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家名片(高铁背后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冷梦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拨开舆论喧嚣,还原真实的中国高铁发展史。

层层垂帘般的幕后故事,既有几代高铁人的情感穿越,

更有几代中国高铁人的心灵震撼。

由冷梦所著的《国家名片(高铁背后的故事)》笔下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名片,具有了某种精神符号的象征意义。它不再仅仅是条路,不再仅仅是辆车,也不再仅仅是一个高铁行业。这其中有我们中国人的某种精神诉求、某种不甘和某种感天动地的精神气质与英雄气概。

内容推荐

中国高铁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而舒适,人们的需求因为铁路速度的提升而得到更多的满足。铁路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中国人的一种集体记忆。中国人对铁路情有独钟,从绿皮车到“和谐号”,承载的是时代发展的中国梦。而这个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中国高铁是如何迅疾崛起与超越的?中国速度又是怎样炼成的?通过阅读由冷梦所著的《国家名片(高铁背后的故事)》,让读者了解真正的中国高铁。

目录

引子

 第一节 领袖的目光

 第二节 海权与路权

 第三节 京张、京张

第一章

 第一节 梦开始的地方

 第二节 “绿皮车”的记忆

 第三节 从橘红到蓝白

 第四节 时速160公里

 第五节 蝶变时刻

 第六节 一场悲剧引发的思考

第二章

 第一节 火车拉来的城市

 第二节 韶山初见星星火

 第三节 给点阳光就灿烂

 第四节 体验“生死时速”

 第五节 炼狱:魔鬼般六年之初

 第六节 一层窗户纸的距离

第三章

 第一节 掌声响起来

 第二节 勇者无畏

 第三节 独执牛耳

 第四节 打破自己的炉灶

 第五节 曼哈顿计划

 第六节 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后记

试读章节

康熊说,这是要“解决系统性问题”。

这些科技人员拉着他们的测试设备在陇海线郑州段跑了20多天,以后的日子也都很不好过。铁道部提速总指挥部的各级指战员们深感重任在肩,完全不敢掉以轻心。西部大开发也就是西部经济要“大提速”,铁路的提速首当其冲且必须万无一失。那么,整改后的线路到底行不行?机车车辆行不行?其他管理行不行?这些问题不能够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必须实地考察,实地体验,实地发现问题和实地解决问题。在铁路上,这叫“拉通试验”。所有要提速的线路都用设备——一列或更多节数的火车去实际跑一跑,边跑边沿途整改。然后再检查、再改,直到符合提速条件……

这天,铁科院的科学家们接到通知要他们带着检测仪器设备参加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拉通试验。试验车辆就停靠在北京西客站的站台上,他们赶到的时候,包括部里的领导、各司局处的司局长们、处长们也都已经站在了站台上。

时问是清晨5点。天还黑漆漆的。整个北京似乎都在沉睡,而这里月台上热闹非凡。

一共18节车厢的一列火车静静地卧在铁轨上,前后两台机车,中间还挂着两节试验车。这两节试验车上就拉着他们检测用的各种仪器设备。汽笛一声长鸣,他们出发了。这一路上,他们的列车就像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的专列一样,列车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办公场所。列车随时停靠在某一车站,涉及哪个路局,哪个路局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安检人员等就登车随往。一路检查,一路把问题记下来,等到列车一停下来,大家就像战时开作战会议一样,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这一次拉通试验,涉及北京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兰州铁路局、乌鲁木齐铁路局等,这些局以及下面的各机务段各场站的相关人员等也都会被临时通知来开会。每次会议,几乎都是长会,通常都要开四五个小时。各个路局要汇报,检查出来的问题要通报,通报完要商量整改方案……这样的会议,想短都短不了!

大家的确都很疲劳。

康熊说,第一天从北京到甘肃天水,在天水停一晚上。下午四五点钟到,开会开四五个小时也就到了晚上九十点钟。天水到嘉峪关一天。火车停靠在嘉峪关车站,这个车站是个小站,只有一个很简陋的车站铁路招待所可以用来开会,而从站台到这个招待所连开汽车的路都没有,大家只能下了火车一路步行过去。开会的情形也相当特别,这个小站的招待所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多人,连个像样的开会地方都没有,大家只能坐的坐,站的站,站的人累了,坐的人让个位子。如此艰苦的时候,也没有了太严格的上下级界限……

“很累,但大家情绪高涨。”康熊说。

然后,嘉峪关到乌鲁木齐一天。乌鲁木齐再到阿拉山口一天。到了阿拉山口再往前开就出境了,国境那边是哈萨克斯坦。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是我们新欧亚大陆桥的一个桥头堡。到了这个桥头堡,列车停靠下来,一如往常,除了紧张地开几个小时会议外,大家还要连夜维护仪器,更换机车,接换测试线。

跑完北京到乌鲁木齐,紧接着又跑兰州到新疆。

兰新线最大的问题便是风沙。

按照目标,第三次大提速时,兰新铁路特快旅客列车速度要提升至最高时速140公里。这条铁路具有风沙大、海拔高、温差大、坡度大四大特点,并不容易处理。相关机车车辆提前都进行了特殊改装和改进,但在试验检测阶段还是出了问题。时值夏季高温天气,火车里那时也没有空调设备,闷热得像蒸笼一样,可是跑着跑着,他们发现,出故障了。车停在了戈壁滩上,烈日炎炎下,他们下了车进行检修,发现原来由于风沙的原因,内燃机车的滤清器被沙子堵上了。这没办法,要想让火车再跑起来只能马上现场清理。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整改的技术问题。机车后来安装了新的空气滤清和滤沙装置,进风口又增设了一道防沙网,这才基本解决了兰新线上跑的机车不再被沙子堵上的问题。

P(51-52)

序言

高铁什么都复杂,只要涉及高铁就没有不复杂的。

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一支几百万人的从业队伍,涉及铁路车辆、通讯信号、铁道工程建设、供电系统、调度管理等几大系统。每一个大系统的下面又有许多子系统,子系统的下面又有许多分支。没有人能够包罗万象地写清楚一个有关中国高铁的完整故事。而另一种“复杂”也无可避讳。这就是在可以称之为“高铁风云”的中国高铁梦中,夹杂了太多的矛盾、冲突、争论、博弈,甚至是刀光剑影般利益的搏杀。整个中国高铁的历程,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列过山车,充满了起伏跌宕、波诡云谲、风起云涌,它忽而被人捧上云端,忽而又被人打入谷底。有人说,它是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志气歌,承载了几代中国人工业强国的梦想。有人说,它是一个叫中华的伟大民族在走向民族复兴征程上的一次伟大进军。有人否定过它,怀疑过它,指责过它,甚至唱衰过它,但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受益于它——直到今天,我们必须说,我们为它骄傲。

换言之,当它成为一个国家名片的时候,它已经具有了某种精神符号的象征意义。它不再仅仅是条路,不再仅仅是辆车,也不再仅仅是一个高铁行业。这其中有我们中国人的某种精神诉求、某种不甘和某种感天动地的精神气质与英雄气概。

它是什么?

我的笔墨想要追踪的就是它背后的故事。

一段传奇而真实的历史。

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一个过了若干年以后还能让我们清晰记忆的中国高铁事业中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后记

作为工人出身的一名作家,我始终认为自己肩负着讴歌工人、讴歌时代的使命,这样的使命感沉淀许久最终酝酿成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国家名片:高铁背后的故事》正是浸透着这样情怀的一部作品。

记得还是8年之前,我有幸结识了本书的总策划何亚西——一位同样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二人深感当时文坛莺燕之声靡靡,缺乏厚重的铁石之音,我们要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这种使命。这样的感觉一拍即合,通过他斡旋协调,我开始了一系列以“中国制造”为背景的创作。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宛若春雷般的号召使我的创作热情再次被点燃,而这次我把目光聚焦在了我们的国家名片——中国高铁之上。经与何先生旗下背景红状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我获得了深入中车集团一线采访的机会,经过历时半年时间的亲身采访及近8个月的创作,这部《国家名片:高铁背后的故事》终于得以付梓。

在此我要感谢中车集团的领导及每一位帮助过我的朋友:总部李敏、徐厚广:青岛四方股份公司邬群亮、窦新;株机公司吴镛;株洲所熊友波;株洲电机公司姜尚昆以及全程协助我采访工作的刘赞,感谢他们的帮助,且与我们真情沟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梦想者,也都是伟大中国梦的践行者。我己经完成了两部有关中国制造的系列作品,我还会继续写下去,也希望可以透过荧屏等其他传播方式将这样梦想的种子散播得更广。

伟大的中国梦是那么的壮丽,我们每一个在梦想道路上不辍前行的人都应该被鼓舞!

冷梦

丙申年秋公元二〇一六年九月七日于西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9: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