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书解读/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新科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邦年轻时是怎样的一个人?“鸿鹄之志”一词是怎么来的?吕后称制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社会风气?汉文帝是如何“躬修俭节”的?如何评价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倾国倾城”是个什么典故?王莽是怎样当上摄皇帝的?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从《汉书》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

内容推荐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汉书》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以期达到“原汤化原食”的目的,赋予死的冷冰冰的资料以活的热乎乎的生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解读将把你带进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使你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略,深刻体会读史的乐趣。

目录

1.西汉历史上共有多少位皇帝? 

2.刘邦年轻时是怎样的一个人? 

3.刘邦是怎样起兵于沛的? 

4.刘邦立为沛公后为什么要祭蚩尤? 

5.楚怀王为何派刘邦而不派项羽攻打咸阳? 

6.在西进咸阳的路上,刘邦是如何夺取陈留的?

7.刘邦是怎样先人咸阳的? 

8.刘邦为何得到关中人民的拥护?

9.项羽“三分关中”是怎么回事?

10.楚汉战争前期双方军事形势如何? 

11.彭城之战是怎么回事? 

12.刘邦为什么不宿柏人县? 

13.刘邦是如何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的? 

14.刘邦是如何平定韩王信叛乱的? 

15.西汉与匈奴“和亲”始于何时? 

16.汉初为恢复社会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17.刘邦即位后对待儒学的态度有何变化? 

18.刘邦是怎样去世的? 

19.汉高帝所封的十八功臣侯有哪些人? 

20.“鸿鹄之志”一词是怎么来的?

21.项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22.陈婴之母是怎样劝阻陈婴称王的? 

23.班固是怎样评价吴芮的? 

24.《汉书》为什么把栾布、田叔比作“古烈士”?

25.蒯通游说韩信是怎么回事? 

26.蒯通是怎样推荐东郭先生和梁石君的? 

27.汉惠帝是怎样的一位皇帝? 

28.吕后称制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社会风气? 

29.少帝刘恭是怎么被废的? 

30.班固是如何评价吕后的? 

31.齐王刘肥为什么能够逃脱吕后的迫害? 

32.平原君朱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3.汉文帝是如何“躬修俭节”的? 

34.汉文帝对秦代刑罚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35.何谓“秘祝”之官?汉文帝为什么废除它? 

36.汉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做了哪些贡献? 

37.吴王刘濞怎样与汉中央政权有了裂缝的? 

38.吴楚“七国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9.梁孝王刘武为什么有非分之想? 

40.晁错为什么被称为“智囊”?

41.冯唐是怎样荐举魏尚的? 

42.河间献王刘德为什么谥号为“献王”?

43.江都易王刘建是怎样骄淫失道的? 

44.汉朝的列侯宗室为何将郅都称为“苍鹰”?

45.汉武帝在举贤良对策诏书中提出了哪些问题? 

46.为什么说董仲舒“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47.如何评价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48.汉武帝是如何提高儒学地位的? 

49.汉武帝镇压了哪些诸侯王叛乱? 

50.汉武帝是如何抑制相权的? 

51.汉武帝为什么罢免太尉一官? 

52.汉武帝在任命军事将领方面有什么特点? 

53.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汉武帝为何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54.汉武帝为打击商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了什么政策?

55.汉武帝时期进行了哪些币制改革? 

56.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取得了哪些军事胜利? 

57.汉武帝是怎样开发西北边地的? 

58.汉武帝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什么样的方针、政策?

59.汉武帝时,关中修建了哪些水利工程?

60.汉武帝为什么频繁“赦天下”?

61.“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 

62.班固是怎样评价“巫蛊之祸”的?

63.汉武帝为什么要制定“流民法”?

64.汉武帝晚年西汉爆发了哪些农民起义? 

65.汉武帝晚年为什么推行“力本农”措施? 

66.汉武帝对汉乐府的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67.汉武帝对汉赋的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68.汉武帝有哪些诗赋作品? 

69.“倾国倾城”是个什么典故?

70.被汉武帝称为“千里驹”的刘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1.卫青为什么以五百金为王夫人的母亲上寿? 

72.霍去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3.董仲舒是如何三对汉武帝的? 

74.董仲舒后来为什么“不敢复言灾异” 

75.董仲舒为什么被称为“群儒之首”?

76.司马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7.司马相如对于开发西南夷有什么贡献?

78.汉武帝、汉宣帝时代的人才为什么号称一时之盛?

79.张骞是怎样出使月氏的?

80.张骞是怎样出使乌孙的?

81.司马迁的生平是怎样的?

82.班固是如何评价司马迁及《史记》的?

83.朱买臣妻为什么要自休?最后她为什么自杀而死?

84.朱买臣是怎么当上会稽太守的?

85.汉武帝为什么要改元“元狩”?

86.东方朔是怎样上疏自荐的?他又为什么要恐吓侏儒?

87.面对怀才不遇,东方朔是怎样做文自慰的?

88.丞相刘屈麓是怎样和太子进行战争的?

89.汉昭帝是怎样的君主?

90.汉宣帝是怎样即位的?

91.汉宣帝为何被史家称为“中兴之主”? 

92.黄霸在仕途上经历了哪些坎坷?他为政有何特点?

93.汉宣帝为何器重朱邑?

94.霍光是怎样接受汉武帝托孤的?

95.霍光是怎么废昌邑王刘贺的?

96.霍光的小女儿是怎样当上皇后的?

97.燕王刘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自杀?

98.王欣是如何为相的?

99.金日殚一家“世名忠孝,七世内侍”是怎么回事?

100.班固对那些“修身自保”的人持什么态度?

101.汉宣帝下诏为汉武帝设立庙乐,夏侯胜为什么独持异议? 

102.李陵是怎样招降、送别苏武的?

103.苏武牧羊是怎么回事? ,

104.杜延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105.霍光对杜延年的仕途有何影响? 

106.汉代丞相“致仕”是从谁开始的? 

107.魏相是怎样当上丞相的? 

108.丙吉是怎样保全皇曾孙刘询的? 

109.汉宣帝为什么称赞丙吉为“知人” 

110.“张敞画眉”是怎么回事?

111.“五日京兆”是怎么回事?

112.王尊是怎样治理黄河的? 

113.汉宣帝是怎样嘱托后事的? 

114.召信臣为何被老百姓尊称为“召父” 

115.“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

116.汉元帝是怎样罢除郡国宗庙的? 

117.京房的“考功课吏法”是怎么回事? 

118.王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妻女有何出众之处?

119.淮阳宪王刘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20.东平思王刘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21.匡衡是怎样看待汉祖宗庙废修之事的? 

122.汉成帝为何未能任命刘歆? 

123.“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一语是怎么来的?

124.汉成帝为什么感叹王商是“真汉相”?

125.刘向为什么写作《列女传》?

126.刘欣是怎样被立为太子的? 

127.汉哀帝为何改号“陈圣刘太平皇帝”?

128.班固为什么说“云敞之义,著于吴章”?

129.龚胜是怎样做谏官的? 

130.鲍宣是怎样敢于谏诤的? 

131.从汉成帝到王莽时代,有哪些清明之士? 

132.孔光是孔子的第几代传人?其为人如何? 

133.朱博是如何改变齐郡习俗的? 

134.哀帝去世以后,何武为什么不愿举荐王莽为大司马?

135.‘师丹为何要上疏劝止哀帝赐予傅太后和丁后以尊号?

136.扬雄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哪些成就?

137.扬雄对屈原有何评价?他创作了哪些模拟《离骚》的作品? 

138.扬雄的《太玄》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139.哀帝即位以后王氏外戚是如何一度失势的?

140.新朝的皇帝王莽在发迹之前的处境如何? 

141.王莽是怎样被封候的? 

142.王莽是怎样当上大司马的? 

143.失势以后的王莽是怎样东山再起的? 

144.王莽是如何被赐封为安汉公的? 

145.王莽的女儿是怎样当上皇后的? 

146.王莽是怎样当上摄皇帝的? 

147.王莽是如何从元后手中得到汉朝的传国玉玺的?

148.王莽改制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49.王莽最后是怎样众叛亲离的?

150.为了挽救灭亡的命运,王莽做出了哪些荒谬可笑的举动? 

151.班固是如何评价王莽其人的? 

152.班彪为何要写《王命论》?

153.续写《汉书》的班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54.班固是如何评价汉初分封制的? 

155.何谓“三公九卿”制? 

156.西汉“大司马大将军”是怎样的官职? 

157.什么是“领尚书事”?

158.西汉时期的南、北军是什么性质的军队? 

159.西汉时期的“举孝廉”是怎么回事? 

160.西汉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161.西汉政府对盐业经营采取了哪些措施? 

162.西汉政府对铁业经营采取了哪些措施? 

163.西汉农业取得哪些进步? 

164.什么是代田法? 

165.王莽是怎样改革币制的? 

166.西汉二百年间疆域和政区有什么变化? 

167.什么是属国? 

168.什么是“谶纬之学”?

169.《汉书.儒林传》主要记载什么内容?

170.汉代以前的儒学是怎样发展的? 

171.汉代初年儒学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172.什么是“经今、古文学”?

173.什么是“五德说”和“三统说”?

174.汉初传授儒家经书的分别有哪几家? 

175.《易经》的京氏之学到底师出何门?

176.在《尚书》流传的过程中伏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177.班固创作《汉书》的背景和动机是什么? 

178.《汉书》的体例结构是怎样的?

179.《汉书》与《史记》体例和内容有什么不同?

180.《汉书》“志”为何受到史家重视?

181.班固为什么把《律历志》列为十志之首? 

182.班固为什么特别重视《五行志》?

附录一 西汉世系表(包括王莽和刘玄)

附录二 西汉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1.西汉历史上共有多少位皇帝?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历史约有二百一十年。其帝王世系及在位年代如下:

高帝刘邦(前202~前195)、惠帝刘盈(前195~前188)、少帝刘恭(前188~前184)、少帝刘弘(前184~前180)、文帝刘恒(前180~前157)、景帝刘启(前157~前141)、武帝刘彻(前141~前87)、昭帝刘弗陵(前87~前74)、宣帝刘询(前74~前49)、元帝刘爽(前49~前33)、成帝刘骜(前33~前7)、哀帝刘欣(前7~前1)、平帝刘衍(1~5)、孺子刘婴(6~8)。

需要说明的是,汉惠帝之后,太子少帝恭即位,年幼,吕后临朝称制。四年,吕后又幽禁少帝恭,改立恒山王弘为皇帝。另外,孺子婴为王莽所立,时年仅两岁,完全是个傀儡皇帝。因此,《汉书》没有为他们三人作纪,而是增加了写吕后的《高后纪》,这样一来《汉书》就有纪十二篇。

就历史地位和贡献而言,西汉诸帝中,高帝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三人功绩最为显著。汉高帝逝世后,群臣奏言认为:“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日高皇帝。”汉文帝逝世后,丞相孔嘉等奏曰:“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汉武帝逝世后,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诏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因此西汉末刘歆说:“高帝建大业,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武世宗。”仍是把汉高帝、汉文帝和汉武帝并列,作为西汉历史三位功德显著的皇帝。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普遍看法。除此之外,汉昭帝和汉宣帝也是西汉时期较有作为的两位帝王,在他们统治时期西汉历史持续繁荣,被史家称为“昭宣中兴”。但是从汉元帝之后,西汉历史就逐渐开始衰弱,并最终被新莽所取代。

2.刘邦年轻时是怎样的一个人?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度恢弘的时代。这个王朝的开国之君汉高帝刘邦却是一介出身卑微的平民。

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于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因排行老小,人们都叫他刘季。刘邦性格豁达粗犷,待人宽厚。平时他很少参加家庭的农业生产,生性爱玩,不愿干活,好交游,爱酒色。没钱时就赊酒来喝,常常是喝得醉醺醺的,为此受了父亲刘太公不少责备。就连与他关系不错的沛县主吏萧何也说“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后来,刘邦通过考试当了泗水亭长。秦制,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亭长是掌管一亭之内治安和道路的地方小吏,是一个没有级别的小官。但刘邦却不以为然,常常嘲弄县里的官吏,认为这些人都是碌碌凡庸之辈,不值得交往。唯独与沛县的主吏萧何和狱掾曹参志趣相投,交往其密。

有一年,沛县来了一位贵客,是沛县县令的一位远方挚友,人称吕公。县里的豪杰吏曹们都来拜贺。刘邦也前来拜访。当时萧何正好任宴席的司仪,向来客宣布:“凡贺礼不满一千钱者,都坐在堂下。”刘邦身无分文,听到这个规定后竞毫不在意,说:“我贺钱一万。”吕公很惊讶,亲自下堂迎接。吕公擅长相面,看到刘邦相貌非凡,眉宇间透着一股龙气,因此十分敬重。他与刘邦入席就坐,畅饮长谈。酒后又把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这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吕后。

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却胸怀大志。年轻时他曾到秦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服役,目睹秦始皇巡行,不由自主地赞叹:“嗟乎,大丈夫生当如此矣!”从此,在刘邦的心中便深深地印下了这句话。有朝一日,他也要像秦始皇那样驾车巡行,让天下的人都看到他的尊严,都向他叩拜。

3.刘邦是怎样起兵于沛的?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四十八岁的刘邦在沛(今江苏沛县)县衙门设立祭坛。刘邦自称沛公,收沛子弟三千人,组成义军,宣布起兵抗秦。沛县起兵是刘邦从一介布衣而抗秦建汉、登上皇位的关键一步。

秦王朝末年,秦始皇为了修建自己的坟墓,征调大量的劳力去骊山干活。刘邦受命以亭长的身份押送一批囚犯到骊山。二路上不断地有人逃跑,令刘邦防不胜防。按秦朝法令,如果不能按原有人数按期到达骊山,刘邦与囚徒都要被斩首。一天,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时,大家停下来休息。刘邦在路边的一个小酒店内喝酒,酒足饭饱之后,刘邦对囚徒们说:“此去骊山,不死也是当苦役,我今天豁出去,把你们全放了,大家一起都逃命去吧。”刘邦这番话让囚徒们十分感动,也有十几个愿意跟随刘邦。刘邦连夜带着他们往大泽里逃亡。

当时他命令一个人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很快便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走另外一条路吧。”此时的刘邦醉意尚未消失,借着酒劲,一边用手拍着胸脯,一边高声说:“什么大蛇?大丈夫行路难道还怕死吗?”说完,刘邦带头贸然前进,路上果然有一条十分粗大的长蛇横在中间。刘邦当时全然没有退意,反而迈步上前,抽出长剑,手起剑落,把那条大蛇斩成两截,然后对手下人一挥手,继续前进。后来又走了几里路,刘邦酒劲发作,在路边睡着了。传说,刘邦离开死蛇后,在斩蛇的地方有一个老太婆痛哭流涕,后面赶路的人遇见她后便问她为何而哭,老太婆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别人又问:“你的儿子是怎么被杀死的?”老太婆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他变成了蛇,横在路上,刚才被赤帝的儿子斩杀了,所以我在此痛哭。”人们当时以为这个老太婆是在说胡话,也就没在意,可是忽然老太婆隐身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刘邦后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刘邦心中暗喜,从此那些跟随他的囚徒们对他更加敬畏了,后来,人们纷纷传说,白帝之子即秦王朝天子,赤帝之子就是刘邦。刘邦斩了秦天子,刘邦将来会做真命天子。刘邦的威望因此大增。

刘邦逃到离沛县不远的芒砀山,并在此聚集了好几百人。这时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了沛县,县令十分害怕,想响应起义来保全自己。萧何、曹参向县令献计:“你是秦朝的官吏,起兵反秦,恐怕民心难服,最好是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能聚集几百人,这样大家就会听话了。”县令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派樊哙去找刘邦。

当刘邦带着手下与樊哙一起向沛县进发时,县令又后悔了。他害怕一旦刘邦回来,定会得到众人的拥戴,到那时自己的地位将十分危险,因此不让刘邦进城,还打算杀掉萧何、曹参等人。曹参、萧何闻讯后连夜逃出县城给刘邦报信。刘邦于是写了一封信用箭射进城中,号召城中百姓起来响应。城中百姓响应刘邦的号召,联合起来杀了县令,开城门迎接刘邦。就这样,刘邦没费一兵一卒,进入了县城,并在百姓的拥护下,起兵沛县,加入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洪流中,从此,踏上了创建帝业的征程。

……

P1-5

序言

《汉书》简介

《汉书》是我国古代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史学兼文学巨著,也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彪之子。司马迁《史记》传世之后,先后有刘向、扬雄等十多位学者加以续写。到了东汉初年,班彪认为前人续写《史记》之作多鄙俗,不足以继承司马迁,所以采集前朝遗事,作《史记后传》数十篇,立志超越前人。班彪死后,班固继承父亲遗志,又对班彪作史体例大力创新。他不满于司马迁将西汉帝王编于百王之末,置于秦始皇和项羽之后,决意采取断代为史的方式,专写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前206一公元23)历史。班固著史之初,曾受人诬陷,以私改国史之罪名而下狱,幸得其弟班超奋力营救,加之其所写之史受到汉明帝赏识,班固不但被释放,而且被授为兰台令史,享受较为优厚的著史条件,潜心著述二十多年,终于将《汉书》基本写成。汉和帝永元四年(92),班固因事被连累下狱,并死于狱中。当时,《汉书》八表及《天文志》还未完成,和帝诏令班固之妹班昭续写而成之。

《汉书》之中可谓凝聚了班氏一家两代三入的心血,全书一百卷,八十万字。班固根据西汉政治的实际状况,删去《史记》的世家一体,而设立纪、表、志、传四体,共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帝纪自高帝至平帝,为《汉书》的纲领;八表谱列要史,具有纵向打通的意义;十志分述典章文化,具有横向贯通的作用;而七十篇传列叙西汉一代重要人物及历史本末。班固将西汉开国帝王刘邦之高帝纪置于开篇,而将篡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的王莽置于结尾。《汉书》在继承《史记》基础上设立的体例基本为后世正史所承续,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汉书》内容博洽,结构庞大而严整,叙事严谨而富于感染力,语言典雅而不乏生动,其写人虽不过分追求文采,但也往往能见出人物风神。无论在史学上还是文学上,《汉书》都是足以与《史记》比肩的一部杰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