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丽贵州/美丽中国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张妙弟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前所未有的高度,紧扣时代的脉搏,认识贵州这个“喀斯特之省”,展现贵州在世界格局中的发展现状,突显贵州在中国大地上的特殊地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担纲顾问,地理专业权威专家组成编委会,展现最新地理学科研究成果,解读贵州的地理魅力和人文风情。

贵州的自然地理状况、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风民俗在这里呈现,优美的文字将它们之中蕴含的自然与历史之美娓娓道来。

专业摄影师的杰作,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情感关注,展示贵州最迷人的美景和魅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文化积淀……在移步换影中呈现。

张妙弟创作的《美丽贵州》是近三十年来关于贵州最权威、最详实、最通俗的地理科普读物。

内容推荐

张妙弟创作的《美丽贵州》是近三十年来关于贵州最权威、最详实、最通俗的地理科普读物。

“天下之山,翠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这里地貌组合复杂:境内山峦纵横,大娄山横亘于北,乌蒙山阻断于西,武陵山绵延于东北,苗岭纵横于中南;群山之中,乌江、南北盘江、清水江、赤水河等大小江河绵延其中。这里是山与水的世界,有闻名于世的黄果树瀑布,有无与伦比的丹霞山,更有峰峦起伏的喀斯特地貌……交织于此的山水奇观,构成了一幅幅恬静的中国水墨画。《美丽贵州》,既为读者提供了贵州最基本的地理概况,又把贵州美丽的城市风光和人文古迹以及贵州独有的特色等一一体现。

目录

印象贵州

 唯尔贵州,地貌崎岖

 山水黔地

 领略别样的山水情缘

 历史沿革

 从古黔地到现代贵州

 多民族共居

 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

 多彩贵州

 公园之省,资源富集

 贵州野生珍禽

自然奇观

 天地之间,山水画卷

 黄果树瀑布

 山峦叠起,多瀑密布 36印象贵州

 唯尔贵州,地貌崎岖

 山水黔地

 领略别样的山水情缘

 历史沿革

 从古黔地到现代贵州

 多民族共居

 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

 多彩贵州

 公园之省,资源富集

 贵州野生珍禽

 自然奇观

 天地之间,山水画卷

 黄果树瀑布

 山峦叠起,多瀑密布

 黔灵公园

 贵在城中,美在自然

 荔波

 镶嵌在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天台山

 云从此处来

 北盘江

 波澜壮阔的水墨画

 梵净山

 十亿年前的魔幻雕塑

 万峰林

 形态万千,天下奇观

 织金洞

 岩溶洞穴博物馆

 贵州施秉喀斯特:全球唯一的不可比拟的自然美

文明奇迹

 穿越时空述黔世今生

 榕江苗王庙

 苗族天下独一庙

 占里

 生态平衡第一村

 天龙屯堡

 时光更迭,明风依旧

 红崖天书

 古趣盎然,扑朔迷离

 三朝桥

 不可复制的桥梁史书

 遵义会址

 历史的转折,革命的见证

 二十四道拐

 山脉上的奇迹之路

风土人情

 青山绿水民族风

 苗族姊妹节

 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

 布依婚恋

 羞赠茶,喜浪哨,倾真情

 三穗敬桥节

 寨头接龙敬桥祈吉祥

 苗族翻鼓节

 流年分两段,不误娱乐和农忙

 芦笙舞

 芦笙齐鸣的侗族夜宴

 彝族火把节

 追求幸福的盛宴

 施秉玩水龙

 泼水狂欢,国泰民安

 黔剧

 听着扬琴把歌唱

民族崇拜

 一花一世界,一族一图腾

 苗族

 蝴蝶妈妈源于枫树

 布依族

 宗生族茂,楠竹有灵

 土家族

 白虎当堂坐,无祸亦无灾

 白裤瑶族

 做衣缝“米”字,蜘蛛佑平安

特色聚焦

 边远之远,贵有珍奇

 大方漆器

 润泽生辉的精致贡品

 牙舟陶器

 爬坡窑烧制,浮雕现玲珑

 玉屏箫笛

 音韵清越,知音共鸣

 苗绣

 绣艺绝伦,绣品璀璨

 贵州蜡染

 既染去蜡,冰纹妙绝

 贵州银饰

 别出心裁的民族崇拜符号

 贵州茅台

 馥郁绵柔的酱香酒鼻祖

 贵州菜:鲜香酸辣的人间美味

 都匀毛尖

 山光水色里的珍奇

 水书

 远古贵族的生活密码

名镇古寨

 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邑沙

 最后的枪手部落

 西江苗寨

 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镇远

 两千多年的湘黔门户

 南龙古寨

 依山傍水,典雅素朴

 青岩古镇

 梦回吹角连营

 石头寨

 布依人的“世外石屋”

 肇兴

 白云深处有人家

 美丽贵州地理名录

试读章节

红崖天书:古趣盎然,扑朔迷离

在贵州腹地有一处神秘的景观,它是一处山崖上的古怪符号,却好像蕴藏着无穷的奥妙,它就是红崖天书。在经历数百年的岁月侵蚀后,红崖天书依然如初,这种神秘更是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格外重视。

扑朔迷离的天书

红崖天书,原名“红岩碑”,又称“红岩石”,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约15千米的晒甲山上。最早关于红崖天书的记载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前后,在《贵州图经新志》载:“红岩山,在永宁州西北八十里。近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钟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世传以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清道光《永宁州志》载:“晒甲山即红岩后一山也,崔巍百丈……俗传武侯南征晒甲于此。”当然,关于红崖天书的记载远不止于此。

红崖天书高约3米,宽约100米,气势恢宏,远远望去岩上红光如火,在万山丛绿映衬下极为醒目。在这壁红崖北面的一隅,数十平方米的峭崖上,有若干形如钟鼎古榴的符号,其布局蹊跷,风格古拙,使人顿感古趣盎然,仿佛时空坠入了远古的过去。

红崖天书其字如画,字画混体,小者如升,大者如斗,非镌非刻,似篆似隶。天书字体古朴,结构奇特,排列看似杂乱无章,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意蕴包含其中,仿佛上古大家谋章布局一般,大有“上侪禹碑,下陋秦石”之势。

红崖天书虽仅有数十字,但从明代弘治年间被人发现至今,一直都有众多学者研究,看法却是五花八门,难以统一和肯定。但人们可否从这些研究资料中,窥探出红崖天书所蕴含的一些道理呢?

在历代学者的研究考订中,红崖天书却显得越发神秘。有研究者认为,红崖天书的神秘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秘鲁纳斯卡地画相媲美。

无法破译的绝世之谜

从红崖天书被发现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500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在研究考订,虽有不少破译之说,但真正具有说服力、能得到众多学者认可的说法却一直没有出现。

最早破译红崖天书的是明代的邵元善,他曾有《咏红岩》诗:“红岩削立一千丈,刻划盘回非一丈。参差时作鼎钟形,腾踯或成飞走象。诸葛曾闻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 谱浑疑尚诅盟。”他认为红崖天书是“诸葛与夷人诅盟的图谱”,这是对红崖天书的第一次破译。从此开始,历代学者专家对红崖天书兴趣大增,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清末,民间兴起了一股猎奇之风。红崖天书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不少文人墨客来此临摹天书以备研究。道光年间,日本领事得丸作藏和当时日本著名的旅行家鸟居龙曾来晒甲山观摩天书,并把摹本带回国展览,并引起强烈回响。此外,法国学者雷相如和费南海尔也来此观摩。

1991年11月,江南造船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林国恩对外发布了他的观点。他认为,红崖天书是建文帝逃到贵州用变体文字所写的讨伐朱棣的檄文。他破译的天书具体为:“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杀戮尸横,罄竹难书。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之地。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凤凰(御制)。”据史料记载,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确实逃往贵州避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国恩破译说的可信度。

1995年3月18日,贵州安顺地区曾对外宣布:“悬赏百万元,破译红岩碑。无论哪省哪国人士,只要能全文翻译红岩碑,并获得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可,就将获得安顺地区行署的百万奖励。”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众多学者专家纷纷加入破译行列。

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一种说法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红崖天书好像成了一个无解之谜,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专家投身于其中。P80-81

序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广大的国家之一。在这广袤的版图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壮的高原,辽阔的盆地,坦荡的平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同时还有宽广的近海海域和大陆架。

我国的国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纵跨纬度49度多。西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横跨经度62度,东西两端时差达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却刚刚迎来黎明的曙光;当北国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南海诸岛依然是郁郁葱葱、蓝天白云的夏日。广阔的国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华民族,时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变化中的万千景象。

我国的地貌格局错综复杂,西高东低的阶梯分布是其宏观大势和主要特征。有着“地球之巅”和“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躯横亘在祖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一级阶梯。自北而南横卧其上的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和西缘的喀喇昆仑山两大山脉之中。从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起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地貌单元的镶嵌分布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这些高原和盆地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二级阶梯。此外,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以东,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的东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这些平原和丘陵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三级阶梯。

广袤的国土,独特的地理位置,错综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等,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因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变化,分布着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纬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依次呈现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等的变化。自东南而西北,受东亚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降水分布呈现出十分强烈的规律性,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等经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也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变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度和所处地理基带的不同,自然景观还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

阶梯式逐级下降的地势,还决定着我国主要河流由西而东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动地描绘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顺阶而下的奔腾气势。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也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横断山脉奔流进入第二阶梯后,又切穿了巫山山脉,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长江三峡。尔后,像一条驯服的巨龙,缓缓地流过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才注入蔚蓝的东海。

雪峰皑皑,群山巍峨,高原雄壮,盆地辽阔,丘陵起伏,平原坦荡,戈壁浩瀚,沙漠似海,森林寂静,草原葱郁,河川蜿蜒,峡谷幽深,湖泊晶莹,海域蔚蓝,景观殊异,美不胜收。大自然的恩赐,让中华民族拥有了如此多样的大好河山。

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远古祖先活跃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之上。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处,包括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除青藏高原外,这些遗址几乎遍布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

随着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以秦岭一淮河为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至辽河上游的广大地区之间,“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渐趋定型,其他地区或处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游牧经济过渡,或仍处在采集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因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也更多。

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形成和5000年文明史的开创,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之上挥洒着勤劳与智慧,真可谓“天人协和,穷极造化”。当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最早在黄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区形成。此后,华夏族不断与周边地域其他民族进行长期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由数十个民族构成且活动地域仍存在差异的多民族共同体——一中华民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创造了博大精深、延续5000年之久、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保存了不计其数、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众多的从世界级到国家级再到省市级的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区,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不计其数的和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历历可见者为数众多,琳琅满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达38项,居世界第一。

山河壮丽、文化璀璨。而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则是“穷极造化”的现代表现,是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美丽中国”丛书,是中国地理学会组织数十名地理学家策划,并编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游类普及读物。该丛书旨在通过通俗而优美的语言、流畅而精致的笔触和绚烂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出本已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当代建设成就,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提升我们做中国人的底气。这是我们出版这一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标。

丛书共35册,其中,第1册是全国总册,其余34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分册。丛书内容包括区域印象、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俗风情、著名市镇、现代建设成就、特色资源等。在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力求践行三个原则,一是让读者了解自然与历史、敬畏自然与历史;二是体现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用精选的图片表达出诗般的柔美。

但愿“美丽中国”丛书,能为读者打开一扇认识中国美,并不断探索其真谛的大门。

中国地理学会

“美丽中国”丛书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