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全民阅读,充实我们的精神家园
张砥
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节日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回信,称其近日创建的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很有创意。他在信中写道,“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在读书日的当口,总理专门复信强调读书之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如果说广—个人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人的学习、创造和发展能力,那么—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则决定着这个民族在文明之峰攀登的高度。阅读力,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竞争力。读书不仅是个人之事,还是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大事,须臾不可松懈。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被列入国家立法计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阅读工程的高度重视。
崇尚阅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古代那些韦编三绝、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读书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始终坚持自己的读书生活。近代那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都不忘留给子孙后代“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的家训。即便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我们的开国者们依然坚持“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的读书原则。可以说,正是爱读书、乐读书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正是善读书、勤读书的文化传承,延续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如今,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海量信息纷至沓来,文化交融不断加深,更需要我们将读书的传统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博采众长中日益充盈、更加丰饶。
必须正视,目前我国的国民阅读状况并不乐观。最新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阅读量的2.48本,一共还不到8本,成年国民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出版的书越来越多,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现实的尴尬提醒我们,“有书无心”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一种“读书病”。一家家实体书店在现实的冲击下闭门关张,书市上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学、官场秘笈等大行其道,公交上、地铁里大多数人都目不转睛盯着手机屏幕,这一切都显示,我们的阅读世界正在变得功利而浮躁。
事实说明,不读书、不学习,心为物役、精神空虚,后果将很严重。在数字阅读的大背景下,碎片化信息消耗了人们大量的阅读精力,浏览为主的阅读习惯让平心静气读书的空气日益稀薄,“一搜即得”的求知态度,更助长着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浮躁之气。从文化层面看,这种病象,已经侵袭到人们的精神家园。现在一些人读书不多,想得太多,看到一点皮毛就以为掌握了精髓,对一些常识常理性的东西时常搞不清楚,被一些错误思潮牵着鼻子走,丧失判断力、辨别力。这样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警惕,长此以往,不仅人们的心智结构会不断退化,整个社会的精神气质也将变得虚弱无力。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是人的竞争。在当前形势下,倡导全民阅读对充实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空前凸显。从国际上看,“文明的博弈”日趋激烈,把握文化发展先机、占领精神文化制高点已刻不容缓。国内来看,不论是建设文化强国,还是打造创新型国家,都需要有牢固的精神家园为根基,利益分化、观念多元的现实,也呼唤社会整体道德文明水平的普遍提升。从这个意义上看,阅读,作为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本途径,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发展水平和后劲的重要因素。只有进一步营造起全民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社会氛围,不断激发深层的文明力量,才能助我们的国家拥有持久活力,使我们的民族赢得世界尊重,让人民的生活获得安宁祥和。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充实时代变迁中的精神家园,是每一代中国人的使命。让我们拿起书本,共同品味悠远的书香,共同传递阅读的力量,为自己也为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注入一份正能量。
本文刊于《北京日报》(2014年4月25日)
P58-60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在推进全民阅读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它是国家政策扶持、各级领导关心、三联书店强力支持、三联韬奋书店员工辛勤劳作的共同成果。作为反映这一成果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诞生记》,同样是集体项目,收在书中的文字,包括总理贺信、嘉宾发言、众多报道和评论文章以及数百条读者留言,无一不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汇在一起,便是众多心血和智慧的凝聚。
李克强总理对三联书店的关心由来已久。2012年三联书店隆重举办创建八十周年店庆,李克强总理在贺信中说:“我是三联书店多年的读者,也曾经常在三联韬奋书店的书丛中流连并购书,自然有一份情感。”“希望三联书店秉持传承,面向未来,努力打造读者喜爱、积淀深厚的百年文化品牌。”这次给三联韬奋书店员工的回信,赞赏24小时不打烊书店这一创举,进一步对我们的工作提出鞭策和鼓励。三联人对此铭记在心并会付出切实努力。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吴恒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副总裁李岩,著名作家王蒙对三联书店创办24小时书店予以充分肯定,并参加了4月23日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揭牌仪式。他们是24小时书店诞生的见证者。几位嘉宾的发言被收入“见证者言”,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迪。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创办后,引起重大社会反响,社会各界对这一重要文化事件高度关注,许多有识之士就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24小时书店现象”纷纷发表评论文章。我们收入了目之所及的一部分,支持的、反对的、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我们都兼收进来,以供读者参考。
特别要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他(她)们对三联书店创办24小时书店投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无与伦比的关心与支持。一时间几百家媒体云集,其中有国内媒体,也有国外媒体;有主流媒体,也有非主流媒体;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兴媒体;有综合性报刊,也有专业性、行业性报刊,而且大多数在节假日和晚上采访,后半夜时分到店采访的也大有人在。他(她)们的报道,扩大了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影响,为书店聚拢了人气。遗憾的是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收录其中一部分,敬请媒体朋友们谅解。
最使我们感动的还是读者的拥趸和持久的支持,旺盛的读者热情、持续不断的客流、暖人心扉的鼓励,使我们具有不断提升的动力和长期坚持的信心。书店留言墙上一片一片留言,汇聚成温暖的海洋,捧读使人心生暖意。我们将其采撷到书中,保持原汁原味原生态,让更多的人去体悟众多读者散落在点点滴滴话语中的真情实感。
本书的编辑出版,同样也是众人共同努力的结晶。责任编辑鞠晓辉不辞劳苦,做了大量整理工作,使本书更加充实和完善。美术编辑蔡立国精心构思,为这本书设计了引人注目的封面。责任印制卢岳就版式、开本、用纸献计献策,并亲自下厂监印保证质量。三联韬奋书店的员工加班加点整理读者留言,校对科的同志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校对任务,各个环节都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帮助。本店詹那达、孙桂臣、秦玉琛等同事也为本书出版做出了贡献。在此书即将付梓之际,特对上述予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创办给以支持和对本书出版提供帮助的各位领导、作者、读者朋友以及店内同仁一并致以诚挚的谢忱。
由于出版时间所限,本书中所收入报道和文章的作者尚有一部分未取得联系,我们将继续联系作者,也烦请作者在见到本书后主动联系本书责任编辑鞠晓辉,电话:010—84026627,以便奉上样书和稿酬。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便是灯火”,让我们来共同呵护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这盏点亮夜幕的明灯。
编者
2014年7月1日
三联书店开办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之初衷,即是着眼社会公益,在京城打造一处“深夜书房”,为读者夜读提供便利,让更多的人读书求知、向善向上。这是秉承三联先辈韬奋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的教诲,也是想为推进全民阅读尽一点我们的责任。
今年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我作为参会的10位代表之一向总理提出建议,希望国家能够深入持久地倡导全民阅读活动,请总理在推动全民阅读立法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倡导全民阅读”,对广大出版工作者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催生了许多人参与和推进全民阅读的积极性。创办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就是我们三联人的一个实际行动。说干就干,春节后我们对韬奋书店原有格局进行调整,4月8日试运营,4月18日正式营业,4月23日举行揭牌仪式,经过短短两个月筹办,北京首家全天候营业的24小时书店诞生了。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点“赞”。李克强总理在致三联韬奋书店员工的信中说,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这很有创意,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读者用“一盏灯点亮一座城市”来形容书店的功能,更用前来亲身阅读体验的实际行动,让“夜读”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新闻媒体广泛关注,使24小时书店的诞生成为一大社会文化事件。而它的直接引领作用,体现在北京、杭州、西安、郑州、南京、青岛等地一批24小时书店的开办,以及书店营业时间的延长、各种读书活动的举办,对一些地方的全面阅读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今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已运营两个半月,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24小时书店开办前日均营业收入2.86万元,开办后达到6.92万元(24小时合计),增长142%,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实现了意想不到的增长。这一经营成果证明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建立在读者需求基础之上,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诞生记》分为总理贺信、见证者言、评论文章、媒体关注、读者心语五部分,全面反映了创办历程、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鼓励,以及源自广大读者的心声。这本书有“立此存照”、作为纪念的意思,更是想把它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鞭策三联人把这盏引导阅读的明灯长久地点亮下去,努力去实现李克强总理的嘱托,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也给想了解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前世今生”的读者提供阅读文本的便利。
爱生活、好读书、求新知,三联人常用这三句话和读者共勉。推动全民阅读,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办好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三联韬奋图书馆、读者俱乐部,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的同时,我们还要坚守“一流新锐”的标准,多出好书、好刊,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好读书重要,读好书更重要,为读者出版好书好作品,是中国出版工作者肩头的责任。我们三联人愿意和广大读者携手前行,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而努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
2014年6月23日
三联书店创办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是首都第一家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深夜书房”,是在国家扶持实体书店的利好形势下,以实际行动助推全民阅读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樊希安编著的这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诞生记》记述了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创办过程,通过总理贺信、见证者言、评论文章、媒体关注和读者心语等具体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领导对24小时书店的亲切关怀,广大读者对24小时书店所寄予的殷切期盼,以及主创人员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揭示了这一重要事件对打造首都精神地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意义。三联书店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积极实践者,创办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举措在其发展史上留下了又一精彩华章,其标杆性示范作用对中国实体书店的发展和转型颇具建设性参考价值。
樊希安编著的这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诞生记》以北京第一家全天候营业的书店——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诞生为主线,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领导对24小时书店的亲切关怀、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记述了24小时书店的主创人员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通过新闻报道、相关评论和读者反响等揭示了这一重大事件产生的强烈社会反响。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标杆性典范,对中国出版发行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