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牟宗三学术论著集,“中国哲学史论系列”的其中一册。全书共分六章,其内容为象山之“心即理”,象山与朱子之争辩,王学之分化与发展,《致知议辩》疏解,两峰、师泉与王塘南,刘蕺山的慎独之学等。本书不仅将濂溪、横渠、明道贯通起来,从天命“於穆不已”的儒家最根源的智慧、老传统一直贯通到宋明儒的发展,来诠释与判释,是学术研究者值得一读的佳作。
牟宗三先生的三系说(即五峰蕺山系、象山阳明系、伊川朱子系),梳理出五峰之学与蕺山之学的独立意义与两人义理性格的关联性,置为独立于程朱、陆王外的一系,还以之承接北宋前三家的宋明儒嫡系与儒学正宗的地位,这是对五峰蕺山学的极大发扬,完全是牟先生自出手眼的独创,也是本书的一大精彩。
牟先生在完成《心体与性体》之后,相隔十年始写《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他贯通性地疏释了宋明儒学,解决了定性和定位问题,即对宋明儒的内圣心性之学的哲学处理,用牟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是对宋明儒六百年所讲者有一今语学术上更为清楚而明确的定位。
出版前言
序
第一章 象山之“心即理”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年谱各重要阶段之简述
第三节 论学书选录
第四节 语录选录
第二章 象山与朱子之争辩
第一节 象山鹅湖之会诗乃孟子学之表现
——本体论的直贯与认识论的横列
第二节 尊德性与道问学之切义:直贯形态与静涵形态
第三节 朱子方面之心态与反应:《中和旧说》下之伐侗光景
第四节 中和新说之大义
第五节 中和新说后之发展
第六节 朱子对于象山之称赏
第七节 朱子之“诵言以攻之”
第八节 朱子之攻其为禅
第三章 王学之分化与发展
第一节 王学是孟子学
附录:致知疑难
第二节 王学底分派
第四章 《致知议辩》疏解
甲、引言
乙、王龙溪《致知议略》原文
丙、龙溪、双江《致知议辩》:双江难,龙溪答
第一辩 关于先后天、良知即中即和、良知即寂即感,以及现成良知等之论辩
第二辩 关于“乾知”之论辩
第三辩 关于“独知”之论辩
第四辩 关于“几”之论辩
第五辩 关于“不学不虑”之论辩
第六辩 关于“空空”之论辩
第七辩 关于“格物有工夫无工夫”等之论辩
第八辩 关于“误现成良知为告子生之谓性”之论辩
第九辩 馀辩
第五章 两峰、师泉与王塘南
第一节 自双江、念庵横生枝节 后首判谁为王学之嫡传
第二节 刘两峰之“以虚为宗”
第三节 刘师泉之“悟性修命”
第四节 王塘南之“以透性为宗研几为要”
第六章 刘蕺山的慎独之学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引文献以作系统的陈述
附录:
宋明理学的几个问题与牟宗三的通释
——读牟先生《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