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当作宝贝一样呵护、爱惜,到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从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好奇和疑问,到开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科学系统的认知和探索,小学阶段将是孩子面临的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变化。所有的妈妈必须保持冷静并认识到,虽然有风险、有挑战,但这是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必经的转型期,也是孩子必经的“脱胎换骨”。经历了这个转折,孩子便与社会渐行渐近,而这种转型,也将成为孩子走向社会的真正起点。
小杨大学刚毕业,到某学校教小学一年级。教学有一段时间了,孩子们的表现却实在让她头痛:小孩子们坐不住,每过一会儿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她用尽了各种方法,有用小红花、糖果表扬奖励的,也有批评惩罚的,但是顶多只能让小朋友们安静坐十分钟,然后他们就继续在下面乱成一片。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根本不听课,甚至每隔几分钟就有小朋友说要去上厕所、喝水,不让他们去就挤眉弄眼,一副很痛苦的样子,其他的小朋友又开始哄堂大笑。还有小朋友天天缠着自己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还说上小学每天要很早起床,不像幼儿园可以迟到,要写作业,每天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太累了。 小孩子们有这种表现,就是因为没有做好从幼儿园小朋友成为小学生的心理准备,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本质上不同,因此导致了这种不适应性。幼儿园的时候每节课以玩耍为主,小学则以知识课程为主;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的老师就是孩子们的阿姨,负责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而小学里老师则主要负责传授知识,要求孩子自身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里并没有严格的约束,小学里却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幼儿园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有也是自愿的,而小学则不同,每天都有不同的家庭作业要做,不完成不行。
以上种种变化不仅是多面的、大量的,而且是多变的。所以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孩子与过去习惯的生活完全告别。
图图妈妈在图图上幼儿园的时候,参观过他班上的课程,那时妈妈发现,图图上课时注意力并不是很集中,态度有点懒散;幸好幼儿园里的功课并不难,即使漫不经心,也不会差太多。但是上了小学就不一样,小学的课程难得多,再这样下去可不行,图图妈妈开始有些担心了。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图图看到表哥得了个“全勤奖”,就问什么是“全勤奖”?妈妈突然眼睛一亮,趁机告诉图图,“全勤”就是每天都按时到学校,坚持上课、没有迟到早退、没有请假,才有机会得到“全勤奖”。这一次,妈妈惊喜地发现图图很在乎这个奖,从那之后,图图每天都早早地背书包去上学。
接着,妈妈乘胜追击,把表哥的“三好学生”奖状拿给图图看,顺便告诉图图,“优等生”可不只是成绩好,还要德、智、体、关各方面都很优秀才能得到,于是,图图又将“优等生”视为自己的目标。一放学回家,妈妈总能听到图图喜悦的声音:“今天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只有我一个人举手回答,并且回答正确,为我们小组赢得了一朵小红花!”策孩子上进。家长在孩子角色转型的过渡期,要充分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这时的孩子既对未来的学习带着渴望和憧憬,又对未知的学习环境抱着胆怯和畏惧。图图妈妈找到了一个正确引导孩子转变角色的办法,就是为他建立一个身边的好榜样,他可以成为“三好学生”,可以成为“学生干部”,这些都是不同于幼儿园生活的乐趣。
除了在精神上帮助他转型之外,妈妈还可以为孩子购置一些学习用品,教他整理自己的书包,为他制订生活时间表。
著名教育学家、在幼儿园到小学衔接课题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吴子健先生认为,作为孩子一生的、也是第一位老师的家长,不仅要在物质方面为孩子打好基础,心理辅导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顺利地踏上起跑线,迈出第一步。P9-11
为了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年轻家长,乃至转变整个社会中祖辈们流传下来的育儿理念,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双美教育机构联合业内外学前教育研究者,拟陆续选辑出版多种亲子读物以飨读者。
近年来,对新生儿成长的关注越来越多了,年轻父母与祖辈们的殷切之情亦愈加浓郁了,“赢在起点”的竞争格局左右着当前中国众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焦虑心态,开发婴幼儿潜能的图书应运而生可谓琳琅满目,那么到底该怎么看待与理解婴幼儿的成长与烦恼,怎么养成孩子健康阳光的性格,怎么针对每个孩子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因势利导,怎么看待那些经常失败的孩子,诸如此类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本丛书既有国际学前教育领域公认的历久不衰的权威之作,也有密切结合近年亲子早教现象,中国家长心态调适的实际操作手册,还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指导用书,境外热销的游戏类、阅读类辅助读物。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选辑尽可能满足各取所需的愿望;同时使希望掌控完整育儿信息的家庭能获得一个整体的系列培养概念与操作方略。
本次选入第一辑的图书共5本。《儿童成长的密码》,是一本探讨世界最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的力作,幼教泰斗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揭开儿童世界的神秘面纱,解读儿童成长发育的密码。通过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深入分析,她认为,儿童的成长过程是独特的并且是奇妙的,她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且具体探讨了儿童在智力、情感、秩序感、节奏感、行走、工作、观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也有一些偏颇之处,在当今国际盛行的蒙台梭利教学实验中有不少改良与反思,这在我们以后选辑的专著中会有体现。在中国目前多地展开的蒙氏教学班,其贯彻蒙氏理念的各种做法到底怎么考量,是否真正掌握了蒙氏教学的真谛,相信这本书可以给读者指点迷津,做出自己的判断。
本次选辑的另外四本书带有针对当前亲子教育误区的具体指导。《好性格养成78招》《影响孩子一生的43种教养方式》,强调了人格陶冶、性格养成乃人生重要奠基。这对于不少家庭仅仅重视知识灌输、技能训练,所谓提前去做原本应该在小学阶段重点去做的那些事情是否恰当是一种诚恳有益的提醒。
《培养不怕失败孩子的51个策略》更具有尖锐的针对性,当前最悲哀的是中国许多家庭希望培养出“必须永远赢”的孩子,这个可怕的欲念将会对未来投下最严重的阴影。本书确实能帮助家长调整视角,以正常心态从容健康地面对未来。
《妈妈应该为上小学孩子做的50件事》则全方位提示家长如何全面做好小学入学前准备。仅仅为了满足家长们进入若干趋之若鹜的名校的愿望,必定会伤害到更多的无辜学童,他们心理笼罩的阴影谁来驱散。其实,现在已经殃及不少孩子了,尤其是心理成熟较晚些的男孩。傍晚与周末,他们愁眉苦脸地跟着发狂的家长紧赶慢赶地参加一个又一个培训速成班;每当入学招生之际,他们又疲于奔命地连续穿梭奔波于一所所名校之间面谈。
养孩子还是毁孩子?本套丛书将展现并与大家分享亲子教育新理念。
第一方面,从广义上说,亲子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具有自然性、不可替代性和发展性,在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影响。只要有家长和子女角色存在,就必然会出现亲子教育。家庭亲子教育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独特形态,不可能为所有家庭外的早期教育所覆盖,所替代。
婴幼儿早期的亲子情感体验十分重要,其重要程度甚至高于智力开发,是人生未来走向的人格奠基。父母、隔代亲属的很多行为特征,是给孩子的暗示、榜样,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陶冶、终身的影响。
早期教育应当从容、淡泊、愉悦,而不是焦虑、功利、痛苦。
婴幼儿的人生奠基是渐进的、日积月累才能积淀的,是一种通过潜移默化、感染、陶冶、体验,不经意间渗透而形成的,这是一个巧妙艺术处理养成规矩与鼓励自由之间关系的国际性高难度教育问题。
……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是我们的不经意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磨钝了他们的天资。所以给你的宝宝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温馨可爱的情意空间将价值无限。
0—6岁的发育成长奠定了一生轨迹的基础。婴儿爬行有极端重要性。每个孩子遵循快速有效学习一长期潜能一U形学习的模式。要帮助宝宝学习,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鼓励宝宝探险,让宝宝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致;重视宝宝取得的每一小点成绩;做一个好榜样,反复示范新动作、技巧;为宝宝提供一个温馨亲切的语言环境;不要动辄与别人孩子比较。
大脑活动、个性、性格的拟合优度十分关键,你为婴儿所提供的各种经验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在情感、智力上如何面对世界。学会理解孩子所发出的信息;善用、勤用安慰;改进带孩子的技巧;把活动与情感联系起来;形成习惯。
我们提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①使得父母的角色更适合婴幼儿的情感特征;②营造乐趣的氛围;③丰富你的面部表情;④增进与孩子的沟通交流;⑤让你的孩子爱别人;⑥高质量的婴儿护理。使得每个孩子能够轻松快乐地感受、体验、成长。
在这篇总序中,我们为家长展现了极为诚恳的亲子教育信息,在以后的选辑中还会做深度解读。
每个家庭都履行着爱和学习的美好意念,创建温馨读书的家庭乐园,使之成为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成人的爱、学习、读书是孩子的榜样,重在浓郁真诚的互动,使之成为整个家庭的生活主旋律,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一种温馨愉悦的家庭享受。那么,您的孩子必定能成长为一个将来能与世界平等对话的人。
钱源伟
2015年1月18日
这是一本关于小学生教育的书。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特别阶段,妈妈则是这个阶段最后的老师。"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时候的孩子像一张白纸,什么样的教育都会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烙印,既不能擦拭,也不能涂改,所以教好怎么做人是妈妈这时期最重要的任务。钱源伟编写的《妈妈应该为上小学孩子做的50件事》分别从心灵、身体、技能、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跟妈妈们一起探讨,孩子在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引导与培养。
近年来,对新生儿成长的关注越来越多了,年轻父母与祖辈们的殷切之情愈加浓郁了,"赢在起点"的竞争格局左右着当前中国众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虑心态,开放婴幼儿潜能的图书应运而生可谓琳琅满目,那么到底该怎么看待与理解婴幼儿的成长与烦恼,怎么养成孩子健康阳光的性格,怎么针对每个孩子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因势利导,怎么看待那些经常失败的孩子,诸如此类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钱源伟编写的《妈妈应该为上小学孩子做的50件事》会带给你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