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幸福の人际关系(为你而写的心理学)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韩)李喆雨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心理学图书,用简单的语言剖析人际关系,测试心理问题,提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满足现在人的心理诉求。

书中叙述了9种心理法则,例如发现内心世界中的另一个自己的方法。从自我概念到自我监控,以崭新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事例,描述了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向别人展现自己的问题。

这本书中,作者强调搞好人际关系的所有答案其实就在于我们自己,并介绍了轻松了解自己心理的方法。仔细观察“自己”这个系统的性格,再利用几种尺度,测量我们心中地自我形象,然后通过测量结果了解自己的长短处。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寻找自我的心理学法则

从了解“自我”开始,洞察隐藏着的“自我”,“我”的背后是否又有另外一个我?自我的双重性激发我们必须揭开面具背后真实的自己。

表达“自我”的心理法则

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不管是否出于自愿,都要学会自我表现。迎合现代人的“沾光心理”,炫耀与名人之间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宣传自己;审时度势,成为变色龙型的人,都不失为表达“自我”、给人好印象的方法。

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的心理法则

以本来面目示人就是自我表露,这是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起点。如果希望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还要体悟处世诀窍,通过非语言的信息来解读对方的心理和态度。

目录

第一部分 寻找“自我”的心理法则

 第一章 了解“自我”

 第二章 洞察隐藏着的“自我”

 第三章 我有多么在意别人

第二部分 表达“自我”的心理法则

 第四章 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方法

 第五章 故意制造不利条件

 第六章 想脚踩八方须懂

 第七章 给人好印象的方法

 第八章 先摆脱困境再说

 第九章 别无他法就乱来

 第十章 成为变色龙型的人

第三部分 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的心理法则

 第十一章 以本来面目示人

 第十二章 体悟处世诀窍

试读章节

我是谁?

“我在某某公司上班”、“我是急性子”、“我很胖”等。不论是谁,都会在心里对自己做出认定。人们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形成固有认识,这些认识汇集起来就组成了形象。

心理学中将这些认识和形象统称为“自我概念”。在所有测定自我概念的测验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数二十句测验了。在这个测验中,所有的被测者要回答“我是谁?Who am I?”这个问题。

在测量自我概念时会经常用到二十句测验,这是一个利用了投射法的问卷测试。投射法是从精神分析学中投射(projection)的概念引发出来的测验技术。投射指的是对某种刺激的自由的反应中表现出来的防御机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地研究其反应窥探个人的无意识世界。

应答者会被要求在问卷上写下对自己形象的认识。答卷说明如下:

请回答下面二十个“我是谁?Who am I?”的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空格内。不必考虑合不合乎逻辑,只需要描述自己,把心里所想到的自我认识写下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人可能会答(1)男人,(2)30岁,(3)很胖,(4)性格急躁等,有的人可能会答(1)公司职员,(2)在何处生活,(3)脚大走四方等。分析每个不同的答案,进而了解其自我概念,这正是二十句测验的目的所在。

来,现在开始回答下面的问卷吧!限时五分钟。

心理测试 1

自我概念二十句测验

1.我是( ?)

2.我是( ?)

3.我是( ?)

4.我是( ?)

5.我是( ?)

6.我是( ?)

7.我是( ?)

8.我是( ?)

9.我是( ?)

10.我是( ?)

11.我是( ?)

12.我是( ?)

13.我是( ?)

14.我是( ?)

15.我是( ?)

16.我是( ?)

17.我是( ?)

18.我是( ?)

19.我是( ?)

20.我是( ?)

二十句测验不是拐弯抹角地对你旁敲侧击,而是直截了当地质问你对自己的认识。因为它简便实用,所以是社会心理学中频繁使用的测试技术。除测量自我概念以外,它还被用于研究权威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等其他课题。

分析测试结果的方法如下:首先,观察受试者完成二十个问题的情况。看他们是否全部完成,如未完成,那么有几个空未填。其次,将答案的内容按范畴分类观察。

内容范畴分为:(1)显示社会地位的契约性(我在某某公司上班);(2)信念(我相信正义必胜);(3)渴望(我想成为富人);(4)嗜好(我喜欢吃西瓜);(5)评价(我的自尊心很强);(6)空白(没有记载任何内容)六类。

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一组的测试结果表明,年龄越大,自我概念的内容就越丰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姓名、住所、身体特征等外观性明显的客观性内容逐渐减少,而价值观、人际关系知识、心理特征等内在性的主观性内容却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如果成人的回答中外观性的、客观性的内容偏多,那么就可以看做在自我概念上有问题。

调查显示,在前五个问题中大部分受测者都倾向于使用“我是……”的句型,因为其中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人口统计学性质的答案居多。在第五个到第十个问题里,答案大多是关于个人嗜好的内容,因而,句式也多为“我……”。

以成人为对象的一组调查结果显示,第十句以后,关于欲望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内容逐渐增多,第十五句以后,关于潜意识之中的欲望和苦恼的内容逐渐增多。也就是说,越邻近测试尾声就越容易出现潜意识之中的烦恼和欲望的答案。因此,认真地分析第十五句以后的答案可发现隐藏在自己心底的欲望和烦恼。

在五分钟之内没有答完问卷的人,我们可以把他们视作权威主义者。最近的一个研究表明,权威主义者在认知上无法忍受含糊不清的东西。他们倾向于用黑白分明或善恶对立的二分法来看待世界,这样的人在认知上缺乏多样性,对自己的认识也简单明确。所以,有较强权威主义倾向的人在表达自己多样性的二十句测验中难以答完所有题目。

虽然自我概念十分稳定,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周围人的评价或自己想法的改变,自我概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而且它还会因周围人的反应出现一时的动摇,自我概念不稳定时,自我认识欲就会强烈地显现出来。

“自我认识欲”是指想要了解自己的欲望。常常在我们脑海中出现的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的欲望正是自我认识欲。当自我认识欲很强烈时,人就会收集一切关于自己的信息。即自我认识欲会在自我概念动摇时出现,并在收集关于自己的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减弱。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天,一个自认为很有理性的人听说有人在背后到处说他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眼里只有自己而无视别人的存在。刚听说的时候,也许他会非常愤怒,但是经过仔细思考之后,他可能会产生“自己是不是真的独断专行”的疑问。这便是自我概念不稳定的表现,说明他的自我概念已经开始动摇了。

不论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产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欲望。产生这种欲望的结果是向周围人询问自己是否真的独断专行,这就是一种收集自己信息的行为。如果听到朋友们说“谁说的?这人是不是有毛病?你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这时,他的自我概念就会变得坚定,自我认识欲也随之减弱甚至消失。

如果朋友对他说“没错,你才知道啊?真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那么,他的自我概念就会更加混乱。然后会不断地询问其他人,继续这种信息收集的行为,直到得到满意的回答,自我概念重归稳定为止。

这种自我认识欲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积极地向别人展示自我的倾向”,另一个是“对自己的负面信息很忌讳的倾向”。P12-17

序言

每个人都会以自我为标准判断或评价别人。但我们往往对成为评价或判断标准的自己不甚了解,即使是自以为很了解自己的人也经常会看错自己。自我认识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因为我们怎么自在怎么想的心理决定了我们无法客观地评价自己。

从某种角度上看,也许我们根本就不想了解自己。因为对自己的了解越深,就越能清楚地看到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之间的差异。这样一来,我们心里反而比不太了解自己的时候更加矛盾、彷徨。

在一天的24个小时里,我们自我反省的时间有几分钟呢,)大多数人可能连一分钟都不到。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别人眼里的自己和尽力做好社会所赋予的角色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

其实,这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只不过是映在persona面具上的模样罢了。persona是指为处理好人际关系而在世人面前戴上的面具,它和真实的自己是决然不同的。

当朋友做出一个意外的举动时,我们常常会说,“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怎么一点都不像你呢?”这里的“像你”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是指我们平时给朋友留下的印象了。那么,你思想中的“像你”和朋友思想中的“像你”是不是一致的呢?会不会是“不像你”和朋友思想中的“像你”更接近呢?

我们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在连自己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却想了解别人,甚至还自以为很了解了别人。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真的能理解别人吗,)以对自己的歪曲认识为标准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吗?

我们对别人做出评价时,是一定要先经过自己这个过滤器的,要知道不度己怎能度人呢?因为过滤器本身存在问题,所以注定了我们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另外,我们的自我系统有一个只接受对自己有利信息而排斥不利信息的倾向。因此,我们眼中的别人只不过是我们随心所欲地收集信息并按照自己的方式拼凑而成的假象而已。

如果要正确地理解人际关系,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此书从认识自己开始,介绍了自我系统的特性,并用几个小测验来检测我们的自我认识,即自我概念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小测验,我们能对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一目了然。

我们还将观察测定认识自己尺度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正确倾向是引发人际关系方向的源头,所以我们对自我意识的了解是极其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讨论在与人交往时的自我表现战略。

世界上有很多人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特别的努力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很多人饱读诗书,读遍了天下关于人际关系的书籍,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却仍旧为处理人际关系而苦恼。虽然不能太绝对,但人际关系大部分都建立在性格基础上。

因此,即使一个人对人际关系的知识了解得再多,要是与他的性格不相符的话,再多的知识也无法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反之,即使有的人对人际关系的技术和理论一无所知,也可以仅以他良好的性格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

问题是,性格并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众所周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且改变性格需要一个人付出极大的努力。

如果无法改变性格,那么只能改变想法了。要改变想法,就要先了解别人是如何与人进行交往的。有很多人能在各种场合充分地展现自己。这种人能随着对象和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自己,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的人却始终不懂得变通,不懂得随着对象和环境改变自己。越是这种不会变通的人,就越会在人际关系上吃亏。

此书绝不是读过之后就能让读者变成人际关系高手的速成秘籍。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以什么样的行为和方式来表现自己,并揭示出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也许才是完全理解人际关系的捷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