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鉴图说》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明神宗朱钧编撰的执政教科书。书中选取了历史上可供鉴的明君人为事、治家治国和昏君荒淫奢侈、误民国的故事,每则故事后还附有讲评解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书虽为帝王读书而编写,但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其中许多理论和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对于今天依然有着其独到的指导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帝鉴图说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作者 | (明)张居正//吕调阳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帝鉴图说》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明神宗朱钧编撰的执政教科书。书中选取了历史上可供鉴的明君人为事、治家治国和昏君荒淫奢侈、误民国的故事,每则故事后还附有讲评解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书虽为帝王读书而编写,但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其中许多理论和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对于今天依然有着其独到的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帝鉴图说》是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为年仅十岁的神宗皇帝编撰的,讲述帝国治盛衰亡道理的教科书。 唐太宗曾有“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之语,《帝鉴图说》的书名就是由此而来,意为以古代帝王言行与国家兴亡的故事为例,述说治国之道。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历代明君励精图治以至国家兴盛的史实;下篇“狂愚覆辙”列举历代帝王倒行逆施导致社稷倾覆的例子,两者对比鲜明,张居正更配以独特精到的评论,清晰透彻地诠释出帝王之道。 由于《帝鉴图说》是编撰给年幼的皇帝来阅读的,所以除了语言简洁明了之外,还为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均为明代的木刻版画,简练清晰,古朴却有几分童趣,寓教于乐之余,更给人亲切之感。因此在书成之后,《帝鉴图说》俨然成为帝王家的教子启蒙读物。很多帝王甚至在成年之后还一直翻看此书,以反复告诫自己要像古代圣贤君主那样体恤百姓,任用贤能,克勤克俭。这本《帝鉴图说》也因此而被称为“古代帝王的枕边书”。 目录 圣哲芳规 任贤图治(唐尧帝) 谏鼓谤木(唐尧帝) 孝德升闻(虞舜帝) 揭器求言(夏禹王) 下车泣罪(夏禹王) 戒酒防微(夏禹王) 解网施仁(商汤王) 桑林祷雨(商汤王) 德灭祥桑(商中宗) 梦赉良弼(商高宗) 泽及枯骨(周文王) 丹书受戒(周武王) 感谏勤政(周宣王) 入关约法(汉高祖) 任用三杰(汉高祖) 过鲁祀圣(汉高祖) 却千里马(汉文帝) 止辇受言(汉文帝) 纳谏赐金(汉文帝) 不用利口(汉文帝) 露台惜费(汉文帝) 遣幸谢相(汉文帝) 屈尊劳将(汉文帝) 蒲轮征贤(汉武帝) 明辨诈书(汉昭帝) 褒奖守令(汉宣帝) 诏儒讲经(汉宣帝) 葺槛旌直(汉成帝) 宾礼故人(汉光武帝) 拒关赐布(汉光武帝) 夜分讲经(汉光武帝) 赏强项令(汉光武帝) 临雍拜老(汉明帝) 爱惜郎官(汉明帝) 君臣鱼水(蜀汉昭烈帝) 焚裘示俭(晋武帝) 留衲戒奢(宋高祖) 弘文开馆(唐太宗) 上书贴壁(唐太宗) 纳箴赐帛(唐太宗) 纵鹊毁巢(唐太宗) 敬贤怀鹞(唐太宗) 览图禁杖(唐太宗) 主明臣直(唐太宗) 纵囚归狱(唐太宗) 望陵毁观(唐太宗) 撤殿营居(唐太宗) 面斥佞臣(唐太宗) 剪须和药(唐太宗) 遇物教储(唐太宗) 遣归方士(唐高宗) 焚锦销金(唐玄宗) 委任贤相(唐玄宗) 兄弟友爱(唐玄宗) 召试县令(唐玄宗) 听谏散乌(唐玄宗) 啖饼惜福(唐肃宗) 烧梨联句(唐肃宗) 不受贡献(唐宪宗) 遣使赈恤(唐宪宗) 延英忘倦(唐宪宗) 淮蔡成功(唐宪宗) 论字知谏(唐穆宗) 屏书政要(唐宣宗) 焚香读疏(唐宣宗) 敬受母教(宋太祖) 解裘赐将(宋太祖) 碎七宝器(宋太祖) 受言书屏(宋太祖) 戒主衣翠(宋太祖) 竟日观书(宋太宗) 引衣容直(宋太宗) 改容听讲(宋仁宗) 受无逸图(宋仁宗) 不喜珠饰(宋仁宗) 纳谏遣女(宋仁宗) 天章召见(宋仁宗) 夜止烧羊(宋仁宗) 后苑观麦(宋仁宗) 轸念流民(宋神宗) 烛送词臣(宋哲宗) 狂愚覆辙 游畋失位(夏太康) 脯林酒池(夏桀王) 革囊射天(商武乙) 妲己害政(商纣王) 八骏巡游(周穆王) 戏举烽火(周幽王) 遣使求仙(秦始皇) 坑儒焚书(秦始皇) 大营宫室(秦始皇) 女巫出入(汉武帝) 五侯擅权(汉成帝) 市里征行(汉成帝) 宠昵飞燕(汉成帝) 嬖佞戮贤(汉哀帝) 十侍乱政(汉桓帝) 西邸鬻爵(汉灵帝) 列肆后宫(汉灵帝) 芳林营建(魏明帝) 羊车游宴(晋武帝) 笑祖俭德(宋孝武帝) 金莲布地(齐废帝) 舍身佛寺(梁武帝) 纵酒妄杀(齐文宣帝) 华林纵逸(齐后主) 玉树新声(陈后主) 剪彩为花(隋炀帝) 游幸江都(隋炀帝) 斜封除官(唐中宗) 观灯市里(唐中宗) 宠幸番将(唐玄宗) 敛财侈费(唐玄宗) 便殿击球(唐敬宗) 宠信伶人(后唐庄宗) 上清道会(宋徽宗) 应奉花石(宋徽宗) 任用六贼(宋徽宗) 试读章节 任贤图治 解说 《唐史》上记:唐尧在位时,任用贤臣,和他们共同商量治国的大事。那时候被任用的贤臣有羲、和两姓的兄弟各二人。唐尧帝让他们四个人向民众传授农事时节。命羲仲居住在东方叫做“蜗夷”的地方,管理春季播种的事情;命羲叔居住在南方叫做“交趾”的地方,管理夏季耕耘除草的事情;命和仲居住在西方叫做“昧谷”的地方,管理秋收的事情;命和叔居住在北方叫做“幽都”的地方,管理冬季收藏农作物的事情。 唐尧还访问四方各地的部落首领,让他们推荐可以任用的贤人,四方首领都推荐舜为尧的助手。那时,天下有贤德的人才都聚集在朝廷上,各方面的官员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帝尧不费很大的力气,而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天下就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大凡治理国家,可以由一个人主持,但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由这个人亲自管理。帝尧虽然有后世君主难以企及的圣明,但还得依靠贤臣才能取得天下大治的成功。《尚书》中说“股肱惟人,良臣惟圣”,即有了腿、臂才可以说是人,有了众多贤才良臣才可以说是圣明之君。这两句话的意思与帝尧治国的方法是相同的。 虞舜继位后,他也效法帝尧,设立了九官十二牧等行政官职,任用贤才,出现了太平盛世。于是,为了记载这太平盛世,舜和各位大臣作了这样一首歌:“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因此,被古今称道的唐尧虞舜垂衣裳而天下大治,就是任用贤臣的结果。 谏鼓谤木 解说 《唐史》上记:唐尧帝在位的时候,能够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但他还时常担心自己在管理国家方面有所偏误,而人们又不敢当面进谏。于是,他在宫门外,特地安放一面大鼓,凡是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就击鼓求见,目的是让天下的人都能说出他们想要说出的话。帝尧又唯恐有过失的时候人们在背后讥讽、议论,而自己反而不能听到,他又在宫门外,特地安置一块木板,让人们把他的过失书写在这个木板上,目的是使天下的人都可以批评他的过失。 像唐尧帝这样圣明的人,他的行为处事都是尽善尽美、没有可以进谏和批评之处的,但唐尧帝仍然殷切诚恳地广开言路、征求意见,以询问自己的过错为重要任务,正因为如此,唐尧帝在位时民情没有被阻隔,而君德日益光大。 然而要效法唐尧帝治国的方法,并非一定要置鼓立木,仅仅模仿他的形式。只要能够接受当面直言的劝谏,而不加谴责,并且能够对言之有理的人及时给予奖赏,那么天天都能听到好的意见和善言,便可在稳定与太平之中治理国家了。 孝德升闻 解说 《虞史》上记:虞舜的父亲是一个瞎子,舜的母亲去世后,瞎父又娶了后妻,生的儿子叫象。瞎父愚顽而不懂道理,舜的继母更是嚣恶不贤,弟弟象又骄横凶狠。三个人总想杀害舜,舜知道了,就想办法躲开。舜最终也不愿埋怨父母,对他们还是十分孝顺,时间长了,感动了他们,全家又很和睦。舜的父亲看到他这么尽孝道,也就渐渐信任和喜欢他了。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舜为孝子。 时逢帝尧正寻找贤人来接替自己的帝位,于是群臣便把舜推荐给帝尧。帝尧以为,舜善于处理父母兄弟关系,是个圣人,但是不知道他是否也能正确处理好夫妻关系。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舜做妻子。舜能用德行教化他的两个妻子,对老人也十分孝敬。最后,帝尧终于把帝位传给了舜。 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把孝行当做自己为人的根本。然而,如果父母慈爱,子女做到孝顺并不是件难事,唯独像虞舜那样,父母对他并不慈爱,而虞舜最终能够感化他们,才能够被当时的人认为是难以做到的,并且被万世之后的人称赞为最大的孝子。 揭器求言 解说 《夏史》上记:大禹即位以后,担心自己在道义方面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办理政务有不妥当的地方,或者有应该担忧而不知道的,或者有民间的诉讼官司久久没有处理的,而天下的百姓没有办法说出自己的意见。于是在宫门外悬挂了五件乐器:钟、鼓、磬、铎、鼗,并且对百姓宣布说:“有来告知我道理的,就击鼓;有来告诉我义礼的,就撞钟;有来向我报告事情的,就振铎;有来向我诉说忧愁的,就敲磬;有来打官司的,就摇鼗。” 禹在宫廷里,听到哪一种乐器响起,就知道是提哪方面意见的人来了。于是,就命令他进来,听他说出他要说的话。大禹是个大圣人,智商本来就超过常人,反而能够如此体察民情,这样,天下的事务哪有一件是他不知道的?四方的民情哪里还有一丝一毫的堵塞蒙蔽呢?这就是大禹的智慧所达到的大治天下,从而实现了夏朝基业的兴盛。 下车泣罪 解说 《夏史》上记:大禹到诸侯国巡查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队囚犯,心中不忍,就下车问他们犯罪的原因,并随即伤心落泪。左右随从问:“这些犯罪的人,所做的事情不符合道理,应当受到惩罚。您为什么反而对他们感到痛惜呢?”大禹说:“我想到尧舜在位的时候,能够用道德教化百姓,天下的百姓都体谅君主的内心,安分守己,不触犯刑法;现在我作为国君,不能用道德教化百姓,百姓每人都想着做着自己心里的事,故有悖于国家道理之处,才走向犯罪。犯罪的虽是百姓,其根本在于我的过错,没有以道德教化百姓,以至于此。所以,我伤心落泪,不是为了那些犯人服刑,而是痛惜我的道德教化远远比不上尧舜呀!” 大禹不认为罪人可恶,而以自己的德行不到而自我伤心到这种程度,所以大禹能够增强德化,以至于没有人犯罪。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P3-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