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故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胡伟立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故事,过去的事情。

没有文字的时候,口口相传,传成神话,传成史诗;有了文字,代代相接,接成春秋,接成历史。

胡伟立编著的《上海故事》是上海人的文化基因,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海派文化一代代地复制自己、优化自己而成熟起来,城市却因为方言的式微而开始失忆。寻找过去,可以发现今天,才能拥有未来……

内容推荐

胡伟立编著的《上海故事》里藏着掖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根系,一个城市的市民对根的崇敬,标志着自身开始成熟,迈步走向壮大。在21世纪的时代潮流和全球化的澎湃浪潮中,只要牢牢地抓住根,就不会被狂风巨浪冲走、吞没,就不会迷失大方向。你想了解上海、亲近上海、融入上海吗?读读《上海故事》!

目录

前言

一半是大海,一半是大地

天上掉下一个湖

泡饭四千年

华亭鹿影晃

金山走进大海

横浦变黄浦

柔韧的“甜水湖”

楚汉奠基长三角

不可一餐无糖

魂绕莼鲈忘功名

云间“6+1”

天马山斜塔

城里的“海眼”

血洒沪渎垒

青龙第一镇

“上”海捕鱼沽酒忙

升府设县筑城墙

一庙三城隍

上海“本地人”

负海带江的海运县

松郡棉布被天下

黄浦江,上海的继娘

沪城里的风景

龙口吐“明珠”

绣精墨雅的露香园

老城厢里的名门望族

南院“红楼梦”

大器晚成的嘉定

亦冷亦热的开埠

螺蛳壳外面失控了

跑马、马路和马永贞

粤甬“龙虎斗”

阿礼国的大炮喉咙

四明公所的怒吼

夹缝里的小刀会

万国商团打清兵

圈里圈外圈不住

苏州河的桥真多

海上大观园

“徐家汇”的文化能量

自己的南外滩

租界万花筒

难忘“申报纸”

浮世魅影“月份牌”

“海上”是个文化雅号

县衙乱判杨月楼

郑家木桥“小瘪三”

“40000号”的传奇

“赤脚财神”虞洽卿

墨水瓶风暴

《苏报》的呐喊

新时尚的摇篮

“关老爷”拍案会审公堂

辛亥革命的转机

上海阿嫒不简单

自说自话“独脚戏”

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他从上海起步

时尚源头说“霞飞”

礼拜六的蝴蝶梦

竹枝词里唱“公司”

流行罗素式婚姻

金融圈里奇人奇货

助产“新天地”

大浪淘沙浮沉录

虹口是条潜龙

工人扛枪权力大

历史急转弯

感性与性感的洋场

黑道也风雅

一枕江湾梦

洋场“三大文妖”

阴错阳差的闹剧

“一·二八”军民抗战

梅亭的纪念

小市民之海

“七君子”仗义执言

血泊中的反击

耻辱的记忆

如此收回租界

色戒英雌郑苹如

海派摩登女郎

她三进三出上海滩

浦江上的诺亚方舟

被遗忘的孤岛

孤岛悲壮英雄

在黑暗中坚守

强龙不压地头蛇

请愿血洒下关

气数差不多了

换了人间

试读章节

意大利的比萨小镇闻名遐迩,除了风味美食“意大利馅饼”,还有1372年完工的“比萨斜塔”。

那座白色云石建造的塔楼,向东南倾斜5.5度,偏离地基2.3米,六百多年来倾而不倒,成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吸引了各国无数游客前往观光。

殊不知,早于意大利斜塔三百年前,松江县里的“云间九峰”第八峰天马山上,有个佛寺也建造了一座七层宝塔,后人发现,它向东南倾斜6.52度,偏离地基2.27米,比比萨斜塔足足多倾斜了1度,近千年的风云变幻,它阅尽人间沧桑,至今还默默地斜立在那里,与世无争。

天马山古称干山,春秋时吴国干将就隐居此山铸剑而得名。因为山势险峻,东西蜿蜒展开,仰望山脊起伏,颇像一匹骏马在空中飞奔,所以,人们叫它“天马山”。

天马山是“松郡九峰”十几座山里,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山,很早以前就是佛教圣地,山上藏着许多梵宫寺院,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就有许多香客上山进庙祈愿,附近老百姓又将“天马山”叫做“烧香山”。

天马山上有一座圆智教寺,这是山上所有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建造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香火盛旺,人气很高。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修建圆智教寺时,在寺庙后面建造了一座19米高的砖木结构宝塔,名日“宝光护珠塔”。

据说,“宝光护珠塔”里面珍藏着高僧留下的五色舍利子,时常在夜晚散发幽光,民间就开始流传许多神秘的故事。

附近有些人动了歪脑筋,他们以为舍利子是镇塔之宝,肯定藏在宝塔下面,就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铁锹潜入寺庙后院,挖掘塔基的砖石,想盗取几颗舍利子。

其实,按照江南寺院造塔的结构特点,珍藏舍利子、珍贵经卷的银盒子通常供奉在宝塔顶部的“天宫”里,密封保存的。那些偷盗的人舍利子没有找到,却破坏了塔基,使塔身朝东南倾斜了起来。

“宝光护珠塔”的东南20米处,有一棵银杏,这是一棵参天古树,茂盛的分枝朝西扑抱着宝塔,当地的老人都说,这是山神之手的呵护。银杏粗壮的躯干下,伸展出的那些道劲有力的根枝,真像几只巨大的龙爪,紧紧地扣住宝塔的根基,从而展示出宝塔“斜而不倒”的千年奇观。

清康熙年间,有人做佛事燃放爆竹,不慎将火星溅入“宝光护珠塔”里,引起了火灾,烧毁了外廊和塔心的扶梯、楼板,腰檐平座也相继坍塌,只剩下了砖砌的塔身。

老百姓以为灾后的宝塔还有宝贝,蜂拥而来拆砖觅宝,指望能在砖缝里面发现钱币,塔身的一角蚀落大半。

杭州的“雷峰塔”被老百姓挖砖挖的倒掉了,鲁迅先生讲它“活该”,因为它是一座镇压的塔,法海和尚多事,不准白娘子与许仙恋爱结婚,将她压在塔下面。“护珠塔”到底没有倒掉,因是传说的故事不一样吧,珍藏着佛性,何况还有龙爪护佑。

天马山和其他“松郡九峰”是上海的发祥地,藏掖着许多“原生态”的遗迹,留驻着历代文人隐士的遗踪。

天马山最高,海拔98.2米;

厍公山最小,传说秦朝时,亢桑子隐居山中;

余山最壮观,分东余山、西佘山,山上产笋,笋有兰香,翠竹幽篁,还有个“兰笋山”的美丽名字。山上的圣母大教堂被罗马教廷敕封为仅次于它的“乙等大殿”,1871年5月,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初建时,有教徒来佘山朝拜,可赦免灵魂所有罪恶的“全大赦”规定,留下了“余山五月朝圣”的习俗……

P32-33

序言

故事,过去的事情。

没有文字的时候,口口相传,传成神话,传成史诗;有了文字,代代相接,接成春秋,接成历史。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小和尚要老和尚讲故事。老和尚就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小和尚要老和尚讲故事。老和尚就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上海故事是上海人的文化基因,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海派文化一代代地复制自己、优化自己而成熟起来,城市却因为方言的式微而开始失忆。寻找过去,可以发现今天,才能拥有未来……

也许记得百年上海,但忘却了数千年的华亭、茸城;

也许记得十里洋场,但忘却了南京路上游弋的鲸鱼、海鲨;

也许记得黄浦江母亲河,但忘却了她曾是上海的继娘;

也许记得摩登的租界,但忘却了老城厢里繁华的乔家浜;

也许记得武昌起义,但忘却了在上海的转机;

也许记得国共相争,但忘却了难兄难弟同饮一江水;

还有“申”、“沪”以外的许多别名、还有横浦与黄浦的误会、还有上海与下海的典故、还有四千年的泡饭情结、还有静安、徐汇、虹口、闸北、金山、闵行、崇明等名称的来源……

上海故事里藏着掖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根系,一个城市的市民对根的崇敬,标志着自身开始成熟,迈步走向壮大。在21世纪的时代潮流和全球化的澎湃浪潮中,只要牢牢地抓住根,就不会被狂风巨浪冲走、吞没,就不会迷失大方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