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是循序渐进地慢慢发展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每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科学地教育并引导孩子。案例中的小颖一年级时不懂得客观地认识别人的评价,总是受到他人言语的影响。因此,妈妈就指导她从其他方面来考虑问题,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评价,不盲目相信他人的话。但是进入四年级后,小颖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不去理会他人的评价而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妈妈就引导她学会换位思考,慢慢地走出过于自我的误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父母不要为孩子一时的表现过于着急。只要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再根据他们心理成长的规律正确地进行引导,便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孩子的心理是随着孩子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作为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先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历程并掌握其特点,在尊重孩子心理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地走向成熟。
专家建议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充分地了解并遵循孩子心理成长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导孩子的心理慢慢走向成熟。
1.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孩子的心理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孩子在婴儿时期特别好养,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到了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但还是容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等到了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认为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常常固执己见,凡是别人说的坚决不照做。
很多父母都抱怨:我家孩子怎么突然这么不听话了?当父母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后,这一切疑问便都迎刃而解了。
2.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
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后,父母首先应该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一般来说,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注意力和意志力等的发展都还不太健全,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也缺乏毅力。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不要强迫他们长时间地学习。
李琳是个三年级的女孩子,今年9岁。她很聪明,但是上课特别不专心.这让妈妈很头疼。
妈妈也教育过她几次,但是琳琳每次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上课依旧东张西望,没有什么长进。后来,妈妈决定采取强制措施,自己亲自监督,让孩子连续两个小时做练习和写作业。结果不言而明,妈妈的措施没实行一个星期就宣告破产了。
李琳的妈妈不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主观地对孩子进行改造。其实,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有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只能集中20分钟左右,而李琳的妈妈却要求孩子坚持两小时集中精心学习,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3.理解孩子不成熟的行为
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这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佳渠道。但同时,孩子不分环境、场合乱发脾气的行为也令父母非常苦恼。
一天,8岁的盈盈放学刚回到家,就砰地把门一摔,也不跟客厅里坐着的客人打招呼,气冲冲地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妈妈看到盈盈的表现当即火冒三丈,走进女儿的房间把她狠狠地训了一顿,女儿放声大哭起来。这一出家庭闹剧让客人更加坐立难安,于是赶紧找个借口提前回家了。 孩子发脾气在客人看来是很正常的,因为哪家孩子都会有这种表现。但是父母却觉得孩子当众乱发脾气有损自己的颜面而训斥孩子,从而引发了更大的家庭冲突,这就让客人难以忍受了。因为孩子心理还不成熟,可是大人却不理解孩子的这种表现,并且还受孩子的影响而情绪失控,这就非常不理智了。
4.引导孩子的心理走向成熟
孩子的身心都处于发展时期,难免会表现出各种不成熟的行为。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严加呵斥是不可取的,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正确地引导他们。
乐乐是个四年级的女孩子,今年10岁了。她很聪明,但是却非常任性。有一次,妈妈听广播说有雨,便告诉乐乐上学时要带伞。乐乐嫌麻烦,坚决不带。妈妈把伞拿出来给她,她居然还把伞扔到了沙发上。妈妈知道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一般都很固执,便不再要求了。下午放学果然下雨了,乐乐打电话要妈妈送伞。妈妈沉默了,乐乐也知道自己错了,便向妈妈道歉。妈妈这才答应给她去送伞。
对于孩子不成熟的表现,父母不应该一味地纵容,更应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理顺利地成熟起来。
教子箴言
孩子的身体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心理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历程,依照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地引导他们慢慢地形成成熟的心理。P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