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住宅巡礼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日)中村好文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没有一本书,它囊括了众多大师之佳作?有没有一本书,它有别于极具冲击力的大型建筑介绍,少一分张扬,多一分朴实?有没有一本书,它带给读者未曾见过的住宅信息?有没有一本书,它让普通大众享受其中,让专业人士体会建筑大师的光芒,与之擦出建筑火花?

这本《住宅巡礼》的回答是“有!”。它全彩印刷却不纷繁复扰,它全铜版纸装订却不厚重笨拙。它集二十世纪最伟大建筑师的住宅作品于一身。它是对浮华背后那些建筑小屋的亲切诠释。它带领读者一窥至今尚未公开的住宅全貌。它让大众和专业读者都为之动容,为之感染。就让我们怀着一颗好奇与崇敬的心,与作者一同进行一次住宅的巡礼吧。

内容推荐

循着大师的足迹,观摩那些仿若面带微笑的精致住宅,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不安、兴奋、憧憬、悸动……无论怎样,想必都会带着顶礼膜拜的仰望吧。

温情的文字,精美的图片,不为人知的建筑大师逸事,不曾公开的私人住宅,带您领略地中海微咸海风中的亲切小屋。

或者,我们都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做一次住宅巡礼吧。

目录

前言

柯布西耶的“小屋”

菲利普·约翰逊的“城市住宅”

阿尔瓦·阿尔托的“科耶塔罗”

里特维德的“施罗德住宅”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落水山庄”

阿斯普朗德的“夏日住宅”

马里奥·博塔的“里格纳图独家住宅”

路易·艾瑟铎·康的“埃希里克住宅”

柯布西耶的“休闲小屋”

《住宅巡礼》读者参观导引

后记

试读章节

住宅版《舞会笔记本》

原来如此,总之,是《舞会笔记本》的原因吗?

一边心不在焉地望着车窗前逝去的雷曼湖水面和对岸的阿尔卑斯群山,一边我的脑子空空如也而嘴里就这么嘀嘀咕咕起来。

旅行时,在从甲地移动到乙地的无聊时间里,有时候,会有意料不到的想法横过脑海。

为了不知道这部电影的读者,且先加添一些说明吧!《舞会笔记本》讲的是,一位年近中年的寡妇,按照年轻时的旧舞会笔记本上所记载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地走访在少女时代曾经向她示爱的男士们的故事。这是一部法国的老片子。

虽然不像电影那般浪漫,但是,在过去,许多住宅就用“建筑”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时代的我静静地开始说故事。因此很快地就出现了一些吸引我的住宅名作。无须经常重复翻阅旧笔记本,即使经过长长的岁月直到今天,那些住宅依然稳稳地栖息在我内心深处。

打从年轻时,从那些百看不厌的住宅图面里,我学习到了建筑的精神和设计的手法。可是,到了最近,极度感兴趣的却是那些令我憧憬、吸引我的住宅,它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它们室内的气氛和想像中的有怎样的不同,又有怎样的相同?支撑这些住宅的建筑精神,今天依然健在吗?其次,靠近这些住宅去观察它们,用手去碰触它们,把自己沉浸在它们的内部空间里,用这些方法去感受时,能否真正掌握到名作之所以为名作的真面目?我也很想去听听,那些应该仍沾染在建筑物各处,设计者的呼吸和呻吟的细语。

所以对我而言,住宅设计的老前辈,还有这些年来有如恋人的那些住宅,我都想要如《舞会笔记本》中的女性一般一个一个地走访。

柯布西耶的“小屋”

这次巡礼之旅的第一个对象,是坐落在瑞士雷曼湖畔一个叫做柯尔塞的寂静乡村里,由柯布西耶设计的“小屋”。

建筑家柯布西耶在1917年时抱着蓬勃的野心,从瑞士侏罗山中的故乡来到巴黎,当时他已经三十岁。这位充满变化、具有叛逆和不屈精神的近代建筑先锋,不管世人对他的冷淡评价,反而连珠炮似的发表了许多作品,而且全都是在大力推翻当时的建筑概念。因为想向建筑界和社会说的、做的,实在是太多,所以一点也安分不下来,这就是柯布西耶其人。那个时候的他,不光是发表作品,而且还非常积极地从事启蒙性和煽动性的执笔活动。

1923年,他出版了堪称“近代建筑宣言”的《走向新建筑》一书,而这个雷曼湖畔的“小屋”,正好也在这一年开始动工。总之,柯布西耶以旭日东升的态势在建筑界登场,成为一个谁都须退让三分的前卫建筑领袖,他在建筑界的名声和地位从此屹立不摇。

这个住宅,柯布西耶将它命名为“小屋”,一般称为“母亲之家”。最初这是设定为柯布西耶双亲退休后的家,以日本的说法,它被设计为隐居之处。不幸的是,父亲在搬入之后约一年就去世了,而曾经是钢琴家的母亲,则活到一百零一岁高龄,三十六年之间她一直住在这个家里。

在日本,刚独立创业的年轻建筑师,最初都是从设计亲戚的住宅开始,这是一般公认的事情(反正就是从亲戚之中找出第一个牺牲者),好像这在国外也是一样!当柯布西耶在设计建造双亲的家时,也同时替一位叫做阿鲁贝鲁的音乐家哥哥设计住宅。

如果您是位心软又容易担心的读者,读到这里,难道不觉得有种不吉祥的感觉在胸口翻搅吗?柯布西耶这个人有野心、叛逆、善于煽动、是前卫建筑的领导者……还有像“亲戚成为牺牲者”这样的词句,都隐隐约约地影响着您的感觉吧!对于有着这种建筑师儿子的母亲的心情,以及那个住宅环境的未来状况,您应该多少有点不安——这也是人之常情呀!

可是,请放心!值得庆幸的是,柯布西耶不是那种无视居住者的需要,而只知道把夸耀的新奇感当做卖点的前卫建筑师。他非常了解人类的实际行为,也充分注意到市井小民繁杂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设计基础上,使得这个“小屋”充满了愉快的构想,最后完成了崭新而又实在的可爱小住宅。同时,以建筑观点来看,那也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前卫住宅作品。

试着在平面图中走走看

柯布西耶从预测和洞察年迈双亲寂静的二人生活的细节着手,然后才专心开始他的设计工作。由于他是个以“住宅是居住的机械”为信条的建筑家,因此主张切除所有用不到的空间。这个住宅的课题和主题,就是如何将住宅真正必要的东西加以组合,找出令人舒适的居住机能。总之,柯布西耶通过设计双亲的住宅,其实追求的正是“最小限度住宅”,就建筑师来说,这是一个普遍追求的主题。

或许这样写更接近实情吧:追求“最小限度住宅”一事,在雷曼湖畔播种、开花、结果,而产生出了他的“小屋”。

……

P4-P5

序言

这几年来,我持续在世界各地旅行,拜访依然存在的20世纪住宅名作。

学生时代,我从柯布西耶等伟大建筑家的经历中得知,为了成为建筑师,或者为了当个建筑师,旅行是一项必要的课外学习。虽然从年轻时,我就喜欢旅行,但这次“住宅巡礼”之旅,却是我将这个旅行喜好加快脚步的成果。

我自己经营一家设计事务所,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和筹措费用,曾经最多一年七次,如果将天数加在一起的话,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在海外度过。

以这种频率屡屡远赴海外,应该已经使我成为一个习惯搭飞机旅游的人,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完成机场报到和出关手续,度过无聊的等待时间,随着成排的旅客缓缓地进入机舱内,深深地坐进指定的座位里,咔嚓,一系上安全带,轻松的安心感觉开始在胸中扩散,而同时旅行的紧张不安、心头扑通扑通的兴奋感,也从体内某处渗出来,浸透全身,说什么也无法保持像坐上公车电车时那种平常的心情。唉,真是白活了!

这种特别的兴奋感,一定直接联系到四十多年前,某个旅行的早晨,那令人怀念的记忆……

行驶在短距离区间的小型火车,称为“轻便铁路”,也许现在知道这个名词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生长于房总半岛海边的农家市镇,它与国铁车站(现在的JR车站)所在的城镇相隔十公里,两地之间的交通联络方法,唯有依靠由两三节车厢组成的那种“轻便铁路”。

不过,当时我们并不称它为“轻便铁路”,而叫它“轨道”或者“火柴盒”。“轨道”是“轨道车”的简称。“火柴盒”的昵称则来自两点,一是它的车厢大小只比游乐场的电车上大约一圈,形状像个可爱的盒子;二是它那表面触感有如砂纸的焦褐色车顶,专门术语叫做“砂质车顶”。

反正农家的孩子几乎没有旅行的机会,一旦坐上“轨道”,对我来说,它就意味着将“启程”朝着遥远的陌生土地前进。

小学一年级的秋天,不记得什么原因,我和母亲两人一起回她在大阪的娘家。其实,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像旅行的旅行,而且是为时一星期的长期旅行。

不只如此,出发那天的早晨,我们所搭乘的“轨道”车厢内部的气氛,即使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也是印象深刻的:秋天柔和的阳光从车厢上下开启的窗子射入的模样、那时车厢内笼罩着清漆微微的味道,还有眼光好奇的乘客们看着在渔港城镇上少见的、样子像是都市人准备去旅行的一对母子。(前些日子母亲到美容院烫发,打扮得很利落,而我则像是过七五三节的样子,还系着领带。)这些景象仿佛是古老无声电影的画面,映入了我的眼帘。

除了上述的情景,还有当我一坐上木制的坚硬座位,心中就因期待、不安及好奇三者相互纠结而产生的异样兴奋;在经过老师和父母同意之下获得休假的特别待遇之时,那种像是被夸赞后的明朗心情,也都从记忆尘封的一角完全苏醒过来。

其实,这是从成田机场搭乘飞机出发的一瞬间,在脑海中、在心情和感觉上,我所清晰回想起的那值得纪念的一段有关起程的记忆。

或许有人会说:“说什么啊,都已经是白发杂生的岁数了,还像个小孩子似的。”但我还是要再加一句话,在走访目标住宅时,还得在这种心情之上再添加“雀跃感”才行。比方说,那种心情就像是前往与苦恋多年的爱人相见吧!

这本书,是我亲自访问历史性的住宅名作,而且置身于那些住宅中,在那些住宅的四周走动的时候,记下的所见、所思、所感而写成的笔记。

本书既像是旅行日记,又像是建筑的导览书,也像是素描和照片组成的田野调查笔记,如果您从这本书中能体会到那使我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紧张不安,而又雀跃不已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的幸运了!

后记

飞机逐渐下降,进入着陆状态,我额头顶着圆圆的小窗,仿佛窥视一样,忍不住往下看。

不久,渐渐可以见到长长的海岸线以及沿着海岸线生长的松林,成田机场就在眼前,一段旅行又结束了,终于“归国”了。

对我来说,这个“归国”的实质感觉,同时带给我“归乡”的实质感觉。

原因是,眼底下,在缓如弓形曲线的海岸线上,松林里有我的老家,那是我生长的地方。其次,现在老家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在二十岁时,我在那块土地上,为双亲设计了一栋小住宅,那是我的住宅处女作。

到了现在,我可以这么说了,那是一间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建筑青年在盛气与炫耀下所建造的住宅,虽醒目却不实用,即使用偏袒的眼光来看,也知道那是个失败的作品。在那里,没有生活的感觉。虽然说这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但没有生活感,建筑的价值何在?对热衷于设计处女作住宅的我来说,这种毫无道理的轻率,我想也是存在的。

总之,那个住宅是在双亲妥协下所建造成的,不过,我并没有率直地承认过。即使这种事在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中经常发生,但总觉得自己是个令人头痛的年轻人啊!

大方的父母还是接受了它。不过,即便他们没有露出不满,在不到一年之间,基于住宅的隔间缺点和欠缺考虑日常生活极细微处,家里的许多地方都产生了不方便,而且既缺乏建筑上的特殊形象,又没有独创性和艺术性的东西,终于我自己也必须承认失败了。

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建筑家应该同时也是住宅设计专家这件事,我想是在经历处女作住宅设计失败后,经过自省,痛定思痛的结果。

因此,当父母依然健在而且还住在那个住宅的十几年前,我每次出国又回国的时候,因为航线的关系,从飞机的圆窗总是能够清晰地看见眼下自己那间处女作的屋顶,在我感到怀念之前,彷佛被惭愧的针先锐利地刺了一下。

正好在那个时候,我开始研读眼前堆积如山,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的许多古今东西的住宅名作资料。

换句话说,那就像当过多的自我意识和年轻气盛的浓雾散去后,有座巨大的山脉横亘在眼前的感觉。接着,不知不觉地我以推敲赏析知名棋谱一样的方式,反复研读那些住宅名作的图面和照片,真的觉得非常愉快!

这本书,是我通过实际走访那些对我而言是住宅设计的老前辈,同时也是教科书的住宅名作的报导。

从这次难得的旅行中,我领悟到住宅设计仅仅靠建筑的知识、构想力、专业技术,是应付不了的。总之,我了解到,设计住宅的建筑师,必须是对于“人的住处”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人,同时也必须具备捉住人心的说服力与个性(我想这也可以称为领导性格)。

其次,最重要的是,必须是个拥有一颗温柔的心,能够细致地观察人类的行动和动作,解读复杂的心理伪装,与市井小民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的“人类观察家”。

总之,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我重新认识到,住宅设计不是小小的才能就足以胜任的简单工作,它有着无法度量的宽广领域,而且深奥,同时也是充满了乐趣的。

从设计双亲的住宅开始,已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了。

住宅设计之路,很遥远,我的“住宅巡年”好像还得暂时继续下去。

2000年1月 中村好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