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令》是“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之一,为中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付秀莹近年来一些重要中短篇小说,既有乡土书写,也有城市叙事,既有对人性的发掘以及对人心的探索,也有对现实的揭示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这个时代的丰富和复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衣令/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付秀莹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衣令》是“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之一,为中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付秀莹近年来一些重要中短篇小说,既有乡土书写,也有城市叙事,既有对人性的发掘以及对人心的探索,也有对现实的揭示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这个时代的丰富和复杂。 内容推荐 付秀莹以对人世的敏感与体贴,把俗世男女的内心敞开,向你轻声诉说他们的怕与爱,他们的慌乱、疼痛与纠结。从容而克制,细腻而锋利,幽微处闪闪发亮的,一定不是满天繁星,而是夜色中的泪光。柔软,湿润,迷离,苍茫,暗藏着风声,时而低语,时而呼啸,是雨后植物蓊郁的气息。世道的坎坷与人心的曲折,甚至,这个世界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都被她一一说破。 淡淡哀愁,满纸云烟。请听这一阕《无衣令》。 目录 当你孤单时 红了樱桃 火车开往C城 旧事了 那雪 你认识何卿卿吗 琴瑟 无衣令 夜妆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醉太平 百叶窗 跋 试读章节 起初,樱桃还不太在意。四年了,这个男人,一直就在她屁股后面,紧紧跟着,好像是她的一个影子。对他,她是胜券在握的。她拿得准他。或冷或热,她可以任意对他。她不怕他掉头而去。那一阵子,樱桃正忙着评职称的事,昏天黑地的,自顾还不暇,对连赞的消失,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待她意识到这个空白的时候,还私心里以为,这不过是这个绞尽脑汁的男人,在束手无策之际,耍的一点小小的花招,或者叫做计谋也好。欲擒故纵,先抑后扬,一弛一张,行的是文武之道。也或者,仅仅是想给她一点颜色,警告一下这个狂妄的小女子,他连赞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樱桃心里冷笑一声。男人,不论他是多大的人物,终究也是男人。而男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小孩子。既是孩子,总脱不了孩子气。跟女人玩这种小计谋,幼稚。樱桃该吃吃,该睡睡,养得粉白脂红。直到很久以后,樱桃才彻底悟过来,这一回,连赞是来真的了。 人这东西,真是奇怪得很。想当初,人家低三下四伏在裙下苦苦哀求的时候,再伟岸的男人,看在眼里,也终究是小的。而如今,当那人真的立起身来,拂袖而去的时候,这原本心意已绝的一方,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竟然在一瞬之间,忽然生出了惜别之心,念起了那人的种种好处。人就是这样的贱。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那一阵子,没有了连赞这个铁杆的骚扰分子,樱桃身旁一下子便清静下来。清静得过了,甚至感到了一丝丝的寂寞,还有失落。仿佛是,原先属于自己的一样首饰,天天戴在身上,喜欢呢,倒也说不上。只是习惯了,像是习惯那一点被体温焐热的薄薄的凉意。忽然间弄丢了,便觉得空落落的,每每情不自禁地去摸索一下,却都扑了空。便更惘然了。 窗台上的花瓶里,插着一束玫瑰,早已经枯萎了,却还保留着新鲜时的姿态。红的花瓣变成了黑色,一碰便纷纷落下来,映衬着枯枝,竞然别有一种零落的萧索的美丽,带着淡淡的凋谢的哀伤,还有惆怅。俯身闻一闻,却早没有了芳菲的味道,只有寂寂的残水,在寂寂的花瓶里,像是睡去了一般。可樱桃依然留着,不肯丢弃。然而也每每小心着,不去碰触它。仿佛是,那玫瑰摆在那里,犹如一段往事,不必再提起,只是为了某种哀悼,或者凭吊。 花当然是连赞送的。早先倒不觉得,这一个人独居的屋子,冷冷清清,原是少不得鲜花的。那时候,连赞的花几乎是汹涌而来,玫瑰,百合,勿忘我,偶尔带着几枝满天星。有了这些花的妆点,这简陋的出租屋,便平添了一种罗曼蒂克的气息。阳台的小茶几上,摆着一套青瓷,是很地道的梅子青。一只茶壶,还有四个茶盏,玲珑得叫人心疼。青瓷也是连赞送她的。樱桃总是幻想着,她和一个男人,坐在那里,喝茶,说话,看窗外的月亮,听阶前的雨声,下雪的时候,看雪渐渐把城市的日夜修辞。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相对无言。夕阳照进窗子,把屋子染成浅浅的蜜色。音乐也是浅浅的,像是若有若无的风,抚弄着他们的衣衫,也抚弄着他们的闲情。空气里浮动着花木的香气。远处高楼上,传来缥缈的歌声。一时有,一时却又听不见了。那个男人究竟是谁,樱桃也没有想好。反正,想来想去,竞也不是送青瓷的那个人。 四年里,连赞不是没有机会上樱桃的屋子里来。但是极少。在这一方面,樱桃是谨慎的。一个男人,倘若先和你有了肉体的关联,不论如何,都不是好事。若只是游戏一场,倒也罢了——然而樱桃并不是那种富于游戏精神的人。若是想要认真地同他谈婚论嫁,倒是宁肯延宕一些,才更有胜数。延宕到什么时候呢,最好延宕到花烛之夜。不是樱桃保守,实在是,男人们喜新厌旧的根性,叫人不得不防。当然了,岂止男人们,谁不喜新厌旧呢。即便是一件衣裳,再心爱,也总有厌烦的时候。而一条新裙子,即便是不那么如人意,可就因为是新的,远远地挂在商店的橱窗里,也不免会引来种种旖旎的想象,想象这裙子穿在自家身上,该是如何的风姿。即便是不妥,也是新鲜的不妥吧。这个连赞,虽说不是理想的结婚对象,但樱桃还是十分的当心。万一呢?她已经不年轻了。再怎么,她也得替自己留个后路才是。 P20-21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远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关。 美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关! 关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美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挟出来的,还有几人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爱英、王雁翎、温远辉等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关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