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研究》(作者宋蕾)将基于生态现代化的视野,以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资源开发补偿的实践经验,运用公共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工具,研究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体系的建设,其中包括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原则、维度、方法和标准等,从而为矿产资源开发补偿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是造成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矿山企业的生态意识,建立矿山环境长效预防机制,已成为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研究》(作者宋蕾)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理论框架和补偿费用的计征模式。在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理论框架中,首先从界定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及分类出发,在介绍广义生态补偿的概念、性质、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维度空间,其中包括补偿客体和主体的界定问题、补偿方式和相关政策手段、新开发矿山和废弃矿山的区别化补偿机制设计。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标准和计费模式研究中,《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补偿金的核算模型,并在对25个国家现行补偿金征收方法的归纳分析基础上,探讨我国补偿金的征收办法。
第一部分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理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矿产资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趋势
1.1.2 矿产资源消耗的增速呈上升趋势
1.1.3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压力增加迅速
1.1.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治理困境
1.2 研究意义
1.2.1 解决我国目前资源开发产生的严重污染问题
1.2.2 提供可操作的决策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l.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机理分析
2.1 生态补偿的内涵
2.1.1 国外生态补偿内涵
2.1.2 国内生态补偿内涵
2.1.3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内涵
2.2 生态补偿的类型
2.2.1 按利益相关分类
2.2.2 按空间尺度分类
2.2.3 按管理方式分类
2.2.4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特质
2.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范式
2.3.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目的
2.3.2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性质
2.4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
2.4.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4.2 福利经济学
2.4.3 生态资本
2.4.4 公共产品
2.5 小结
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分析
3.1 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破坏分类
3.2 矿产资源开采对大气环境污染
3.3 矿产资源开采对生物圈环境污染
3.4 矿产资源开采对水环境破坏
3.5 小结
第四章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维度
4.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原则
4.1.1 破坏者负担原则
4.1.2 “新账”与“旧账”分治原则
4.1.3 以恢复治理矿山环境为补偿的主要目的
4.1.4 以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本为依据确定补偿标准
4.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维度
4.2.1 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客体
4.2.2 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主体
4.2.3 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形式
4.3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费用构建框架
4.3.1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费用构成
4.3.2 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费用构成
4.3.3 新建和正在开采矿山的生态补偿费用构成
4.4 小结
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5.1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
5.1.1 复垦计划书
5.1.2 保证金制度
5.1.3 矿产资源税费的生态补偿使用
5.1.4 保证金的返还
5.2 美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
5.2.1 土地复垦基金制度
5.2.2 矿区复垦许可证制度
5.2.3 保证金制度
5.3 德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
5.4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
5.4.1 矿产资源税费制度
5.4.2 生态补偿费征收情况
5.4.3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5.5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案例
5.5.1 山西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
5.5.2 浙江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
5.5.3 安徽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
5.6 小结
第二部分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费计征模式
第六章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
6.1 最小补偿金标准
6.1.1 最小补偿金核算原理
6.1.2 核算方法验证
6.1.3 单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
6.2 最大补偿费用标准
6.3 小结
第七章 矿产资源开发保证金的征收模式
7.1 保证金的征收类别
7.1.1 一次性保证金和阶段性保证金
7.1.2 软性保证金和硬性保证金
7.2 保证金征收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7.2.1 矿业公司经营规模
7.2.2 矿业公司的环境责任信用
7.2.3 新建矿山和正在开采矿山
7.2.4 矿业公司的资金状况和复垦时间
7.3 保证金征收模式发展
7.3.1 不可撤销信用证
7.3.2 履约保证
7.3.3 信托基金
7.4 小结
第八章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博弈
8.1 生态补偿的保障与调控机制博弈分析
8.2 联营保证金制度
8.3 生态补偿约束机制
8.3.1 开采许可证制度
8.3.2 预防性生态补偿制度
8.3.3 环境修复认证制度
8.4 生态补偿激励机制
8.4.1 发展环保产业
8.4.2 生态税收优惠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本书的创新点
9.3 需要进一步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