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的投资习惯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约翰·特雷恩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1980年第一次出版的《金融大师》的姊妹作品。

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彼得·林奇、约翰·内夫……股市中的“超级股民”,投资场上的“常胜将军”,怎样造就一段段不可思议的财富神话?本书深入揭示了索罗斯、罗杰斯等大师的成功秘诀,教你成为股市赢家。本书是证券业100本最有影响力的图书之一。

内容推荐

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彼得·林奇、约翰·内夫……这些股市中的“超级股民”,投资场上的“常胜将军”,有什么独特的成功秘诀和投资习惯?本书是最早研究大师们的投资智慧的图书之一,对这些“股市大亨”的投资技巧作了详尽的描述,通过这些投资大师的真实故事,揭示了他们是如何玩转成百上千亿美元的资金,造就一个个神奇的财富神话的。场外交易的优点、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佳投资方法、股市涨跌时的相应对策以及如何迅速判断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都在投资大师们的故事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大师们的投资经验,永远是后来者最好的借鉴。作为证券业公认的投资经典,本书生动的描述,让你在真切体验到投资世界的同时,领略到大师们投资理念的精粹。学习大师的投资习惯,你也会成为股市赢家!

目录

第一章 吉姆·罗杰斯:“自上而下”的投资大师/1

 什么是“好”国家/6

 投资空地/7

 不要过早地投资/8

 了解世界/9

 美国的前景/14

 寻找长期变化/15

 独立思考/22

 考虑最坏的情况/23

 只做看准的交易/24

 阅读财务报表/24

 发现顶部/26

 识别底部/27

 不可避免的灾难/29

 失误/30

 美元的贬值/31

 罗杰斯看好的国家/31

 特别的建议/32

第二章 迈克尔·斯坦哈特:策略型交易者/33

 交易技巧/41

 做空方/44

 选股专家/47

 通货膨胀中的投资/49

第三章 菲利普·卡雷特:赚钱天才/53

 55年的复合收益/55

 大衰退的必然性/56

 投资偏好/58

 所有者管理/61

 了解管理层/63

 作为投资者的医生/63

 “比大多数人更独特”/64

 完美的家庭/65

 自立门户/66

 赚钱头脑/67

 聪明的投资/68

第四章 乔治·索罗斯:世界级的投机大师/71

 实时实验/77

 投机日元/80

 对赌美元/81

 变化着的规则/81

 孤注一掷/83

 “一生一次的牛市”/83

 股票概念/84

 “双轨”战略/85

 最近的操作/87

 社会与个人/88

 投资技巧/88

 尽量简单化/89

 市场理论/89

 反身性理论/90

 贷款对担保的影响/91

 管制/91

 石油问题/92

 均衡理论与投机市场/92

 自我加强的循环/93

 繁荣与萧条的交替/93

 转折点:“趋势是你的朋友”/94

 灵活的理论框架/95

 货币——存在主义的选择/95

 自我否定的预言/96

 新瓶装旧酒/97

 索罗斯的忠告/98

第五章 家族理财机构:会增殖的“新”钱/99

 家族理财机构/101

 与衰落作斗争的家族/102

 投资顾问/104

 老年人/106

 谁来付管理费?/107

 逃离陷阱/107

 信托/108

 5600号房间/110

 贝西默信托/114

 美国信托公司的沉浮/117

 家族理财机构还是投资顾问公司?/122

第六章 乔治·米凯利斯:净资产收益率的倡导者/125

 价格意识/133

 财务公司债券/134

 特种债券/136

 衍生工具/137

 资产丰富的公司/138

 管理层的诚信/139

 投资管理/139

 业绩监督/140

 投资建议/141

第七章 约翰·内夫:价值投资的奇才/143

 精简的投资策略/150

 捡便宜货/151

 收益与付出之比/152

 何时买进/153

 何时卖出/154

 耐心/155

 冷门股以及不被人看好的股票/155

 忠告/156

第八章 拉尔夫·万格:发掘潜力公司的大师/159

 涉足投资业/163

 突出的业绩/164

 投资哲学/165

 了解趋势/166

 道琼斯泡沫/169

 亚洲的崛起/170

 破碎的水晶球/172

 隐性的消息/173

 夸大的新闻/173

 好公司的标准/174

 投资与投机/176

 鲁宾斯坦原则/176

 建议/177

 房地产业/178

 银行业/179

 环太平洋地区/180

第九章 沃尔特·卡伯特:哈佛大学财务主管/181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186

 指数化/190

 产品线/191

 打造团队/192

 进军私人投资领域/193

 石油和天然气/197

 大崩溃/199

 小结/200

第十章 彼得·林奇:执著追求/205

 彼得·林奇的技巧/209

 过滤信息/211

 第一手资料/211

 人际网络/215

 找到“大赢家”/220

 家庭/223

 办公室/223

 在调查之前投资/224

 个人投资者相对于职业投资者的优势/227

 意外的成功/228

 打听竞争对手的情况/228

 内部人购买/229

 投资成长型公司/230

 小亏大赚/231

 高增长,高市盈率/232

 “耳语”股票/232

 “分散化”/233

 热门股/233

 投资简单的公司/234

 管理层和业务哪个更重要?/234

 没有禁区/235

 令人望而却步的公司/236

 去国外投资/237

 避免扎堆/239

 法则与简化/239

 真知灼见/241

 一年15分钟/241

 期权/242

 接管与杠杆收购/242

 案头研究/243

 计算机不是万能的/243

 资产配置/244

 建议/245

 伟大的成功需要什么?/245

第十一章 结论/247

 搜索不懈的投资者/249

 成长还是价值?/252

 发现趋势性变化/252

 新的投资领域/253

 国际化投资/255

 投资机会:O=V-P/256

 市场时机的选择/257

 投资互助基金如何?/258

 公司还是基金?/261

 稳定的增长/261

 反向工程/266

 投资是一门艺术/268

跋/271

试读章节

那些极其成功的投资者有时会“发明”出一些新奇的投资策略,吉姆·罗杰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押注于整个国家。当罗杰斯确定一个国家比大家普遍相信的更有前途时,他就在其他投资者甚至尚未意识到存在进行这种交易的可能性之前,将赌注押在这个国家上。

例如葡萄牙,1974年被极左派接管之后,这个国家就一直处于内战边缘。这种情况与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执政时的智利类似,政府从国外引入了许多激进主义分子准备在本国进行一场左派运动:智利从古巴引入了几千人,而葡萄牙从苏联请来了几百人。资本纷纷逃离,商业一片萧条。后来,葡萄牙的右翼力量通过斗争重新执掌了政权,废除了激进的左倾政策,经济开始复苏,投资者的信心也在逐渐恢复。旅游业和商业有所好转,尽管未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开始有外资到葡萄牙进行实业投资,但是一向高度敏感的股票市场仍然没有对外资开放。

1984年,罗杰斯感到时机成熟了。他就投资事宜与葡萄牙金融管理当局进行了接洽。1985年,也就是6个月之后,葡萄牙金融管理当局同意罗杰斯可以将他在葡萄牙进行股票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兑换成美元。里斯本最顶尖的投资公司告诉他,葡萄牙的股票都不值得推荐。然而,罗杰斯不仅让他们为他购买了在里斯本交易所上市的所有24只股票,而且还指示他们以后为他买入所有新发行的股票。他最终持有了全部35只股票。葡萄牙的经济从此以后日益好转,他的这次出击也斩获颇丰。

罗杰斯在1984年的另外一次绝妙出击是在奥地利。奥地利的股票市场一直十分低迷,与23年前即1961年相比缩水了近一半。许多欧洲国家都出台了一些刺激投资的政策以激励本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其中也包括法国——在密特朗总统的社会党政府领导下,法国的经济和货币趋于崩溃。罗杰斯认为奥地利政府正准备步其后尘。他确信,欧洲那些正在四处寻找投资机会的基金经理们不久就会注意到奥地利。于是他向奥地利一家大银行在纽约的分支机构咨询外资如何才能投资奥地利股票。但是这家银行不知道:事实上,一直没人对这个国家感兴趣,尽管其经济形势稳定,发展良好。由于外界有关奥地利的信息非常匮乏,因此,罗杰斯决定亲自去维也纳进行考察。在奥地利财政部,他询问有没有政治派系或其他利益集团反对开放股票市场。当罗杰斯得知并没有势力集团反对外资投资股票市场时,他觉得机不可失。

但是,有一个问题:摩根士丹利国际指数(Morgan Stanley's International Index)表明奥地利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竟然令人吃惊地高达67。经过研究,罗杰斯发现这种统计完全是一种误导,因为这个指数仅由9家公司的股票构成,其中3家还在亏损。摩根士丹利还断言奥地利股票市场缺乏足够的流动性。然而,后来才发现,流动性不足仅仅是因为大部分交易都是在交易所之外完成的,而银行之间交易非常活跃。“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该被枪毙”,这是罗杰斯“仁慈”的判决。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摩根士丹利令人沮丧的数字,或许还由于其他外国投资者懒得做分析研究,除了罗杰斯,几乎没有别的外国投资者对奥地利感兴趣。于是,罗杰斯下了赌注。而就在第二年,奥地利信贷联合银行股票指数上涨了145%。

与此同时,罗杰斯确信已经沉寂了15年的德国的资本市场即将迎来繁荣期,而且德国正面临着开放资本市场的压力。正如他当时说的,“在接下来的3年里,德国股市将进入一个超级大牛市。投资者将获得出乎意料的收益”。他打电话给一个德国的股票经纪人,宣称他想买一系列股票。这位经纪人问罗杰斯是否需要他推荐一些股票或提供一些报告、消息和每日的股票报价。“不,”罗杰斯回答说,“德国经济即将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速增长。如果我以通常的标准去看这些价格,那么我可能会卖掉这些股票。”他买进这些股票,股市也在不断上涨。到了1986年夏天,即他买入股票的18个月后,德国股市翻了一番,罗杰斯抛出了其持有的股票。  在股票市场,罗杰斯不仅喜欢做多,而且也同样喜欢做空——即卖掉他并不真想拥有的股票,期望以后能以更便宜的价格平仓(重新买回)。“找到一个没有人看好的国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说,“唯一比这更有趣的是,找到一个所有人都看好的国家,然后做空。”就在罗杰斯在奥地利投机冒险的同年,他打赌瑞典股市将下跌,而当时瑞典股市在过去4年内翻了6番。次年,瑞典股市只下跌了10%左右,但是,罗杰斯做空的那些投机性特别强的股票,包括爱立信、ASEA、法玛西亚(Pharmacia)和瑞典金宝(Gambro),都跌了40%-60%。

1986年,罗杰斯再次做空,这一次是在挪威。他解释说:“他们有丰厚的石油收入,并认为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此后,石油价格暴挫。而股市年初一度运行在历史最高位。看起来这是一个适合做空的市场。”挪威股市继续上涨,但在1987年终于崩溃了。1987年11月,罗杰斯平掉了他在挪威市场的空头头寸以及其他股票市场的所有空头头寸。

1985年,罗杰斯尝试在马来半岛投资。当时,新加坡储蓄率高达42%。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强政府施政模式和集体主义的“亚洲价值观”。他要求雇主和雇员都要上缴退休金到一个由政府统一管理的退休基金账户。然后,他允许动用这笔资金购买蓝筹股。接着,他还削减了股票投资方面的税收。这样做的确增加了对股票的需求,但是并没有刺激本国资本市场走向繁荣,因为新加坡的经济和股市总体偏弱。经济增长率从1984年的8.2%下降到1985年第二季度的-1.4%。于是,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许多应急措施来刺激经济。但是,新泛电工业公司(Pan Electric)——一家在新加坡注册的大型控股公司——却突然宣布破产了。这家公司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百慕大、文莱和英国有许多分公司。新加坡政府慌了手脚,12月2日,新加坡和吉隆坡的股票交易所被迫关闭。

罗杰斯告诉他在新加坡政府的朋友,这样做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几天后两家交易所一恢复交易,总市值就跌去了1/4。不过,对于罗杰斯来说,这是一个底部信号,于是他果断买进。马来西亚政府停止了新股发行,直到市场秩序完全恢复,新加坡也通过了类似的禁令。股票供应短缺,而投资税减少刺激了股票需求,最终这两种因素一起推动两地股市不断上行。在18个月之内,两国股票市场都翻了一番。罗杰斯认为,这两个国家都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体,因此,如果考虑到未来商品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那么,这种牛市将继续下去。

罗杰斯也喜欢巴西:在巴西,他有大量的投资,尽管巴西的货币是不可兑换的。他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就进入了巴西市场。在这里,一位股票交易所的官员告诉他,外国人是不能在巴西公开买卖股票的;股票交易必须通过黑市进行。

“好,那么,黑市在哪里?”罗杰斯问。

“我就是黑市。”这个官员回答说。

罗杰斯用一个他从未见过面的巴西人的名字开了一个银行账户,用它购买股票,支付银行佣金,赚了个盆满钵盈。“仅仅用了几年时间,整个市场就翻了10-15倍。不是一只股票,是整个股票市场!这相当于道琼斯指数暴涨到23000点!”他说。

一般来说,罗杰斯对利用当地人做掩护来规避交易所管制的做法并不感兴趣。假如这个人死了该怎么办?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曾告诉罗杰斯他正在韩国进行股票投资,但这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罗杰斯不知道他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P2-5

序言

本书是1980年第一次出版的《金融大师》的姊妹作品。

自《金融大师》一书出版以来,书中提到的许多投资大师已经退出了舞台,而且现在新的投资大师也已初露峥嵘——他们中许多人都是一些新奇超凡的投资技术的实践者。

现在又到了总结大师们投资经验的时候了。为了增加多样性,本书还探讨了一些著名的机构和资金丰厚的大家族理财的经验。我希望读者能够喜欢看到这个隐藏在温情脉脉的公众形象面纱下、复杂甚至有些扭曲的系统。另外,本书还包括了一位著名的人物——菲利普·卡雷特,他已经在这个行业打拼了60多年,因此他的投资经验非常有启发意义。

在研究过所有的案例后,我试图给出一个总结:这些投资大师和他们的前辈有何不同,我们又如何从他们的发现中获益。

透露一点,我已经将资金交由其中的几位“大师”管理了。

约翰·特雷恩

后记

本书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成功投资的指引。不过我最后要说的是:要理解这个过程,就像你理解医疗和政府一样,但是也不要过于勉强自己。损失最重的投资者通常都是那些做得过火以至于弄巧成拙的人。而且这样做实在没必要: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增长率,长期保持下去也可以让你变得极其富有。

再说,财富目标定得过高——就是说超出你所需要的——实际上是不理性的。为了达到目的,你不得不放弃许多东西,而且即使你最终能如愿以偿,也不一定能过得比以前幸福。弥达斯就是被他渴求的金子给毁掉的。

莎士比亚说过,人的本性会被他所做的工作改变,就像印染工的手。而在追求巨额财富的过程中你会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你看世界时两眼会闪烁着美元符号。

另外,任何被过分夸大的道德标准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像兴奋剂服用过量就会成为毒药一样,从过分贪婪转到清规戒律会毁掉一个家族的灵魂。拥有过多特权的富家子弟一般都缺乏生活目标,过得并不快乐。所得与所失孰多?

而且,拥有过多的财富也会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人人都有所需。就高贵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而言,据说他们基本上没有朋友,只有客户。事实上,上帝造人就是为了让我们在你争我夺的喧嚣中体验快乐和艰辛,而巨额财富却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慈善事业无疑是值得褒奖的,不过它们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变成了一种政治行为:那位用从公众手里赚得的大笔金钱选择在某地而不是另一个地方建博物馆的大亨其实并没有创造新的美景,不过是在将其特权强加给社会而已。

一个理性的方法是,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只将财富当做生活的“副产品”。幸福属于那些能够兼顾家庭、工作以及公民义务并知足常乐的人。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作品棒极了……特雷恩的《金融大师》我读过三遍,而这本书同样不容错过!

——彼得·林奇

你所需要的投资智慧都在这本书里了!

——《商业周刊》

如果你想知道投资大师们有什么绝招,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教材,每一位积极的投资者都应该读一读。

——《巴伦周刊》

特雷恩描写金融界故事的清晰明快的风格,让读者为之着迷。

——《纽约时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