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乳育情深/左权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作者 皇甫建伟//宋保明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皇甫建伟、宋保明编写的这本《乳育情深》搜集了数十位左权奶娘的感人事迹,收录了一些知情人和“奶儿”“奶女”撰写的回忆文章,大致可以反映这一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特殊事件的特殊风貌及特殊意义。通过此书,把左权奶娘这一特殊而伟大的群体永远载入史册。也通过此书,让哺乳深情这种伟大的母爱永远传承世人,发扬光大。

内容推荐

皇甫建伟、宋保明编写的这本《乳育情深》是在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精心策划和具体组织下,挖掘抢救和整理的一部讴歌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左权县部分妇女,用亲情和乳汁抚育八路军后代的一部史料集,也是左权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一。

《乳育情深》是还原抗战时期左权县奶娘的真实历史和传承后代的珍贵资料,是重温历史、激励后人的生动教材。它将增强人们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思想感情,激发人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军民团结的优良作风和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

目录

寻奶娘

邓朴方的太行山母亲

三个孩子与五个奶娘的故事

在王家庄的日子里

从六十年前的一封“寻子”来信说起

刘太行回太行

老将军难以忘怀的记忆

俺到底是您生哩来还是抹哩来

一只军用壶的故事

难忘老邓一家人

一个孩子三个娘

堰凹坪的鲜血

生命在太行山延续

清漳水长流麻田情难忘

战时情意传当今

六十多年不绝的思念

桃木拐杖

马背上的奶娘

降生人间失母爱太行养育情似海

太行情深

王巧鱼和她的一对奶儿女

她可是三个孩子的奶娘

奶儿拴着俺娘心

白毛女的儿子白毛孩

说说刘太行的奶娘们

宋勤寻访出生地

“马背摇篮”中的八路军后代

奶娘梦

姑姑养大的小亚平

唐家儿,奶娘奶爹常想你

五封几十年前的来信诉说着什么

麻田的小文化人

一位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的山村奶娘

危难之中的老区真情

黄米囤的名趣

母乳情是永远也割不断的人间真情

巾帼英雄太行永存

王德魁、翟换弟夫妇的回忆

惜别依依动天地

日军没敢进寨楼沟

奶儿是娘的心头肉

坟头泪

“邓小平”回麻田

滕久明麻田寻亲人

太行山上的蓝天和明月

大爱无形——太行奶妈诠释太行精神

附录:太行娘亲

后记

试读章节

左权县原名辽县。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辽县这个太行山腹地的山区小县,顿时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小小的辽县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时,辽县是抗日根据地的实验县,进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抗日模范县、游击战争的发祥地,也是当年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首府县。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司令部等150多个党政军学商机关单位在辽县驻扎。八路军总部进入太行根据地后,先后在晋东南地区中南部的沁水、高平、屯留、沁县、襄垣、潞城、黎城一带驻扎,驻在沁县98天、屯留137天、潞城198天、武乡531天。从1940年11月7日进入辽县,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等中央机关在左权驻了1699天,其中麻田就驻扎了1457天。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一大批抗日精英会集于此,运筹帷幄,领导和指挥华北抗日军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直到抗战胜利。军民共同书写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篇章,铸就了传之永久、光照千秋的太行精神。1942年5月在反日军大“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因掩护军民撤退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用将军英名命名的左权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仅有7万人的山区小县,就有1万人参军、1万人参加革命工作、l万人为革命光荣牺牲,老区左权的人民为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开展过多少次纪念、庆祝活动,可是就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那样大的纪念活动,有谁曾提到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里,太行老区那些用自己乳汁、用自己身躯、用自己生命哺育抗日夫妇的后代,付出巨大牺牲的辽县奶娘这一淳朴善良的伟大女性群体呢?这是一段刻骨铭心、不容忽视的历史,革命将军们欠有她们的感情债,革命后代的身上流淌着她们的乳汁和汗水,共和国的国旗上也有这一历史特殊群体的血和泪,党和人民不能忘记她们——伟大的辽县奶娘。

我们宣传老区精神,不能忘记辽县奶娘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我们在走访调查中,深深为这些辽县奶娘的感人事迹所打动。当年千军万马战太行,军民鱼水一家人,在老区左权县的村村寨寨住着我们的亲人八路军,他们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抛下刚刚出生的亲骨肉,寄养给当地老百姓,挥泪杀敌上战场。这些革命后代不仅仅是邓朴方、刘太行、罗峪田几个,而是几十个、几百个、上千个。而在他们的身后有一群可亲可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革命奶妈,是她们的乳汁、汗水甚至是鲜血和生命哺育了这群孩子,辽县人民用自己博大的襟怀温暖呵护了这群小生命。有一位奶娘,为了养育好八路军的孩子,全家节衣缩食,甚至断了自己孩子的奶,生怕有所闪失。有一位奶娘,在日军大“扫荡”时为保护好革命后代,却丢掉了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位奶娘在日军大“扫荡”逃难中,抱着奶儿被日军追赶一同杀害……这些活生生的感人事迹至今还在老区人民中流传,让人们肃然起敬。

太行山是英雄的山,辽县奶娘是英雄的母亲。时光流逝,70多年过去了,一代英雄的奶娘已经相继作古,她们带着对新生活的眷恋,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特别是带着对那个年代自己曾深情养育过的一群革命后代的无限思念和牵挂离开了人间。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个火红年代,更不能忘记她们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特殊贡献。奶娘是有风险,要付出代价,担有责任的。在采访座谈中,我们感到十分内疚的是动手太迟了,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动手,那么将会对这些辽县奶娘留下历史的缺憾。如果这项工作早十年动手,就好办得多,就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可现在,逝者已去,活着的人很少了,我们只能找奶娘们的子女亲戚去了解,凭着人们的记忆去追寻。为了比较全面的调查,除县委、县政府发文,有关人员采访座谈外,我们还在左权广播电视台、《今日左权》播发、刊登征文启示,充分利用县乡两级老促会这一社团组织,通过广播、黑板报、书信等形式去挖掘、搜集,尽管见到一些成效,但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目的。我们心里也清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根据地成千上万的抗日健儿,有多少已流血牺牲,有多少孩子失去了亲人,有多少奶娘不知道自己抚养的是八路军谁的孩子,也可能只有孩子的奶名留在了奶娘的心中,也有的孩子只在奶娘家呆几天、十几天、几个月,由于时间短,什么记忆都没留下。一个奶娘一颗心,人人为了八路军,忠厚善良的老区人民把抚养革命后代当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尽管我们寻找到了辽县奶娘的一部分,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找到,或者已很难全部找到,但是我们认为有这一部分辽县奶娘给历史作证,就足以说明辽县奶娘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贡献。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左权老区人民秉承光荣传统,思穷图变,锐意改革,革命老区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怀念辽县奶娘,歌颂辽县奶娘,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辽县奶娘。奶娘乳、奶娘泪、奶娘血、奶娘情,这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奉献精神。几十年过去了,在我们的采访调查中,最使我们感动的是所听到的只是老区人民对历史美好的回忆,对老首长、老革命的怀念,对奶儿们的祝福和惦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她们自己还是她们的子女后代,从未向组织、向老首长提过什么个人的要求,这段军民鱼水情是多么真挚的革命友情啊!人世间还有什么东西能比这份友情更珍贵呢!她们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作出特殊贡献的辽县奶娘,是最受人尊敬的可亲可爱的革命母亲!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她们!

P1-4

序言

抗日战争时期的左权县(1942年9月18日,由辽县易名左权县),是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也是晋冀鲁豫边区的抗战中心。左权人民为民族解放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左权的妇女送夫送儿上战场、缝军衣做军鞋、筹粮筹款、抗灾救难、护理伤病员和参加大生产运动……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壮举,她们为支援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抗战时期的左杈妇女还有一个特殊的重大贡献,它容易被忽视,但我们又绝对不应该忘记——那就是在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岁月里,左权妇女同志用她们那博大的襟怀,用她们那甘甜的乳汁、精心的呵护、无限的宠爱,为抗日夫妇养育了成百上千个革命的后代。她们的柔情和壮举,应该永久地载入史册!八年抗战期间,从全国各地来到太行抗日前线的将士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女,为了打击侵略者,解放全中国,他们没有稳定的生活居所,更没有舒适的生活条件,几乎每天都出没在硝烟弥漫的环境之中。他们的儿女也只能出生在炮火连天的时代,而且孩子出生后也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绝大多数父母只能忍痛割爱,把刚出生的婴儿就地寄养给当地的老百姓。如黄君珏,就将刚生下3天的儿子,托付给了左权县的奶娘;如李大章,就将第一个、第二个心爱的女儿,交给了左权县的奶娘。

左权县这些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把八路军后代的小生命看得比自己的命都珍贵。在那个年代里,她们过着饥寒交迫,甚至疲于奔命的生活,但为了哺育这些宝贵的生命,有的奶娘把乳头从自己亲生骨肉的嘴里拔出来,情愿将甘甜的乳汁送到八路军后代的嘴里:有的奶娘宁愿让自己的孩子饿肚子,也要把仅有的玉米面糊糊给八路军的后代吃:有的奶娘宁肯硬着头皮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也丝毫不能耽误抚育八路军的后代:甚至有的奶娘在遇上鬼子突发“扫荡”,眼睁睁地舍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也要掩护八路军的后代安全撤离。这种从奶娘身上显现出的抗日激情和伟大的母爱,成为当时军民鱼水深情的重要纽带,成为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的精神支柱,成为赶走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不竭动力。她们的伟大襟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光阴似箭,岁月流逝。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当年的奶娘大都已经离开人世,所剩之人也寥寥无几。我们通过采访少数健在的奶娘,或者当年这些奶娘身边最知情的亲人,来挖掘和抢救这些鲜为人知的史料,作为当年成百上千个左权县奶娘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加以记载,把这些当年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特殊贡献的农家妇女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呈现给世人,展现左权县妇女为中华民族而拼命奋斗的光辉足迹,挖掘抢救蕴涵左权县妇女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以作为左权县妇女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中的一段真实写照。

本书搜集了数十位左权奶娘的感人事迹,收录了一些知情人和“奶儿”“奶女”撰写的回忆文章,大致可以反映这一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特殊事件的特殊风貌及特殊意义。通过此书,把左权奶娘这一特殊而伟大的群体永远载入史册。也通过此书,让哺乳深情这种伟大的母爱永远传承世人,发扬光大。

后记

《乳育情深》是在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精心策划和具体组织下,挖掘抢救和整理的一部讴歌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左权县部分妇女,用亲情和乳汁抚育八路军后代的一部史料集,也是左权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一。

《乳育情深》是还原抗战时期左权县奶娘的真实历史和传承后代的珍贵资料,是重温历史、激励后人的生动教材。它将增强人们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思想感情,激发人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军民团结的优良作风和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

编写此书首先感谢左权县委、左权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感谢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一班人为编写此书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左权县党史办、左权县县志办、左权县档案局、左权县妇联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左权在京的段存章老师和程靖宇同志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我县长期从事写作工作,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王秀凤、程文华、邢晓寿、邢兰富、刘有根、张爱琴、程靖宇、张小宝、吕彦文、李彦书等同志为本书亲笔撰写了文稿并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远在河北沙河定居的上麻田村张改朝同志,曾多次提供了有关资料,本来有一段时间眼睛模糊,根本不能看东西,但为了赶时间老人家忍受着眼病的困扰,硬是把八路军首长在麻田奶孩子的事写成文稿,及时寄来。康世忠同志曾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县老促会常务理事张基祥同志本来自身肩负着撰写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的繁重任务,但他对该书的资料征集和策划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指导,并挤出时间,对该书的编排和文稿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和修改。李来柱同志对全部书稿进行了校对。张浩同志认真地打印和排列了本书全部文稿。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原中共左权县县委书记、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林玉平局长十分关注本书出版,从各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照顾。在此,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部主任孔庆萍、装帧部主任谢成、印制部主任赵宏生及本书责编高雷等同志付出的辛勤劳动。并对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本书编著出版的有关领导、单位和同仁志士,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当事人、见证人均已故去,有许多发生在战火中的乳育深情,也失去了抢救的机遇,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即使现已挖掘抢救到的史料也存在着粗糙和肤浅甚至不准确的地方。不过,我们对于能够在时过近70个春秋的今天留下这部特殊史料也深感欣慰。由于我们学识所限,加之初涉编著,书中一定存在诸多的不妥与谬误,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