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永玉传(画坛奇才)/大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郭梅//张宇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永玉,湖南凤凰县人,少年时因出色的木刻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16岁开始以绘画和木刻为生。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先生诗书画文俱佳,世称一代“鬼才”。他创作了油画《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重要作品,设计的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出版了数十种画册和文学作品。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法国和中国内地、香港等地举办画展。

本书真实记录下他所走过的历程。

内容推荐

名门之后,丹青圣手;湘西奇人,不老顽童。他,就是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画坛奇才黄永玉。多样性的性格和行止,孕育了他独特而又奇异的艺术生活和成就。本书主要讲述了画坛奇才黄永玉传奇人生。全书文笔流畅,记事准确,具有极强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留在凤凰的童年

 1.传奇的父母

 2.逃学生涯

 3.情迷漫画

第二章 流浪求知

 1.集美中学

 2.东南木刻会

 3.为友报仇

 4.浪迹闽赣

第三章 百年不变

 1.小号诱人

 2.顽强的爱情

 3.千年夫妻

第四章 浪迹香江

 1.如梦九华径

 2.名人趣闻

 3.游子回乡

第五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1.初到北京

 2.坎坷十年

第六章 海内知己

 1.上海旧事

 2.顽童与弘一法师

 3.初会齐白石

 4.从师徐悲鸿

 5.结交张乐平

 6.益友李可染

 7.求教钱钟书

 8.表叔沈从文

 9.相识苗子与郁风

第七章 我辈岂是蓬蒿人

 1.狂人黄永玉

 2.真人黄永玉

 3.鬼才黄永玉

 4.地主黄永玉

 5.博爱黄永玉

 6.通达黄永玉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几年后,黄永玉快小学毕业了。当时家里的景况已经不太好,于是妈妈让他到四五十里外的外婆家去告穷,也就是请求周济。他去了,虽然挨了顿骂,但还是在那里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个中学生和他谈了些深奥的问题,结果他一点也不懂,觉得很丢人,于是故作博学反问人家,知不知道从凤凰到北京要坐几次轮船、几次火车?结果这一问把对方问蒙了,这让黄永玉非常快乐。于是他又问人家知不知道北京有个沈从文,他是我爸的表弟,我的表叔。

这回可没有问倒对方,反而为沈从文捞到个小“粉丝”。

“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的事情,你要不要看?我有,我就给你拿去!”

这本沈从文的著作叫作《八骏图》。结果看了半天,黄永玉也没看懂。于是他心里开始纳闷:“怎么搞的?见过这个人,又不认得他的书?写些什么狗皮唠糟的事?老子一点也不明白……”于是他把书还给了那个中学生。人家问他怎么样,他只能“唔”了几声。

又过去了很多年,当年的小孩子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那时的黄永玉正在福建德化山区里的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他对工资并没有概念,老板给他一日三餐就已经让他满足了。有一天,老板说他的头发已经长得很不像话了,简直像个犯人一样,于是给了他一块钱去理发。他高高兴兴地去理了个发,剩下的七角钱在书店里买了一本《昆明冬景》。

这本书,黄永玉就是冲着那上面的“沈从文”三个字买的。结果钻进阁楼里看了大半天,他还是一点也没看懂。这下黄永玉火了,心想自己怎么可能一点儿都不懂呢?这就生生花了七角钱,写书的还是我表叔,我怎么就一点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呢?七角钱啊,要知道这七角钱过日子能派多少用场?知不知道我的日子有多难过?我可怜的七角钱啊……

后来,黄永玉因为替朋友打抱不平而离开德化,再后来他遇到了一对好心的夫妇,他们收留了黄永玉,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在这个新家里,黄永玉不仅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更感受到了知识的静穆。他终日躲在那问收藏丰富的书房里,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各类知识。夫妇两人很是照顾黄永玉的自尊,每每都是用商量的语气向他推荐好书:

“你可不可以看一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你掌握了这一类型的知识,就会有一个全局的头脑。你还可以看看他写书的方法……”

“我觉得你读一点中外的历史、文化史,你就会觉得读起别的书来更有本领,更会吸收……”

“……莱伊尔的《普通地质学》和达尔文的《在贝尔格军舰上的报告书》之类的书,像文学一样有趣,一个自然科学家首先是个文学家,这多好!是不是?”

“……波特莱尔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多聪明机智,是不是?但他的精神上是有病的,一个诗人如果又聪明能干,精神又健康多好!”

“不要光看故事,你不是闲人,如果你要写故事,你怎么能只做受感动的人呢?要抓住使人感动的许许多多的艺术规律,你才能够干艺术工作。你一定做得到……”

黄永玉与他们相处了近两年的时间,然后他便远远地走了,继续属于黄永玉的流浪。在这两位好心长者的启发下,黄永玉此前读过的所有书似乎都一朝觉醒在他的心底,书里所有的一切都鲜活起来,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一~原来,生活里的每一件事,从器物到精神,从过程到结果,从颂扬到诅咒,一切的一切,书里都是写过的。一本一本,由古至今,织成历史,铺展出丰富的生活百态。

从那以后,黄永玉开始有自己的书籍储备,其中几乎包括沈从文的全部著作。这时的黄永玉不仅已经明白了沈从文书里的话,更看懂了他这个从文表叔所表达的一切。他的从文表叔居然有着这样惊人的观察力与表现力,而且他如此热爱着属于他们的湘西,家乡的生活他信手拈来,写得那么纯熟,又那么情深。

黄永玉还是在行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只身来到上海。生活依然很困难,好在有几位前辈和好友的大力扶持,但是仍免不了颠簸劳顿。在那段时间里,黄永玉先是在一个出版社的宿舍跟朋友挤住在一起,然后又搬到了一座庙里,后来在上海郊区一家中学找了份差事,教音乐和美术。

直到1946年,他才开始与沈从文通信。那时他的名字还叫黄永裕,并不是黄永玉。沈从文对他说:“你这个名字像是个卖布的,我给你改一个吧。”黄永玉说:“好。”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黄永玉。其实,沈从文的名字也是别人替他改的,他的原名叫沈岳焕,是在家乡时使用的名字。后来,老家的一个知名文人肖选青为他改名叫沈从文。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定,他果然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一枝生花妙笔记录了湘西的风景与民生,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与那一缕痴缠的乡情,带给国人,也走向世界。

黄永玉追随了沈从文流浪的足迹,在求知的过程中深受其影响。因为对这位表叔的人格与学识都充满了钦佩,所以当沈从文给黄永玉写信希望他回国发展、为国效力的时候,黄永玉毅然作出了回国决定。当时,身在国内的沈从文的处境很困难。有人说他反共,但用黄永玉的话说:“其实他反什么共?他都不懂得政治,他反什么共?”书信往来,黄永玉曾问及他当时的生活,沈从文只是告诉黄永玉他在学校做教授,有的左派骂骂他,他就回骂两遍,就这么一种关系。这些与沈从文的处世态度比较起来,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他自己的遭遇,同他客观地看共产党,是两回事。所以他写信给黄永玉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这么好的共产党,如果我早知道的话,共产党里就会多一个很好的随军记者。字里行间充满兴奋,他催促黄永玉赶紧回来,这支队伍是值得为之献身的。然而,面对这样好的队伍,他不禁也要忧虑自己的命运。解放军进城之前他写信给黄永玉,对自己的预期很不好,这大概正是缘于他对政治的了解不多。与从小就在左派圈子里的黄永玉不同,恬淡的沈从文基本属于无派别的知识分子。他只是一个知识分子,安分地做个大学教授。如果有人用一篇文章攻击他,评论他,他就亲自回上一篇。在他那里,没有左派、右派的争斗,有的不过是知识分子之间的文章往来,打的都是笔墨官司。

当时局势那么不乐观,沈从文为什么不离开北京呢?很多年以后,有人这样问黄永玉。“他不会离开北京的,这就是湘西人的一个脾气。湘西人的脾气就是这样子,宁愿含笑上绞架也不愿意走。”什么是湘西人的脾气?黄永玉在他的诗集《一路唱回故乡》中如此说明凤凰和凤凰人、凤凰人和凤凰人的脾气:“看凤凰人的眼睛你明白什么是忠诚,看凤凰人的身段你懂得什么叫辛劳,看凤凰人的脚你知道什么叫千山万水,看凤凰人的手你清楚什么叫灵巧……看凤凰人的头发顶起了帽子,‘狗日的’你不好更待何时?”

P81-8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