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柔软的心灵(我的美丽古典书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柏峰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柏峰先生的《太阳辉煌》、《长安的春天》、《黄河明月里》、《书房的黄昏》、《乡居是一种幸福》、《相看两不厌》、《北窗听雪》、《寻找生命的真谛》、《陶罐里的兰》、《咸菜的滋味》、《从周原走来的文体》、《艺术的突围》、《镜波园》、《遥远的雪》、《墙上的秋色》、《天下书生》等经典散文作品,供大家阅读。

读柏峰先生的散文,适宜慢慢细读,方能咀嚼出文字里的深刻的思想与艺术境界。

内容推荐

近年来,柏峰创作的散文和随笔,保持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并有新发展。在喧嚣的当下社会,沉潜在书的世界,构造出属于自己的纯粹的艺术世界,在历史文化长河的倒影里折射出美丽的当代生活,文字清新优美,流泻出人文精神悠长的韵味。

目录

写在卷前的表白

太阳辉煌

旧景余韵

长安的春天

雕塑大唐

柔软的心灵

品味流光

黄河明月里

依旧,依旧

如约相伴

梨花

书房的黄昏

墙上的秋色

林间的小路

乡居是一种幸福

读书雪山

灯笼花

《诗经》时代

相看两不厌

绝响

北窗听雪

天下书生

寻找生命的真谛

沙滩上,一株向日葵

说琴

陶罐里的兰

咸菜的滋味

异石

镜波园

艺术的突围

晚年孙犁

从周原走来的文体

中国古典抒情散文七大家

遥远的雪

独自上原

心情

附录

读柏峰的散文林非

《月在东篱》访谈录 李高田

后记

试读章节

太阳辉煌

秦岭山上流下来一道清凉的溪流,汇集在山脚下的乱石里,便成了深深的潭。到了黄昏时分,站在潭边,潭中有小鱼在水里活泼地游动,若是有庄子和惠子在,他们会辩论道: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段对话是两位高智商哲学家游濠梁时所说的,不过,现在移在这里,也符合我其时的心境。人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那你不是我,焉知我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是的,人和人之间的隔膜往往是非常遥远的,你看,“子非我”,“我非子”,这样推演下去,人怎么能够互相理解呢?所以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他人是地狱”,这就是说,人与人很难沟通,很难达成共识,人的心灵都被自己建造的那一堵墙牢牢地禁锢起来了,向自己也向别人严密地封锁。——而我正是陷入了这样的心理矛盾,才来到这荒山野洼里,苦苦思索。

德国哲学家尼采是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的尼采写出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上次出门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只带了这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是一本充满着激情和智慧的著作,是一本凝聚着人类思维最高结晶的著作,流动在文字里的汹涌的激情,感染了我,每当精神困惑的时候,就躲避到这本书里,尼采那一往无前的精神,那敢于蔑视一切的勇气,敢于怀疑一切的追求真理的态度,都给人积极向上的鼓舞,让人激扬起生命的风帆!

应当找寻一个消除人与人之间隔膜的通途,让心灵和心灵交融在理解与和谐的境界,而这个通途,就是文学。文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消弭隔膜的溶剂,是一切哲学思想的至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文学家就是思想家就是哲学家,就是呼唤人类和谐共处的先知先觉。就让他一个人把全部的一切的深沉的怨恨担负起来,肩住黑暗,肩住地狱大门的石板,把一缕阳光让给别人,让自己被地火燃烧放出光亮和火花!

今夜,在秦岭山脚根下的乱石间的潭水边,同样无眠。看着和天际连成一线黑黝黝的起伏的远山,心头亮堂了,情绪也不再烦闷了。初夏的秦岭,在夜色里显得格外峭拔,森林里树木的醉人的清香,一阵一阵地袭来,浸入人的骨子里去了。

秦岭是中国大地的脊梁。

喝过秦岭的泉水,吹过秦岭的山风,又在秦岭的夜色里打熬,人的骨骼就会硬起来.思想就会开阔起来,就会把思想的危机轻易地转化为精神的厉扬,就会把心里的污垢消除在清凉的山水之间,获得灵魂的新生!太阳出来之前的云层是黑暗的,也正因为黑暗的浓厚,才显示了太阳升起的壮丽!

此时,清冷的秦岭的夜风,把一弯细细的残月吹得更加细弱单薄了,远远地躲在厚厚的云朵边沿,也好,用骨骼支撑起来的细月,敲一敲,不就还带着铜声么!上帝在尼采眼里死了。既然上帝死了,何不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太阳冲破黑暗的云层的那一刻是最伟大的美丽。

太阳升起之前是天地最美妙的风景……

参星早已西沉,商星东起。忽然看见远方的秦岭最高处一抹鱼肚白,哦,那是太阳出来之前的预兆,蓦然,听见查拉图斯特拉在耳边高声吟诵:“你今天为我默默地升起在汹涌的大海上,你的爱和你的羞赧把启示告诉我汹涌的灵魂。”

哦,太——阳——辉——煌!P1-3

序言

城市北边的渭河远远望去,白茫茫地蜿蜒在碧绿的田地和树林里,向东逶迤而去。放下手中的书卷,尽情浏览春天渭河的景色:宽阔的岸边和河湾里的花开得正鲜艳,庄稼一片新绿。湿润的春风好像是从河堤脚下吹过来的,带着水汽,带着花香。

当年孔夫子站在泗水河边,由衷地感叹道:逝者如斯夫。

他在感叹什么呢,是感叹生命的短促,还是感叹历史的更迭不可停留?——这是一个谜,只有孔夫子知道他是在感叹什么,旁人是猜不透的。不过,就这一句话,就觉得秋意满面,一片暮色了。

孔夫子是伟大的,他出色的智慧,影Ⅱ向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同时,也给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设立了难以逾越的藩篱,谁要是走出了这个藩篱,谁就是离经叛道。难道孔夫子在几千年前就能将整个历史的发展里程预言的非常准确吗?他的出色的智慧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孔夫子自己说:“吾从周。”周指的是周代,在孔夫子看来,周代的文明程度达到了历史最辉煌的时期,他是从这里得来的智慧。周代的文明培育了孔夫子。而孔夫子又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走不出自己“藩篱”的后世学者。也许,孔夫子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他说:“吾道穷矣!”——不能走出“藩篱”的人,是不会把先师的“道”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的,更不会出现新的智慧。

渭河沿岸的暮色渐渐降临了,天空先是突然黯淡,接着又闪耀出极亮的光线,随后荷色就大片大片地落在了窗前。收回目光,屋里的兰花开得正绚烂。兰花一般是在清晨或者夜月初上的时分开放的,洁白的花瓣,嫩黄的花蕊,给满屋子氤氲了淡淡的清香。此时,橘黄色的灯光照在书架上,那些散乱的书籍竟然生动起来,书房也变得有些温馨了。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散文写作上。

逝者如斯夫。世界上的一切都像滔滔的流水一样,在发展,在运动。连孔夫子在几千年前都能洞察并表述得异常明白的哲理,我们未必就不能洞察和明白。还是要学习孔夫子“吾从周”的坦述,努力学习丰富的古典散文艺术遗产,学习新文学以来散文成功的艺术经验,大胆地探索新的散文文体艺术,说的透彻点,就是彻底摆脱自先秦诸子特别是唐宋散文大家以来确立的传统散文“景一情一论”的艺术格局,革新僵化的散文文体,使散文艺术回到“原始状态”,也就是说确立新的散文文体。这样若干年以后,散文文体艺术一定会走出前人的“藩篱”,不再有孔夫子的“吾道穷矣”的感慨,而是像这渭河岸边的春天的景色:花红柳青,锦绣万里,满眼生机。

——我的这部散文集,在散文的题材和写法上试图糅合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当然,更多的是想表达一种书生情怀,稍微超脱超脱“人间烟火”。至于是好是坏,请大家评说了。

后记

写完这部书稿,照例要说几句话,作为后记。古人把后记称作跋,无非是交代写作的背景和说明书稿中未能表达清楚的意思而已。也从惯例。这部散文书稿陆续写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我不是专业的作家,我从事着教育研究,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做本职工作,文学只是一种致命的爱好。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精神的不断突破,也只有在精神的不断突破中,才能体会到创作的愉悦。不愿意走别人已经走过的散文写作的路子,试图尝试一种人文散文和偏重于描写精神世界的散文,这种艺术的努力,也体现在这部散文里。一直迷恋博尔赫斯的散文,也很喜欢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那样结构宏大的散文,但是,处于这个真实的生存状态,不可能有整块的时间安静地从事自己的多有兴趣的事情。当代散文的艺术触角,早就把一切可以作为题材的角落都占满了,只能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领地,尽管寻找的并不一定就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所以,在这篇后记里,郑重地说,这些文字都绞进了我精神的血液,并不是流淌的自来水。还要真诚的感谢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的鲍广丽同志,她是学者也是散文好手,没有她的倾力帮助,也许,这部散文书稿还在冷库里存放。秦岭北麓和渭河岸边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窗外,树木的新绿真使人心情格外高兴。一切在时间里,都会美好起来的。

二○○八年三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8: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