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兴国(寻找失落的儒商道德秘籍)》由陈晓艳编著:鸦片战争之后。昔日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割地赔款。民不聊生,九百六十万土地早已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再也没有了那份气字轩昂的气势。然后是列强瓜分,军阀割据混战。整个华夏大地再也没有一处安宁。
但是,在这内忧外患之际,一批商人摆脱了传统思维,逐渐开始睁开眼看世界。匡扶大厦于将倾之际。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试图以实业来振兴这个国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乱世兴国(寻找失落的儒商道德秘籍)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作者 | 陈晓艳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乱世兴国(寻找失落的儒商道德秘籍)》由陈晓艳编著:鸦片战争之后。昔日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割地赔款。民不聊生,九百六十万土地早已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再也没有了那份气字轩昂的气势。然后是列强瓜分,军阀割据混战。整个华夏大地再也没有一处安宁。 但是,在这内忧外患之际,一批商人摆脱了传统思维,逐渐开始睁开眼看世界。匡扶大厦于将倾之际。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试图以实业来振兴这个国家…… 内容推荐 在这个过于现实的社会,很多人由于利益驱动,在心理上都蒙上了道德的不洁感,这种赎罪的心态寄居在心的深处,迷途的人们需要借用祖先的智慧与道德定力,来鼓励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自己做人的体面与感动。 如果说当代商界诚信走低现状堪忧。《乱世兴国(寻找失落的儒商道德秘籍)》恰恰就是这样一杆标尺: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为读者叙述了那段商业史上纷乱复杂而又充满生机的清末到民国商人的实业梦。 《乱世兴国(寻找失落的儒商道德秘籍)》由陈晓艳编著,写作涉及人物众多:从被孙中山誉为“革命圣人”的张静江到指挥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的将军卢作孚;从状元商人张謇到昧精大王吴蕴初;从工业之父范旭东到实业大亨刘鸿生;从“南张北周”的实业格局到百年基业的荣氏兄弟传奇……风云际会之时,神州大地的实业家们纷纷凭借能力登上这乱世兴国的大舞台,他们开工建厂,他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抗住外企的压力,他们四处奔走。然而最后繁华散尽。只留给后人一个个凭吊的残梦。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吕不韦 张静江 少年侠客 在法国巴黎发迹 轮船上邂逅孙中山 投资革命 为蒋介石铺路 第二章 状元商人 张謇 冒名的替考生 与袁世凯搭档做文书 和朝鲜友人在一起 “走后门”的状元 筹创大生纱厂 实业、教育为富强之本 第三章 中国的“洛克菲勒” 荣氏兄弟 福新面粉厂的成功 “棉纱大王” 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 绑架疑云 “不离开大陆” 第四章 近代化工业之父 范旭东 时务学堂的贫困生 出国留学学技术 开办久大精盐公司 他说那叫“纯碱” “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第五章 科学管理的先行者 穆藕初 中国企业史首个创业成功的“海龟” 1923年的急转弯 短暂的从政经历 钟情于昆曲 发明“七七纺棉机” 第六章 与帝国主义斗到底 周学熙 实业大家 重振棉厂 “以滦收开”,与英商斗争到底 创办北洋银元局,督办天津官银号 他给北京带来了自来水 第七章 中国“敦刻尔克”的导演者 卢作孚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教育救国”梦想的夭折 创办“民生”济苍生 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 远洋的开端 选择留在新中国 “我累了,我要休息” 第八章 从洋买办到实业大亨 刘鸿生 从初级业务员到煤炭大王 火柴大王诞生 抗战时期的困顿 为什么我拥护共产党 第九章 味精大王 吴蕴初 贫困的少年生活 当上了砖厂厂长 成立天厨味精厂 “天”字号托拉斯 做一个中国人,总要对得起自己的国家 试读章节 少年侠客 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陈果夫称他为“党国理财第一人”,毛泽东称他是“有经济眼光的人”,他就是民国奇人——张静江。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商埠大开,在浙江湖州一带兴起了一批以经营丝绸起家的商人,到了光绪年间,他们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代表的富商家族。 在那时,一个家族的财产超过百万就称之为“象”,所谓“四象”,就是指南浔的刘墉、张颂贤、庞云曾、顾福昌四大家族。张静江就出生在这四大家族的张家,他的母亲庞氏也出身于这四大家族之一。 1877年9月19日,四大家族之一的张颂贤家诞下一名男婴。取名静江,为张宝善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当地人也称张静江为“二先生”。他的爷爷张颂贤认为这个孙子的生辰八字很好,长大之后必成大器,只不过五行缺水,注定要一生奔波劳碌,于是取名增澄,字静江。可惜,事不遂人愿,事实上,张静江果然如当初爷爷担心的那样,一生都在奔波,没有一天过上安宁的日子。 说起这个名字,还有_个小插曲。小时候的张静江非常喜欢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尤其喜欢她那首很有气势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因此,他还引用其中的两个字“人杰”作为自己的名字,加以自勉。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远大志向。出生于富豪之家的张静江,祖父和外祖父都是丝商巨贾,个性又都开朗豪爽、冒险进取、热心公益,因此,他从小就受家族的影响,性格豪放,富有进取心,喜欢广交朋友,乐于帮助他人。由于张静江表现出来的爱打抱不平的特质,当时被大人们戏称为“小侠”。 在张静江10岁那年,南浔的宝善街发生大火,他恰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途径此处,他发现有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被困在街边居民房的二楼里。年幼的张静江马上用水浇湿身上的棉衣,冒着滚滚烟火冲上楼去,抱着小女孩以棉被裹身纵身跳下楼去,结果小女孩得救了,但他却被严重烧伤。虽然最后大难不死,却落下终生残疾:左腿粉碎性骨折,导致以后走路一跛一跛。不过,这些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豪侠性格。 像张静江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富家子弟中十分少见,这件事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事后,他非但没有后悔自己的行为,反而向家中长辈提出南浔的救火设施太落后了,应该换掉的意见。祖父和父亲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主动出资从上海购买了当时先进的消防设备“洋龙”——压力水带和喷水枪。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支张氏救火队,为当地百姓提供救火服务,从此保得一方平安。 这件事在当地被人们传为美谈,人们对这位具有侠客风范的少年十分敬佩,众人齐赞他为“少年侠客”。像这样的义举在张静江成年之后更是屡见不鲜。 有一次,青年的张静江从上海乘船去吴兴,在途中突然刮起了狂风,他们乘坐的船被吹翻,张静江被船老大救起后,发现有一些妇女、孩子和老人仍然在水中挣扎,他自己又因为患有腿疾无法下水救人,就对船员们高呼:“我是南浔张家二少爷!你们谁如果救活一个人,可以让船老大到南浔向我领赏10元!”这话一说出,船员们救人的激情立刻高涨了,当场被救的人就有30多人。事后,救人者果然如数得到了张静江的赏银。这件事,受到了当地方圆十里众多乡邻的称赞,更奠定了他的侠义之名。 但是这位少年侠士,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善举过上平静的生活。因为救人落下腿疾后,没多久又患上了眼病,视力大受影响,只好放弃了参加科举考试,改学书画。 到了他20岁的时候,为了让儿子成就功名,父亲张宝善花了10万两银子,为他捐了个候补道衔,但这个并不是张静江想要的,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1902年,张静江听说李石曾将要陪同孙宝琦出使法国,于是通过李石曾的推荐,也获得了一级商务参赞的身份,可以跟随钦差大臣孙宝琦一起出使法国。 从此,张静江开始了自己在法国的事业,为日后的革命生活拉开了序幕。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