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杨度(上中下)/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浩明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

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是一个多么使人悲愤、令人诅咒的年代:从去年夏天开始的海上战事,以一份接一份兵败将逃、舰毁人亡的丧报,向全世界宣告大清帝国已被日本彻底战败的无情事实。朝野恐愕,举国震惊!到了1894年年初,威海卫港一夜之间丢失,经营了十年之久、耗资数千万两白银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紧接着,《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赔偿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相当于全国全年财政总收入的两倍多。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曾在几百年间雄踞世界之首的华夏古国,蒙受了罕见的奇耻大辱。皇上被震动了,文武百官被震动了,士农工商被震动了,连边徼之地的土著野民也被震动了。从嘉庆以来的百年大梦仿佛初觉,人们都在思索:为什么国家竟会虚弱到如此地步,一个面积不及三十分之一、人口不及十分之一的小国都可以把它打败?它今后还可以强大吗?汉唐威仪康乾盛世还可以恢复吗?它的自救自强之路究竟在哪里?一些有识之士在仇恨之余也能正视现实,冷静地思考:为何那个与我们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岛国能有如此强悍的国力,中国能从自己的敌手那里学到些什么?惨败带来奇耻,奇耻警醒酣梦,梦醒引起思索,思索孕育巨变。中国近世一场为期半个世纪、剧烈动荡急速裂变的年代,就从此时开始了。这个迹象,已在京师露出端倪,并且突出地体现在寓居京师的士人身上。

时交仲秋,在北京西山一条僻静的羊肠小道上,正有一个这样沉于国事思索的年轻人在踽踽独行。他才二十一岁,名叫杨度,是今科会试罢第的举子。巍峨的大山,碧静的蓝天,枯黄的茅草,火红的栌叶,正是一幅绚丽与落寞相互交织的阔大背景,将这位青年举子衬托得分外清晰:个头中等,身材单薄,容长脸上眉骨突出,两只大眼睛精光闪亮,在挺直的鼻梁与轮廓分明的嘴唇之间有一道深深的唇沟,给人以一见即不可忘却的印象。今天,他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蓝布夹长袍,脚穿单梁薄底黑色粗布鞋,头上没有戴帽子,脑后垂着一条尺余长的发辫。青年举子沿着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终于来到了峰顶。

现在,那座既雄伟壮丽又空虚窳败的八百年古都,已全方位地出现在他的眼底。他纵目远眺,神思飞扬。十个月来不平凡的京师生活,给初涉世事的杨度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这真是一段难得一遇的时光啊!

他记得,一住进长郡会馆,便被三湘举子的爱国热肠所激动。他们日日留心前方的战争,议论国事,指摘时弊,厌恶朝政的腐败,斥责李鸿章的无能,一个个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尽管春闱在即,诗云子日却抛之一旁,毅然置个人前途于不顾,誓与国家共存亡。当北洋舰队全部被日军接管时,他们连夜上书礼部,请求投笔从戎,与倭虏绝一死战。浏阳举子胡玉阶带头以指血签名,五十余名举子个个仿效。他也一口咬破食指,滴血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记得,当李鸿章代表朝廷在马关签署条约的消息传来的那天,他们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李鸿章是李二汉奸,应当千刀万剐。正在这时,一个年轻人匆匆跑进来,自称是广东来京会试的举人,名叫梁启超,奉老师康有为之命前来联络声息。康有为大名鼎鼎,大家一听,都围了过来。梁启超说,广东举子明天联名上折,请求朝廷拒绝承认李鸿章所签署的条约,到都察院去递折子,有谁愿意去的,明天可以一起去。他当即表示支持,其他人也都赞同。第二天,广东、湖南两省一百多名举子来到了都察院。后来,各省举子都步其后尘,纷纷来到都察院,请转递联名奏折。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他敬佩康有为渊博的学问,更景仰他胸雄万夫的气概。此人竟敢直接对太后、皇上大声疾呼:“今日中国倘若不改弦易辙,将有被外人吞并之祸!”这该要有多大的胆量!怀着对这位康南海先生的极大尊敬,他从一个朋友处借来了康著的《新学伪经考》。这部被朝廷明令销毁的著作,使他大开眼界。后来,他又读了康的《孔子改制考》的手抄本,更有振聋发聩之感。他也喜欢梁启超。这位籍隶广东新会的青年,虽只比他大两岁,但对社会的阅历对世事的洞察,却比他丰富而深刻得多,且梁启超性格开朗,举止大方,也正与他的个性相合。见了几次面后,他们便成了很投缘的朋友。

尤其不能忘记的是,几天后康有为发起了一个大集会,邀请十八省举子共聚一堂,商量联名上书的大事,地点选在松筠庵。松筠庵是明朝的大忠臣杨继盛的旧居,他那篇著名的弹劾严嵩的奏折《请诛贼臣疏》,就是在这里写成的。杨继盛因此而招来奇祸,最后惨死在刑场上,直到十多年后才得以昭雪,谥为忠愍。后世人景仰他的节操,常来凭吊他的旧居。乾隆年间,松筠庵被改建为杨忠愍公祠堂。前些年,京师清流派首领李鸿藻、张之洞、张佩纶等人常在此聚会议事,以杨继盛的风骨互为勉励。他也一向敬佩杨忠愍公,只是还没有到旧居来过。

这天一早,湘籍举子结伴来到达智桥胡同,杨度和大家步入松筠庵,来到杨继盛的塑像前。但见铁骨铮铮的大忠臣傲然屹立于厅堂正前方,左右两边悬挂着一副字句铿锵的对联:不与炎黄同一辈,独留青白永千年。上面的匾额上题着四个庄重的颜体字:正气锄奸。他不禁肃然起敬,隐然觉得自己正在继承杨继盛的事业,要以忧国爱民的正气锄掉当今的严嵩。各省举子络绎不绝地涌进松筠庵,人数竞达一千三百多,几乎所有参加乙未科会试的举子都来了。

会议开始了。白白胖胖的康有为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说,从庚子年的鸦片战争说到甲午年的海战,从古代的改制说到今日的变法,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哽咽不能成语。杨度和一千三百名举子敛容聆听,时而狂呼,时而跺足,时而鼓掌,时而悲号。接着,瘦瘦精精的梁启超宣读了康有为用一日两夜草就的万言书。这篇以忠诚和血泪组织的文章,字字句句在他的心里激起强烈的震荡。特别是其中所列的四项国策更是铭刻在他的心头: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万言书被全体举子一致通过。大家排着长队走向都察院。全国会试举子联名上书,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奇闻,京都沸腾了。一路上,行人为之让路,车马为之驻足,店铺为之呜炮,观者为之喝彩,连都察院的都御史大人也为之感动得流泪。但条约已用宝,他们无力回天。这次行动虽未取得直接效果,但其影响之大却无法估计。自从那一天之后,“公车上书”一词,便成为京都乃至全国官场民间的流行口语,作为国魂民气的象征,激励着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去救亡图存。身为上书公车之一的杨度,这一天于他来说,自然铭心刻骨,终生不忘!

P1-3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名师访徒

一 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二 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三 青年王阎运的风流韵事

四 王闽运不合时宜的举动:拒绝见陆抚台,倒屣迎张铁匠

五 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阎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六 大学者家嫁女与众不同

七 为得天下一英才而教之,王阎运亲赴石塘铺指点迷津

 第二章 帝王之学

一 王阎运的三门功课: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

二 胡三爹将保存二百年的家传《大周秘史》稿本送给王闺运

三 新政给古城长沙带来了生机

四 一方菊花砚,凝结了维新志士的友谊

五 谭嗣同举杯:我们对着苍天神明起誓

六 王阎运妙解《枫桥夜泊》

七 叔姬将初恋珍藏在心灵最深处

八 一阕《玉漏迟》,闺阁压倒须眉

 第三章 浅涉政坛

一 谭嗣同千里迢迢为徐致靖送来紧急家书

二 自古以来在中国要办成大事,光凭嘴巴子没有刀把子是不行的

三 袁世凯牢记嗣父的教导:官场犹如戏场,最大的本事在于装假的做工技巧

四 新建陆军统帅是当今官场上的凤毛麟角

五 江亭初题《百字令》: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一

六 潭柘寺定情

七 接到夏寿田送的宫花后,叔姬在病榻上整整躺了半个月一

八 湘绮老人传授帝王之学的真谛

 第四章 佛门俗客

一 怪木匠齐白石

二 老衲无聊题红叶

三 佛学原来竟是如此深奥而有趣

 第五章 八日榜眼

一 借讨好周妈的小手腕,消除了王阎运的恼怒

二 张之洞眼中的高才

三 癸卯科会试在冷冷清清中收了场

四 八大胡同寻静竹

五 亦竹告诉静竹:你就要做榜眼公夫人了

六 “梁头康足”毁了榜眼公的锦绣前程

 第六章 亡命扶桑

一 五年前出逃的惊险情景,梁启超终生不会忘记

二 王照的一句话,道出了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

三 杨度为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题名

四 智凡带来了八指头陀的信:朵朵莲花托观音

五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六 从看到千惠子的第一眼起,杨度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日本女郎I

七 樱花丛中,杨度与田中探讨中国的富强之路

八 遗失在中国的千年古刀又回到了滕原家族

九 滕原对今天的留目生讲述古代遣唐使的故事

中册

 第一章 借尸还魂

一 各路英豪聚会普迹市共图大业

二 杨度独自来到牛石岭祭奠谭嗣同

三 在圣公会牧师的帮助下,黄兴机智地逃出险境

四 王阊运为初出茅庐的弟子出谋划策

五 首战告捷,令张之洞刮目相看

六 博爱丸上,杨度静下心对回国三个月来的经历做了一番清理

七 千惠子向故园归来的英雄献上一束腊梅花

八 初次会晤,杨度就认定孙中山是个磊落大丈夫

九 杨度握着孙中山的手说:我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事成,我将助先生

十 袁世凯为宪政出了一个极好的点子

十一 熊希龄东渡日本找枪手

十二 杨度道出借尸还魂的奥妙,终于说服了梁启超

 第二章 丁未政潮

一 孙毓筠造反被捕,却意外地受到礼遇

二 千惠子的眼泪,滕原勾画的蓝图,把准备回国的杨度的心迷乱了

三 梁夫人轻柔地对皙子说:兄弟,一腔热血不洒在自己的国土上,算什么中华好男儿

四 千惠子轻轻一曲《上邪》,直唱得杨度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五 丁未年北京城,政界风潮迭起,动荡不安

六 张之洞与袁世凯商议奏调杨度进京

 第三章 投身袁府

一 为接儿媳妇回家,老名士煞费心机

二 王阎运为进京做官的弟子准备了两份特殊礼品

三 儿子的情人转眼间做了老子的姨太太

四 袁世凯要杨度转告梁启超,他不是戊戌政变的告密者

五 杨度踏遍西山,下定决心要寻到静竹的墓穴

六 静竹做出异乎寻常的抉择

七 看到《大周秘史》的扉页题辞,袁世凯有意成全杨度

 第四章 山雨欲来

一 大喜之夜,杨度和亦竹双双来到静竹的房里

二 临终前夕,慈禧为中国选择了最后一位皇帝

三 徐世昌来到袁府,为把兄弟划策渡难关

四 醇王府里,母子夫妻兄弟为争权夺利吵得不可开交

五 锡拉胡同与肃王府的密谋在同时进行

六 张之洞巧叙前朝旧事,救了袁世凯一命

七 冷冷清清的前门火车站,前来给袁世凯送行的只有严修和杨度

八 江亭再题《百字令》:昨宵一梦兼春远,梦里江山更好一

九 悟字长老指明朝廷亡在旦夕的三个征兆

 第五章 洹上私谋

一 奉内阁总理之命,杨度连夜奔赴彰德府

二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三 张謇私下对袁世凯许愿:倒掉皇族内阁后由你来做总理

四 杨度没有料到,袁世凯居然想当大总统

五 茶叶蛋里的四字情书:忍死须臾

六 袁世凯隆重宴请刚出牢门的汪精卫

七 杨度和汪精卫联合发起国事共济会

八 杨度对革命党人亮了底牌:袁世凯不是曾国藩

九 静竹的鼓励,自我的检讨,使杨度相信自己的转变没有错

十 南下就职前夜,北京城闹起了兵变

下册

 第一章 一拍即合

一 八指头陀笑道:和尚如此厌倦红尘,何不出家

二 八指头陀向杨度讲授佛家哲理:人世好比一个圆圈

三 袁世凯巧妙地逼迫熊希龄在解散国民党的命令上副署

四 袁克定决心效法太原公子

五 今日的太原公子与未来的房玄龄一拍即合

六 夏寿田对亡妾的深情眷恋,使叔姬心里很不是味道

七 杨度和梁启超都把宝押在蔡锷身上

八 湘绮楼庭院,王氏祖孙三代赏月联诗

九 进京途中,王阎运为旧时名妓书写《洛神赋》

七 老于应对的袁世凯,面对周妈,不知如何称呼为好

 第二章 筹安会首

一 日本公使夜进居仁堂

二 从秦汉到前清,哪个办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

三 发生在云吉班里的风流壮举

四 袁世凯题赠的金匾高高悬挂在杨度的厅堂上

五 孙毓筠为即将建立的机构取名筹安会

六 严复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七 梁启超公开宣布:复辟帝制一事,哪怕全国都赞成,我也断不能赞成

八 国史馆的饷银居然被周大拿去赌博

九 静竹为皙子亵渎了他们圣洁的爱情伤心

十 正阳门城楼上,郭垣对袁克定谈北京王气

十一 八大胡同的妓女为中华帝国取了一个动听的年号:洪宪

十二 袁克定破釜沉舟,要把帝制推行到底

十三 皙子,早日奉母南归,我在湘绮楼为你补上老庄之学”

 第三章 小红低唱

一 千年前的《推背图》上便已载明袁克定要做皇帝

二 看到蔡锷拍来的独立通电后,袁世凯大骂杨度是蒋干

三 究竟是人生不宜久处顺境呢,还是顺境原本就是诱人堕落的陷阱

四 落难的杨度依旧羡慕宋代宰相赠妾与人的雅事

 第四章 由庄人佛

一 杨度在迷惘困惑中为恩师撰写挽联

二 临终前,静竹劝杨度读读佛经

三 八指头陀的诗集将杨度引进佛学王国

四 一个万籁俱寂的庐山月夜,杨度终于领悟了佛门的最高境趣

五 叔姬把五彩鸳鸯荷包送给了心中永远的情人

六 虎陀禅师为信徒们开传法会

 第五章 中山特使

一 禅意发挥到极致,原本与艺术的最高境界相通

二 梅兰芳几句俗家之言,无意间触及到了佛门天机

三 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抱负本无垠

四 在陈炯明叛变的严重时刻,杨度践约帮了孙中山的忙

五 千惠子在寒山寺立下中目合璧诗碑

六 孙中山交给杨度两个使命

七 江亭三题《百字令》:三十年一梦,江山人物俱老

序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因整理出版近代历史文献,而走进被李鸿章称之为“三千年一大变局”的那个时代。跟“大变局”相处久了,对活跃其中的那些风云人物,以及那个时代本身,我都有许多话要说。我寻思着用何种文体来表达。

对于中国的历史书,我特别喜欢《史记》。司马迁将他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抱负,了无痕迹地植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一幕幕如同身历其境的场面之中,让读者时时感受到他那颗悲天悯人之心。司马迁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我从小便喜欢读《三国演义》。这部书唤起我对历史的喜爱,对文字的痴迷,教给我许多的人生知识。这些收益,伴随着我的终生。

于是,在三十年前,我决定向司马迁、罗贯中学习,用小说的形式来表达我的思考。就这样有了历史长篇《曾国藩》、《杨度》、《张之洞》。这三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此事说明许多人在对历史的表述上持与我相同的理念。我为此而欣慰。借东方出版社重印的机会,我乐意与我的读者一道分享这种感受。

是为简序。

唐浩明

2014年7月23日

内容推荐

《杨度(上中下)》为唐浩明所著近代历史人物杨度的传记,与《曾国藩》、《张之洞》同属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文学丛书。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富色彩的人物,他才华卓著,抱负不凡,曾经随国学名师研习帝王之学,亦曾东渡日本考察君主立宪政体;曾经参与公车上书,亦曾支持袁世凯称帝。洪宪王朝崩溃后,他转而帮助孙中山,晚年又投身中国共产党。在他身上,集中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矛盾和困惑。杨度的悲剧,也是近代中国艰难崛起的缩影。该书以杨度和他复杂的思想脉络为引线,串连起袁世凯、曹锟、汪精卫、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历史人物,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的救国之举。

编辑推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作者唐浩明因整理出版近代历史文献,而走进被李鸿章称之为“三千年一大变局”的那个时代。跟“大变局”相处久了,对活跃其中的那些风云人物,以及那个时代本身,都有许多话要说。在三十年前,作者决定向司马迁、罗贯中学习,用小说的形式来表达思考。就这样有了历史长篇《杨度》等人物传记作品。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