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
这本《左宗棠评传(上下)》(作者孙占元)是其中一册,是一部研究他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学说的专门性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左宗棠评传(上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孙占元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 这本《左宗棠评传(上下)》(作者孙占元)是其中一册,是一部研究他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学说的专门性著作。 内容推荐 《左宗棠评传(上下)》(作者孙占元)对晚清名臣左宗棠进行了深入研究。《左宗棠评传(上下)》生平篇中,将左宗棠同他所处的时代相联结,突出其介导洋务运动以促进中国近代化和重视海防塞防以抵抗外来侵略的活动与作用,并注重刻画其心态与行动之间的交映关系;思想篇中,对左宗棠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洋务、外交、军事诸思想予以系统归纳、阐述和评价,着意揭示其爱国以御侮、经世以致用、求强自立等适应近代社会发展趋向的思想底蕴和特质。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导论左宗棠与他所处的时代 生平篇 第一章 乡间寒士 一、出身于以“耕读为业”的“寒素”之家 二、举业坎坷与涉足经世致用之学 三、“海邦形势略能言” 四、自号“湘上农人” 第二章 幕宾生涯 一、出山人幕 二、再人湘幕 第三章 从襄办军务到总督闽浙 一、建立楚军,出湘人赣 二、进军浙、闽、粤 第四章 创办福州船政局 一、近代海防的产物 二、福州船政局的筹建与早期经营 第五章 用兵陕甘 一、“进剿”捻军 二、镇压陕甘回民起义 第六章 收复新疆与开发西北 一、“引边荒艰巨为己任” 二、运筹帷幄,进规北疆 三、决胜千里,底定南疆 四、“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 五、“引得春风度玉关” 第七章 入京辅政与督师东南 一、“人赞纶扉” 二、“尽南洋大臣之职” 三、“闽事吃紧,慷慨请行” 四、“督师南下,遗恨平生” 五、立言传世 思想篇 第一章 左宗棠的政治思想 一、“心忧天下”的参政意识 二、忠君与爱国 三、“为政先求利民” 四、“天下切要之政莫如讲求吏治” 第二章 左宗棠的经济思想 一、“平生以农学为长”和以农为本 二、纾商力、挽利权、听任商办企业 第三章 左宗棠的文化思想 一、“恪以程朱为宗” 二、“穷经将以致用” 三、“中不如西,学西可也” 第四章 左宗棠的教育思想 一、“兴教劝学”,“经正民兴” 二、“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 三、“守此耕读家风”与“读书非为科名计” 第五章 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一、“求强”观与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的主张 二、“求富”观与兴办近代民用企业的主张 第六章 左宗棠的外交思想 一、“欲存国体,必难尽协夷情” 二、“诎以求伸”与“张我国威” 第七章 左宗棠的军事思想 一、“兵之用在精,兵之精在将” 二、“整军,乃可经武” 三、“用兵之道” 四、“海防与塞防并重” 索引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试读章节 道光十一年(1831年),左宗棠读书于长沙城南书院。当时主持书院的山长是贺长龄之弟贺熙龄。贺熙龄曾任湖北学政,他“掌教城南,辨义利,正人心,谕多士,以立志穷经为有体有用之学”,他对清代乾、嘉学派重在考据、崇尚空疏的学风加以批评,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他指出:“读书所以经世,而学不知要,瑰玮聪明之质,率多隳败于词章训诂、襞祯破碎之中,故明体达用之学,世少概见。”贺熙龄在讲学中,对诸生“诱以义理、经世之学,不专重制艺帖括”。培养的学生多为既崇奉宋儒义理之学,又能穷经而致用的有用人材。左宗棠追随贺熙龄“十年从学”,深受贺氏思想的影响。左宗棠自己说,他“从贺侍御师游,寻绎汉宋儒先遗书,讲求实行”。贺对左也尤为器重,曾说:“左子季高,少从余游,观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察其进退言论,则循循然有规矩。而不敢有所放轶也。余已心异之。”左宗棠在城南书院还与同窗好友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等人以学行相砥砺。胡林翼“不为章句之学,笃嗜《史记》、《汉书》与《左氏传》、司马《通鉴》暨中外舆图地志,山川扼塞、兵政机要,探讨尤力”。他与左宗棠在很多问题上有着共识。这一年,左宗棠还到由湖南巡抚吴荣光设立的湘水校经堂学习经学,七次取得考试第一名的成绩。他在城南书院和湘水校经堂学习期间的生活是很艰苦的。一年前,他的父亲左观澜因病去世,左宗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日食不给”,只能“赖书院膏火之资以佐食”。②但贫困的生活并没有难倒左宗棠,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力学习,并争取到优异的成绩。对此,左宗棠曾感慨地说:“自十余岁孤露食贫以来,至今从未尝向人说一穷字,不值为此区区挠吾素节。”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纳资为监生,应湖南乡试。在科举考试中,考生的试卷须先经同考官阅看,择其优者加以评定,然后向主考官推荐,方能取中。左宗棠的试卷未能通过同考官这一关,被斥为遗卷。但由于这一科是为道光皇帝五十寿辰而开的“恩科”,特命主考官搜阅遗卷,主考官徐法绩披览五千余卷,搜遗得六人,其中左宗棠位六人之首。同考官疑此为人情“温卷”,不愿补荐,恰湖南巡抚吴荣光监临闱中,他深知左宗棠才华出众,同意徐法绩复取的六人,加上“在事诸公多有知余姓名者”,左宗棠这样才考中了举人。重要的是,左宗棠通过这次乡试,在湖南已多少有了一点知名度。 左宗棠参加乡试后,与周诒端(字筠心,湖南湘潭人)结婚。由于无钱操办婚事,只得入赘湘潭周家。尽管左宗棠感到“居妇家:耻不能自食”,但结婚的欢悦和“婚未逾月,湖南省试名录至”的喜讯都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与左宗棠同岁的周夫人能文善诗,对于夫君的学行关怀备至,倾心相助,也使他领略到了家庭的温煦。 中举之后,左宗棠的下一个目标是参加第二年春季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左宗棠贫不能治装,周夫人则“出百金治行”。此时左的姐姐“贫不能举火”,他又将旅费百两“悉举以赠”。亲戚闻讯,又凑积“百金”以赠,才使左宗棠得以北行。 道光十三年(1833年)春,左宗棠在北京参加了癸巳科会试,在三场考试中的三篇四书文、一首五言八韵诗、五篇五经文、五道策问文虽被考官评为“首警透,次、三妥畅,诗谐备”,“气机清适,诗稳”,却与进士无缘。出闱后,左宗棠积所见闻,写成《燕台杂感》诗八首,用“报国空惭书剑在”,“谁将儒术策治安”等诗句,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归家途中,他对沿路各地的“时务”做了考察。谓巳“春榜既放,点检南归,睹时务之艰棘,莫如荒政及盐、河、漕诸务。将求其书与其掌故讲明而切究之,求副国家养士之意”。P19-21 序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 热诚欢迎国内外同仁和各界人士不吝赐教,以匡不逮。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