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的前一天,突如其来、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降临福建省建瓯市,——四千多名学子无法正常参加高考。教育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实事求是地批准建瓯高考延期的申请,七天后启用B卷开考。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由此演绎……
作为见证人和参与者的南强先生,受文学和教育工作者双重责任驱使。在第一时间撰写了洋洋数万言的《一切为了考生》的报告文学,用翔实的资料、生动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这场牵动千家万户神经,倍受中央、地方各界关注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切为了考生(建瓯延期高考纪实)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南强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06年高考的前一天,突如其来、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降临福建省建瓯市,——四千多名学子无法正常参加高考。教育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实事求是地批准建瓯高考延期的申请,七天后启用B卷开考。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由此演绎…… 作为见证人和参与者的南强先生,受文学和教育工作者双重责任驱使。在第一时间撰写了洋洋数万言的《一切为了考生》的报告文学,用翔实的资料、生动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这场牵动千家万户神经,倍受中央、地方各界关注的故事。 内容推荐 2006年6月初,建瓯市遭受五十年一遇洪水的袭击,四千多名考生高考受阻,为了确保考生的生命安全,建瓯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延期高考的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因自然灾害高考延期,国家总理温家宝批示:做好建瓯延期高考的各项准备工作。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注下,建瓯市委、市政府组织一切力量作好灾后复考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考生复考的万无一失。七天后,四千多名考生采用B卷顺利地完成高考。 《一切为了考生》,正是围绕这一突发的洪灾所展开的一场党和政府如何在危难时刻领导人民群众抗灾的英雄行为,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和精神。在这场一切为了考生的搏斗中,全书所描述的人物,从省长、市委书记、市长到教师、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武警和公安官兵,构成一个英雄的群体,个个事迹突出,形象鲜明。 目录 应试的不仅仅是孩子 梦想,千年的延续 赶考,赶快进城 今夜,无人入眠 用手,也要挖出通道 狂奔,负重狂奔 古城,在洪流中呻吟 110,快快来 跋涉,积水的小巷 冲锋舟,撞向电杆 高考延期,争分夺秒 赞歌,唱给老师 感谢你,人民子弟兵 细节,成功的关键 B卷,五个一样 考场,笔沙沙响 阳光,铺满前程路 建瓯因灾延期高考成功的意义 试读章节 就在东峰镇与市里通讯中断后不久,保密员杨建强、游思忠、李昌荣、张建飞四人,在教育党工委副书记叶益冬率领下,在武警官兵护送下,开始了往东峰运送考卷的艰难路程。 原定是凌晨2点出发的,因为调用的两艘武警冲锋舟,在前往教育局保密室的途中,多次被栏杆和漂流物阻拦,一个多小时后才到达教育局。此时周围仍有两米多深的水,冲锋舟无法驶进机关大院楼梯口,只好停在大门口。 七中考点所需的考卷一共分成四大袋,为了预防洪水浸泡,市教育局局长陈雄和谢永煊亲自动手,严严实实地包了四层塑料布,再装进大编织袋,每一袋约有二十公斤重。因为保密室在五楼,于是先将考卷搬到二楼靠近大门的窗口,再从窗台送出去。 临行前,陈雄拿了几盒牛奶,还有一小袋蛋糕过来,让送卷人员吃了再走。原来牛奶蛋糕是当晚局里同志分给陈雄和郑用清两人的晚餐。他俩吃了一点,后来考虑到后面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便留了一部分以防万一。此时正好发挥作用。 送卷人员接过牛奶、点心,心中十分感动。说实话,他们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这些东西虽然只够塞塞牙缝,但在这样的时刻,这些食物就显得百倍珍贵。 他们迅速分吃了东西,披上雨衣,立即在黑暗中继续工作。 从二楼窗台到冲锋舟上,垂直高度将近2米。为了保证运卷人员的安全,两名驾舟武警二话不说,抓住墙壁,用肩膀做梯子。窗内的人,先将四袋考卷递给武警战士,然后叶益冬带头,运卷员一个接一个,扶着人梯滑到艇上。 在这期间,冲锋舟不断地摇晃着,武警战士费了好大劲,才勉强稳住冲锋舟。折腾了将近半个小时,终于,所有考卷和送卷人员,包括一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都上了冲锋舟。此时雨仍然很大,伸手不见五指,只好用手电筒照着,慢慢地朝东峰方向驶去。一路上驾驶冲锋舟的武警非常小心,担心水中的电线和漂流物,一点也不敢大意。不巧,驶了一段后,还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是有一段人行道铁栅栏,被水冲到路中间,挡住了去路。武警班长一跳下去,水就淹到了脖子。试着搬栅栏,一个人搬不动,于是又两个武警跳了下去,拉的拉,推的推,忙乎了好一会儿,才将那段栅栏搬开,冲锋舟重新突突着继续前进。 半个小时后,冲锋舟驶出了水淹区,到达都御坪高地。副市长陈道华早带着一辆警车和一辆军用大卡车在那里等着了。运卷人员抱着考卷,坐上警车。武警战士抬着冲锋舟,坐上卡车。大家沿着高处一条无水的小路,驶往城外。到了一座加油站附近,路面被水淹没。警车因为底盘低,无法过去。于是军用卡车先过,而后武警战士将车上的冲锋舟抬下,再回过头来将警车抬上军用卡车。运过水淹地段再继续往前。 转过一道弯后,前面就是城外的东安口了。此处一边是陡峭的大山,一边是富屯溪和东安溪的交汇口,交汇处地势低平,有一条公路桥连接前往东峰的大路。此时,眼前除了附近的大山黑影,全是一片汪洋,只能勉强分辨出几根电杆的尖头。洪水呼啸着,声势吓人。遇见这种情况,所有的人情不自禁打了个冷战。 但是,只要考卷没送到,就必须继续往前冲!武警们七手八脚,从军卡上卸下冲锋舟,推到水里。然后开始运送考卷和送卷人员。面对险情也不知能不能安全渡过,武警队长决定自己试航一下。此时天已蒙蒙亮,只见冲锋舟在洪水中如同一叶飘零,一下就冲出去老远,艇上的武警们集中全力,迎着洪浪奋勇前进。在许多人的提心吊胆中,终于转了个来回。 “水很急,很费劲,不过,还能过!” 为了保证安全,决定一批只送两个人,四个送卷人员与考卷一起分两批过去。杨建强回忆这段经过时,仍然心有余悸。 雨下个不停,水浪不断地打进艇里。艇上三名武警,一个掌舵,一个指挥,一个不停地舀出舱里的积水。艇摇晃得非常厉害,开足了马力,还是前进得很慢,有好几次,艇都好像要翻倒了,指挥员声音都吼哑了。大家虽然穿着雨衣,一身早湿透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抱住考卷。 也不知过了多久,所有的考卷和4位送卷人员,总算有惊无险地渡过了东安口,此时天色已亮,洪水依然很大,军用卡车根本无法再开过来,东峰方向的接应人员又不见踪影。手机联系,却又没有信号。看看时间,已经6点,距开考时间只有三个小时了。而止匕去七中考点还有二十多公里。还不知前面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也要完成送卷任务。确保在开考前一小时将考卷送到。杨建强他们四人咬了咬牙,决定不顾一切,步行前进。 因为时间紧迫,杨建强他们不再等待后续人员,背起考卷袋就往前跑。说“跑”,可是一点不假。杨建强事后告诉我,也不知那天哪来的那么大力气。背着20公斤的考卷袋,几乎是一路狂奔,如同百米冲刺!其实大家头脑里也没想什么,只觉得时间紧迫,自然而然就跑了起来。半路上,他腿上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摔倒,站稳后踉跄着继续往前跑。第二天才发现,小腿胫骨碰出了一大块青肿。 可惜的是,才跑了一公里多,前面公路上就出现一块大塌方,整个路面堆了几米高的泥石流,上面还有横七竖八的树木。要爬过去,几乎没有可能。而就在这时候,肩膀上的考卷袋突然变得非常沉重,背带勒在肩上,火辣辣地痛,腿肚子也开始发抖起来,浑身开始冒虚汗,几乎站立不稳了……P41-46 序言 应试的不仅仅是孩子 暴雨肆虐,天河倾倒,福建闽北又一次遭遇灭顶之灾。与往年抗灾不同,2006夏季这场洪水给古城建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四千多名学子无法正常参加高考。教育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实事求是地批准建瓯高考延期的申请,七天后启用B卷开考。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史上第一次县级区域延期高考。 作为见证人和参与者的南强先生,受文学和教育工作者双重责任驱使。在第一时间撰写了洋洋数万言的《一切为了考生》的报告文学,用翔实的资料、生动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这场牵动千家万户神经,倍受中央、地方各界关注的故事。 读罢全书,掩卷长思,总觉得和莘莘学子一起赶考的还有我们。 这份天地试卷,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检验;是对如何理解并实践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审视。勿庸讳言,过去我们曾为固守一个概念,执着于一个决定,疾风劲草、沧海横流,忽略了人的权利、尊严,甚至漠视生命。这次洪水突袭,市中心街道距地面水深三米,五个考点三处水漫金山。险要时刻,就连竹排、冲锋舟也无法运送考卷,数千考生不可能按时赶到考场……这些人们无法预见的灾难性的画面我们久久地挥之不去。与此同时,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以及驻军武警部队鼎力协作。直到顺利保证了建瓯的延期高考。这一幕幕都让人们在不同角度望见了高高飘扬在建瓯上空的人本主义大旗。 过去我们有些人总把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视人性问题为禁区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实际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误解和背离。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伊始就是出于对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的考虑,马克思主义自诞生第一天起就把人的解放作为最高目标。他们不止一次宣布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一学说考察人类历史发展有两大基本尺度,即生产力发展尺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尺度。后者是前者的主旨和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最为本质核心的命题也在这里。有人把马克思比喻为“当代的普罗米修斯”,意为“窃”思想之火给人类。一位德国哲学家则说,普氏唯一“罪过”就是对人类怀有无比深情的爱。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理论的核心和实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这一高度看建瓯延期高考顺利完成,与其说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者的指挥、各方配合的成果,毋宁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人本主义在这场与自然搏斗的考试中圆满胜出。从省领导深入食堂和学生共进晚餐,市委书记凌晨到考点涉水观测。以及村干部上路接考生回家的一系列镜头中。我们看到了阳光穿过风雨驱散阴霾照亮人们心灵每个角落:看到了抗灾的人们在苍茫的水天之间奋力写好一个大大的“人”字。“精神”是人类文明之花,而人本主义则是其中最为瑰丽的一朵。我想,南强先生作品的主题和价值就在这里。 参加建瓯风雨考试的还有我们的文学艺术。一个时期来,我们不少作家不是徜徉于历史天空热衷于帝王将相的霸王伟业,就是痴迷于象牙塔里抚琴把酒浅酌低唱;不是为先锋现代踏浪而歌。就是因自我怜爱闻鸡起舞。这似乎是对过去文学艺术直接诠释政治的矫枉过正,但确实,今天那种惊世、警世、醒世、劝世的作品有如凤毛麟角。对应经济多元化交往的国际化,文学艺术“异彩纷呈”无可厚非,但作家和作品不能轻视人文的旗帜。批评家王彬彬说得好,“什么是一个文学创作者的情怀呢?这表现为对人间苦难的敏感,对时代的人性状况的关注,对人应该怎样生活才更合理的探求,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问。一个创作者。一个艺术家的情怀,意味着对人类生存的一些最深层也最基本的问题的关心。”是的,文学毕竟是人学,作品本应具有社会功能。当灾难袭来,当人性悲欢跌宕之时,文学艺术不应失言,作家不应缺位,否则作家的灵魂将得不到安宁。 南强先生的作品也有弦歌山川风月、把玩古币奇缘和品赏岩茶神韵,但他笔下更多的是莽莽苍苍的万木林、处在深刻变革中的“农民”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文学艺术要做到同社会生活同步,需要作家拿出足够的勇气和才气。这点,南强先生全部具备。《一切为了考生》一书,宏观布局脉络清晰,全景叙事错落有致,细节描写精确入微,而弥漫在字里行间浓浓的人文关怀则让读者时时不能自己。 人们总是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最大的人性。现在洪水已经退去,高考也已完成,但我认为人性的考试远远没有结束。我总希望南强先生书中的主题能成为全社会的准则和共识,捍卫人的权利、保护人的生命、增进入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也希望更多的体现和谐社会并充满人性的生活事件直接以“原生态”的品质走进文学艺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