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纸马艺术史话
分类
作者 王树村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艺术中,早期的都以宗教题材为主。除了佛经、道藏等宣扬念佛超脱成道升仙之类的图像外,还有一大宗各民族劳动大众自己创造出来的众神和祖师图像,俗称“纸马”。以雕版套色刷印版画,实始于纸马。宋朝以前,佛经插图、佛画都是阳文线刻墨版印制。

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民间工艺——“纸马艺术”的专著。

内容推荐

“纸马”二宇顾名思义,当与纸有关。在纸未发明和广泛应用前,不会有纸马艺术品出现。但在纸马上出现的神仙祖师之图像,却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业已存在。不过当时只作为陵墓建筑中的装饰或辟邪,尚未作神灵以奉祀。将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尊为神灵,绘或刻印于纸上,是在唐代以后雕版艺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

目录

绪说——民俗版画中的纸马

第一章 汉唐纸马为神所依

第二章 两宋时期的纸马

 第一节 北宋的纸马铺

 第二节 北宋三姑置蚕

 第三节 宋代套色蚕母

 第四节 南宋临安纸马

第三章 辽金元三朝的甲马

 第一节 中原纸马北移

 第二节 元大都的甲马

第四章 明代的纸马

 第一节 明代北京纸马尚存

 第二节 明代开封纸马已绝

 第三节 明代杭州岁时纸马

 第四节 乐神曲与诸神纸马

第五章 清代各地纸马繁多

 第一节 清代北京的纸马

 第二节 《红楼梦》中的纸马

 第三节 杨柳青与内丘的纸马

 第四节 苏州无锡纸马

 第五节 广东香港的拜神纸

一、佛山宝安禄马

二、反帝侵略黑旗

三、香港神纸祈财

四、打小人祭白虎

 第六节 福建台湾纸马

一、泉州的天公金

二、台湾省的甲马

三、妈祖的图像多

四、保生大帝图版

五、众王爷的甲马

 三山国王 广泽尊王 开漳圣王

六、日统下的甲马

 第七节 宁夏纸马古朴

 第八节 贵州同仁纸马

第六章 日本帝国侵华纸马

 第一节 伪“满洲国”纸马

 第二节 铁蹄下的纸马

 第三节 纸马抗日救国

第七章 中国纸马对外影响

 第一节 东南亚华人纸马

 第二节 日本的木制绘马

第八章 文学里的纸马故事

 一、王昌龄

 二、韩斡画马

 三、药王成圣

 四、梅葛仙翁

 五、葛洪炼丹

 六、施相公

试读章节

“纸马铺”,始见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叠衮叠成楼阁之状。”又“中元节,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甲带……及印卖《尊胜目连经》。”按:《尊胜目连经》是一种超度亡人的“纸马”,祭毕焚化。“尊胜”是除障之义。“目连”,本称摩诃目健连,其人曾到地狱中去解救受苦之生母。焚此纸马,可超度亡人。今尚有清以前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孝子目连过阴为母身经》,都是左刻经咒。右刻佛像或目连僧图像的纸马,似承传宋代佛教《尊胜目连经》之形式。北宋都城开封市井有纸马铺刷印《尊胜目连经》供民间七月十五日超度亡魂之需中元节焚化。此外还有祈求平安和点缀年华的神马图像,如“二十四交年,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灶门,谓之醉司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天行帖子”等纸马应时出现。

民间市井印卖的《尊胜陀罗尼咒》及钟馗、天行帖子等无一传世者,此类纸马也不会镌刻画工雕匠之姓氏于其上。传世的作品,都是官宦贵族请工绘制,印上了施主和刻工画匠之名。如五代后晋“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谯郡曹元忠”造的天王、菩萨像中,就刊有“开国侯曹元忠雕此印板”字样。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雕版刷印的《大随求陀罗尼轮曼荼罗》,是为施主李知顺出资,并刊印了“王文诏雕版”字样。 

北宋时期传世的版画,以佛教经卷附图者较多,因僧尼以读经为功课,净手存取,不敢污损,客观上有利于经卷的保存。虽然历史变乱,但对寺院冲击不大,故两宋传流下来的佛画和经卷扉页“说法图”等仍可一见。唯独属于民间刻印的独幅纸马神像,却未闻何方私人收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雕刻画版中,有两件传系北宋巨鹿城址中出土者,其中一块恰如纸马艺术之原版,非常可贵。此版为一横方形,高26.4厘米,宽13.8厘米,厚约2.5厘米。因其质料为枣木,坚实挺硬,纹理细密,故近千年前雕刻的纤细线纹仍历历显露。原版微损,略有裂痕,而版上的众神形象以及两旁镌刻的字样等,皆可一一辨识出来《文物》1981年第3期石志廉《北宋人像雕版二例》。版面中间,刻一女神头戴宝冠,身穿天衣,披帛搭于臂膀间,袖手拱前,捧一镇圭。左右各一女神陪祀,衣装相同,各捧一玉圭,惟二陪祀头上珠翠花冠呈扇形。三位女神并肩平坐于神椅间,上有细花绣幔,下垂流苏于中间,幔帐左右,各镌一行楷字,左刻“三姑置蚕大吉”,右刻“收千斤百两大吉”。此一印版构图及三位神姑之形象与默坐姿态,为后世北方“泰山娘娘”、南方“天后”妈祖纸马中女神的版刻范本。再就版面文字推敲,图中三位女神,乃古代民间农家所祀的“蚕神”。按:明·王圻《三才图绘》:“蚕神,天驷也。天文辰为龙蚕辰生,又与同马气。谓天驷即蚕神也。淮南王《蚕经》云:

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至汉祀宛窳妇人、寓氏公主,蜀有蚕女马头娘,此历代所祭不同。然天驷为蚕精,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实为要典。若夫汉祭宛窳妇人、寓氏公主,蜀有蚕女马头娘,又有谓三娘为蚕母者,此皆后世之溢典也。

参考此文,可知图中的“三姑置蚕大吉”字义,乃指汉代皇后祭祀的蚕神宛窳妇人、寓氏公主和晋·干宝《搜神记》女化蚕故事中的马头娘,三位当为古代祭祀的养蚕始祖。此一印版出土于河北巨鹿城址,反映了北宋时雕版印刷门神、纸马以迎新年的活动,不仅是在都城开封,且河北南部邻近河南的邯郸、巨鹿一带,也有刷印蚕神纸马的作坊。至于当时冀南一带是否以养蚕采桑为主要农业生产,尚待研究,不过河北正定向为宋代纺织业北方之中心,倒是为人所知。

以雕版套色刷印版画,实始于纸马。宋朝以前,佛经插图、佛画都是阳文线刻墨版印制。以后,元朝至元六年1269,湖北江陵资福寺刊印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解》,始以朱、墨二色套印卷首之插图。此图以朱红色印长老坐桌前写经,一小僧于旁磨墨,又一戴垂脚幞头老者合掌而立,地生灵芝。又以墨色版印遮天古松及上角“无闻和尚注经”等字样。学者依此图断定,我国套色印刷起始于元朝末年。1994年,浙江温州博物馆在整理国安寺石塔内藏书画文物时,发现一幅套色版画《蚕母》图。据金柏东《温州发现蚕母套色版画》一文介绍说:“根据出土碑文断定该塔建于北宋元庚午至癸酉1090~1093,历代均未修缮。《蚕母》套色版画藏于该塔第三层塔心方形石室内。同室还藏有北宋元辛未年碑记一方,因此初步可以断定该套色版画为北宋或稍早的印刷品”。此图刷印距今,年代已久,加之塔身东南自上而下裂开,已无塔顶,年久失修,塔内文物多损坏,《蚕母》一图亦难免残破不堪。该图尺幅,残高约21厘米,宽约19厘米,若从全图看,当是一正方形之纸印刷品。图之左边,刻蚕母顶梳高髻,头上簪花,丰颐高鼻,弯眉长目,神色深沉,容颜红润,身穿对襟长袖鞠衣,双手平举,袖若捧圭,绿色披帛飞飘人空,其间有蚕茧一双,其大如拳。上有“蚕母”二字刻于一长方框中。蚕母之右,刻一笛蚕茧,笛侈口如碗形,外有重瓣莲花和圆珠沿边花纹。笛下如一桌围,上刻宝相花三朵,分作三格,分别套印红、绿二色。余为吉祥图案,相连于蚕母身侧。此图虽然残缺不整,但仍可看出唐宋道释人物画中,形象的刻画,衣纹的线描,淡雅的设色,匀称完美的构图等等严谨之风格。p17-19

序言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艺术中,早期的都以宗教题材为主。除了佛经、道藏等宣扬念佛超脱成道升仙之类的图像外,还有一大宗各民族劳动大众自己创造出来的众神和祖师图像,俗称“纸马”。清·王棠《知新录》:“唐明皇渎于鬼神,王玛以纸为币,用纸马以祀鬼神。”盖因秦时祀神用马,汉代仍之。后改用纸马,以代昂贵的活马,所以至今各地传流下来的纸马中犹有“纸马”甲马图,画骏马奔驰于云中,尚存其遗义。

纸马又名“甲马”。元末施耐庵作《水浒传》,其中“锦豹子小径逢戴宗”一回里说:

戴宗当时取两个甲马与杨林缚在腿上,戴宗也只缚了两个,作起神行法,吹口气在上面,两个轻轻地走了去……

可知纸马于宋代广为流行。清·赵翼引《天香楼偶得》说:

俗于纸上画神像,涂以彩色,祭既毕则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所凭依,似乎马也……然则昔时画神像于纸,皆有马,以为乘骑之用,故日纸马也。”——详见《陔余丛考》

“纸马”二字顾名思义,当与纸有关。在纸未发明和广泛应用前,不会有纸马艺术品出现。但在纸马上出现的神仙祖师之图像,却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业已存在。不过当时只作为陵墓建筑中的装饰或辟邪,尚未作神灵以奉祀。将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尊为神灵,绘或刻印于纸上,是在唐代以后雕版艺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

木版刷印纸马之前都是笔绘的。《独异志》载:

韩斡闲居之际,忽有人朱衣玄冠而至。斡问云:何得及此?对日:我鬼使也,闻君善图良马,愿赐一匹。斡立画焚之。数日因出,有人揖而谢日:蒙君惠骏足,免为山川跋涉之劳,亦有酬效。明日,有人送缣百匹,不知其来,斡收而用之。

按:韩斡是唐玄宗712~756在位时画马名家。画马能活的故事不止此一说,事实也未必属真,但从此故事中得知,“纸马”的名义当与唐代以画马代真马祀神有关。另据唐·李玫《纂异记》载,唐代苏州旧有“吴泰伯庙,在闾门之西,每春秋季,市肆皆率其党,合牢醴,祈福于三让王泰伯为周太王之子,太王欲立幼子季历,泰伯与弟仲雍同避江南,改从当地风俗,断发文身,是为吴国君长,故称三让王,多图善马、彩舆、女子以献之,非其月,亦无虚日。乙丑春,有金银行首,纠合其徒,以绡画美人捧胡琴以从,其貌出于旧绘者,名美人为胜儿”详见《太平广记·刘景复》。唐代虽已有了雕版刷印佛像的文字记载与图像传世,但还未见到民间刻印的纸马实物和文献资料。故而苏州一带地域人们祭祀泰伯,只有“多图善马、彩舆、女子以献之”。以上两则有关纸马的故事,既可知唐代纸马是画在纸上而后焚化之物又可知唐代绘画发展史中,已有了民间画马、画美人及彩舆以献神灵的民俗艺术出现。是为后世雕版刷印纸马艺术之先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0: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