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早在1946年就被蒋介石下令用专机秘密押往台湾,从此在台湾度过45年的幽禁岁月。
作为“山西王”的阎锡山,曾经独霸山西38年,败退到台湾之后却在阳明山极其偏僻的一角建造窑洞式石屋,惨淡度过生命的最后10年。
作为李宗仁的“亲密战友”、曾经三度“敦促”蒋介石下野的四星上将白崇禧,败退到海南岛之后,蒋介石派人送去金砖,并许诺出任“行政院院长”,使白崇禧终于从海口飞往台北。从此他处于蒋介石特务的严密监视下,最终死于非命……
叶永烈编写的《叩开台湾名人之门》也关注台湾文化名人的命运:被大陆斥为“反动文人”的著名学者胡适、“自由主义者”国画大师张大千、“三大反动文人之一”钱穆、“两脚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等等。他们在台湾又经历着怎样的动荡与酸楚?
本书是这些名人的集体后传,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多次远赴海峡,为你叩问史实。
《叩开台湾名人之门》作者叶永烈曾经7次前往台湾,不仅走遍台湾22个县市,而且遍访台湾名人故居。作者“叩开台湾名人之门”,向你娓娓道来: “大众情人”邓丽君以甜美的歌声倾倒亿万听众,而她自己的情感历程却是那么的崎岖;以描述撒哈拉沙漠风情著称的女作家三毛,最后却走上自尽之路;“山西王”阎锡山曾经独霸山西38年,败退到台湾之后却在阳明山极其偏僻的一角建造窑洞式石屋,终其枭雄一生;曾经三度“敦促”蒋介石下野的四星上将白崇禧,败退台湾之后遭到蒋介石手下“保密局”三度暗杀,死于非命……作者历数张学良、何应钦、胡适、于右任、张大干、林语堂、梁实秋以及蒋介石、蒋经国在台湾的最后的日子,深层次揭示了台湾名人的命运,从而深刻折射出台湾的当代史和当代文化。
对于蒋家而言,两蒋的灵柩总是那样安厝,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蒋介石当年的“反攻大陆”的迷梦早已成为泡影。唯一的办法是打破两岸的隔阂,把两蒋安葬到中国大陆。
1996年7月8日,蒋介石庶子蒋纬国在国民党中央直属第六组会议上,提出把蒋介石、蒋经国灵柩移葬大陆临时动议案,提议成立“移灵奉安委员会”,“以安民心,促进和平统一”,曾经在台湾产生震撼。蒋纬国说,他赴美为宋美龄祝寿时,曾谈及蒋介石迁葬大陆、“入土为安”的彻底解决方案。宋美龄则答曰,若蒋介石能够归葬南京紫金山,则她在百年之后亦愿意归葬上海,和她的母亲倪桂珍女士葬在一起。当时担任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根据蒋纬国的临时动议案,指示成立
了“故总统移灵大筹备委员会”——通常称“两蒋移灵小组”,具体筹划蒋介石、蒋经国移灵大陆的方案。“两蒋移灵小组”成员包括俞国华、李焕、蒋彦士、辜振甫、马树礼、宋楚瑜等与蒋家各代人物交情深厚的国民党人士,并由蒋彦士出任召集人。
然而当“两蒋移灵小组”进行讨论时,意见分歧颇大,争议纷纷:宋楚瑜以蒋经国亲信的身份表示,蒋经国若地下有知,希望能留在台湾。
章孝严表示,两蒋与台湾同胞已经结成一体,不一定要归葬大陆。蒋孝勇作为蒋经国之子、蒋介石嫡孙,声称移灵是蒋家的家务事,蒋家有蒋家的处理方式。他希望国民党尊重蒋家,不要把两蒋归葬问题政治化。
蒋纬国对于两蒋归葬最为积极,他说,树高千丈,终究要落叶归根,当初两蒋暂厝灵柩,就是为了日后可以奉安大陆。他说,两蒋归葬时机可
46
以选择,却要及早规划。
蒋纬国还提出,两蒋先行“国葬”,并展开与大陆方面交涉。至于归葬的地点,蒋纬国指出,蒋介石去世时留下遗言:“日后光复大陆,中正生于斯长于斯,要将遗体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侧。”除了南京紫金山之外,蒋介石生前选定的安葬地点还有枋山和四明山,蒋经国则希望归葬浙江奉化母亲的墓旁。
蒋纬国派人到大陆勘探合适的坟地,而患晚期喉癌的蒋经国三子蒋孝勇因自知来日无多,为在生前了却两位长辈心愿以尽孝道,也力主移灵大陆,并前往浙江奉化溪口考察,了解祖父、父亲未来墓址的情况,还告知妻子蒋方智怡有关安排,嘱咐她今后去完成。
后来,经过蒋家亲属商议,最后的意见是以两蒋都归葬故乡浙江奉化为宜。
然而,“两蒋移灵小组”却反对蒋纬国、蒋孝勇关于移灵大陆的主张,认为两蒋“移灵”大陆,“恐被中共统战”。他们提出分两步走:先在岛内举行“国葬”,可以彰显两蒋“爱台湾的感情”,等两岸统一之后再“奉安”浙江。
蒋彦士为了取信党内大佬,在最后关头还通过特殊渠道取得宋美龄同意两步走的“手谕”,封杀了蒋纬国、蒋孝勇的直接移灵大陆的主张。蒋孝勇对此强烈不满,怒斥蒋彦士“不要脸”,抨击“国民党已不是国民党,两蒋移灵大陆总比被自己人鞭尸好一点”。作为“两蒋移灵小组”的召集人,蒋彦士不理会蒋孝勇的反对,明确表示,移灵属于国家大事,不一定能以家属的意见为重。
“两蒋移灵小组”内部意见分歧,国民党内部对两蒋归葬大陆意见不一。两蒋能否移灵大陆,还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大陆的态度如何?应当说,两蒋归葬大陆,大陆不会有异议。但是,台湾方面却提出,两蒋都是“中华民国总统”,台湾当局依据“国葬法”在移灵大陆时要举行“国葬”仪式,这显然是大陆无法同意的。
大陆有关部门表示,只能接受两蒋以“中国国民党领导人”而非“中华民国总统”身份归葬大陆。
两蒋归葬大陆一事,在反反复复的商议、讨论之际,1996年12月22日,蒋孝勇去世;1997年9月23日,蒋纬国病逝。这样,两蒋归葬大陆一事,也就被搁置起来。这一搁,就是七年。
47
到了2004年1月,两蒋移灵一事,又被重新提起。事情的起因是2003年10月24日106岁的宋美龄在美国纽约病逝。遵照宋美龄的遗愿,遗体不运回台湾,而是安葬在纽约上州芬克里芙墓园已备好了的宋美龄室内墓地。
宋美龄在临终前嘱咐,两蒋在台湾先举行“国葬”,入土为安,等两岸统一再“奉安”大陆。若将来蒋介石能够归葬南京紫金山,那么她就归葬上海母亲倪桂珍女士墓边,因为紫金山是“总理”和“总裁”的奉安之地,不是她可以安葬的。若蒋介石不能归葬南京而能归葬奉化溪口老家,则她愿意和蒋的遗骨一起归葬奉化。在出席了宋美龄的葬礼之后,蒋氏家族决定按照宋美龄的遗愿办理。因为两蒋迁葬大陆,涉及诸多敏感问题,一年半载解决不了,因此唯一现实的途径,那就是宋美龄所主张的分两步走:先在台湾安葬,将来再迁葬大陆。
于是,2004年1月,蒋经国遗孀蒋方良、蒋纬国遗孀丘如雪以及蒋经国的长媳蒋徐乃锦,写信给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希望把两蒋移灵到台湾台北县汐止的五指山“台军示范公墓”安葬。这个公墓是在1980年开始规划筹建的,于1982年3月29日落成启用。这一公墓里葬有前“总统”严家淦、台军十二位“一级上将”,蒋介石次子蒋纬国也葬在那里。汤曜明收到此信,意识到事关重大,当即向“总统”陈水扁报告,而且与蒋家家族的代表秘密会谈,出席的蒋家家族代表共三位,即蒋纬国的儿子蒋孝刚,蒋孝文遗孀蒋徐乃锦,蒋孝勇遗孀蒋方智怡。蒋家家族的代表确认移灵五指山就是蒋家家族的最后决定。
另外,汤曜明还得知,蒋方良、蒋徐乃锦还将她们给汤曜明的信,抄寄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行政院长”郝柏村以及蒋介石的文胆、曾经为蒋介石预立遗嘱的秦孝仪,还有蒋孝严。
很多人以为,民进党可能会反对两蒋移灵五指山,没想到,陈水扁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内中的原因是:两蒋一生坚决反对“台独”,如今安葬台湾,可以为“外来政权也不得不认同台湾”造势,象征“台独”的精神胜利。另外,两蒋都曾是国民党主席,在民进党执政的时候,如此“大度”地安葬两蒋,可以从蓝营中拉“感情票”。
陈水扁批示:“完全尊重家属的意见,应该要比照‘国葬’办理,以示尊崇。”就在给台湾“国防部”写了那封信不久,2004年12月底,蒋经国遗孀蒋方良去世,遗体火化后骨灰移灵大溪头寮陵寝,放置于蒋经国灵柩左48方,等待来日合葬。P45-47
我7次前往台湾,不仅走遍台、澎、金、马,走遍台湾22个县市,而且遍访台湾名人故居。
在我看来,名人故居是文化的积淀,最具体、最生动、最纤细、最真实再现了名人当年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空间。从名人故居出发,寻访名人亲友,查阅相关史料,可以还原名人的人生轨迹。
我所追寻的这些台湾名人,以台湾人的目光看来,几乎都是“外省人”。以大陆人的目光看来,则大都是1949年从大陆随着国民党当局溃退到台湾的名人。他们在台湾的最后日子,往往是大陆读者知之甚少的。
作为发动“西安事变”主角的张学良,早在1946年就被蒋介石下令用专机秘密押往台湾,从此他在台湾度过漫长的幽禁岁月。从张学良1937年遭到囚禁,到1991年恢复人身自由,总共被关押长达54年,其中45年是被关押在台湾。我走访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之所,揭开了内中神秘的面纱。
作为“山西王”的阎锡山,曾经独霸山西38年,败退到台湾之后却在阳明山极其偏僻的一角建造窑洞式石屋,惨淡度过生命的最后10年。他居然在石屋每天口授哲学,由其秘书笔录,写下一本又一本的著作。我走访阎锡山故居,走访阎锡山墓,在其墓前的石供桌上,赫然见到一瓶山西名牌醋——来自山西的“陆客”,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这位山西枭雄。
作为李宗仁的“亲密战友”、曾经3度“敦促”蒋介石下野的四星上将白崇禧,败退到海南岛之后,蒋介石派人送去金砖,并许诺出任“行政院院长”,使白崇禧终于从海口飞往台北。从此白崇禧处于蒋介石特务的严密监视下。在李宗仁从美国前往北京与毛泽东、周恩来握手之后,蒋介石命令手下的“保密局”三度暗杀白崇禧,终于使白崇禧死于非命……
我也关注台湾文化名人的命运。
被大陆斥为“反动文人”的著名学者胡适,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以自己著作的版税为胡适建造住房。我两度访问这幢胡适故居,在那里得知胡适是如何看待与关注大陆在20世纪50年代掀起的“批判胡适”运动的。
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国画大师张大干并不反共,但是喜欢自由自在,他在远赴阿根廷、巴西、美国之后定居台湾。他用自己手中的真金白银,打造了园林式的豪宅“摩耶精舍”。我走访了“摩耶精舍”,写出张大干的浪漫人生。
我追寻作为“第二代外省人”的邓丽君的人生踪迹,她以甜美的歌声倾倒亿万听众,被誉为“大众情人”,而她自己的情感历程却是那么的崎岖。
在台北闹市,我来到三毛故居。以描述撒哈拉沙漠风情著称的女作家三毛,最后却走上自尽之路……
我拜访了四星上将郝柏村,成为来自大陆的第一个采访者。他曾经是蒋介石侍卫长、台湾“行政院院长”,他丰富的阅历折射着国共两党的恩恩怨怨。
我在台湾一边采访,一边写作。这本《叩开台湾名人之门》中写及的每一位名人,都在大陆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我感觉仿佛成了一位雕塑家,为一个个形象、性格、命运各异的台湾名人雕像。这本书汇聚一尊尊台湾名人的群像,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台湾当代史。
叶永烈
2012年6月26日
于上海“沉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