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板桥无故事》;《听得见冰吼的小屋》;《莫斯科河的雁影》;《世纪初,在巴黎》;《抱草筐的孩子》;《冰爷》;《过家家》;《伙食勋章》;《斜放的拖鞋》;《一道金光》;《鸡怕鸽破脸》;《包你烦》;《柳木菜墩》;《鲶鱼借碗盘》……《空间感》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最新作品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空间感 |
分类 | |
作者 | 刘心武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杉板桥无故事》;《听得见冰吼的小屋》;《莫斯科河的雁影》;《世纪初,在巴黎》;《抱草筐的孩子》;《冰爷》;《过家家》;《伙食勋章》;《斜放的拖鞋》;《一道金光》;《鸡怕鸽破脸》;《包你烦》;《柳木菜墩》;《鲶鱼借碗盘》……《空间感》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最新作品集。 内容推荐 《空间感》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最新作品集。《空间感》作者回望生活,经由一个个独特的空间、一座座特色鲜明的建筑,展开岁月和国族的变迁。陌上花开一般的亲情、友情,历久弥新的往事、经历,皆有千帆过尽之后的宽容与理解。万千心语同朗月,一种柔韧温暖的力量流淌在字里行间。 目录 不言而喻 宽阔的台阶 蟾宫明星俱乐部 雾锁南岸 祥云飞渡 初识曼哈顿 小中河的月亮 你在东四第几条? 杉板桥无故事 听得见冰吼的小屋 莫斯科河的雁影 世纪初,在巴黎 抱草筐的孩子 冰爷 过家家 伙食勋章 斜放的拖鞋 一道金光 鸡怕鸽破脸 包你烦 柳木菜墩 鲶鱼借碗盘 姊妹跷跷板 小炕笤帚 高放的药匣 多一事 照镜子的保安 八里长桥一道拱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景 不畏年 在飘窗台上看风景 窗的随想 江流石不转 留下一本书 我的村友三儿 的哥青岭 溱潼湿地野为魂 衣裳已施行看尽 悔未陪师赏海棠 幽窗棋罢指犹凉 让三束光照亮心灵 《红莓与白桦》序 赏唐朝人书法作品 送枝玫瑰给自己 试读章节 出台基厂北口,我见到了东长安街,往东看有个牌楼。母亲絮絮地跟我灌输:因为在东边,单是一个,而不是像猪市大街那边的十字路口有四个牌楼,因此叫做单牌楼,同样的牌楼在这条街尽西边还有一个,所以又分别叫做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那地名儿又简化为东单和西单,四牌楼呢,也分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地名则简化为东四和西四……当时我听了完全不往心里去,谁想到四十几年后,母亲播下的种子,竟开花结果,我的一部长篇小说就以《四牌楼》命名。 我感兴趣的是响着特殊铃声的有轨电车。它在马路当中轨道上运行的身影,令我觉得十分庞大,而且神秘。几年后我才有机会坐上它,而且知道那铃声是驾驶员用脚踩出来的。大约十二岁的时候,因为上学放学总乘固定的一路电车,跟一位司机脸熟了,有回车上比较空,停站后,我鼓足勇气,请求那司机让我踩踩铃阀,那司机竟同意了,当我踩出的铃声震响自己耳膜时,形成了我童年时代的一次欢愉高潮。半个多世纪过去,不知那位司机还在世否?一个生命赐予另一个生命欢愉,哪怕是短暂的、琐碎的,也是宇宙间至美至妙的事情! 母亲指着马路对面一座楼,郑重地告诉我:“那是北京饭店。”我望过去,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心里浮出兄姊轻薄的语音:“北京——好得勒儿!”因为在重庆,那时市中心已经有为庆祝抗战胜利建造的“精神堡垒”纪功碑,即一座圆顶的塔形建筑,后来改名叫解放纪念碑,望去觉得非常高大;还有我们路过武汉时,住在江边的武汉海关大楼里,印象里,那座简称“江海关”、顶上有大钟的西洋建筑,也比北京饭店雄伟。 后来海关总署给我们家分配了宿舍,是在东四钱粮胡同的一所颇具规模的四合院里。虽然离开了台基厂,那段初来北京时所留下的空间印象,还是清晰的。特别是,那马路对面,就是王府井,父母带子女逛完王府井,还往往要再走出王府井南口,在北京饭店前面望望,再往东散步,那时候东边的马路分两层,上面高处那条路,曾短暂地叫作过斯大林大街,街上连续有些小洋楼,其中有个小洋楼是家电影院,记得叫作真光电影院,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那里还在放映美国好莱坞的歌舞影片,记得兄姊就带我看过一部,他们觉得很开心,我却在座位上打起瞌睡;最东边接近东单路口的地方,有个剧场,就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走到那个地方,父母就会指点着说:“兰姑姑就在这里头。”所谓兰姑姑,就是孙维世,她是著名的导演,小名叫小兰,只有少数亲友知道这个称谓,我家与孙家算得世交,故父母有此口吻。但那时我对青艺及其剧目的兴趣,不如对那条马路的下面一层来得浓,因为那矮掉一米多的下层,种有一些有趣的灌木,布置着一些太湖石,在其中捉迷藏,一定十分惬意,我和姐姐也曾尝试在那里面嬉戏,却很快被父母制止了。这上下两条马路再靠南,才是东长安街,穿过马路,东单尽东面原是一片很大的旷地,1948年底和1949年初,曾作为临时飞机场,接走了许多不愿留在北平的人士,其中包括胡适。据说胡适匆忙去登飞机,随身只带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残缺的甲戌本的脂砚斋评《石头记》。那乃是历史烟云中的一个细节,谁想到几十年后,其影印本成为我研究《红楼梦》的重要资料。1950年的时候,那个临时飞机场已不复存在,上面搭建了许多临时的棚屋,做各种生意,其中就有几家西餐馆,是父亲的最爱。后来那片地方又演变为东单公园。 我长大成人以后,才知道北京饭店里有若干父兄辈铭心刻骨的生命记忆。父亲随祖父初到北京的那十来年,因为祖父是清朝最后一科的举人,到日本留过学,辛亥后在蒙臧院当佥事,薪酬颇丰,住进净土寺胡同一座原来蒙古贵族的旧居——称作“朴园”——里面,从留下的旧照片上看,堪称是个大宅门,父亲在里面随祖父母很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是,后来政局动荡,先迁到了什刹海畔,祖母去世,再迁到西四南边的缸瓦市——那时祖父续了弦,又生了几个子女,生活质量就下降不少,到1924年,祖父南下广州,参加革命去了,抛下续妻,更抛下了子女,父亲本来常随祖父到北京饭店应一些名流的饭局,而且因为聪慧勤奋,也考取了协和医科大学,现在我还保留着他当时一张西服革履的照片,一派富家子弟、未来名医的模样,但南下的祖父虽然给续妻寄生活费,那后母对父亲却十分苛酷,等于是扫地出门,不仅不管缴纳学费置备必要的学习用品,连饭钱也不给,父亲十分狼狈,为了应付生活,常常以代人考试的方式,挣些风险很大的钱,也曾到祖父那些仍留在北京的朋友那里,请求帮助,但人家只不过给点小钱,或仅是把父亲顺便带到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或北京饭店里的法国餐厅,让他在饭局上忝列末座,当他面说些恭维祖父的话罢了;父亲因为实在缴不起协和医科大学的学费,只得退学,为尽快获得一个牢靠的饭碗计,就去报考了海关,被顺利录取,于是娶了母亲,而且很快生下了大哥。 海关的待遇很好。大哥随父母过上了优裕的生活。多年后大哥跟我说起,小时候,父母曾把他带进北京饭店吃餐,还请了几位好朋友,有那父亲的好朋友就问大哥:“长大了干什么?”大哥伶俐地回答:“当医生。”父亲脸上就现出真切的笑容。父亲未能在协和医科大学完成学业,是他一生的痛。因此他始终期盼子女中有人能代他完成这一夙愿。但是后来我们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大成人,并没有一个成为医生,虽然父亲为我们后来都能自食其力而欣慰,但竞没有一个成为医生,依然是他心底里的隐痛。 北京饭店和协和医学院离得很近。在京城的那片空间里,有着父亲怎样的希冀与失落啊!P4-6 序言 书里有四幅水彩画,可以先翻看。它们不是所谓的“插图”,不是摘取文章中的场景加以“再现”。但这四幅图却又实实在在地与书里的文章血肉相连。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总不免镶嵌在一定的时空中。对时间的敏感,往往大于对空间的敏感。从时间流逝中生发出的喟叹已经很多,但对自身所置身过的空间,有所感悟,而特意从“空间感”的角度诉诸文字,也非常必要。2012年全年,我在《上海文学》杂志开辟了《空间感》的专栏,每期一篇,是纪实性的大散文。这十二篇大散文,构成了这本书的第一辑。我的写作追求,从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长篇小说《钟鼓楼》、短篇小说《5·19长镜头》等就清晰地表明,不魔幻,非惨烈,而是对现实作精微逼真的描绘,倡宽厚,吁温良。如果以美术史上的例子来譬喻,则“野兽派”、“达达主义”等的变形狂放虽新颖别致,却也有“超级现实主义”、“照相现实主义”的另种趣味呈现。我的写作,长篇小说《四牌楼》是“真事隐、假语存”的手法,但那之后,我觉得真事何必定隐?开始钟情于纪实文本,但又不甘心于归附所谓的“报告文学”,于是有《私人照相簿》《树与林同在》的产生,文字与真实的照片交融在一起,试图引出读者深长的思考,这种文本,我让它有小说的特性,即出人物洧情节、设悬念、重细节,比如本书《你在东四第几条?》这篇,当成短篇小说阅读亦可,但里面的所有内容皆为真实存在。 本书第二辑,是一组小小说,是为报纸副刊撰写的。有人对我说:“写这样的小东西是成不了文豪的。”诚然。但人写作为什么一定要以成为文豪为目标?生命的意义可以设定得很伟大,也可以设定得很平凡。我曾写过一篇《给平凡以价值》的文章,在我看来,伟大也可能沦为虚妄,而平凡却可能接近高尚。我知道有不少读者没有时间啃大部头书籍,他们会阅读每天到手的报纸,翻翻副刊,浏览短文。这样的短文写好了,也可以拨动读者心弦。作为一个喜好写作的人,我心中一直有自己的读者存在,我知道他们期待着什么,我要在他们面对现实的焦虑中,和他们相濡以沫。我无力成为一座巍峨的灯塔,却可以点燃一支支亮烛。现在将这一支支亮烛排成方阵,奉献给喜我纳我的读者诸君。 本书第三辑收入的,是以前未收录在书里的一些随笔。我在2012年年底,推出了《刘心武文存》40卷,把从1958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直至2010年底的所有尚能记起找到的文字,全汇聚在了一起,意在供各方有兴趣的人士阅读欣赏、分析研究、批评批判、收藏保存。那么,《文存》所收下限以后的作品呢?出于敝帚自珍,我决定如有机会,也及时单本或汇聚出版。于是2011年出版了《刘心武续红楼梦》,2012年出版了《人生有信》,以前已经收录在书里重组出版的不算,再版的也不算,崭新的,则有漓江出版社推出的《刘心武评点(金瓶梅>》和这一本内容与以前所出的所有书完全不重复的集子《空间感》。为此我要特别感谢漓江出版社对我的厚爱。 于时间敏感,对空间麻木,是一种心智的缺失。愿与读者诸君共勉:在流逝的时间中,能越来越铭心刻骨地回味、体悟那些镶嵌过或正框围住我们生命的空间。 刘心武 2012年底温榆斋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