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农庄男孩/小木屋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美)劳拉·英格斯·怀德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角是少年阿曼乐,后来成为罗兰的丈夫。他住在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庄里,他帮助父亲劳动,挤牛奶、犁田、剪羊毛、收玉米,并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匹小马,最后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部小说描写了阿曼乐怎样形成了勤劳、坚毅、正直的性格。

内容推荐

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最具代表-l生的作品。荣获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奖。 

以雅俗共赏的简明文字,细腻描写拓荒时期的生活,展示另一种“与狼共舞”的生活态度。

这部充满爱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用浅显的语言造就致命的感动,教会孩子勇于面对、乐观向上,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深刻影响美国几代人的成长,是美国孩子最喜爱阅读的百种图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上学的第一天/001

第二章 温暖的家/009

第三章 冬夜/019

第四章 出乎意料/025

第五章 生日礼物/032

第六章 锯冰块/041

第七章 礼拜六晚上/048

第八章 上教堂/054

第九章 训练小牛/061

第十章 春天来啦/070

第十一章 播种/077

第十二章 旧货郎上门/085

第十三章 一条奇怪的狗/090

第十四章 剪羊毛/098

第十五章 抢救玉米/104

第十六章 独立纪念日/111

第十七章 夏季时节/121

第十八章 小当家/129

第十九章 收割季节的前期/143

第二十章 收割季节的后期/150

第二十一章 农产品博览会/158

第二十二章 秋天到了/171

第二十三章 补鞋匠/177

第二十四章 小雪橇/186

第二十五章 打麦子/190

第二十六章 圣诞节/195

第二十七章 拖木材/205

第二十八章 汤普森先生的皮夹子/214

第二十九章 一匹小马/225

试读章节

大约在六十七年前,在美国纽约州北部,白茫茫的大雪覆盖着广袤的大地。正是一月寒冬,橡树、枫树和山毛榉光秃秃的,被厚厚的积雪遮住了脸,香柏和枞树的枝条被雪压弯了腰。滚滚而来的雪浪,覆盖了一望无垠的田野和高高矗立的石墙。

小男孩阿曼乐跟着大哥罗雷、姐姐伊丽莎和艾丽丝沿着森林里一条曲折的小路,艰难地跋涉着。哥哥罗雷已经十三岁,姐姐伊丽莎十二岁,艾丽丝十岁。他们当中,要数阿曼乐年龄最小,这是他第一次去学校念书,他还不到九岁呢!

阿曼乐必须一路小跑,才能赶上哥哥姐姐,他的手上还提着装有午餐的饭盒。

“哥哥应该提饭盒,”阿曼乐说,“因为他比我大。”

罗雷穿着靴子迈着大步走在前面,他长得又高又大,已经像一个大人了。

伊丽莎反对道:“不对,阿曼乐,应该由你来提饭盒,因为你最小。”

伊丽莎喜欢发号施令。她总知道事情该怎么办最好,而且她会指派阿曼乐和艾丽丝照着她的话去做。

雪橇碾过的路面,被压出两道深深的痕迹。阿曼乐紧跟在罗雷的后面,艾丽丝则跟在伊丽莎的后面。路的两旁,积着厚厚的雪,雪花如棉花般柔软。再走上一段长长的斜坡路,经过一座小桥,穿过冰雪覆盖的森林,然后再走上一公里,就到学校啦。

冰天雪地里,阿曼乐的眼皮冻得如针尖儿在刺一般,鼻子都快冻僵了。幸好,他穿着厚厚的羊毛大衣,身上还挺暖和。爸爸养了一群绵羊,每年都要剪下很多羊毛,妈妈用这些羊毛给他们做成羊毛大衣。阿曼乐穿的内衣裤是乳白色的,妈妈把羊毛染色后才给他做成外衣。

妈妈用白胡桃壳给棉线染色,然后把染色的棉线织成一匹匹布。布匹经过反复的浸泡、缩水,最后变得既厚实又暖和。妈妈用这种布料做成衣服,既能抵挡严寒,还能遮风挡雨。

妈妈用优质羊毛染织成红色布料,色彩如樱桃一般鲜艳,然后给阿曼乐做了一件柔软的背心。背心穿在身上,阿曼乐感觉特别轻松、温暖、漂亮。

阿曼乐穿着棕色长裤,棕色长裤的裤腰上有一圈铜扣,铜扣把长裤和红背心系在了一起。背心和长外套都是高领的,一排纽扣从衣角一直扣到衣领,把脖子捂得严严实实。妈妈还用棕色布料给阿曼乐做了一顶带护耳罩的帽子,护耳罩上有两条绳子,可以系在下巴下。他的红色连指手套,系着一根细线,这根细线沿着衣袖从颈后绕过来,这样就不会把手套弄掉啦。

他穿了一双连裆羊毛袜,羊毛袜紧紧地包裹住内裤。在棕色长裤外面,他又套了一双羊毛袜。他穿着一双鹿皮鞋,鞋子与印第安人穿的鹿皮鞋一模一样。

冬天外出时,女孩子一般都要戴上厚厚的护面罩。可阿曼乐是个男孩,得把脸露在外面。他的脸冻得像红苹果,鼻子冻得红彤彤的。他气喘吁吁地赶了一公里多路,终于看见学校,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学校坐落在哈斯克拉山的山脚下,它孤零零地矗立在冰雪覆盖的森林里。一只烟囱里正冒着缕缕青烟,一位老师在厚厚的积雪中铲开一条小径,小径一直通向校门前。五个大男孩正在路边的雪堆里嬉戏打闹。

阿曼乐看到那些男孩,心里有点儿害怕。罗雷也有些害1、白,不过他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几个男孩是从哈斯克拉村来的,大家十分畏惧他们。

为了寻开心,他们会无端地摔坏小男孩的雪橇;他们会抓住小男孩的一只脚,一把把他扔出去,让他一头栽进雪堆里;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强迫两个小男孩互相打架,这些小男孩十分不情愿,只好向他们苦苦求饶。

这些男孩大约十六七岁,冬季这一学期已经上了一半了,他们才到学校来。他们甚至和老师对着干,把课堂秩序搞得一团糟。他们耀武扬威地宣称,没有一位老师能在这所学校教完一个冬季学期。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一学期的任课老师是一位个子修长、脸色苍白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柯斯。他很温和,又特别富有耐心,哪怕学生不会拼写学过的字词,他也不打骂他们。阿曼乐一想到那些大男孩居然要殴打柯斯先生,心里就十分难受。柯斯先生个子不够高,身体也不够强壮,是打不过这帮大男孩的。

教室里十分安静,大男孩在外面的吵闹声显得格外刺耳。其他一些学生站在教室中间的大火炉旁,悄悄说着话。柯斯先生坐在讲桌后面,一只瘦弱的手托着清瘦的面颊,正看着书。他一看见学生走进教室,便抬起头,愉快地问候道: “早上好!”

罗雷、伊丽莎、艾丽丝挺有礼貌地向他问候道: “早上好。”阿曼乐却一声不吭地站在桌子旁边,好奇地打量着老师。柯斯老师微笑着对他说:“你知道今晚我要和你一块儿回家吗?”

阿曼乐一下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柯斯先生接着补充道:“没错,现在该轮到你们家了。”

这个地区的每个家庭都有义务为老师提供两个礼拜的食宿,老师到时会挨家挨户地去住上两个礼拜,等轮上一圈后,这一学期就算结束了。

柯斯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用尺子敲打桌面。上课时间到了,所有的男孩和女孩都回到了座位上。女孩坐在教室左边,男孩坐在右边。教室中间,放着一个大火炉和一只放木块的箱子。高个子坐在教室的后排,中等身材的坐中间,个子矮的坐在前排。所有的座位都一样大小,这样一来,大男孩的腿几乎没法伸到课桌下面去,小男孩的脚却够不着地面。

阿曼乐和列维斯是初级班的学生,他们坐在最前排的椅子上。他们没有课桌,只好用双手拿着课本。

柯斯先生走到窗前,用手敲了敲玻璃窗。外面那几个大男孩嘻嘻哈哈地跑向甬道,然后砰的一声撞开门,大摇大摆闯进教室。比尔是他们几个中的老大,他的个子差不多有阿曼乐的爸爸那么高,连拳头也和阿曼乐的爸爸一样大。他使劲跺了跺鞋子上的雪,大声嚷嚷着走到后面的座位上。其他四个男孩也故意提高嗓门嚷嚷着。

柯斯先生对此什么也没说。

P1-5

序言

走进温馨甜蜜的小木屋

大约在1930年的美国,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劳拉·英格斯·怀德写了一本名叫《拓荒女孩》的自传。她满怀希望地寄给出版社,结果却遭到出版社的拒绝。她的女儿罗丝是一位出色的新闻作家,建议她把自传改写成小说。此后,母女俩一起收集有关拓荒时代的资料,共同探讨写作的技巧,在1932年,劳拉的第一本《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诞生了。

谁也没曾想到,小说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读者们的书信如雪片一般飞来,他们纷纷央求劳拉奶奶继续讲下去。这位老奶奶大受鼓舞,写作的热l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在连续十年间,她一共写了九部小说,构成了题为“小木屋”的系列作品。

现在,这九部小说已经成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美国白宫的网站上,列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只有三位:一位是写《夏洛的网》的E·B·怀特,一位是写《戴高帽的猫》的苏斯博士,另一位就是劳拉。英格斯·怀德。

那么,劳拉·英格斯·怀德是如何讲述“小木屋”故事的呢?是什么让“小木屋”保持久经不衰的魅力的呢?

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部系列小说的历史背景。为了推进西部的拓疆运动,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宅地法案》,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十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在这一政策的号召和鼓励下,美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西部拓荒运动,大规模向两部移民。劳拉一家人就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开始了辗转的拓荒者的生活,年幼的劳拉也在这漫长的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从劳拉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五岁的劳拉和爸、妈、姐姐玛丽、小妹妹卡琳生活在大森林的小木屋里,她以小女孩天真而好奇的眼光观察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温馨甜蜜的世界中。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小木屋”系列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劳拉一家人怀着对两部生活的无限向往,一路远行,在堪萨斯州大草原搭建起了小木屋。他们遭遇了狼群的袭击,印第安人的不断骚扰,突如其来的冷热病毒,来势汹汹的草原大火等。最终,由于印第安保留区拒绝向定居移民开放,劳拉一家人只好离开草原上的小木屋。

第三部《农庄男孩》,描述了劳拉的丈夫阿曼乐少年时代的故事。阿曼乐是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庄男孩。他勤快、机智、灵活、调皮、好奇、正直。他一直渴望能拥有一匹小马,最终如愿以偿。

第四部《梅溪边》,讲述的是劳拉一家人来到明尼苏达州,在离小镇不远的梅溪边安居下来的生活故事。眼看他们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一场扑天盖地的蝗虫风暴却让庄稼颗粒无收。爸只好去东部做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第五部《银湖岸边》写的是劳拉一家人在银湖岸边的生活经历。自从闹过蝗灾后,家里收成极差,玛丽患了猩红热后双目失明,家境异常艰难。于是,劳拉一家搬迁到达科他州的银湖岸边,爸历尽艰辛终于申请到放领地。

劳拉一家人在放领地上安居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他们遭遇了一个长达七个月的冬天。这就是第六部《漫长冬季》。气温低达摄氏零下四十度,小镇与外界完全隔绝。劳拉一家食物吃完了,煤炭燃尽了。就在这危急时刻,镇上的阿曼乐和另一个男孩冒着生命危险,走出小镇,带回食物,帮助全镇居民渡过生死难关。

在第七部《草原小镇》中,劳拉已经是十五岁,她又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为了帮助玛丽能在盲人学校学习,劳拉刻苦努力,终于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

第八部《快乐的金色年代》讲述的是阿曼乐与劳拉的爱情故事。劳拉不得不独自…人去外地教书,日子过得十分艰苦。阿曼乐用真心打动了劳拉。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走到了一起。

最后一部《新婚四年》描写的是劳拉婚后四年的生活。婚后他们历经磨难,然而,这些不幸并没击倒劳拉和阿曼乐,他们始终以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携手开创幸福美好的明天。

19世纪的美国两部荒原,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世界。“小木屋”系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温情脉脉、爱心永驻的世界。在小说的世界里,我们沿着劳拉成长的足迹,追随着劳拉一家人迁徙的步伐,以一双充满童稚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沉醉于变幻多姿的大自然中,沉醉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沉醉于那些精雕细刻的故事情节中,沉醉于劳拉一家人优雅、积极、乐观的人生状态中。劳拉一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相亲相爱,姐妹间的手足情深,父母与孩子间融洽相处,劳拉与阿曼乐含蓄而深厚的情感,亲戚朋友间的互帮互助,甚至他们对狗、马、猫、牛等家畜也充满了柔情与眷恋,这一切的一切,劳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是那么叫人迷恋,又那么让人沉醉。

“小小屋”系列作品,可以说是劳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劳拉在很人程度上就是真实的劳拉。幼年时的劳拉并没有多少机会接受学校教育,但是父母成为她人生中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勤劳、仁爱、宽容、乐观、自信、热情、不屈不挠等优秀品质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下,在父母循循善诱下,劳拉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拓荒者,成为美国那个时代的社会中坚力量。

劳拉的个人成长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那一代人的成长史。美国的西部拓荒运动,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记忆,而劳拉的这套小说正好唤醒了美国人的深沉回忆。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一代美国人的真实写照,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这部小说在美国久经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开拓精神,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开拓意识,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家庭成员间的融融亲情,邻里之间纯洁友善,书中所展示的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以优雅的姿态对待生活,以坚定的信念拥抱明天,等等,这些主题激起了全世界读者的共鸣,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读完这部小说,我们的眼前再次浮现出那一幅温馨而甜蜜的画面:小木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炉火正旺,一家人围坐在炉灶旁,爸拉着小提琴,大家随着悠扬的琴声唱起了快乐的歌……一年、两年、十年、百年,琴音绵绵,经久不衰。

该系列小说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教师刘华负责翻译、审译,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干玲,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何洹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李华彪参与翻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