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过失,没有比谈人是非来得严重!人的一生多少都曾受到流言的伤害。知其可怕,就当从自身做起。戒谈他人是非!
与人为善,愿将独乐同众乐;律己以严,常把自心比他心。
宽以待人,有大量方容万物;严于律己,无高格何幸三生?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修养,既需要对自己严格约束,更需要坚持和修炼。两个“守”字,显示的是高雅的形象,来自于高尚的品质和高明的处世方法。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是一部教您如何立身处世的智慧宝鉴。本书由丁艳丽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作者 | 丁艳丽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切的过失,没有比谈人是非来得严重!人的一生多少都曾受到流言的伤害。知其可怕,就当从自身做起。戒谈他人是非! 与人为善,愿将独乐同众乐;律己以严,常把自心比他心。 宽以待人,有大量方容万物;严于律己,无高格何幸三生?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修养,既需要对自己严格约束,更需要坚持和修炼。两个“守”字,显示的是高雅的形象,来自于高尚的品质和高明的处世方法。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是一部教您如何立身处世的智慧宝鉴。本书由丁艳丽编著。 内容推荐 古人云:“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意思就是告诫人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管住自己的嘴,说话之前要经过大脑,三思之后再张口;在一个人独处时要管得住自己的心,不要让那些人性中不光彩的一面钻出来控制了自己。这一脍炙人口的名言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如何立身处世。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修养,既需要对自己严格约束,更需要坚持和修炼。两个“守”字,显示的是高雅的形象,来自于高尚的品质和高明的处世方法。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是一部教您如何立身处世的智慧宝鉴。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由丁艳丽编著。 目录 上篇 群处守嘴 第一章 舌为利害本,嘴为福祸门 口不择言,祸患无穷 话要三思再出口 问话也要经过大脑而后问 谈话禁忌不可触 直言直语亦不可无忌 口出狂言者祸必至 让语言保持弹性 失意人前莫谈得意事 揭人之短不可取 第二章 谨言慢口,话留三分 逢人只说三分话 回答问话有分寸 不可轻易指责他人 巧弹你的“弦外之音” 两难问题含糊其辞去解决 开玩笑也要把握分寸 拒绝他人要顾及对方的情感 第三章 沉默是金,多言必祸 嘴上加锁不逞强 不要做一只爱叫的麻雀 三缄其口好处多 此时无声胜有声 息谤得于无言 无声的说服力 倾听比说更重要 在恰当的时机插话 第四章 社交时,嘴上“装把尺” 和陌生人说话要得体 寒暄一定要得当 赞美他人有分寸 风趣地对待他人的过失 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不要背后讲别人的坏话 巧言回绝宴席上的敬酒 与异性交谈要掌握技巧 忌说让人产生误会的话 第五章 职场上,嘴巴“装把锁” 办公室里的语言艺术 求职时不说这些话 向上司“进言”要巧妙 办公室“开玩笑”的艺术 职场中“不能说的秘密” 职场不需要抱怨 职场中莫要多闲话 职场中不可把话说绝 跳槽后,少议前公司的是与非 第六章 生活中,嘴上知进退 夫妻之间说话有禁忌 对心爱的人巧妙说“不” 夫妻争吵应回避 巧言挽回爱人的心 第一次约会该谈什么话题 安慰言辞要真诚 让生活注入幽默音符 下篇 独处守心 第七章 反省自我,领悟人生真谛 正确地认识自己 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前进中不要迷失了方向 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 过去不等于未来 匆忙不等于高效 没有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着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 人生就是一个自我沉淀的过程 第八章 淘洗心灵,使自己百毒不侵 让岁月洗涤你我的心灵 浮躁是阻碍我们成功的敌人 抱怨只会阻挡幸福的到来 贪婪只会给人带来痛苦 走出虚荣的死胡同 冲动只会让事情越变越糟 严于自律方能百毒不侵 把握住人格的底线 第九章 承受苦难,让自己变得坚强 在逆境中历练生命 困境也是一种机遇 苦难是成功的积累 面对失败,鼓足勇气从头再来 不幸和不公不是你止步的理由 第十章 甩掉压力,快乐生活每一天 一杯水足以压垮强壮的手臂 倾诉能打开你的压力之门 勿苛求,一切顺其自然 忙中偷闲,放飞紧张感受 笑对人生,泰然处事 释放心灵深处飞翔的欲望 让压力成为一剂调味品 让心灵永远轻盈翱翔 第十一章 勤于思考,收获冷静与智慧 有一种智慧叫冷静 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的珍宝 安心于自己的冷板凳 看淡人生得与失 适当的留白也是一种美 舍弃是为了重新开始 吐故纳新,让生命之树常青 第十二章 心宽气和,让生活充满阳光 打造心境的和乐之美 懂得知足才会幸福永远 善待自己,收获幸福和快乐 包容他人,幸福自己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让内心充满阳光 宽恕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学会感恩,让命运之花为你盛开 试读章节 俗话说:“言者无心,昕者有意。”很多时候,无心出口的一句话,很可能会给他人造成伤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语言表达的一点偏差可能会导致听者的误解。若想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不要让自己的嘴巴比脑子还快”,说话前一定要三思,要用大脑考虑一番再出口。 嘴巴比脑子还快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出口成章,机智幽默脱口而出,往往让人连连叫绝;另一种是说话不经过大脑,往往是出口伤人。前一种人是智者,他们在生活中受到大家的欢迎,人际关系融洽,事业上往往春风得意;后一种人不被人喜欢,自己往往一事无成。 相信不少人都吃过“祸从口出”的苦头,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候无心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使自己成为受害者。 有一个人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特意邀请了四个朋友在家中吃饭庆祝。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 过生日的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这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其中有一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其中一人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这人也掉头走了。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剩下的朋友与主人交情较深,就劝他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注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个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言者无心,可听者有意。这个请客的主人显然是忽略了自己的出口之言与言下之意之间的因果关系。你没想到你的无心之言,让在场的客人对你的言下之意从另一个极端加以引申,以致出现如上那幕连环性的“走客”误会。若要追究其责的话,该责当归主人自己的无心口误。 生活中,话要经过大脑再出口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基于听者处于隐形状态而论的。俗话说“墙有缝,壁有耳”、“路上说话,草窝里有人”、“没有不透风的墙”、“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些大抵都是对说话者“防隐”意识的一种告诫。尤其是本身就是带有隐性的话,如果说话时被他人偷听了,那可就危险了! 有一位王女士坐车到异地办事,当她掏出手机打电话时,才发现手机里预存的话费已经用完了,王女士就借车上售票员的手机给她的一位亲戚打电话,让他去买一张100元的话费卡充到手机里来。一会儿,对方就来电告之卡买好了,叫她记一下卡号和密码。王女士掏出自己的手机一边摁键,一边大声和对方核对着号码。 等王女士将所有号码摁完后,以为钱已充进自己的手机里了,可一核对,还是没有钱。她以为搞错了号码,又和对方进行了核对,并没有发现任何差错。后来,王女士的亲戚拿着卡到售卡点,经查卡里已经没有钱了,售卡点告之已经被充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王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据售票员反映,当王女士和亲戚核对号码的时候,有个小伙子也拿出手机,王女士说一个他摁一个,当王女士说完不久,小伙子便起身下车,一溜烟走了。无疑,那个小伙子就是通过偷听卡号、密码的方式窃取了王女士的话费。 那位小伙子作为听者有意的受益者,因其无德理应受责,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仍然在没完没了地重复着这位王女士的错误呢? 这起事件给每个人敲响了一个警钟:管好自己的嘴,不仅是在熟悉的社交场合,而且也要留意自己身边的草草木木是否也长了邪恶的耳朵! 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孙山的人,为人聪明又幽默,非常喜欢说笑话。有一次,他去京城参加考试,邻居有位吴先生的儿子也跟他一起去,那位父亲一直拜托孙山要多多照顾他的儿子。到了京城以后,两人住在一起,也一起进了考场。但放榜的时候,孙山得了最后一名,而邻居的儿子则没考上。而邻居的儿子心里很难过,于是决定留下来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考试。孙山一回到家中,乡亲都跑来探望他,并且很关心地问他考得如何?邻居吴先生也跑来问他儿子的考试情况。孙山笑了笑,回答他说:“你的儿子还在京城呢!”邻居急着问:“为什么呢?我儿子到底有没有考中?”孙山看了他也不直接回答,只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便是“名落孙山”这个成语的典故。 孙山的回答既委婉又含蓄,非但没有触到别人的痛处,反而会让别人对他的诙谐幽默佩服不已,这便是语言的魅力所在。说话,你不能不小心。让自己的脑子比嘴巴来得快点,便是其中一条应该遵守的原则,如果做好了这点,得罪他人的话便不会再从你的嘴里蹦出来。 总而言之,生活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说话前一定要用自己那聪明的大脑想一想,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个场合该说什么话,那个场合又该说什么话。把要说的话在大脑里多打几个转转,觉得恰当合适的时候再说,如果你能在表达方式上也多加注意技巧,那么效果会更好。P6-9 序言 古人云:“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意思就是告诫人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管住自己的嘴,说话之前要经过大脑,三思之后再张口;在一个人独处时要管得住自己的心,不要让那些人性中不光彩的一面钻出来控制了自己。这一脍炙人口的名言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如何立身处世。 大家先看看下面两则故事: 故事一:南北朝时有个叫贺若敦的人,是北周的大将。他作战勇猛,很有才干,可有一样,就是嘴太臭,而且嫉妒心极强。因为这个毛病,他得不到晋国公宇文护的欢心。 后来,贺若敦看到别人都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中很不服气。他自以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之下。于是就天天抱怨,甚至扬言要与别人争个雌雄。 不久,他奉命出征,打了个大胜仗,率军凯旋。他自以为这次立了大功,必然要受到封赏,不料由于种种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来的职务。这下他更恼怒了,怨言也更多,甚至连宇文护也捎带埋怨上了。 宇文护听了以后,十分恼怒,便把他从中州刺史任E调了回来,迫他自杀。 临死之前,贺若敦对儿子说:“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因为这条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啊!”说完便拿起锥子,狠狠地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血的教训。 上面的故事充分说明日常交往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管住自己的嘴巴。与人交谈不可夸夸其谈,不可想说即说、口无遮拦,以免无意中伤害他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与人相处管好嘴的同时,还要管好自己的心,尤其是在独处的时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慎独。 所谓慎独指的是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能够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背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德时刻伴随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趋于完美。 南北朝时期,有个叫甄彬的农夫。此人虽然家境贫寒却品行高洁,从不取不义之财。有一年,甄彬曾经拿一捆苎麻到长沙西库抵钱。后来他又赎回了苎麻。当甄彬的妻子拆麻团时发现麻团里面有五两钱,很高兴。但甄彬却对妻子说:“我们还是把钱还给当铺吧,虽然没有人看到,而且我们家里也缺钱,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我们不能要。”于是甄彬就把这五两钱还给了当铺,其行为被千古传颂,成为美谈。 由此可见,慎独在修身养性中占据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一个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战胜自我,坦坦荡荡地做人。只有坚持慎独的人才能体现其高尚的行为及精神境界。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在独处时,本我最容易泛滥,而本我常常包含着许多平时被压抑着的不被社会首先规范接受的东西。一个人在公共场合能够严于律己不奇怪,但一个人能够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做到如在大众场合里一样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因此,慎独是“君子坦荡荡”的标尺,是一种自我完善而不断提升的超越,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德。 总而言之,“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修养,既需要对自己严格约束,更需要坚持和修炼。两个“守”字,显示的是高雅的形象,来自于高尚的品质和高明的处世方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