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撇捺编著的《历史碎片》内容介绍: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适逢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将于宁夏银川召开,本书编者特将牛撇捺作品依出版或创作时间顺序重新汇辑编目、校勘整理,按主题分类,编为八卷文集,集中展现作者近三十年的创作成果,以飨读者。
牛撇捺编著的《历史碎片》内容介绍:本丛书凡八卷,收录牛撇捺从1986年到2011年间创作的文章1007余篇。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体现作者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历史碎片》是该丛书之一。
劫掠的理由很多,贫穷是最重要的理由。
《隆平集·夏国赵保吉传》记载:“西北少五谷,军兴,粮馈止于大麦、荜豆、青麻子之类。其民则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席鸡子、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
赵保吉即李继迁,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祖父。在贺兰山东麓五十平方公里的西夏陵区,共有九座帝陵,李继迁与李德明的陵墓被编为一号、二号,在最南端。其形制、规模虽比不上三号李元昊陵。但保存却相对完好。
李继迁、李元吴所承袭与经略来的土地,相对于中原,是贫瘠的。其粮食极度匮乏,虽是游牧民族,牛羊似有限,并未以肉类、奶制品类为主食。士兵以大麦和豆类为主食,老百姓则主要吃野菜之类。
一个长于骑射,习惯游牧,不事农耕,不善稼穑的民族,生活如此的窘迫,不向外扩张,不从富有的中原抢夺些粮食布帛之类,如何立国!
毛泽东说过:“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革命者何?“剥夺剥夺者”。虽然中原汉民族并未夺去党项族的土地、马匹、牛羊,甚至妇女,但用一种逻辑推理,你占有了富庶之地,便使别人无法去占;你有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别人便不可能同样拥有,对于别人来说,这也是一种剥夺。党项民族尊奉这样的逻辑。
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农民起义,包括改朝换代成功了的,如刘邦、朱元璋之流;包括折腾出极大响动的,如宋江、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之类;包括一阵风吹过去的,如王小波李顺的起义、方腊起义、西北回民起义之属。要么是官逼民反,要么是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以至于人相食,易子而食,连米糠、树皮、野草都吃不上了,才去造反。对农民军有号召力的口号,大体是“杀尽不平享太平”,“快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均贫富,等贵贱”,“耕者有其田”等等,中国共产党闹革命,贫苦大众奋起响应,吸引他们的,也是“打土豪,分田地”,实现“共产主义”,能过上温饱的生活。
贫穷是革命的催化剂,也是周边少数民族、党项民族侵伐中原的催化剂。假如西夏之地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国家富强,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商,如何富上加富,如何保卫家园,而不是劫掠,抢夺,征战,杀伐。党项人后来拥有了宁夏平原与河西走廊等沃土,情况便好一些。中国古代的圣人说过,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不是贫困所逼,至少西夏的百姓们不会热衷于战争。虽然上层统治者为了王权、为了自己的野心会有许多的盲动,但百姓们是会有克制心的。不巧的是,因为贫穷,西夏国人均自愿地绑到了袭扰中原的战车上。
安定边疆,首要的是让那里的少数民族先富起来。那富,不一定是大款大腕的那种富,但至少要吃饱穿暖手头宽裕。用一个极古老传统又极新颖时髦的词谓之“小康”。P3-4
《牛撇捺文集》凡八卷,收录牛撇捺从1986年到2011年间创作的文章1000余篇。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适逢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将于宁夏银川召开,本书编者特将牛撇捺作品依出版或创作时间顺序重新汇辑编目、校勘整理,按主题分类,编为八卷文集,集中展现作者近三十年的创作成果,以飨读者。
各卷均以初版书名或所收篇名之一作为卷名,个别卷名略有改动。其中,第一卷《民族情怀》、第二卷《中国精神》、第三卷《意识荒草》、第四卷《犹抱琵琶》、第六卷《倒提笏板》为杂文作品;第五卷《历史碎片》为历史散文;第七卷《昨夜西风》收录作者不同时期的随笔散文和诗歌作品,初版各书的前言后记以及为他人所作的序言、书评、文学评论等亦收入本卷;第八卷《文化尊严》收录的是作者各个时期关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专业的学术论文。文集每篇文章均注明最初发表于何时何处或创作时间,全部文章除改正少数印刷舛误,均保持完整原貌。第一卷第二卷中部分文章早年发表或出版时有所删减,本次编入文集时,在作者的帮助下查遗补漏,还原了最初的创作风貌。同时文集也收进了作者近期创作尚未发表的若干作品。
编辑工作,历时一载,犹感各方相助之雅,然编者能力有限,如有阙漏,咎何能辞,恳请作者、读者多加谅解。春风大雅,秋水文章,文化艺术的繁荣复兴未能尽知,然文集问世,幸作者半生的思想结晶之得传。读其书,知其人,书缘起于此。壬辰岁初,编者谨记。
2012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