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成为优秀卓越的人,就是使孩子们变得日益完善,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己爱人,有感恩有担当,能诗意地栖居、有尊严地活着……教育不仅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成才教育,而是立人教育——让人成为人的教育。陈武民著的《培养优秀卓越的人》例举了大量优秀的案例探讨如何培养孩子,意在让读者,尤其父母和教育者,在书里找到自己的问题和教育孩子容易犯的错误,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选对教育时机,实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教养方法,力求不论穷养和富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有教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养优秀卓越的人 |
分类 | |
作者 | 陈武民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培养孩子成为优秀卓越的人,就是使孩子们变得日益完善,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己爱人,有感恩有担当,能诗意地栖居、有尊严地活着……教育不仅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成才教育,而是立人教育——让人成为人的教育。陈武民著的《培养优秀卓越的人》例举了大量优秀的案例探讨如何培养孩子,意在让读者,尤其父母和教育者,在书里找到自己的问题和教育孩子容易犯的错误,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选对教育时机,实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教养方法,力求不论穷养和富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有教养。 内容推荐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如果用孩子的心理去理解孩子的问题,去宽容地对待他们、守护他们,那么孩子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或者即便真是问题也会因为父母的宽容和理解,化大问题为小问题。反之,如果父母把孩子一点点小问题无限放大,即使原本没有问题的孩子也成了“问题孩子”。 培养孩子成为优秀卓越的人。就是使孩子们变得日益完善,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己爱人,有感恩、有担当,能诗意地栖居、有尊严地活着…… 本书为《培养优秀卓越的人》,由陈武民著。 目录 第一章 认清自己才能教育孩子 孩子的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认为孩子有问题,孩子才有问题 孩子变了,父母也要变 社会在发展,家长思维要升级 天才教育还是愚昧教育 做人、做事重要还是成绩重要 父母的影响力,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从小不教育,大了难教育 父母爱孩子还是更爱自己 无条件的爱是滋养,有条件的爱是伤害 践行“饭碗教育”还是“梦想教育” 第二章 影响父母成长的三大死穴 总想让孩子听话——逼孩子失去自我 用兴趣班当枷锁——抹杀孩子天赋 生了不养或隔代抚养——父母失职 第三章 把握时机为孩子提供关键教育 3岁时的三大关键需求 3~7岁过渡时期三大关键需求 6~12岁时机的三大关键需求 12~18岁时期的三大关键需求 第四章 男孩女孩不同的培养方向 如何对待孩子的性别差异 培养男孩的三大核心方向 培养女孩的三大核心方向 第五章 好孩子,来自良好的家风 明确家庭的核心文化 父亲是家庭三大支柱 母亲带给家庭的三大力量 第六章 好父母,营造传承的家道 家道的传承靠教育 把握教育时机,培养人性 把握教育方向,培养人道 把握教育环境,培养人格 家人要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 给孩子心田种下感恩的种子 让孩子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试读章节 俗话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是影印机”,如果孩子有问题,应该改哪里?当然是原件、复印件一起改。原件是谁?当然是父母。 在我课上的互动环节,有个妈妈说她的儿子有很多问题。一听这话,我就知道一定是妈妈的问题更多,于是就让这位妈妈说说,到底孩子都有哪些问题?她说,我儿子心不灵手不巧,数字1~9到现在都不会写,教过很多遍就是不会;画画四不像,涂色不匀,还把纸戳个洞,线条画得七扭八歪;他还爱着急发脾气,无理由就发火,爱激动。比如,自己拧不开一个瓶盖子也气得直跺脚;出个石头剪刀布输了就耍赖,输不起,不让他耍赖他就哭闹发脾气;跟他玩躲猫猫,不让一下子找到,如果一下子找到他就哭闹着非要重来一遍。你说这孩子问题大不大? 我问这位妈妈,孩子今年多大?她说,三岁。我笑着跟这位妈妈说,你这样描述一个孩子,我还以为你的孩子十三岁了。原来才只有三岁。一个妈妈把一个三岁的孩子形容成有问题,这难道不是妈妈的问题吗? 一个三岁的孩子,所有妈妈认为他不正常、有问题的地方,正是他最正常、最符合年龄特征的地方。只是这位当妈妈的并没有学习如何去面对一个三岁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正常行为,所以这些行为在她眼里变成了“不正常”,变成了“问题”。 在给父母授课的活动中,我遇到很多家长朋友,说自己有一个或几个让自己烦恼的问题要请教。比如: 我的孩子自尊心太强,考不了第一就难过。 我的孩子太腼腆,见人不爱主动打招呼,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的女儿太爱打扮了,每天都要穿公主裙,还偷偷抹妈妈的化妆品。 我的儿子不爱换衣服,只爱穿他喜欢的那一套衣服,一直穿。 我的儿子有多动症,除了睡觉没有停下来的一刻,像打了鸡血。 我的孩子太“宅”了,居然能待在家里自己玩过家家两三个小时不找妈妈。 我的孩子太乖太安静了,乖得让我觉得像假的,怎么能让他正常一点呢。 我的孩子太淘气了,对什么都很好奇,怎么才能让他不搞破坏呢。 我的孩子太不爱阅读了,怎么才能让他爱上看书呢。 我的孩子太不遵守诺言了,说好出去不买玩具的,见了玩具就迈不动腿。 我的孩子太不爱吃菜了,个子总不见长高,怎么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我的孩子太…… 我的孩子太…… 看看,在这些家长的眼里,孩子身上全是问题。但能看到这些问题的家长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很多家长朋友在跟我交流时,都会郁闷地谈到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仔细审视这些问题却可以发现,这些大都是特定年龄段的发展性问题,比如,孩子怕生、胆小不敢上台表演,孩子好动或者安静,孩子护玩具不分享等。这并不需要特别焦虑,然而,很多家长朋友却难以释怀,总觉得孩子不正常。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除了跟他们解释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之外,总是禁不住提醒他们: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是不可能真正消除的。 P2-4 序言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通过教育培养人的精神和人格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我在课上对父母们做过调查:想要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什么,或者说要教给孩子什么?父母中回答留给孩子财富和教会孩子赚钱本领的占多数。那么,父母们有没有考虑,真正给孩子的财富是什么呢?是一套房子、一笔存款,还是一项生存的技能和本领?在我看来,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又快乐的“人”。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让“人”走在“才”前面,才能最终实现把孩子培养成“人才”的目的。这也是我给这本书定的主要思路——把孩子培养成优秀卓越的人。 卢梭说:“教育是培养既能行动又有思想的人。”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这些教育大家的共同心声就是,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不仅仅是成才! 培养孩子成为优秀卓越的人,就是使孩子们变得日益完善,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己爱人,会感恩、有担当,能诗意地栖居、有尊严地活着……教育不仅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成才教育,而是立人教育——让人成为人的教育。然而,在教育现实中,对“才”的重视远远超过对“人”的重视。比如,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认为孩子就是笨,甚至是问题儿童。当孩子有 个性、表现得自我的时候,父母就会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一切与成绩和知识挂钩的,父母都趋之若鹜,为了表面虚荣拼尽全力上各种兴趣班而全然不顾孩子是否喜欢、是否累。应了那句话,只关注孩子飞得高不高,却不在意孩子飞得累不累。这就有悖对“人”的培养。 还有部分家长不懂教育时机,该教的时候不会教,该管的时候不会管,把天才教育实施成了愚昧教育。这类父母并不了解一个生命的发展规律,不会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自我发展思维模式,而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并用错误的爱使得孩子缺乏健康的爱、科学的爱,进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甚至没有人性和人格,把一个好孩子教育成一个“坏孩子”。现在社会教育体系已升级,而家长的思维依然停留在以前,不改变思维,不学习教育观念,就会跟不上 变化中的孩子。 我认为,孩子是没有标签包裹的种子,父母能做的就是提供土壤和养料并去除杂草,我们不能决定他开什么花或在哪个季节开花。还孩子以生命自在的力量,“一粒橡树籽扎根在土壤里,不需要任何教化,只要时间足够,一样会长成参天的橡树”。如果希望把一棵橡树教化成为一棵苹果树,最终结果是孩子失去了他天赋的特质,过着平庸的一生。在我看来,如果教化的方法不对,不但能把一棵橡树培育变异,更有可能使得一棵原本生命力具足的种子提前夭折。而多数父母并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粒种子,而是把孩子当成一块泥,任凭自己的喜好捏来塑去。也有父母喜欢给种子贴标签,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是这样或那样的。比如,认为孩子有问题,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认为孩子不听话,认为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所以,不懂种子的农夫不可能成为好农夫,呵护种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 所以,基于这些思路和认识,我在本书做了详细的论述和探讨,也列举了大量优秀的案例予以佐证,意在让读者,尤其是身为父母和教育者的人,在书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和教育孩子容易犯的错误,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选对教育时机,对男孩和女孩采取不同教养方法,力求不论穷养和富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有教养。 有教养才是孩子走向优秀卓越的第一步,从而继承原生家庭的正能量和积极的东西并复制和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可供传承的家道和家风。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森林推动另一片森林,我希望由我的起心动念,推动千万家庭,使众多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在书中或我的课上受益。这对我将是莫大的鼓舞。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助力,把孩子真正当“人”来培养,让每一个孩子在有爱、大爱、会爱的父母教育下,变成优秀卓越的人。这是我的心愿,也是博家教育的心愿。 陈武民 2017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