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拜天地(风俗传说)/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
分类
作者 怡安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阅读民间故事,可以滋润你枯燥的日常生活,愉悦你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可以充实你的民间知识。作为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系列丛书之一的本书收集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口传作品,这里主要是指风俗传说,共计44篇。

内容推荐

过去时兴“讲古”,劳动的间歇、热闹的市集、“猫冬”的时候……在人们聚会的所有场合,都会说笑话、讲故事。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在炕头、在村口讲述的故事,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谁是好人、谁是恶人,说得一清二楚,以一种使人愉悦的形式对人们进行着道德教育,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大众共同的价值体系。

这些故事是民间知识读本。它告诉你,我们的先人是怎么理解宇宙的构造、人类的起源、万物生成的来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把民间历史知识如数家珍地演述出来。这种叙说,虽然没有历史学家所表述的那么公允,但是却更明晰地体现了民众最朴实的评价。为人民做了好事的,就应该受到褒奖和称赞;为非作歹、迫害人民的,就应该受到讽刺和鞭挞。这些故事也许并非是真实发生的,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更高层次的“真实”。

目录

拜天地

婚配的由来

正月初五送“穷媳妇”

元宵节的来历

跑旱船

大头娃

磨影子舞

二月二 龙抬头

端午节

结婚踩红毡的由来

大相歌

戏耍公婆

认干大

打儿洞

红叶为媒

顶盖头

姑娘坐轿的来历

“婆娘”的来历

戴镯子

项圈、龙头锁与马甲

夹肉包

蜂箱的“孝子席”

咸菜做嫁妆

“上青下白”的喜筵

毛旦祭祖改清明

倒背手

紧腰带

灶王爷为啥贴在墙上

“喝汤”

安康人为啥爱吃酸菜

太公在此 上梁大吉

房上立牌位的来历

盖房为啥要给大梁上披红

泰山石敢当

贴门神的传说

围棋的来历

情歌的来源

韩城跑台子戏

百姓为啥骂赃官为狗官

老而有用

衡山佬半夜吃年饭

团年饭是怎样吃起来的

过年为什么贴对联放鞭炮

茶陵小年二十三

试读章节

盖房为啥要给大梁上披红

从前,农民盖房立木时,都要给大梁上披红!

很早以前,有个秀才叫武良新。他上京应试未中,带的盘缠也全部花完。吃饭、住宿都掏不起钱。无奈,他就出了京城,想找个食宿的地方。走出东门,看见城东南角长了一棵大杨树,树干交错,枝叶茂密,就像搭了半亩地大的一座凉棚。武秀才一看,心想:唉,我已是饥饿难忍,无处投奔,倒不如在此歇会儿再说。于是他就靠着大树,半坐半睡,迷迷糊糊进入了梦境。忽然,他听见耳边有人唤他,睁眼一看,啊!原来是一个年方二八的少女站在身边。

这女子问:“相公,为何在此歇息?万一受凉……”“啊,这位大姐,你家住哪里?姓甚名谁,怎么也到这里?”姑娘答道:“我家住东十里铺,母亲早已去世,奴随父以磨豆腐为生。上个月,老父突然患病,不久便死了。奴家无依无靠,仍以挑担给饭铺送豆腐为生。我每天路过此地歇息,今天来这里见你睡着,怕你着凉,所以劝你回家。”武秀才听罢,心里难过地说:“我哪有家?投考未中,现在已是穷困潦倒了。”姑娘听罢,便叫他到自己家中先歇息歇息。武秀才答应了,俩人一同向东走去。

从此后,这位秀才就在姑娘家住下了。他除了读书外,还帮姑娘淘豆推磨,闲余时,又教姑娘识几个字。久而久之,俩人慢慢地建立了感情,不长时间就结了婚。婚后,夫妻恩爱,姑娘在家做家务,武秀才出外送豆腐。俩人辛苦劳动,相依为伴,钱也越来越多了,生活过得欢畅幸福。

却说当时的皇帝要修一座宫殿,急需一根很粗很粗的大梁。监修的头目就派了几十个木工到城东砍伐那棵大杨树。他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怎么也砍不倒,经常是白天砍了个豁豁,过了夜,第二天又长上了。人们感到奇怪,监工头也不敢再砍了,便把此事呈奏皇上。皇上一听,很生气,决心非用这根杨木做梁不可。当即下了一道旨:谁要是能把这棵树伐倒,不仅赏金五千两,还封为当朝宰相。

这一天,武秀才卖完豆腐,看见人们围在京城门前争相观看皇榜,他也挤了进去。晚上,他把这个消息一字不漏地说给了妻子,妻子听后也没言语。过了几天,在半夜时小两口又谈起伐杨树的奇事,妻子说:“这树伐不倒。要伐,有个秘诀:要把杨树伐,需在三月三,时辰不能错,鸡叫头一遍。”

妻子怎能知道砍树的天机呢?原来她不是个孤苦伶仃的少女,而是个树精,就是这棵杨树变的。三月二日,武秀才又挑了豆腐来到京城。他一手将皇榜撕掉,对公差说,他能砍倒这棵大树,公差便把他带到宫内,给他叫了十几名木工,在三月三这天半夜,他就带着木工来砍伐,这棵树果然倒下了。皇上知道后,很是高兴,当面给了金银,封了官职,把一个漂亮的宫女许给他做妾。从此后,武良新就吃酒作乐在朝廷,把家里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却说木工把那棵大杨树抬回做成大梁,立木那天,说啥也抬不起来。树身像长在地上一样,皇上又为此事发起愁来。一日中午,皇上迷迷糊糊地伏在龙案,忽然有一女子告诉他说:“大梁难架实难架,千人万马难抬它;要想大梁架上去,武良新人皮披梁架。”皇上醒后,便叫武良新负责把这个大梁架上去,不然就剥他的皮,武良新费了很大周折,梁还是架不上去,终于被武士们剥了皮。也怪,这张人皮披在杨木梁上,大梁自动腾空而起,稳稳当当地架了上去。

从此以后,人们在盖房时就用兽皮披在大梁上。以后慢慢地演变,披兽皮有些浪费,血淋淋地让人心寒,就改用披些红绸子。后来,又嫌红绸子价贵,干脆扯些红布或买张红纸贴在大梁上。再后来,一些文人还给红布或红纸上题词作诗,以示大吉大利。

P92-95

序言

过去时兴“讲古”,劳动的间歇、热闹的市集、“猫冬”的时候……在人们聚会的所有场合,都会说笑话、讲故事。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在炕头、在村口讲述的故事,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谁是好人、谁是恶人,说得一清二楚,以一种使人愉悦的形式对人们进行着道德教育,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大众共同的价值体系。

这些故事是民间知识读本。它告诉你,我们的先人是怎么理解宇宙的构造、人类的起源、万物生成的来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把民间历史知识如数家珍地演述出来。这种叙说,虽然没有历史学家所表述的那么公允,但是却更明晰地体现了民众最朴实的评价。为人民做了好事的,就应该受到褒奖和称赞;为非作歹、迫害人民的,就应该受到讽刺和鞭挞。这些故事也许并非是真实发生的,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更高层次的“真实”。

这些故事是调剂我们先辈艰难枯燥生活的精神食粮。在衣食无着、艰难困苦的劳动生活中,故事成为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和愉悦的最佳方式。听故事、讲故事,在笑声中获得一种胜利者的满足。故事的好处是说不尽的。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故事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呢?这里所说的故事,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神话、传说、狭义的故事、笑话等在内的所有口耳相传的散文类民间叙事作品。

神话是庄严的、远古的神圣叙事,涉及宇宙起源、人类诞生、大自然的形成和变化,人类的一切发明和创造,万物的起源以及鬼神世界等,把人们带到了悠远而又悠远的亘古时期。

我们周围的山山水水、动物植物,一位位历史人物、一桩桩历史事件……所有的一切无不被民众以传说的方式演绎成脍炙入口的艺术作品,当做“可信的史实”口耳相传,汇成浩瀚的传说海洋。

故事是最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叙事体裁。这类作品里充满着幻想与虚构,任凭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绪恣意驰骋,神奇的宝物、万能的神仙……使勤劳善良但却被侮辱被损害的主人公们都能终得善果、天从人愿。

即使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讽刺性故事,也多以虚构为主要叙事手法。十二生肖排座次的故事里,老鼠和牛比大小争第一。老鼠想出一个巧主意,要骑在牛背上逛街。满街的人都喊“好大的老鼠”,却没有一个人理会已经司空见惯的牛。于是老鼠自然就在十二生肖里排了个第一。这样的故事虽然没有神奇的幻想,却以巧妙的虚构贯穿始终,更加生动隽永,意趣盎然。

故事流传的历史,就是一部民众世代延续的生活史,凝聚着先人的心血和才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那么到了今天,这些故事还有意义吗?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幻想不再有神奇的意蕴,在这样的环境中,故事还有存在的空间吗?还能继续发挥它曾经有过的作用吗?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说过,想象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开天辟地的盘古、填海的精卫、挖山不止的愚公、补天的女娲……这些主人公的精神不是仍然在鼓舞着今天的我们吗?牛郎织女的传说、嫦娥奔月的传说、梁祝的传说……这些瑰丽多姿的传说故事,化作世代传袭的文化血液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里。就如同中秋的圆月,早已成为凝结着民族情感的文化符号。今天,这些文化遗产在带给我们灵感和力量的同时,让我们更充实、更奋进,更乐观向上、更有幸福感。

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委主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惠及亿万城乡读者的民心工程,现在贡献给各位读者的《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正是其中的一个具体项目,希望我们优秀的民间文化通过图书援建和读书活动得到传承和弘扬。这些故事都是搜集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口传作品,很少经过文人的润改和再创造,最能体现在民间流传的原汁原味。在此要特别感谢所有的讲述者和记录者,他们的无私奉献使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优秀民间故事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希望这套丛书不仅能够为亲爱的读者提供欣赏的愉悦,也能够借此提升我们大家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关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