反映了国学会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尽心尽力的,用一个小小的题目,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表达一个大课题。表面看是对婚姻的表彰,实际上折射的是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所有受表彰的夫妻,这是他们夫妻双方的光荣,也是他们全家的光荣,也是他们全村的光荣,也是河南全省的光荣。
这次活动,阐述了中国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在中国,几千年社会稳定、家庭稳定、夫妻稳定,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现象。离婚,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离婚率居高不下,有的地方达到了40%,有些年份离婚率超过了结婚率。离婚率高,是西方婚姻价值观侵蚀、腐蚀的结果。
中国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我认为是三个字:爱、责、培。
第一个字,爱。忠贞不渝,白头偕老,这是中国人的爱情观,自古以来一直这样走下来的。最典型的《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都表达了爱情的坚贞不渝。第二个字,责。建立家庭难道仅仅是因为爱吗?不是的,夫妻关系的建立也是责任的组合。什么责任?孝老、育子、家庭和睦,这就是责任。家庭的经济来源由男人来负责,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由妻子来完成。教育子女是家庭很重要的一个责任。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家庭传承下来,夫妻双方的责任非常重大,共同为家庭负责,为子女负责,为后代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
第三个字,培。婚姻要走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七十年,靠什么?靠培养。有句话讲得很好,结婚前爱对方的优点,结婚后接受对方的缺点,要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知退让、能包容。磕磕碰碰是常事,怎么样对待生活中的琐事,如何化解矛盾,就是靠培养,靠互相包容、互相退让、互相信任。
爱是基础,把这个爱字拆开是“心”字在“受”字中间(愛),意思就是双方都要把心交给对方,两颗心放在一起。所以,爱是婚姻的基础;责是婚姻的柱石,责任把婚姻撑起来了;培是婚姻能够维系、长久的保障。
爱情、责任、培养,加起来就是中国传统的婚姻观。这个要讲清楚使大家明理。讲不清楚,现代人就简单化了,爱是一切,一切是爱,今天咱俩爱就结婚,明天不爱就离婚,后天又爱又结婚,结婚、离婚和玩儿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很有必要研究、弘扬中国传统的婚姻观,我希望国学会做一个课题,开研讨会专门研究,这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这次表彰会虽然是国学会办的,但是意义非常重大,它必然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影响全国。弘扬中华传统婚姻观的意义也是三句话:女人安,天下安,这是一句话;第二句,夫妻睦,天下睦;第三句,家庭和,天下和。
首先说女人安,天下安。周幽王为妃子褒姒一笑失天下,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周幽王昏庸无道,娶了个妃子叫褒姒,就是不笑。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下令把烽火台点燃。各地诸侯看到警报,以为京都出事了,马上率大军来到京都,结果什么事也没发生,于是都愤愤地回去了。褒姒看到这个情景,忍不住就笑了,但是周幽王自此把人心失掉了,最后丢掉了江山。
当代有没有这个问题?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当政时期因为和白宫的女实习生传出绯闻,结果全国的媒体对他进行炮轰,弄得整个美国不安。
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前锋,结果一个“黄”字让东莞现在都抬不起头。现在乱就乱在这些问题上,这些女孩子首先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到现在黄还是扫不净,不安啊!所以女人安,天下安,安到哪里去?安到家里去,每个女人都有个幸福的家庭,社会不就安定了吗?
夫妻睦,天下睦,这个道理很简单,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夫妻和睦了,家庭就和睦了,家庭和睦了,天下就和睦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核心,核心不出问题,家庭不会出问题。反之,夫妻出了问题,家庭就会出问题。所以家庭和睦的核心就是夫妻和睦。
所以说国学会小题目做了个大文章,要实现社会安定,实现国家安定,从哪里做起?大处着想,小处入手,抓婚姻这个课题,非常智慧。抓的结果,夫妻和睦了,家庭和睦了,国家就和睦了。通过婚姻宣传大道理,让大家明理,形式很活泼,大家容易接受,所以说意义重大。
P16-18
我的娘亲
一提到传统文化,人们会提出各种问题,认为很神秘,很高深,是有学问人的事,与普通人无关。其实,传统文化与每个人都有关,传统文化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中,在家庭、在社区、在人群中。所谓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为人处事的文化,是做人做事规矩的文化。这些规矩就在一本小小的《弟子规》里边,这些道理是我学传统文化后体悟到的。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的娘亲”,通过家庭这个平台,如何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并在工作、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讲一下我的体验,讲讲大白话,讲讲大实话。
娘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是山东省孔孟之乡济宁地区的鱼台县人,我的老母亲是百岁寿星,五代同堂,一百一十五口人,是个大家庭。老母亲于三月初突发脑梗塞,深度昏迷,医院判定,快则三天慢则半月即会离开人世,住院亦无良策,建议回家。这样,当天即把老母亲接回农村老家。
我接到信息后,即从海南急返老家,兄弟姐妹也从四面八方齐返老家,加上儿媳、女婿,二十余口守护在老母亲身旁,日夜护理,打破了医院的预期,使老母亲同她的子女又一起生活了九十多天。老母亲经历了两个世纪,活了一百岁,在深度昏迷中又躺了近百天,才走完了人生历栏。
在近百天的日夜护理中,我充分体验了大家庭的亲情,特别是刻骨铭心的母子之情。养老送终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次百日陪护的日日夜夜才使我真正领悟到了它的文化内涵。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因在国外访问,家人怕影响我的工作,没有告知我,当我回国后听到这个噩耗,哭了很长时间。未能亲送父亲,至今仍是我一个无法弥合的心伤。这次老母亲病重,我由海南急返老家,老母亲躺在病榻上紧闭双眼,声声叫娘亲,娘亲不答应,我的心一下碎了,像天塌了一样。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救娘亲。
当时分了两条线,一条兄弟姐妹的护理线,一条县医院的治疗线。兄弟姐妹分班日夜护理,每时每刻都有两人守护在老母左右,和娘亲对话,讲童年的故事,想唤起娘亲的记忆;轻轻按摩四肢,盼望娘亲会坐起来、站起来;一天多次给娘亲擦洗、翻身,唯恐娘亲不适。当娘亲眼皮能动时,子女们的心激动万分,互相传话:“娘亲要睁眼看我们了。”当娘亲双脚能伸屈时,子女们可高兴了,“娘亲快站起来了!娘亲快站起来了!”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只要是需要的,子女们都毫不犹豫,尽其所能,全力去操办。所有来家的医务人员对护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第一床上没有异味,第二没褥疮,第三身上清洁,医院的专业护理也很难做到,称赞我们兄弟姐妹人人都是特级护理师。是的,兄弟姐妹是用一颗颗真诚的心去护理,用对娘亲的至孝的心去护理,用报恩心、感恩心去护理。孝通神灵,孝感天地,就是这一颗颗真诚的孝心,托着娘亲与她的子女又亲近了近一百天。
娘亲虽不能与子女对话,但心是相通的,子女讲到动情处,娘亲会流下热泪。娘亲在病榻上的一百天,是子女尽孝的一百天,也是母子、母女心灵交流的一百天,感情共融的一百天。但是,规律是无情的,不论子女再怎么真诚地守护挽留,娘亲还是带着子女的眷恋,带着子女的爱,含笑离开了人间。三个多月里她感受到十个子女个个孝顺,家庭和睦团结,安心地离开了她的子女。
老母亲在病榻上躺了近百天,也是鱼台县人民医院以朱院长为首的医务人员满怀仁爱之心,精心治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兄弟姐妹,向鱼台县人民医院朱院长和医务人员,向四面八方关心、爱护我老娘亲的亲朋好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生离死别是人生的最大痛苦。当娘亲停止呼吸那一刻,我的心似乎一下子凝固了,如晴天霹雳,泪如泉涌。这几年来,我一直向别人讲,我已是快八十的人了,还有娘亲疼我,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2012年春节的一天,活动晚了,回到家,娘说:“你还没吃饭,我给你做饭去。”还未等我回话,即站起来走向伙房,做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面糊塌。虽然我已吃过饭了,但我还是在娘面前津津有味地吃下了,香在口里,甜在心里,一下子我变回七十年前向娘撒娇的孩子,我太幸福了!可是当娘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这些无比幸福的时光一下子突然没了,我一下子成了一个没娘的孩子,痛哭失声。
……
无言的遗嘱
作为子女,当老人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都想让老人留下几句话,作为终生的纪念,终生的策励。我们兄弟姐妹也是如此,在老母亲最后的三个多月里,每天都和老母亲讲话:“娘,你睁开眼看看我们呀!和我们说说话,拉拉家常,说一句半句也行呀!”我们含着泪水,一遍又一遍地对老母亲说,一遍又一遍地请求,说了九十多天,求了九十多天,老母亲还是没留一句话就离开了她的子女。老娘走后,我苦思冥想,为什么她不给我们留下一句话?突然间,我的心一下亮了,老母亲给我们留下遗嘱了,而且是一份非常丰厚的无言的遗嘱:“低调做人,不张扬”。
原打算在今年适当的时间为老母亲举办一次百岁庆典,还未来得及办,老人就离开了我们。回首老人百年的人生经历,深深感到“低调做人,不张扬”是老人一生的生动写照,是老人做人做事的原则,也是教育子女的信条。自古有母以子贵之说,但在父母身上却看不出来,父母从不在人前标榜自己的儿子。当亲朋好友说“你有个好儿子”时,父母却淡淡地说:“儿子是儿子,我们是我们;儿子当他的官,我们做我们的老百姓;儿子干好工作,我们高兴;我们当好老百姓,儿子也高兴。”这些最普通的话,却饱含了对儿子深深的爱,他们生怕在人前说错话,做错事,给儿子脸上抹黑。
父母博大的胸怀,深深地教育着我,激励着我。我也有干好工作,不给父母脸上抹黑。父母能做到不以子贵,不在人前张扬,我也要做到不以官高而忘本。我把自己当成一个老百姓,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低调做人,高标准做事。老母亲的低调成为我终生的座右铭,这也是我对老母亲永远的怀念。
中国人的定海神针——道德(代序)
2017年2月讲于河南省孟州市负责干部座谈会
一、人心回归的见证
去年来孟州两次,这次是第三次。从传统文化的学习来讲,孟州起步不算早,到现在不过两年时间。虽然时间短,但决心大、力度大、效果好。
决心大。市委书记亲自抓,四大班子一齐抓,市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传统文化,召开领导骨干会进行动员,下达文件部署,充分体现了领导的决心和魄力。
力度大。市、乡办论坛,设讲堂,讲中央的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学习班培训;在不同行业设点培养典型;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敬老活动也全面展开,呈现出各项工作启动、全面推进的大好局面。
效果好。从硬件来说,去年你们拿了四块金牌,一是2016年度信访三无县,由2015年的全省信访高发县一下成为全省信访三无先进县,一年之内信访量下降了70%,改变相当大;二是获得了平安建设显著进步县的奖牌;三是经济全省十强县;四是大年初一中央一台《焦点访谈》报道了莫沟村,这也是历史性的。
从软件来说,全市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春节,全市干部群众过了一个欢乐的年、喜悦的年、幸福的年、健康的年。反问一下,领导还是那些领导,人还是那些人,工作还是那些工作,为什么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应该说,得益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学习传统文化后,做人的理念变了,工作的信念变了,作风变了,所以结果也就大不一样。这就证明,优秀传统文化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文化,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文化,是使人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化,是做人做事的文化,是人心回归的文化。同时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是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还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打造是在学习和践行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工作、生活、处事中学习,学习和践行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受到广大干部群众赞扬的李书记、高部长还有老干局长等一批干部,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两个大的变化,一是由领导型变为服务型,二是把领导权威变成人格魅力。群众对李英杰书记评价高,说共产党又回来了!这既是表扬,也是对过去领导作风的批评。为了打造莫沟这个点,2016年李书记260多次到莫沟调研、指点,高部长等几位部门干部对市委确定的点也经常深入,到了十几次、二十几次、三十几次,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几位是孟州干部的代表,也是变化的缩影,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从传统文化来讲,他们的大爱之心生起来了,他们把四十万人民当作自己的父母,甘愿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孟州人民,这是心念上的巨大变化,人心变了,人心回归了。 回归到哪里?回归到按道德规范做人做事的轨道上来,回归到按党规党法、党的路线要求做人做事的轨道上来,回归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根本立足点,孟州也为如何建设核心价值观闯出了一条路子。
从企业来讲,学了传统文化后,管理层和员工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管理层以三个心对待员工,即善心、爱心、关怀心;员工也以三个心对待管理层,即感恩心、责任心、奉献心。这都是思想理念发生的变化,由过去的“管”变成现在的“爱”,把爱和管统一起来。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改变人心,使人心向善,使人有大爱之心。孟州的最大变化就在人心的改变上,人与入之间有亲情了,有爱了,人与人有关爱之心了。全市上下欢乐祥和,积极向上,上上下下为提前进入小康而共同奋斗。
能使人心回归,可见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大。道德大讲堂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场所,人民对大讲堂做了很多评价,实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高部长概括了三句话:一是党教育群众的一个阵地,二是党组织和群众沟通的一个平台,三是党员干部展示领导能力的一个舞台。我又加了三句:四是党占领思想意识形态阵地的一个高地,五是不忘人性初始的一个论坛,六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讲台。这六句是对群众反映的综合,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赞词。
前一段工作应给予充分肯定,下一段要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这里,提几点建议。
……
份子钱的问题怎么解决,要定规矩,具体怎么搞,市里可以搞个意见,到村里召开村民大会,集体讨论后再通过,便于施行。这样实行下去,减轻了百姓负担。
刚才有人提到过年的三拜,首先拜天地,第二拜党和国家,第三拜祖宗,这是新形势下春节的三拜,很好,完全可以标准化,明年春节可以普遍推广。这是把春节叩拜文化升华了,也是和现代文化结合了。
还有农民的生活、健康保障问题。李书记提出,城里人能享受的农民也应享受,衣、食、住、行,购物、治病等都要有具体举措。还有村容村貌建设、绿色生态农村问题都要纳入进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还有一个问题,搞传统文化也好,搞各项活动也好,要把育人寓于活动之中。育人不是口头说的,是在行动当中育人,在生活当中育人,在工作当中育人,在各个环节当中育人,也就是把传统文化寓于生活之中,寓于工作之中,寓于家庭之中,寓于为人处事之中,传统文化生活化、民俗化,这样就深人人心了。一定形式的诵读经典是可以的,但那仅仅是个形式,最主要的是融入活动之中,入脑入心。这就涉及搞什么活动,怎么搞活动,怎么样把思想建设融人活动,怎么样用活动推动思想建设。
如果以上说的几大块儿搞好了,孟州各方面的经验就都有了,通过小康这个聚焦点把各项工作融为一体,整体推进,真正的小康社会就来了。南有小岗,北有莫沟。小岗村是改革开放的典型,是解决劳动组织形式和分配形式问题,是体制改革。莫沟村解决什么问题?当代中国小康村是什么样就看莫沟。打造当代中国小康村的样板,要依从这个思路。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停了上百年,在今天,家庭怎么学?企业怎么学?学校怎么学?机关怎么学?农村怎么学?社区怎么学?全民怎么学?实践出真知。十几个样板,十几个典型,十几个创举,遇到具体问题时怎么办?各有各的路子,各有各的抓手。高昌礼著的《家庭安天下安》即是这些单位践行传统文化的经验总结,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
千百年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是教人怎样正确做人做事的文化,是教化人心、使人长善救失的文化,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文化,是使人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化,是长治久安的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今天学习传统文化,家庭怎么学?企业怎么学?学校怎么学?机关怎么学?农村怎么学?社区怎么学?全民怎么学?《家庭安天下安》给出了样板,可以复制,可以借鉴,可以影响全中国。
作者高昌礼为官之时,不以官高而忘本,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先做人后做官;退休后至今,仍以80高龄奔赴在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上,以人民的名义,把百姓的事、国家的事、党的事放在首位,真正是可敬可爱。而这一切,来自家庭的教育,来自一位平凡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