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人不太容易改变自己条件的强或弱,但可以以示强或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
“遇强示弱”,是说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过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却更高。因此,不妨把自己的形象弱化,好化解对方的戒心。以强欺弱,胜利了也不光彩,大部分的强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富有侵略性格的“强者”有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示弱也有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对方攻击有效性的作用。
一旦他攻击失效,他便有可能收手,而你便获得了时间来反转态势,他就再也不敢随便动你。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损伤,这个利害是要加以评估的,何况还不一定可以击败对方,要记住,生存才是主要目的。
“遇弱示强”,是说如果你碰到的是实力较你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优越感,而是因为弱者普遍有一种心态,即不甘愿一直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围寻找对手,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示弱,弱者就会把你当作对手,从而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示强”则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所以,这里的“示强”是防卫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假如变成侵略性的也必为你带来损失,比如要是判断错误,碰上一个“遇强示弱”的对手,那你不是要很惨吗?
要知道,办公室里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有相对的强与弱,也没有永远的强与弱,只有一时的强与弱。因此强者与弱者,最好维持一种平衡、均势,国与国之间不易做到此点,而人与人之间却不难做到,只要你愿意,不论你是弱者或强者。
在办公室中,当你和你的对手在无形的空间中互带敌意地瞪视着对方,甚至都有无形的愤怒火星闪现的时候,以硬碰硬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也不会帮助你什么,你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
如果你遇上了强硬的对手,要视情况而采取更强硬的态度,战胜对手;如果遇上了软弱的对手,也不要盛气凌人,应温文尔雅、平心静气,使对方乐于接受你的意见。
交谈中造成一方软弱的原因有多种,或因弱小无力,或因地位低微,或因其秉性懦弱、缺乏意志等等。和这种软弱的对手交流时,如果采用强硬态度,对方就会避开你,你便无法达到目的。另外,你的优越感及言辞上轻微的傲慢,都有可能刺激到对方的自尊心,使对方产生不安乃至抗拒的心理,增加取得一致意见的难度。相反,你应采用温和的态度,故意和对方扯平地位,主动、诚恳地体谅对方的苦衷,设法和对方培养起相当的感情。这时,对方不但不会对你产生戒备之心,问题更能迎刃而解。
强和弱跟《捭阖篇》说的阴和阳是一个道理。《捭阖篇》说:“益损、去就、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就是说要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阳则前进,阴则隐蔽。该阳则阳,该阴则阴。阴阳结合,适时捭阖,定能无所不出,无所不入。
古代传说中,有一种叫“泥鱼”的动物。每当天旱,池塘中的水逐渐干涸时,其他鱼类都因失去水而丧失了生命。但是,泥鱼依然悠闲自得,它找到一处足以容身的泥地,把整个身体钻进泥中不动,这就是它采取的“阖”的战术。由于它躲藏在泥中动也不动,处于一种类似休眠的状态,所以能待在泥中一年之久而不死。
等到天下了雨,池塘中又积满了水,泥鱼便慢慢从泥中钻出来,重新活跃于池塘中。其他死去的鱼类尸体成了它最好的食物,它便能很快地繁殖,成为池塘的占有者和统治者。顺应天道即能生存,由于泥鱼具有这种适应天道的能力,所以成了有“不死之身”的奇鱼。
职场上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应该具备像泥鱼这样适应天道的能力。也就是说,要适应外界情形的变化,适应不同对手的情况,“捭阖”有度,灵活地用恰当的言辞来征服对方,赢得胜利。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