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共合作史(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党史资政专题史书系/百事百卷百年中共党史大型普及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蓉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共党史资政专题史书系》系旨在贯彻党史教育“资政育人”的精神,专题讲述革命时期党的历史,客观评述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总结阐述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使读者在情与理、史料与识见的结合上,对党的历史形成系统、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

《中共党史资政专题史书系》文笔朴素平实,资料翔实可靠,既是记述严谨的史学著作,又是鲜活生动的党史教育普及读本。

李蓉所著的《国共合作史(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景式地展现国共两党从曲折合作走向分裂的全过程。

内容推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李蓉所著的《国共合作史(第二次国共合作)》参考和依据最新公布的鲜为人知的档案,全景式地展现国共两党从曲折合作走向分裂的全过程,生动再现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两党重要人物及相关国际人士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以翔实的史料、公允的评价,客观阐明第二次国共合作对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国共秘密谈判

 第一节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第二节 化敌为友

 第三节 西北大联合局面的形成

 第四节 中苏关系的逐渐解冻

 第五节 国共两党的秘密接触

 第六节 两广事变后的国共关系

第二章 历史在西安拐弯

 第一节 由反蒋到逼蒋

 第二节 蒋介石西安被扣

 第三节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提出

第三章 二度携手

 第一节 西安城两党重开谈判

 第二节 从西子湖畔到庐山、南京、上海

 第三节 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

第四章 共赴国难

 第一节 慷慨赴国难

 第二节 血肉筑长城

 第三节 国共军队同努力

第五章 国共合作写新篇

 第一节 可喜的合作开端

 第二节 团结抗战的象征

 第三节 国共合办南岳训练班

 第四节 多方面的合作

第六章 合作中的摩擦

 第一节 摩擦的出现及加剧

 第二节 华中风云

 第三节 “闪击”延安的计划

 第四节 陈潭秋、毛泽民被害

第七章 度尽劫波兄弟在

 第一节 国共两党重开谈判

 第二节 林伯渠赴重庆谈判

 第三节 中外记者访问延安

 第四节 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之争

 第五节 又一次没有成功的谈判

第八章 美国介入国共冲突

 第一节 史迪威对国共两党的看法

 第二节 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

 第三节 美国总统的私人代表到延安

第九章 迎接抗战胜利

 第一节 旧金山会议

 第二节 接受日本投降

 第三节 合作遣返日侨俘

第十章 重庆谈判

 第一节 蒋介石三次邀请

 第二节 “弥天大勇”

 第三节 《双十协定》

 第四节 政治协商会议

第十一章 国共较量与结局

 第一节 维护还是撕毁政协决议

 第二节 军调处的活动

 第三节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第四节 落日

第十二章 合作的意义、特点和历史启示

 第一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第二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

 第三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国共秘密谈判

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视共产党为敌手,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血腥的屠杀。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到1928年春,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开展了土地革命战争,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国民党则派重兵多次“围剿”共产党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双方敌死我活,兵戎相见,血战多年。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为什么能从誓不两立的冤家,转变为携手抗战的盟友?要回答这一问题,不能不回顾那一段历史。

第一节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1年,正当国民党统治集团调动兵力大规模“围剿”红军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这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其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还在清朝末年,日本就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出兵和1904年至1905年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等侵略扩张行动,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台湾,并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强行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在镇压义和团的八军联军中,日本借机扩大在华权益,出兵2.2万人;在要求中国赔偿的4.5亿两白银中,日本实际索得赔款3479.3万两,约占总数的7.7%。日本还在中国东北设立殖民机构,如关东都督府、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驻奉天总领事馆等;建立关东军,对东北进行全面的政治、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政府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会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精神起草一份奏折呈送天皇(即“田中奏折”)。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确立了日本先独占中国东北、内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1929年秋,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为摆脱危机,帝国主义各国政府在对国内各阶层人民进行残酷统治和压榨的同时,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猛烈冲击的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经济、政治危机严重。日本统治集团更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以缓和国内矛盾,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一系列政治、军事部署。

经过精心策划,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东北的武装侵略。1931年9月19日晨,日军侵占沈阳,随即侵占安东(今丹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其周边广大地区。9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1932年1月,锦州及辽西地区沦陷。2月,哈尔滨沦陷。在短短4个多月内,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陷在日本的铁蹄之下。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中国在东北的防务主要是张学良的东北军担任。事变前,日军已在中国东北制造多起事端,其侵占东北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但是,蒋介石既忙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和军阀混战,更忙于调集军队“围剿”红军,因而置民族危机于不顾。1931年7月至9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并亲赴南昌督战。七八月间,蒋介石连续致电张学良,训令地方当局压制人民对日本挑衅的反抗。他在8月16日的电报中称: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南京政府竟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当时,号称30万人的东北军,有十几万人奉命于1930年9月和1931年7月先后进驻北平(1928年6月北京改称北平)、天津一带。留在关外的东北军兵力仍有十几万人。但这些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力避冲突的训令,在日军的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其余均不战而退。所以,东北的迅速沦陷,主要是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的结果。张学良作为东北的主官固然有责。他1928年底实行东北易帜时,还想通过依附南京政府来增强自身抵抗日本的实力,不料却被蒋介石拖入关内内战的漩涡,使东北的防务受到削弱。

张学良晚年时,特别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到台湾采访他。张学良谈到九一八事变时表示:“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悖,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悖而扩大事件。”“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①虽然张学良把不抵抗政策归咎于自己的错误判断,归咎于对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否抵抗日本侵略心存疑虑,但国民党政府当时采取不抵抗政策是路人皆知,不等于张学良自己承担了责任,中央政府、蒋介石就没有任何责任。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