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钱有多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应该保持做人的哲学。做人是一门学问,在这门学问的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辩证的哲学。明达辩证之理,方可悟得变通之法,方可赢得成功之道。本书以独到的人生视角、辩证的思维方式深刻地阐述了做人的社会意义,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启示和思想指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做人的哲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张大伟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钱有多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应该保持做人的哲学。做人是一门学问,在这门学问的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辩证的哲学。明达辩证之理,方可悟得变通之法,方可赢得成功之道。本书以独到的人生视角、辩证的思维方式深刻地阐述了做人的社会意义,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启示和思想指导。 内容推荐 做人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哲学。从这套哲学中,我们可以读到方圆之经、得失之鉴、智愚之方、藏露之诀、伸屈之道、进退之策、软硬之招、迂直之术以及明暗之学。其中矛盾与互补、对立与统一、相克与相生、逻辑与辩证,无处不折射着哲学的辉光。只有映照着这种哲学辉光行走世界的人,才能在人生之路上顺风顺水,左右逢源。 目录 第一章 方圆经——内方外圆,由方生圆 “方”为做人之本 “圆”为处世之道 有方有圆做“活”人 方圆并用,刚柔兼不偏废 外圆内方可保世事平安 路有曲直,话有方圆 凡事都要留有余地 人格高尚,用尊严维护“方” 气度恢弘,以胸襟做到“圆” 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第二章 得失鉴——失之东隅,得之桑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做人不应太计较得失 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 在得与失之间要把握好“分寸”二字 做人要懂得适时放弃 “吃亏”也是“占便宜” 舍得为别人出些“工夫” 想求人助,先学会助人 施惠不必念回报 处处计较得失,就会两手空空 关键要懂得适可而止之理 第三章 智愚方——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装傻”乃是一种有效的制胜策略 自嘲能为你赢得更大的荣耀 外晦内明,装傻卖乖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愚憨有时是一种潜智慧 难得“糊涂”真聪明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糊涂是保全自我的大手段 在智与愚之间划清界限 大智若愚,并不委屈人 第四章 藏露诀——藏器待时,适机而露 吃透“藏”与“露”的关系 “不露”与“露”之计 关于运用“伏藏”的人生智慧 深藏不露,提防小人的“变脸术” 不显眼的花草少遭摧折 强者装弱,巧胜对手 掌握藏巧之功 该显身手时,一定要亮相 欲求显扬先韬晦 该守本分时勿张扬 大智者绝不轻易凸显真本事 第五章 伸屈道——屈高就下,以屈求伸 在屈伸之间爆发自己的能量 能伸能屈是一种以弱图强的战术 聪明之举:要想伸,必先屈 以屈求伸,芝麻开花节节高 可废一时,不可废一世 放下身价,前方是大道 该傻时傻,该疯时疯 该低头时就低头 第六章 进退策——适时进退,左右逢源 凡事都要给自己留好退路 该退就退一步 善引退能身稳 以退为进才能站稳脚跟 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 有理也要让三分 莫做只进不退的螳螂 欲擒故纵是以退求进之法 适可而止是对进退规则的深刻认知 第七章 软硬招——软硬兼施,刚柔并济 不软不硬:到哪都能挺直腰 捆硬柴禾要用软绳 “硬”话也要说“软” 恩威并施,笼络人心 以别人的“软肋”达到自己的目的 “软”刀子更扎人 学会用语言的“软化”作用 做人不能总做“软柿子” 抓住把柄软即可服硬 该硬时绝不手软 第八章 迂直术——迂回进取,以迂就直 迂回进取,做人处世处处赢 揣摩对象,以迂应变 含沙影射、巧妙谏阻 从不同角度寻找突破口 直话曲说,劝导说服无不成 曲径通幽达仙境 用心做事,迂回成事 采用曲折的方式前进 第九章 明暗学——明摆棋子,暗中用招 不要处处炫耀自己的风光之事 暂时匍匐是为了长久直立 明里暗里自我贴金 表面忍让,暗中动手 睡觉也睁一只眼 示短致长,扮弱胜敌 养精蓄锐,暗中较劲 自我炫耀常会适得其反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试读章节 “方”为做人之本 “方”为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是坦坦荡荡做人的灵魂。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倘若没有方正的德性必会遭受众人的唾弃,必会远离成功的殿堂。 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君子的品德修养,内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外表要端正自己的仪容。”另一位宋代大学者苏洵也说:“脸上有污垢不要忘记天天洗,衣服污垢也要经常洗,这是人最起码的常情。”遵守这一常情,才能被看得起。所以,要使人们看得起,自己做人就要有重量。要端重,要庄严,要肃敬;不轻佻,不苟且,不散漫。古人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像这样就能威光照人,神采慑人,使人一见就能肃然起敬。人作为万物之灵,并能自我超越。成圣登真,成佛成祖,都是靠自己去创建,自己去做。 人如果能深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呼唤自己酣睡着的潜在能力。那么,伟大无比的力量、奇迹就会自此而生。并能发现我无殊于千古圣人,千古圣人也无殊于我;我也就是英雄豪杰,英雄豪杰也是我,完全没有半点欠缺。之所以我不及他,只是我没有全力以赴去挖掘自己创造自己罢了。所以,凡是人都必须懂得有所自尊,自尊心就是成就圣贤英豪不可缺少的。自尊的人必须自敬,自敬的人必能自重,自重的人必能自爱。反之,自尊的人必不自卑,自敬的人必不自贱,自重的人必不自暴,自爱的人必不自弃。而在这里我们所提到的“自信”、“自尊”、“自敬”、“自爱”都是为人之“方”。 颜渊说:“尧,人也;舜,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这就是自尊。陆象山说:“双手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这就是自尊自重。因为他有这种感觉,所以他又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这就是自敬自爱。人总要看得起自己,才能使人们看得起,才能产生一种无比的自信心。要让人们看得起,就是自己做人有重量。能端重,能庄严,能肃敬;不轻佻,不苟且,不散漫。即为人方正,然只有为人方正才能确保自己处家事方正,处国事方正,处天下事方正。 “圆”为处世之道 人际关系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和事业的成败。而要想打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圆融的处世艺术;要想营造一个和谐的交往环境,就必须具备灵活的社交本领。所以。在这个熙来攘往的社会上,只有学会圆融,你才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左右逢源的生存空间。 194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在芝加哥某公司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时,首次发现了人际关系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由此提出了“人际关系”一词。人际关系的技巧能使你在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是你在现实世界中拼搏、奋争的有力武器。这种武器在现代被诠释为人际关系,而它的传统意义即为“圆”。 先说方,做事要方正,便是说做事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绝不可乱来,这个道理在中国已流传上千年。 中国人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有所为”,就是“方”这个道理。 而在这里,我们重点要阐述“圆”,做人要圆融。这个圆融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大悟,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张力最大,而可塑性又最强。 这“圆”好为又不好为。好为是因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强自信、心态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人的弱点皆能原谅,即使是遇见恶魔也坚信自己能道高一丈。如此,即好为,反之则难,因此,掌握“圆”的技巧也颇需悟性。 即所谓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如说:与上司说话,或是探讨工作,我们应该尽量向上司多请教工作方法,多讨教办事经验,他会觉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办事过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装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主动去问上司:“关于这事,我不太了解,应该如何办?”或“这件事依我看来这样做比较好,不知局长有何高见?” 上司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照这样做!”或“这个地方你要稍微注意一下!”或“大体这样就好了!”如此一来,我们不但会减少错误,上司也会感到自身的价值,而有了他的帮助和支持,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再比如:在官场上,学会顺应形势的人,才能戴稳自己的乌纱帽。明朝的名臣张居正也是在不动声色地暗中接纳人缘,积蓄力量才登上相位的。高拱在未当首辅宰相之前,张居正就看出了苗头,尽心与他接近,两人互为钦佩,经常称赞对方的才能,等高拱做宰相之后,张居正又紧紧追随他,高拱为人性格直爽而倨傲,很多人因受不了他的役使而离开了,惟独张居正能够卑辞以事,始终没有离开。 冯保是内宫太监,为人狡黠奸诈,与张居正的关系很好。按顺序本当升他为司礼太监,但因高拱推荐了其他人而落选,所以对高拱怀恨在心。后来明穆宗去世,遗诏由高拱等人为顾命大臣,但因冯保篡改了诏书,改成高拱、张居正、冯保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高拱无法与冯保等人长期共事,就上司历数太监专权的弊端,并作了其他准备,满以为可以一下子把冯保驱逐出朝廷。 高拱把一切准备情况都告诉了张居正,希望他暗中支持,谁知张居正竟把情况透漏给了冯保。冯保立即找皇太后哭泣,列举高拱专权的罪状,太后当即拟旨,斥逐高拱。 第二天,朝廷大集群臣,宣读两宫及皇上诏书,高拱本以为计谋成功,谁知诏书竞历数自己的罪状,解除了自己的一切官职。高拱又惊又怒,悲伤地趴在地上不能起身,张居正连忙把他扶起,雇了一辆驴车把他送走。 冯保还想罗织罪名诛杀高拱,专得张居正从中巧妙斡旋,才未得逞。在高拱去世后,张居正等人还向朝廷请求恢复他的官职荣誉。后来神宗亲政,重理高拱旧案,赠他太师头衔,追加文襄名号。就这样,张居正在勾心斗角的朝廷中,顺应局势的发展,在宫内宫外,先朝今朝,都游刃有余,稳稳当当地升官。 因此说,在现社会要保证自己在各种场合下都能生存的好,有时对“圆”的技巧的掌握更胜过“方”,这真的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的实践中细细品味。P3-P7 序言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说人们从世界上走过,身后的一串串脚印就像一本书写自己的一串串文字,从这一串串的文字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人生的历史轨迹,也可以读到做人的哲学启示! 不错,做人是一门学问,在这门学问的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辩证的哲学。明达辩证之理,方可悟得变通之法,方可赢得成功之道。 做人的哲学掩映于人生旅程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人生于世,每一时,每一处,都有这一哲学在辩证着,在互补着,在对弈着。“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是老子的做人哲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的做人哲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的做人哲学;“蛲蛲者易折,佼佼者易污”,这是后汉李固的做人哲学;“藏巧于拙,寓清于浊”,这是明代洪应明的做人哲学。举凡古今中外功成名就之人都有一套做人的哲学在启发着自己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言行,标示着自己的品位。从这一意义上说,做人的哲学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一个人对世界怎样看,便会施加怎样的方法,便会走上怎样的道路,而一切成功之士自有其高于常人的哲学层次、思想层次、认识层次,因而也获得了相应的高于常人的人生层次和事业层次。所以,做人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哲学。从这套哲学中,我们可以读到方圆之经、得失之鉴、智愚之方、藏露之诀、伸屈之道、进退之策、软硬之招、迂直之术以及明暗之学。其中矛盾与互补、对立与统一、相克与相生、逻辑与辩证,无处不折射着哲学的辉光。只有映照着这种哲学辉光行走世界的人,才能在人生之路上顺风顺水,左右逢源。 张振学 2008年3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