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香皂、煎锅、奶瓶、罐头、杀虫剂、指甲油……它们是生活中的美妙帮手,还是招招见血的隐性杀手?化学品是让生活更美好,还是让我们越来越糟?
日用化学如何威胁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本书深度曝光行业黑幕,教你远离毒物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潜伏在你身边的毒手 |
分类 | |
作者 | (美)妮娜·贝克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电脑、香皂、煎锅、奶瓶、罐头、杀虫剂、指甲油……它们是生活中的美妙帮手,还是招招见血的隐性杀手?化学品是让生活更美好,还是让我们越来越糟? 日用化学如何威胁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本书深度曝光行业黑幕,教你远离毒物人生! 内容推荐 我们正在集体陷入一场无法中断的“化学品热”。不论居住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携带着一大堆名目繁多的化学污染物,这些现代工业和创新科技的副产品引发各种各样的发育不良状况和健康问题,而且人类才刚刚开始明白它们的作用机理。对我们的祖父辈来说,这些毒性物质还很陌生,而今却已经聚积在我们的脂肪、骨骼、血液和器官里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人在一生中会不断地接触含有这些工业化合物的日常用品,那么接触这些物质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生活中我们用到的每样东西——从香皂到汤罐头,从电脑到衣服——几乎都在为我们每个人体内特有的化学品负担做“贡献”。研究这种现象的科学家称之为“化学品机体负担”。 在这本书里,调查记者妮娜·贝克(Nena Baker)探讨了助长这种现象的多方面因素,包括生产技术的重大成就、政策制定、政治压力以及大众文化的需求。化学工业的进步帮助我们提高了生活水平,使我们的生活在诸多方面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但是这种便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化学品生产商宁可让消费者永远蒙在鼓里。贝克就是戳破真相的人,她揭露了化学品不为人知的影响,评估了我们今后该走的方向。 目录 前言 第1章 化学物质大杂烩:我们身体里的负担 第2章 我们热爱的化学品:都是为了消费者的便利 第3章 除草还是除健康:让蛙类雌雄同体的莠去津 第4章 美丽的昂贵代价:邻苯二甲酸盐与你 第5章 阻燃剂的生化危机:你所不知道的多溴联苯醚 第6章 罪恶的塑料制品:无处不在的双酚A 第7章 从煎锅到食品包装纸:防油防污的全氟化合物 第8章 如何降低化学品污染:日常措施列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莎瑞尔·帕顿(sharyle Patton)是个年近60岁的钢琴演奏者兼歌手,依然体型苗条,精神焕发。与她同龄的音乐人都因为药物、酒精和烟草成瘾而深受其害。而她本人在这方面则一直很注意自我保护。她和丈夫迈克尔·勒纳深居在一个名叫博利纳斯(Bolinas)的远离城市生活的小村子,平时非常注意饮食,吃的都是村子里自产自销的有机食品,也勤于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在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上,帕顿还是个激进主义者。2001年在斯德哥尔摩,她作为世界各地350个非政府组织的联合网络领导人,协助制定了《联合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号召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12种公认危害性最大的化学污染物。 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帕顿的生活已经非常健康。然而,当她志愿参与了纽约的一个研究项目,把自己的血液和尿液提供给他们进行检测,这才发觉自己的身体居然受到多达105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动物实验已经证实,这些物质与一系列毁灭性的健康危害直接相关,如癌症、荷尔蒙系统失调、先天畸形以及神经系统不健全等。得知这些,她的内心遭受到剧烈的震撼。“我可没有住在炼油厂、垃圾焚烧场之类的工厂隔壁。而且我向来都事事小心,可还是没法避免身体受到那么多化学物质的危害。” 在帕顿体内发现的那些东西,我们大家都逃不掉。与我们的祖先不同,我们每一个现代人,不管你生活在哪里,体内都携带着种类繁多到令人头昏目眩的化学污染物。这些有毒物质全都是现代工业和发明的副产品,它们沉积在我们的脂肪、骨头、血液还有器官中,或者经由母乳、尿液、粪便、汗液、精液、毛发和指甲流失出去。研究人体污染物的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统称为“化学物机体负担”(chemicalbody burden)。这些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以至于我们从未留意过它们的存在。一个人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会不断接触这些物质。 你身上穿的那件防水夹克?它之所以能够防水,是因为一种名叫“全氟辛酸铵”的化学成分,这种成分被用来制成含氟聚合物膜,就能发挥防水的特殊功效。截至写作这本书的时候,美国环保署正在讨论是否要将该物质官方描述为在人体内“可能产生致癌性”。此前,环保署已经要求制造企业自觉减少全氟辛酸铵的排放量。 你的孩子喜欢啃咬的那只可爱的浴缸玩具?里面很可能含有叫做“邻苯二甲酸盐”的增塑剂。动物实验发现,很多种工业化学品都会导致动物的精液质量受损,邻苯二甲酸盐就是其中之一。 你每天面对数小时、用来打发时间的那台电视机?生产它的过程中很可能添加了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的化学阻燃剂“多溴联苯醚”。研究者对美国母亲的母乳进行检测,发现这种物质存在的几率比欧洲国家平均高出100倍。2003年,加利福尼亚州跟随欧盟的脚步,首先开始禁止使用两类多溴联苯醚。随后其他各州也都纷纷效仿。但多溴联苯醚最常见的类型,以及电视机里的那种,仍在广泛使用。科学家担心这些多溴联苯醚会干扰甲状腺系统的生长,并且可能导致发育 我们接触到的这些东西防不胜防。每天都有新的不断涌来,没有地方、也没有人可以幸免。最具持久性的化学污染物可以借由水和空气跨越大洋和大洲。好像蝗虫一样,它们跃人大气层,再钻人泥土中,从温暖的地带移动到寒冷的地带,落脚在距离污染源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它们可以溶解于脂肪,具有生物放大作用,随着食物链的传递,浓度还会提高。它们能够穿透胎盘,所以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接触这些物质。 2005年,美国非营利组织环境工作组(Envimnmental working Group,EwG)资助了一项科学研究,从10个美国新生儿的脐带血中检测出平均200种化学物。该研究报告的撰写人指出:“不久以前,科学家们还认为胎盘能够保护脐带血,因而可以保护发育中的胎儿不受外界环境大多数化学物和污染物的伤害。然而现在我们了解到,在胎儿的器官、血管、隔膜和系统结合起来,从单个细胞往成型方向转化的数星期这个关键性阶段里,脐带传输的不仅仅是生命所需的构成模块。那些工业化学物、污染物和农药就像烟草和酒精的残留物一样。也能轻松地穿透胎盘,顺着脐带源源而来。” 在美国,环保署登记在册的、用于商业目的的化学品就有80 000种。其中约10 000种的用途非常广泛,衣物、地毯、家用清洁剂、电脑、家具、食品、食品包装、涂料、烹饪用具还有化妆品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影。但绝大多数并没有经过潜在毒副作用的检测,这是因为1976年颁布的《有毒物质控制法案》根本没有对此做出要求。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即使对于涉嫌有害的物质,环保署也无法采取任何管制措施,除非他们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该物质会对人体或环境造成“过度”的损害。采取管制措施的门槛设置得如此之高,使得环保署甚至已经放弃了管制化学物质的尝试,一旦问题出现,就都指望化工行业自发采取措施了。 毫无疑问,化学制品帮助我们提高了生活水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安全。想一想塑料食品储存器皿、抗污地毯、光洁闪亮的个人电脑和能够快速煮熟食物的微波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再想一想防火材料、净水系统、比钢铁还坚固的防弹背心和尼龙安全带给我们的保护。美国化学理事会作为代表陶氏化学、杜邦以及数百家化学品公司的行业协会,在一轮新的广告活动中,宣称化学品是“生活的必需品”(essential 2 life),谁又能加以反驳呢?撇开不谈那种刻意逢迎的短信式文法,这句广告语充分说明了这个年产值6 370亿美元、为70 000种产品提供原料的行业的重要性。化学品本身并不是罪魁祸首,就算是最狂热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也不应该做出如此荒谬的论断。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许多化学物质根本不了解。所以才总是付出惨重的代价。当我们逐渐发觉某种物质正在对人类、动物或环境产生危害的时候,“瓶中魔鬼”早已经逃之天天、无法掌控了。 查看元素周期表,到处都能找到污染的起源地:损害我们宝贵的大脑功能的铅、汞、镉等重金属,杀虫剂DDT之类含有的强效有机氯物质,被称做“多氯联苯”的工业绝缘材料,已经污染环境长达几十年的名为“戴奥辛”的人造化学副产品,此外还有消耗臭氧的氯氟烃等卤代化合物。即使管理机构出面干预,证实这些物质不安全,禁止或限制对它们的使用,几年之后还是能在人体内发现它们的一些残留。 我花费了将近2 000美元,在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家实验室做过机体负担分析,结果证明我就是一个“受益于”化学工业时代的活生生的范本。我先去见了我的私人医生,一位实验室技术员帮我抽取了六个试管的血,然后把试管里的内容物进行离心分离,将酒红色的红细胞、血小板与淡黄色的血清分离开来。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试管存放在干冰里,把它们送往联邦快递的一个办事处。八个星期后,我收到一封来自科学分析实验室的电子邮件。附件里的电子数据表显示,在我的体内找到了至少36种持久性有毒化学物质的踪迹,其中就有DDT和多氯联苯。早在30年前,当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时,美国和欧洲国家就已全面禁止使用这两种有毒物质。但它们仍然持续存在于环境当中,这意味着它们仍是食物链中的一部分,给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的身体增加着负担。在美国疾控中心和世界其他机构开展的生物监测行动中,经常从受检对象体内发现这两种化学物质以及它们分解形成的代谢物。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接触毒素的水平正在逐步下降,这充分说明禁止持久性污染物是明智之举。但我的血液里还检测到多溴联苯醚的踪迹,这类物质在北美洲居民体内发现的频率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因此有的研究者称之为“2l世纪的多氯联苯”。这些阻燃剂在北美洲的消费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从电脑到办公座椅都少不了它们。2004年,美国的多溴联苯醚制造商同意停产其中的两个品种,但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还在继续生产。专家预测,含有多溴联苯醚的产品充斥每个家庭和办公场所,将会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对人体造成污染。因此,科学家担忧多溴联苯醚有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公众健康危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资深科学家吉娜·所罗门(Gina S0lomon)博士说:“一看到类似于多氯联苯的化学物在环境和人体内增多,就让人感觉心惊肉跳。” 同样,全氟化学物也在人体内和环境中普遍存在。生产不粘锅涂层、防水织物、耐油脂食品包装和灭火泡沫需要含氟聚合物,而全氟化学物就是其中的一种成分。跟其他人的机体负担检测结果相比,我体内检出的36种化学物和代谢物含量大多处于平均水平,唯有全氟辛烷磺酸那一项是个例外。这种化学物的应用曾经非常广泛,被用来制造众多工业产品、商业用品和消费品,包括3M公司的思高洁牌地毯、家具和衣物专用清洁保护系列产品。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全氟辛烷磺酸能够致癌,并导致动物出现发育问题。2007年,疾控中心的研究者们公布,成年女性接触该物质的平均值是18.4ppb,而我体内检出的数值是77.2ppb,比平均值高出4倍还要多,而且高于3组对照研究中成人非职业接触的最大值。2000年,3M公司斥资2亿美元,宣布停止生产全氟辛烷磺酸,并改换思高洁系列产品的配方,转而采用一种类似的化学替代物。环保署于2000年10月推出一套“重大新用途规则”(sigIlificant new use mle,sNuR),对全氟辛烷磺酸的新使用领域做出限制。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环保署扩大了调查范围,将全氟辛酸纳入研究对象,这是一种与全氟辛烷磺酸同类的化学物,用来制造特富龙烹饪用具涂层和防水织物。美国共有8家公司生产这种物质,包括杜邦在内。2006年初,环保署宣布了一项协议,目的是要求这些公司减少全氟辛酸的排放和在产品中的含量。这些公司承诺将付诸行动,在2015年之前全面消除全氟辛酸的接触来源。但全氟化学物的问题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远远不止如此。 我不清楚自己为何会比大多数成年人接触了更多的全氟辛烷磺酸。生物监测研究无法为科学家们提供接触源和接触时间的有关信息。所以我只能怀疑自己可能是接触了某种产品,抑或是由食物链传递而来。不管实际情况是哪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我与这种极具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化学物发生的接触都是无法避免的。而且由于这种物质超强的生存能力——它不会生物降解或在环境中分解,在动物和人的体内发生代谢变化的速度也非常缓慢——即使我不再接触新的来源(这种可能性极低),它也将在我的身体里留存很多年。我不知道对于我的健康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什么。 …… P9-14 序言 不当沉默的“小自鼠” 如果没有上海几百人中毒事件的集体爆发,我们要到何时才会知道,有的猪肉脂肪层极薄、肉色鲜红是因为它们摄入了瘦肉精? 如果没有亨氏辣椒酱、肯德基和红心鸭蛋的一再渲染,我们要到何时才会知道,食物的诱人光泽也许是源自致癌的工业染料苏丹红? 如果不是因为全国各地一岁左右的婴儿频发肾结石的病例,我们要到何时才会知道,奶粉中高蛋白质、高营养的指标也许是三聚氰胺在作祟? 为什么非要等到国人亲身上阵当了“小白鼠”,才会有人来揭露行业内各企业心知肚明的潜规则?为什么这些有毒化学品知识的普及,一定要以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和前提? 2009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许能管住黑心企业往食品里添加非法化学物质的手,然而,除了食品之外,电器、家具、日用化学品里的有毒化学物质谁来监管?是不是也要等到问题出现了,才会有人跳出来替公众利益说话?是不是要等到事件发生了,我们才知道,自己被剥夺了些什么(比如知情权)? 在法律法规相对成熟的美国,公众也遭受了相似的问题:利欲熏心的化工行业和得利产业、态度暧昧不明的国家监管机构、不以科学为立场和准则的研究机构,这几者之间有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和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样通过媒体报道、组织联盟和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为重要的是,面对有毒日用化学品铺开的天罗地网,人们怎样做出必要的选择和调整,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赶快打开这本书!日用化学品的毒手已经入侵我们的生活,你需要得到刻不容缓的指引和帮助! 后记 《潜伏在你身边的毒手》这本书真是让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多“隐形杀手”,而我们绝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已经和正在接触如此大量的有害化学品。现代文明和高科技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生活的便捷舒适,还有如影随形的可怕“副作用”。 翻译这本书,虽然耗时耗力,但获益匪浅。我不但在数月的推敲斟酌中再次“锻造”了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还拓宽了眼界,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化学品信息,以及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每个希望自己生活得健康和支持环保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因为它深入浅出,没有堆砌过多的专业词汇,却能让你很好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 读者们现在看到的这本译作,除了本人的辛勤努力之外,还离不开众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朱煜参与了前言和后记部分的翻译工作,巩建英和刘任一丝不苟地对整本书进行了通校。李琳和王明曲给我提供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也欢迎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促使我们能够进步,带给大家更好的作品。 李璐 2009年3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