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伦 ,济南出版社原总经理、总编辑,编审,独立完成专著一部,参与完成专著一部,主编“党史”系列丛书和“文化中国”系列丛书八十余部,策划并组织撰写的理论读物曾获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个人发表哲学、美学、文艺批评文章五十余篇。
何中华,山东莒南人,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重读马克思》《历史地思》等著作,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文史哲》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
引言
第一章 人道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发端
第一节 人道主义的困境:“应有”与“现有”
第二节 “紧张的本质”与唯物史观的发轫
第三节 从“劳动异化”到“工具理性异化”
第二章 唯物史观发端前的批判主义
第一节 精神、理性和自由——对宗教和普鲁士国家专制制度的批判
第二节 物质利益和客观社会现实——对普鲁士国家法律制度的批判和对理性国家(法)的质疑
第三节 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理论铺垫——对宗教、国家和市民社会本质的探讨和批判之一
第四节 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理论阐发——对宗教、国家和市民社会本质的探讨和批判之二
第五节 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实践——对宗教、国家和市民社会本质的探讨和批判之三
第三章 科学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第一节 异化劳动和私有制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之一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之二
第四节 走向科学形态的唯物史观
丁少伦著的《马克思的初心》主要针对当代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尝试从马克思的初心出发,途经历史唯物主义的发轫、成形乃至成熟,其间不断返回马克思的初心并给予既符合历史又符合逻辑的科学解答,对马克思的理论形象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逐一进行解答。首先,马克思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吗?诚然,青年马克思的确继承了古典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但他正是在对形形色色的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批判中确立了自己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是一个批判主义者吗?的确,青年马克思从一开始就对宗教、国家、意识形态和市民社会直至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但他的一系列批判的初衷无非是为了实现人的政治解放和人的彻底解放;第三,马克思是一个科学主义者吗?表面上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个冷冰冰的庞大的科学体系,但是,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冷静思考中其实在不断完成对这一体系的超越,从而为实现一个新的更加公平和自由的社会奠定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