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密林深处的青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恩芳//赖云琪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 绿海红火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荆棘遍布,满目苍凉。天神为拯救凡间百姓,派叭牙率领三千男女,尾随金鹿去寻找人间乐土。当金鹿消失在漆黑的老林时,一抹鱼肚自在黛色的天幕上蔓延开来。顷刻之间,旭日东升,天清气朗。人们惊奇地发现,眼前是山幽林密、土肥水美、鸟语花香的孔雀之乡。三千男女在这里搭起金竹楼,繁衍生息,开辟出美丽的十二版纳,孕育了勤劳勇敢的傣家民族。叭牙落脚的黎明城,就是今天的西双版纳首府允景洪;金鹿隐身的曼景罕老林,一直被傣家人当作山神供奉着。千百年来,没有人敢涉足这片绵延千里的原始老林。

公元1953年,一个不信邪的小伙子,带着马帮,拖着八十株胶苗来到这里,想在此建立中国的工业原料基地。于是,他和伙伴们举起大刀,横向老林。结果,山神折去了他的一条胳膊。

当历史进入公元1969年初春,一帮大城市的红卫兵,挥着小红书,戴着大像章,背着军挎包,按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涌进了这片老林。

那是个浓雾弥漫的早晨,一条黄脸汉子,驾着破响的老牛车,颠过神奇的幽林古道,把人们丢在参天古木之下,便扬长而去。

“到了?”洪涛满怀狐疑地问。

“是的。”刘放肯定地回答。

人群中的笑闹戛然而止,四周死一般寂静。

只见那高达六七十米的望天树下,吊着一幢摇摇欲坠的竹楼,使人想起黄河流域“构木为巢”的原始部落,南美丛林印第安人行猎的小屋。那陡峭的孔雀山脉和错落的峰峦,像欧洲中世纪阴森的古堡,神秘莫测。那缓缓的曼波山麓,依稀可见早年麻风病人集居的断壁残垣。一些扭来弯去的怪树,活像疼痛难忍的患者相互撕扯着咽气的模样……

一只老鸦盘旋而去,甩下几声凄切的啼叫。

“错了!这是麻风寨!”汪飞扯着川嗓大吼一声,人群哗然,一些人扭头便往回走。

“同伴们!没错,是这儿!”刘放追到山崖喊道。人们望着山脚下那墨绿清幽的澜沧江,好久好久没有说话。

江水颤颤悠悠地流向天边,人们隐隐感到:人生旅途上已没了退路!人生的航船已经驶出轰轰烈烈的“红色海洋”,来到了这死一般宁静的绿海之中。生命的长河已冲过波澜起伏、吼声如雷的高峡深谷,流人了沉闷静谧、毫无生气的河套平川。是渺小还是伟大?是壮烈抑或悲怆?他们不知道。

“我喜欢这儿。”夏莉惬意地嗅着一朵百合欢。

陆澜望望她,又把忧郁的目光投向澜沧江。

“革命的,放下背包!怕苦的,滚回去!”洪涛怒目环视众人。

婷婷战战兢兢地丢下了铺盖卷儿。

“同伴们,我们不是为磨炼意志而来的吗?我们不是为缩小‘三大差别’而来的吗?守前人的基业算得了什么!创千秋伟业才是我们的使命啊!……”刘放激动地对大伙说。

人们手中的背包,缓缓滑落在飞机草草丛中……

好深好密的老林啊!一根根粗大的树梢,半空翻转,又入地生根,搭起一道道天然拱门。枝丫相挽,叶儿相依,气根交错,形成一蓬蓬天然绿帐。一串串“佛珠”挂满“门楣”,像节日装点的万盏彩灯;一簇簇野花缀满“绿帐”,像座大型的空中花园;一条条藤蔓缠绕其间,像厅堂里悬挂的丝绦彩练。那遮天的树叶大大小小,圆的圆、长的长、厚的厚、薄的薄,都青翠欲滴,充满生机,那横空的枝丫长长短短,胖的胖、瘦的瘦、高的高、矮的矮,都纵横交错,紧紧勾连;那伏地的草儿密密匝匝,青的青,绿的绿、粗的粗、细的细,都长得舒展,活得自在。阳光映来,绿宫宛若披上银纱,那影儿闪闪烁烁,斑驳迷离,像天女撒落在森林王子身上的万朵银花。

好一个古朴幽深的植物王国!难怪人们称它为“原始森林之冠”、“世界花园之母”!

红卫农场八队的小青年们,来不及观赏森林奇景,便匆匆抡起了砍伐的芟刀。

沉睡千年的孔雀山,被搅得沸沸扬扬。刀击古木声,锄头挖根声,钢锯推拉声,枝叶摩擦声,男女吆喝声,汇成了一部激动人心的交响曲。只见人们蹲下去砍,趴下地砍,站起来砍,踩上肩砍,跳上树砍,恨不能几刀砍出个新天地。

正当“万马战犹酣”的时候,忽听汪飞怪叫起来,只见刘放从洪涛肩上跌下,抖落一地“金沙”。“沙粒”四散覆盖了人们的脚背,像万把钢针从天而降,直射人们肌肤。汪飞痛得抱着一只瘦腿打旋儿。不知谁说,这蚁群能抬走一头鹿,扯光它的肉,人们惊呼着夺路而逃。

“回来!男子汉大丈夫,被小蚂蚁吓得这副熊样儿!”洪涛挥舞砍刀高声呵斥。

“你他妈有种!站到蚂蚁包上半小时,我姓汪的就跟你上刀山下火海。”

“好!好!”洪涛心一横,跳上了蚂蚁包,任凭那黄蚁爬满全身。

人们惊呆了,只听得洪涛牙齿咬得咯咯脆响,涨得绛红的脸上,豆大汗珠滴滴洒落。

八分钟,十分钟,一刻钟!人群发出“啧啧啧”的赞叹声。

“好样儿的!你洪涛是英雄好汉,我们也不是狗熊、巴蛋!”汪飞冲上前去推开洪涛,“来,弟兄们上!”

人们纷纷回到原地,重新抡起砍刀。

P4-6

目录

引子

一 绿海红火

二 “芭蕾”和“三弯”

三 芦花岛探险

四 瘟疫横行曼波山

五 “印第安人”的发现

六 绿衣仙子

七 云南“十九怪”——“西双”猪

八 最后一片落叶

九 迷途奇遇

十 “和尚”与“尼姑”

十一 颤抖的银针

十二 森林之家

十三 “孔天子”的罪过

十四 割不断的情丝

十五 流放原始部落

十六 舌战洋女士

十七 泪湿结婚报告

十八 洁白的胶乳

十九 竹楼上的阴影

二十 魂断木桥

二一 地动山摇

二二 夜沉沉

二三 分道扬镳

二四 “小月亮”的愤怒

二五 “黑包工”生涯

二六 沟谷私生子

二七 阿佤山的牛郎

二八 冰冻三尺

二九 三叶树的沉思

三十 一支失落的歌

尾声

序言

历史需要回望,回望方知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人生需要反思,反思方能品评意义,掂量价值。

十年知青运动与“文化大革命”伴生同止,它以其极端的悖论,磨砺出这个民族改革旧体制的强大内趋力,也造就这个民族经济复苏、文化复兴的强大创造力。

十年知青运动与共和国新生代风雨同行,它以疯狂、偏执、虚幻、阴暗的砂轮打磨这代人,却循着物极必反的定律,将执著人生理想、担当社会道义、承受大苦大难、追求真善正义的阳光人性,铸进了这代人的灵魂,使他们成为创造新时代的主力。

沉思中,忽见窗外透亮的天光渐渐黯然,举头仰望,太阳竟变成了金色玉环!万众欢呼!这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宇宙中最光辉的日月相遇,却让地球陷入一片黑暗!然而,5分钟后,日月按各自的轨道相背而行,金环露出辉煌的一点、一团、一片,迅速放大放亮。继而太阳以更明丽的光辉掩去了黑月的阴影,地球重又光彩纷呈,世界重又生机跃动!

太阳的光明是遮不住的,宇宙如此,历史如此,人间更是如此!“文化大革命”的阴影终遮不住中华文明的光辉!

然而,辉煌盛景也不是永恒的!多少代人所求,唯我们与之相遇,这是我们今生的幸运!

知青运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我们经历了,这或许是我们的另一种幸运!

近40年前,16岁的我挥着“红宝书”,呼着口号,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

30年前,搁置了那些支撑精神世界的“红宝书”,舍弃了被青春热汗浸损得补丁重重的灰蓝衣裳,抛散了青春年少的理想碎片,我带着空空的行囊、空空的心,从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回到了重庆……

十年的青春不是虚空云烟,沉痛的思索,理不清这段历史的头绪,只有忠实地记下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画面和那些铭心刻骨的人物、故事,留给后人去评说。

原名为《魂系绿海》的这部小说,真实、客观、多侧面地反映了云南支边运动的全过程,再现了那段历史的典型背景和主流群体意识。但它实难承载那段历史之重!因为它萌动于25岁的我。25岁的情怀,激越却单纯;25岁的思想,执著却浅薄;25岁的文笔,青纯却也青涩。然而,55岁的我,却不打算改动那些以真实、坦诚、淳朴文字描绘的,密林深处的青春,正如青春一去永不复返,那也是一段无法改写的历史!

弹指一挥间,知青运动已去40年!知青们与共和国同步进入了六甲。知青运动影响了这一代人,这一代人又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知青们已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然而我们欣慰注目,伟大的共和国正跨过我们的肩头阔步前行!

我谨以这本小书纪念知青运动和我们的青春。以与旧友共品往昔,供今人研究历史,为后人提供鉴戒!

现名《密林深处的青春》,初成于1981年,1990年在电台播讲,1993年正式出版。再版之际,我要再次感谢杭州初阳台文学创造园1987年邀我在西子湖畔静心改稿。感谢重庆人民广播电台艾虹、张民、徐健,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站站长雷宗荣等同仁的支持!感谢西南大学宋乃庆常务副校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安平社长、李远毅总编的帮助!

杨恩芳

2009年7月22日

内容推荐

老林子翻起红浪,舍命救火者竟是两个“纵火犯”——当年的红卫兵闯将;蚊帐顶落下长蛇,吓得逃出茅棚的资本家小姐在原始森林中历尽奇险:小小银针使瘫痪多年的“保尔”重新站起,却又酿出一场缠绵苦涩的三角恋……

“三弯”、“四霸”,瘟疫、地震、抢婚、寒害,“和尚”、“尼姑”、“黑包工”,泼水节、云南“十九怪”;孔雀乡的传说,芦花岛的奇遇,“印第安人”的发现:“孔天子”的罪过,洋记者的疑问,女明星的愤怒;沟谷里的私生子,阿佤山的牛郎,柜子里的哭声。灵与肉的矛盾冲突,运动中的投机钻营,家族间的明争暗斗,黑牢里的拼搏、反思……

这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悲喜剧,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双版纳。它是我国一代热血青年的心路历程,是第二橡胶基地的创建之歌,既是云南支边运动的形象记录,又是“文革”社会生活的浓缩反映。情节生动曲折,故事撼人心魄,富有史诗气概和悲壮色彩。

编辑推荐

小说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来自北京、上海和重庆的支边青年、转业军人以及昆明知青,在西双版纳开垦种植橡胶,建设祖国第二大橡胶基地的艰辛生活。一代人经历的那个特定时代的种种磨难,为甩掉中国贫胶的帽子而献出了美好的青春,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

作者通过灵透的语言、深情的叙述、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反思,真实客观和多侧面地反映了云南支边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刻画那段历史的典型背景,彰显那一代人的主流群体意识,堪称一部西双版纳橡胶园浩然史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