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爱子成长的苦乐年华——三代人留欧际遇》,讲述一位用母爱支撑孩子在国外成长的感人故事……
本书是写给普天下母亲的书,是一本希望天下母亲挖掘自身母爱源泉,坚持不懈培养自己的儿女的书;本书也是写给普天下孩子们的书,是一本希望天下孩子们挖掘自身力量源泉,配合母亲的奋力拚搏,改变自己命运的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养爱子成长的苦乐年华(三代人留欧际遇)/海外华人生存实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阎守和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培养爱子成长的苦乐年华——三代人留欧际遇》,讲述一位用母爱支撑孩子在国外成长的感人故事…… 本书是写给普天下母亲的书,是一本希望天下母亲挖掘自身母爱源泉,坚持不懈培养自己的儿女的书;本书也是写给普天下孩子们的书,是一本希望天下孩子们挖掘自身力量源泉,配合母亲的奋力拚搏,改变自己命运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阎守和博士留学欧洲的机遇,以及她如何将爱子朱征培养成材的曲折经历,其中的辛酸、甘甜体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 本书献给普天下的母亲,特别是孩子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母亲,希望本书能帮助她们找到信心、勇气和方法,使她们也能重塑爱子。本书也献给普天下的孩子们,特别是那些有困难、有缺点的孩子们,希望他们相信自己的缺点能改进,遇到的困难能克服,要有勇气配合家长、老师和社会力量,百折不回、勇敢前进直至胜利,创造自身美好的未来。 目录 自序 引子:西出阳关,去读洋博士 一、往事回首,从初为人母说起 1.我有了个很可爱的儿子,小欣欣 2.孩子未出满月,我便住进了医院 二、病魔袭来,儿子被送到千里之外 1.发现肿瘤 2.排除恶性嫌疑 3.无奈之下,送儿子去外婆家 三、到华东医院接受放疗 1.住进工人疗养院 2.纽扣引发的一场虚惊 3.孤独的春节 四、大病初愈后,母子重逢 1.母亲是瑞士幼儿扫保育专科大学的高材生 2.山西大学校园里的名人——小弟弟毛毛 3.欣欣带给外公外婆的精神慰籍 五、我家团圆了,儿子却很不适应上海的生活 1.一家三口团圆在上海 2.欣欣对幼儿园的厌恶是有原因的 3.凯蒂和彼得帮助我了解幼儿心理 六、记忆力与理解力,困扰欣欣学习的两道关卡 1.“背”算术 2.短暂的快乐 七、欣欣的初中生活 1.5年时间,勉强读完初一初二 2.学法语,准备出国 3.从北京到布鲁塞尔,独行的中国少年 八、欣欣能在欧洲读书了 1.用三种文字记日记 2.改掉坏习惯 九、鲁汶大学历史系 1.鲁汶大学的各项制度 2.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 3.没有拿到文凭 十、职业学校旅馆专业 1.良好的开端 2.实习期遭遇排华老板 3.离开 十一、入读博度挽国王高等学院 1.旅游企业管理专业一年级 2.请家教 3.欣欣拿到了比利时学士学位 十二、曲折求职路 1.庆祝晚宴 2.国外完善的求职申请制度 3.欣欣做导游 十三、能记住每个会员卡号的接待员 1.顺利通过试用期 2.谙熟每张会员卡的号码 3.连续六次荣膺最佳接待员 十四、以父亲的经历促进欣欣学写作 1.父亲初识罗曼·罗兰 2.来自鲁迅身边的年轻人 3.罗曼·罗兰的遗憾 4.从父亲翻译《米开朗基罗传》所受到的启发 十五、来自外婆家的回忆 1.读古文的启示 2.我的艰苦童年 十六、三代留欧人的人生观 1.第一代“人可负我,我不负人” 2.第二代的豁达与第三代的寂寞 十七、三代留欧人的爱情观 1.婚姻自由,但绝非爱情至上 2.尊重儿子的选择 十八、求同存异 1.回国观感 2.与儿子的信任与融合 附录:埃及散记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往事回首,从初为人母说起 窗外是无边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无际,无垠。大自然又一次恩赐给人们一个洁白的世界。就连附近林子里的大小树木也都银装素裹。一抱粗的大树显得更加挺拔,愈发与众不同,分外娇娆。树林对面冬天。远眺雪后从我家通往实验室的小路的小山坡上,那排红砖瓦小洋房的篱芭,本来是各有千秋的,眼下却变成了清一色高高低低的白墙,它们和那些房顶上厚厚的积雪一起融入了浩渺无际的苍穹。 我家门前的那条石头小路上,还没有留下任何足迹。平时,林子下面、牧场里的动物比人勤快得多。拂晓,公鸡开始报晓,它俨然以家长的姿态带领大大小小“子女们”,窜到每户人家的花园里,总能寻得满意的美餐。住在那排小洋房里的黄猫和黑猫是一对情侣,尽管它们都接受了节育手术,还是只要一有空就会呆在一起,形影不离,相互追逐。它们总是一起躲在有太阳的墙边打盹,每天如此,除了主人的呼唤和那条叫杜米农的大狗的吓唬,谁也分不开它们。这样大的下雪天,它们没有在一起,定是各自的主人不允许它们出来,因为那条叫杜米农的大狗已经在一年前病死了。 我坐在窗前享受简单的早饭,一个羊角面包、一杯热牛奶和一个苹果,盘算着今天要不要去实验室。沿着门前这条石头小路,穿过两个停车场、一个农庄旧址、一个网球场和一个小花园走过马路就到了,我的实验室就在那座银灰色的长方形大楼里。我的小办公室在大楼四层的东南角儿,一台计算机把我和广阔的世界连在—起。用计算机上网,可以使我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浩渺无际的科学、文化、艺术世界。用计算机写作可以使我如醉如痴,留恋过去、畅想未来,全然忘却了今夕是何时。此刻,我能感到的只是自己在上下求索中充实、壮大、提高和升华。就是这样,我在这里,这个美丽的西欧小国——比利时已经度过24年了。 泡上一杯浓浓的香茗,打开计算机,便进入了我的写作世界。一个完完全全属于我的世界。我用英文或法文撰写科学书籍、论文和报告;用中文记述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一个母亲为了重塑爱子奋力拼搏所经历的种种失败,以及从中所感受的种种苦辣悲欢。我总是尽可能把属于自己的时间、精力,都放在那个属于我的世界里。 1.我有了个很可爱的儿子,小欣欣 1968年的秋天,我乘轮船沿长江从上海出发,到重庆等地出差。白天,一路饱览三峡险峻旖旎的风光,尽享两岸柑橘绿树茂密葱郁,满挂着黄橙橙果实的绝妙美景。我想象着那些红衣蓝裤、背竹篓的姑娘和穿运动衣挑担子的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往来在山中的羊肠小道上,嬉笑间流淌着快慰。夜晚,静观两边山川峡谷之间,在万里无云晴空中悬挂的一弯明月,倾听那浪搏山岩、水溅船舷的独特交响音乐。真是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让人陶醉、让人梦幻。在这天堂般的境地里,会让人暂时忘却了种种人间争斗和不曾完全熄灭的硝烟战火。 船行到玉女峰下,美好被一阵晕眩和随之而来的呕吐打破,白天的食物都完全吐净了。怕是晕船和疲劳所致,我回房简单洗漱之后,赶紧躺下休息。到了重庆呕吐现象更厉害了。从重庆坐火车到成都以后的五天,只能喝水或吃一点柑橘泡菜之类的食物。奇怪的是,呕吐之物有明显苦味,我并没有吃任何苦味食品。一位近五十岁的成都饭店女服务员要我别着急,她说你大概是有喜了,她送来一碗为我特别煮的藕粉。天啊,我要做母亲了!我有点措手不及,毫无思想准备。我决定等回上海证实后再告知家人。 回到上海,怀孕的反应逐渐减轻。朱月明同志(所里的人事部门负责人,一位很热心、很平易近人的新四军转业干部)对我说,我已经到了该有孩子的龄了,夫妻分居两地要小孩虽有困难,但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她还说大家都会帮助我的,她要我吃好、睡好,有任何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她。我的家人得知这个好消息都很高兴,他们的意见也都和朱月明大同小异。于是,我的生活又走上了常规,只是休息的时间多了一件事,为小宝宝准备各种必需品。我也像所有第一次做母亲的人那样,小心而好奇地享受各个时期的愉快,毫无怨悔地对待各个时期的困难。我把那个藏在体内的小生命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无话不谈。他的存在让我感到自己有了家,不再孤立了。由于朱月明同志的帮助,我在离单位不到一百米的胶州路和新闸路口,分到了一间7平方米的亭子间。小房问只有一个朝北的小窗,冬天很冷,夏天很热,进门后,最大的活动地方就是一张四尺半宽的床。这里是我的第一个家,它是我和孩子两人的家。 1969年6月底,在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工作的弟弟守邕出差到上海,顺便看我。他来后的第二天,6月28日,一个炎热的星期天下午4点多钟,我正在实验室里工作,突然感到从肚子里流出了很多水。黄妈妈(一位同事的母亲)喊了起来:“快上医院,孩子要生了。”弟弟和同事们叫了一部人力车把我送到了离单位不N3里路的静安医院。门诊医生一边把我抬上能推动的转运床,一边瞪着眼睛用上海话对我说:“那能不早点来。侬做小人姆妈,要对伊负责,好好架悃叻嗨。”房里连我共4人,一位姓陈的中学老师告诉我,这里是待产房,等到产门开后才会被转到产房里去。我向四周看了一下,这里的每个产妇身旁最少都有两个人陪着,大都是丈夫和母亲,唯独我是自己一人。弟弟去打电话给朱月明同志,他还要打电报给我在北京大学工作的丈夫,让他请假尽早赶来。 P10-13 序言 我是一位自然科学工作者,主要从事与茶、保健饮料和近红外光谱应用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同时,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对文学的酷爱来自父亲——史学家阎宗临教授的熏陶和陪养。我继承了父亲记忆力极好的特点,从五六岁起,学过一、两次的诗词歌赋大都能牢记不忘。大量文学作品给予我莫大的安慰,它们令我陶醉,忘却了自身的悲苦,找回了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每当情绪低落,我会把所有的悲苦都尽量写成诗词,每当我的诗词越改越好,我的悲苦也会越来越淡,以至完全消失。然而我并没有要从事文学写作的意念,有的只是因为小时候作文常被老师当堂表扬的兴奋,有时也会心血来潮给报刊投稿,发表些诗歌、散文,后来又常被邀请写些科普文章。2005年圣诞节前,那本有关乳腺癌光谱检测法研究的英文科学专著已经在伦敦通过了全部审查等待出版,我的主要科研工作都先后以专著、综述论文、专题论文、博士论文的形式总结出版了。我不想偷闲,开始为自己找寻新的工作。我集中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写书名为《语丝阑珊处》的自传,主要写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经验、也写母子海外生活、儿子来欧洲求学生涯的种种苦难遭遇等等,写作的思路是以时间为序。 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写完了《语丝阑珊处》的初稿,印出来请几位好朋友审阅。他们认为我写了本有情有感、很有建树的好书,缺点是科学经验和母子生涯这两个主题差别很大,因此,各个主题的读者群也完全不同,还是把它们分成独立的两本书来写为好。他们建议我突出重塑爱子的苦辣悲欢,为天下母亲和有缺陷的孩子们写一本书。孩子教育问题是个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像我的儿子朱征一样的孩子又何止千千万万?朱征能改变,给其他有缺点的孩子们做了榜样,关键要弄清朱征是怎样改变的,促进他改变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大家都要我写好柔澈老师怎样改变了朱征在课堂上坐不住的缺点,更要我写出朱征的小老师方切斯柯是怎样只用五六个小时的家教课,就能帮助他学好政治经济学、统计学、商品学等60到90学时的课程的,怎样使他从补考前只能得到一二十分儿,补考后提高八九十分儿的。都说我有责任写出这个25岁的意大利男孩子的教学水平,朱征是他的第22个学生,也不算他最难教的学生,凡经他教过的孩子个个都能成功,朱征也不例外。 方切斯柯简直是我心中的无量佛,他不仅使我,也使教过朱征的所有老师们都目瞪口呆、惊叹不已。在方切斯柯的帮助下,朱征跳过了在上海连小学都不能毕业的知识断层,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比利时国立高等经济学院的学士文凭,他的名字还登上了学校的光荣榜。朋友们都认为像朱征这样2次读小学六年级、3次读初一、2次读初二、在上海因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逃学的孩子,能在欧洲努力10年得到了欧洲大学的文凭,无疑是个奇迹,他是所有同类孩子们的榜样。我的朋友们都说,这样的事实不用加任何修饰地写出来就是一首最动听的歌、一幅最迷人的画和一本最有参考价值的书。这样,我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开始以三代人留欧择记为根据写这个有关我们母子俩的真实故事——《培养爱子成长的苦乐年华》。 应该说,写一本科学工作者的自传,比较接近我已经适应了的从科学实验中抽提逻辑思维的习惯,我还不很适应着手写一个个和我一样的人物,以及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团体。然而无论是科学书还是文学书的著者,都必须遵循著书先要立说的原则。作者想写一本书之前,必须很清楚地知道他要著的书到底要立什么样的说,他立的说对什么样的读者群有什么样的参考和指导价值。通俗地说,先要搭好书的骨架。 首先我要分析朱征跟不上国内的教育制度的表现和原因,再研究他到欧洲所发生的环境改变和自身变化。从主观上说他出国了,离开了那个总是失败的环境,学语言让他远离了厌恶的数理化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的主观精神状态,他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从客观上看,欧洲承认孩子们的差别,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欧洲允许失败的孩子做另外的尝试直至成功。欧洲社会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判断也不以数理化成绩为标准,朱征是鲁汶大学语言学院的好学生,他在大学历史系被很多老师称赞,他得到了高等经济学院的毕业文凭。如实写出朱征成功与失败的历程,也许对祖国的教育改革也会有些参考价值。 其次,我要写在朱征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他喜欢的工作,开始沉醉在安逸的生活之中不再求上进时,作为母亲的我是怎样帮助他树立更远大的理想,让他懂得有追求才会有奋斗,有奋斗才会有成功人生的哲理。怎样让他自己愿意接受这些大道理,愿意在习惯了的踢球、旅行、学外语的业余生活中,加入做翻译、学写作的内容。我写完父亲在瑞士曾为罗曼·罗兰断断续续工作过7年的回忆录后,要朱征把我的文稿译成法文,讲给他大学的历史老师听,两位老师都说这是好文章,能发表,叫朱征打印好再找他们修改,此事促使了儿子要我帮他学做翻译。我们母子同去埃及旅游后,由我执笔、朱征帮我查证落实资料,写成了《埃及旅游散记》。朱征去收集朋友们对游记初稿的反应,他的朋友们都说想不到他有如此的文学天才,为此他在极度兴奋之余,不仅要把《埃及旅游散记》翻成法文,还一定要和我再合写意大利游记。我同意,但提出这次我们共同讨论提纲,由他练习执笔,我做参谋和助手。他开始收集资料找我讨论题纲,我们的母子关系很自然地演变成了师生关系,他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的文学世界之中。 第三,父辈人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反对没有婚姻的爱情,他们主张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父辈人大多都不主张爱情至上,而是把个人的婚姻爱情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儿子这辈人,早已不可能遇到没有爱情的婚姻了,他们热衷于只追求爱情,而不反对没有婚姻的爱情。相爱就生活在一起不一定结婚,甚至有了孩子也不结婚的事屡见不鲜。欧洲的现实社会是结婚容易、离婚难,离婚率高于结婚率。欧洲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常被利害关系所决定,真正能共患难的朋友不可多得。做母亲的在婚爱观方面只能让他自己做决定,母亲只能在他提出要求时做他的朋友和参谋,绝对不能主动干涉。积极的态度是把握好时机,帮助儿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最后,我的书还讨论了我们母子两代人怎样求同存异,他尊重我对祖国、对故乡、对那里的朋友们的深厚情谊;我尊重他对现实欧洲环境的完全介入,但我不要求他对我的故乡、对我的朋友们有和我同样的深厚情谊和同样的表现。他融入了我的文学爱好,我融入了他的足球和旅游爱好,这种相互融入使我们很自然地成为心领神会、携手共进的好朋友。 我的书献给普天下的母亲,特别是孩子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母亲,我希望我的书能帮助她们找到信心、勇气和方法,使她们也能重塑爱子。我的书也献给普天下的孩子们,特别是那些有困难、有缺点的孩子们,我希望他们相信自己的缺点能改进,遇到的困难能克服,要有勇气配合家长、老师和社会力量,百折不回、勇敢前进直至胜利,创造自身美好的未来。 我很高兴能请到我的弟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阎守诚和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教授阎守扶为我校阅全书,并全权联系书稿出版事宜。我愿在此对所有曾以各种方式给予过支持与帮助的老师们、朋友们、同事们和学生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阎守和2007年10月写,2008年5月改,于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 后记 用了近两年多的时间,仔细推敲、反复思考,从父母到我自己和儿子,祖孙三代人留学欧洲的经历里,终于找寻到一条能帮助儿子重新鼓起勇气和树立信心的有效道路。儿子是个在上海连小学都毕不了业的孩子,他是个三次读初一、两次读初二,厌恶数理课,丧失了学习信心和勇气而逃学的孩子。我的母亲坚持相信欧洲的文明会允许我的儿子发挥他记忆力好的特长,让儿子来欧学法语是拯救他的唯一出路。我用了10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的辛酸苦辣、悲离挫折,总算在众多好心人的鼎力帮助下,实现了母亲的遗愿,儿子1997年取得了比利时国立高等经济学院的毕业文凭。 都说儿子的大学文凭是母爱强大无边的具体例证,然而,有谁知道这母爱是怎样被激发到有勇气去面对那些常人不可战胜的困难,这母爱又是怎样被激发到能变成百折不回,直至取得完全胜利的力量。读了我的书,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当你的孩子有了大学文凭,也有了他满意的工作,过着愉快的生活的时候,这时的你感到自己作母亲的责任完成了,你可曾想过为了你的儿子好,你还该做些什么,或者说你不该再做些什么吗?我在1997年后又花了10年时间来找寻母亲的责任该是什么。读了我的书,你能找到作为母亲的责任应该怎样转变为教师和朋友的责任吗? 我的书是写给普天下母亲的书,是一本希望天下母亲挖掘自身母爱源泉,坚持不懈培养自己的儿女的书;我的书也是写给普天下孩子们的书,是一本希望天下孩子们挖掘自身力量源泉,配合母亲的奋力拚搏,改变自己命运的书。 如果后记里允许我表达自己的心愿,我希望我的书能在祖国出版。我希望我的书能带着我们母子俩求知音的欲望,为我和我的儿子找到真诚的慰藉。我把这些想法写在下面的长短句里作为结束。 漫漫母亲拼搏路,处处儿子成败关。 中外奋斗,上下求索。 尝遍世间苦辣辛酸、历尽人生悲欢离合。 母子拼搏、历难、闯关写给谁看。 南柯梦里求知音,人世情场找慰藉。 远在天涯,近在身边。 2008年6月30日比利时鲁汶大学家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