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魏晋名士的风流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司马放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笔者本着严谨的史学态度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在士族社会,这个魏晋时代大背景的基础上,以细腻的笔墨一一将魏晋名士洒脱自然的生活原貌还原得栩栩如生,并又在这一基础上,引发当下生活在高节奏状态下的人们内心自觉的反思,思考他们的生活,思考他们所处的社会,并对他们如何看待生活,如何过上更快乐的生活有所启迪。

内容推荐

本着科学严谨的史学态度以及魏晋士族社会的时代特征,本书以家族结合时代的方式分类,分别记录了琅邪王氏、陈郡谢氏等十一个魏晋士族;家族目录里又以长幼关系排序,共有嵇康、阮籍、王导、谢安等四十四位魏晋名流;全书则有包括“掷果盈车”、“东床快婿”、“下棋如故”等共六十则魏晋名流的风流逸事以及他们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启迪。

目录

汉魏风骨

 第一则 陈蕃:大丈夫当有澄清天下之志

 第二则 郭泰:真的猛士

 第三则 蔡琰:女人最难的选择

 第四则 曹植:七步成诗、骨气奇高

正始之音

 第五则 何晏:粉面何郎,行步顾影

 第六则 何晏:积极奖掖后进

 第七则 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竹林七贤

 第八则 阮籍:阮旨遥深,归趣难求

 第九则 刘伶:以酒为名

 第十则 嵇康:龙性谁能训

 第十一则 嵇康:临刑绝奏《广陵散》

乱世倩影

 第十二则 潘岳:掷果盈车

 第十三则 卫玠:看杀卫玠

 第十四则 慕容冲:娈童的复仇与复国

河东裴氏

 第十五则 裴楷:狱中写信

 第十六则 裴遐:痴迷下棋

 第十七则 王戎识李

 第十八则 王祥卧冰与王戎死孝

 第十九则 王戎:临危不乱,胆识超群

 第二十则 王戎:给自己泼点儿脏水

 第二十一则 王衍:手白如玉与信口雌黄

 第二十二则 王衍:华而不实

 第二十三则 王导:王与马共天下

 第二十四则 王劭、王荟:蓝血贵族

 第二十五则 王羲之:东床快婿

 第二十六则 王徽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第二十七则 王徽之、王献之:兄弟情深

 第二十八则 王献之:临终的忏悔

陈郡谢氏

 第二十九则 谢安:东山再起

 第三十则 谢安:韬光养晦

 第三十一则 谢安:安石碎金

 第三十二则 谢安:下棋如故

 第三十三则 谢道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第三十四则 谢安夫人刘氏:婆说婆有理

 第三十五则 谢万:毫不介意

吴郡陆氏

 第三十六则 陆逊:调度有方

 第三十七则 陆逊:忍辱负重

 第三十八则 陆抗、羊祜:英雄相惜

 第三十九则 陆机:华亭鹤唳

颍川庾氏

 第四十则 庾敳: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四十一则 庾亮:逃亡中的从容

 第四十二则 庾亮:不卖不祥之物

 第四十三则 庾会:所谓神童

 第四十四则 庾翼:家人面前的出丑

浔阳陶氏

 第四十五则 陶侃:搬砖励志

 第四十六则 陶潜:无弦弹琴

河内司马氏

 第四十七则 司马曜: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泰山羊氏

 第四十八则 羊祜:《让开府表》

 第四十九则 羊曼:请客吃饭

太原王氏

 第五十则 王恭:批评的艺术

 第五十一则 王恭:身无长物

会稽谢氏

 第五十二则 谢奉:死要面子的朋友

谯国桓氏

 第五十三则 桓范:我亦义士

 第五十四则 桓彝:死节报家

 第五十五则 桓温:为父报仇

 第五十六则 桓温:谦让朋友

 第五十七则 桓温: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

 第五十八则 桓温夫人南康长公主:我见犹怜

 第五十九则 桓温: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第六十则 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试读章节

汉魏风骨

汉魏著名名士集团:东汉党人、邺下文人集团。

社会风气:敢以天下名教为是非,逐步打破了两汉儒教“天人感应”的神学地位,社会思想得到了初步的解放。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集团交替把持朝政,尤其是宦官集团的掌权,极大地伤害了士阶层的根本利益。此时,以维护皇权绝对性并带有宗教神学色彩的两汉儒学,逐渐受到了士人的怀疑和唾弃。以陈蕃、李膺、杜密、范滂、郭泰等为首的东汉士人集团互相标榜,公开宣扬“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他们品评时政与当时人物的“清议”也在社会上盛行,在朝野上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力量。

东汉士人集团特别看重士大夫的节操,风骨凛然。在“清议”盛行与士人集团逐步壮大的背景下,不堪坐以待毙的宦官集团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连续掀起两次党锢,对士人集团进行沉重打击。第一次党锢时,许多正直的士大夫以没有列入“党人”名单为耻,主动上书,要求“连坐”;党人领袖范滂出狱返乡的时候,汝南、南阳迎接他的士大夫人数有数千辆车之多。面对打击,士人集团非但没有退缩,反而继续互相标榜,扩大声势,其领袖人物分别被称为“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第二次党锢时,为了掩护士人领袖“八及”之一的张俭逃亡境外,数十户士大夫家庭上百口人家破人亡,但当时士大夫仍然视死如归,不惜代价要将士人领袖护送出境。“八顾”之一的士人领袖范滂为了不连累更多无辜的人,投案自首。临别前,他希望母亲不要悲伤。不曾想,他母亲也大义凛然,说:“你今天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

两次党锢之祸给重视节操的士人集团以沉重打击,一部分心灰意冷的士大夫逐渐转向哀怨人生苦短,宣扬及时行乐。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勰《文心雕龙》中所称的“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中所赞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应运而生了。《古诗十九首》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等看似离经叛道的诗句反应了当时部分士大夫在黑暗的政治中,开始用放浪形骸的方法来抗争当局官方儒学的伪善,同时又不涉及具体的政治斗争,得以全身避祸。

在出身“浊流”宦官家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两汉儒教的宗教神学地位,基本上土崩瓦解。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本来就不讲究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再加上他自幼就受到汉末“清流”崇尚“简洁”的影响。所以,他当政后,很自然地根本看不起两汉儒学“天人感应”的那一套。公元217年,曹操更是颁布了《举贤勿拘品行令》,公然要求推荐那些“不仁不孝,但有用兵之术”的人为官。无疑,这是用行政的手段对两汉儒学宗教神学地位的毁灭性打击,同时也进一步解放了当时的社会思想。

在党锢之祸与连年战乱的时代背景下,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士人集团,一方面感伤时乱,勇于正视当时人民的苦难;一方面也忧虑人生短暂,似水流年;另一方面更是满怀着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壮怀。这三种情感碰撞在一起,构成了慷慨悲凉,质朴大气的人格之美,史称“建安风骨”。

第一则 陈蕃:大丈夫当有澄清天下之志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②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④式商容⑤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德行》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魏晋以降,犹让初唐四杰的大才子王勃在其千古名著《滕王阁序》津津赞叹的便是《世说新语》第一篇《德行》第一则所记载的陈蕃礼贤下士的故事。

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权,大肆兼并土地;宦官主政,疯狂卖官鬻爵,国势每况愈下,民不聊生。一群正直的士大夫眼见书斋外,流民失所,食不果腹,一片凄凉景象,不禁痛彻心扉,拍案而起,冒着全族上百口人身家性命的风险,与外戚、宦官集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而《世说新语》、《滕王阁序》所表彰的陈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汉桓帝时期,一度得到汉桓帝信任而官至太尉的陈蕃,对待外戚、宦官专权敢于以死相争,寸步不让,对待同僚能够礼贤下士,奖掖后进,所以当时正直的士大夫都团结在他的周围,以其为典范,马首是瞻,《世说新语》论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实非虚言。

陈蕃有十分远大的理想,常常登上马车,拉住缰绳,扬言自己有“澄清天下之志”,至于初到豫章郡(今江西省),“席不暇暖”,就去拜访当地名士徐孺,则更是明言自己是效仿当年的周武王姬发,这样的豪气实在是非大英雄所不有啊。

非但如此,陈蕃做豫章太守的时候,还常常邀请当地名士徐孺来他官邸做客。由于两人都是有识见的正直士大夫,所以常彻夜长谈。陈蕃为此还特意在自己寝室里给徐孺准备了一张床榻,等徐孺离开,就把这张床榻悬挂起来;徐孺来了,才把床榻放下来。这也就是王勃《滕王阁序》中所说的“徐孺下陈蕃之榻”。虽然,现在看来陈蕃的做法不免有些做作,但这也恰恰表现了他求贤若渴,力求“澄清天下”的强烈心愿。总的来说,仍不失大英雄所为。难怪几百年后,王勃也要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遗憾。

当然,说起陈蕃,还不得不提历来广为流传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其实,“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那个“不扫一屋”的少年就是陈蕃,只不过今天的许多论者提及此事,往往断章取义,糊弄小孩,把陈蕃打扮成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够脚踏实地的反面教材。但实际上,这则故事的出处《后汉书?陈蕃列传》对此的评价是褒义的,作者范晔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客人薛勤知道陈蕃有澄清天下之志,对其刮目相看)言语中无不充满了对陈蕃的仰慕和肯定。那为何古今论者对此的评价会如此大相径庭呢?

在当今的社会上,不少人都认为世故就是成熟,所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成为许多人当然的处世哲学,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也就不难理解这些人为何会取笑陈蕃“自己的屋子都没收拾干净,又怎么能收拾天下”的幼稚了?也就是在这种自私、功利的心态下,陈蕃的历史形象才发生了180°的大转变。

然而,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当今不少人歪曲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陈蕃日后的两袖清风,勤政为民,礼贤下士,奖掖后进,领导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殊死斗争,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对得起他当日“大丈夫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岂可只为自己”的豪言壮语。

公元168年8月,时任太傅的陈蕃在得知志同道合的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冤杀后,拖着已过了古稀之年的残躯,亲率八十多个门生弟子,手持兵器,杀进皇宫,明知必死,也期望与恶贯满盈的宦官同归于尽,完成他澄清天下的夙愿。最终,这位东汉士林当之无愧的领袖,带着他“澄清天下”的愿望遗憾地走完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陈蕃慷慨就义后,他的亲属门生上千口人也一同惨遭迫害,只有他的儿子陈逸被他的挚交硃震以他全家性命为代价才救了出来。此后一年,宦官集团又借口“张俭事件”掀起第二次党锢,将李膺、杜密、范滂等背负天下重望的名士统统杀害,其余被迫害的士大夫更是数以千计。一时间,天下万马齐喑,群魔乱舞,正直的士大夫集团遭到了沉重打击。

当然英雄的血没有白流,也不会白流。后一代的东汉士大夫均在陈蕃等正直士大夫的鲜血洗涤下成长,大都从小就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澄清天下”的崇高理想。终于在公元189年,陈蕃去世21年后,袁隗、袁绍、袁术带兵血洗皇宫,杀光了所有的宦官,标志着东汉士大夫集团对宦官集团的最终胜利。

出生在陈蕃去世后不久,直接受到陈蕃“澄清天下”思想影响的诸葛亮曾说过“志当存高远”,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啊,所谓,惟大英雄方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大丈夫处世就应当要有远大的志向,以澄清天下为己任,而不是一味只顾着打自己的小算盘,收拾自己的房间。当然,如果你只想一辈子做个小男人,就另当别论。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燕雀有燕雀的志向,鸿鹄有鸿鹄的志向,彼此都不要勉强。

P1-6

序言

八年前,友人问我:《世说新语》是怎样一本书?当时年青,难免轻狂,免不得一番卖弄。从临川王的家事,到这一千多则新语洋洋讲去,几个小时下去,朋友的嘴都惊讶得能看见他们的小舌头:

“竟然有这样的人,太神奇啦!我们和他们比起来,真是憋屈死了!”

是啊,我晃晃手中的书——《铁屋中的呐喊》、《想飞的翅膀》、《自由的歌谣》,现在的人,谁又何尝不想像魏晋中人那样活着呢?

憋屈的感觉,犹如萨特的《恶心》一样,巨大,滑腻,白色,从天到地,无形,压抑……从肠胃直达大脑。

当晚,几个人买来了一盘名叫《广陵散》的盗版光碟,就着鱼翅,用这个双料的赝品来向那些心目中的影像致敬。

一年多前某个夜晚,正是我与现实中的纷繁乱相奋力搏斗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七年前的那个时刻。

风入松,广陵散。

电脑上不再有广陵遗曲的光盘,却多了一些《世说新语》的新篇。

都市的夜,有着喧嚣的沉重。而我,却喜欢在都市的夜间,守在玻璃水泥中,阅读一行行文字。

星汉西流夜未央,我却在夜读的快感中无法入眠。

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本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古老的思想,不朽的骄傲,华丽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我承认,这些栩栩如生的古人打动了我,他们仿佛从那个铁血放浪的年代悠然走来,就是为了带给千年后的我们心灵的救赎。

看天涯煮酒司马放的新世说,一行行的文字,清浅如溪水,我开始就怀疑,作者是否是一位隐遁的古典才女?

当看到作者的照片时,我只想到四个字:神超形越!

我终于知道这位作者的相貌,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魏晋传人!

江南的清秀与现代的服饰,包装出一位状若潘安、卫玠的少年郎。这个曾经游历海外的年轻人,竟然可以用自己的现代理解,深刻解读了这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而且,他还用自己的纯真与穿透,使得这本书得以更加大气地表达。

看着“司马放”这个ID,看着帖子里大家的探讨交流,我相信,在屏幕那端打字发帖的那个大男孩,在许多时刻,他一定是把自己化身投入为魏晋风流名士的后裔,在每一个漆黑的夜里,向我们描绘着他骄傲的祖先。

说实话,《世说新语》其实是最难用现代文字解构的一部作品。它是一段容易误入歧途黑暗千年的夜路,它是一块很容易开采时肤浅划过的思想钻石,它是一批为时空扭曲放浪形骸的影像,它是一群被历史尘埃覆盖只剩下面具符号的灵魂。

在司马放这位江南少年的解读中,我们随同他华丽深刻的文字,绕过了春秋笔法的陷阱,还原了影像背后的责任感与人文的温存。

在那些看似写意浮华的面具背后,他发掘到了刻骨的哀伤与悲凉。

魏晋人物,他们的风度,他们放浪的表象,他们优雅的谈吐,他们卓越的文辞,随着我们阅读司马放,一点点清晰起来,让我们越来越不能自已,感受到那个时代思想的不朽。

作者,读者,大家一起接受救赎,一起在文字中神超形越!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思索则国思索,少年旷达则国无戾气,少年风流则国有万方!

谨以此序向放郎司马致敬,谨以结语与读者共勉!

书评(媒体评论)

“放郎《魏晋名士的风流》视角独特,尘封千年的魏晋精神重现光辉。”

——赫连勃勃大王评语

“以放郎俊雅之才,写魏晋风流之事,融同水乳,浑似天成。”

——江湖夜雨评语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名士风流,放郎风流。”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作者闽泽平评语

“魏晋之人,风度无限。放郎鲜活地写出他们的神超形越和潇洒不羁,功底深厚,笔力非凡。”

——西门杏庵评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