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卡尔顿·诺伊斯
人类总是向往一个比现实更完美的世界,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心灵蒙受污秽,情感遭到禁锢。但现实远非人类所想,大地上随处可见绝望而非希望之光。人类希望回归本质,渴望更纯净的空间和更广阔的世界。有些人类天生具有想象力,有更深刻的洞察力,能够穿透一切假象。他们用无拘无束的想象,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大地变得光芒四射,万物都有自己的语言,生命展现出无穷的韵味。对于这些人来说,灵光乍现的时刻是幸运的,否则万千思绪将一去不返。人们尝试用一种永恒的形式来呈现出那一瞬间的精彩,于是一种新的题材出现了。有想象力的人是预言家和先知。这种能够呈现出世界的梦幻本质的人,是艺术家和诗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求的东西,诗歌已经替我们找到。诗歌的步伐比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快了一步,模式却不固定。在我们经年累月的经验中,我们对这个美丽世界而言只是惊鸿一瞥,只是在某处出现的一种事物的感觉。诗歌的美丽和含义是一种完全的启示。诗歌回馈给我们已知的过去,尽管这世界已经被美化;我们汲取世界的养料,诗歌就用别具一格的形式描绘这些养料的本质。它的视角更为清晰,更具渗透力,它美化了事实,将美好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以新鲜的视角看待这种美,鼓舞这种好奇的情感,激励它要表达的快乐。诗歌用一种全新的组合去看这个世界,它选择平凡的经历、固定的图像,再用自己的语气加以渲染。诗歌编织了一幅语言的图案,它用所预言的,以一种他对外在意义更敏锐的理解,重构了它所看到的美。它本身就是一位诗人,它比我们看得更远,感受得更深切;它能够用语言表达出它的经历,这种表达有着为我们构造美景和意义的力量。所以诗歌风行一时,它让人类内心怀揣更美好的世界;在艺术的感召下,它变成了我们永久的财产。如果这就是诗歌的宿命,我们也许该好好地问问:它从何处产生了灵感,它实现了怎样的意义?
诗歌的起源
老式的诗歌总是与故事有关。孩子热爱童话故事,因为童话为孩子单纯的内心找到了逃离现实的出路,这是虚伪做作的世界所不能理解的。他们的想象力,还没被过于紧急的现状所困扰,还可以不受束缚、无限发挥。在童年时代,精神是主题,随着自己的内心而变化。自然力量是诸神,扮演着任性操纵人类命运的角色。在记忆和传统中,一个比同伴更聪明或者更有力量的人总会成为英雄或领袖。孩子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抒发他的想象力,赋予每一个平凡物以勃勃生命。在他自己的游戏中,那些自导自演的角色围绕在他身边舞动。童年时期的想象力需要行动,身体力行地做出并编讲故事:讲那些神和英雄们动人心魄的冒险故事,或错综复杂的王子与少女命运的故事,还可以讲骑士救出被俘虏的少女们,讲那些精灵和小仙女们的故事。于是,一则寓言故事就在这无尽的想象力中构建了自己。
对故事的热爱永远不会褪去。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在每一片大地上,在每一个人心中,诗歌从没有停止去探寻生活中所有能想象的事情。但是诗歌的长河需要依靠很多源流滋养,而且在流动中还要承载各式的变迁。从《伊利亚特》到《伊诺克·雅顿》,当中引用的典型例子,绝没有为叙述诗限定更大或更小的界限,其主题和形式都经历过各种各样、意义深远的变化。正如每个国家都会发展自身的艺术和文化,从整体发展到细节,从整个国家的趣味发展到个人的喜好,这股潮流均起到了指导作用。走出了全人类对情感的唤醒与努力,而逐渐形成以个体为单位的艺术家或诗人。
P42-44
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孔子到释迦摩尼,人类先哲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这些优秀的文明汇编成书奉献给大家,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造福人类的事情!1901年,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联合哈佛大学及美国其他名校一百多位享誉全球的教授,历时四年整理推出了一系列这样的书——《Harvard Classics》。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即引起了西方教育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赞扬,并因其庞大的规模,被文化界人士称为The Five-foot Shelf of Books——五尺丛书。
关于这套丛书的出版,我们不得不谈一下与哈佛的渊源。当然,《Harvard Classics》与哈佛的渊源并不仅仅限于主编是哈佛大学的校长,《Harvard Classics》其实是哈佛精神传承的载体,是哈佛学子之所以优秀的底层基因。
哈佛,早已成为一个璀璨夺目的文化名词。就像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学院,或者山东曲阜的“杏坛”,哈佛大学已经取得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地位。哈佛人以“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自豪。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从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学已培养出了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奖者。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记录。它还培养了数不清的社会精英,其中包括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学者和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哈佛是美国精神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人文的奇迹。
而将哈佛的魅力承载起来的,正是这套《Harvard Classics》。在本丛书里,你会看到精英文化的本质:崇尚真理。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正代表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和方向。
哈佛人相信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人文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恒的智慧,所以哈佛人从来不全盘反传统、反历史。哈佛人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碍人对真理的追求。
对于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的丛书,丛书主编查尔斯·艾略特说:“我选编 《Harvard Classics》,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可以说,50卷的《Harvard Classics》忠实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传承了人类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和勇气。而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
这套丛书内容极其丰富。从学科领域来看,涵盖了历史、传记、哲学、宗教、游记、自然科学、政府与政治、教育、评论、戏剧、叙事和抒情诗、散文等各大学科领域。从文化的代表性来看,既展现了希腊、罗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苏格兰、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文明的最优秀成果,也撷取了中国、印度、希伯来、阿拉伯、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文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年代来看,从最古老的宗教经典和作为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到东方、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英国、德国、拉丁美洲的中世纪文化,其中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苏格兰、西班牙等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再到意大利、法国三个世纪、德国两个世纪、英格兰三个世纪和美国两个多世纪的现代文明。从特色来看,纳入了17、18、19世纪科学发展的最权威文献,收集了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随笔、历史文献、前言、后记,可为读者进入某一学科领域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套丛书自1901年开始推出至今,已经影响西方百余年。然而,尽管民国时期的文化人士对这套丛书大加赞赏,很遗憾的是中文版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未能面市。
2006年,万卷出版公司推出了《Harvard Classics》全套英文版本,这套经典著作才得以和国人见面。但是能够阅读英文著作的中国读者毕竟有限,于是2010年,我社开始酝酿推出这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本。
在确定这套丛书的中文出版系列名时,我们考虑到这套丛书已经诞生并畅销百余年,故选用了“哈佛百年经典”这个系列名,以向国内读者传达这套丛书的不朽地位。
同时,根据国情以及国人的阅读习惯,本次出版的中文版做了如下变动:
第一,因这套丛书的工程浩大,考虑到翻译、制作、印刷等各种环节的不可掌控因素,中文版的序号没有按照英文原书的序号排列。
第二,这套丛书原有50卷,由于种种原因,以下几卷暂不能出版:
英文原书第4卷:《弥尔顿诗集》
英文原书第6卷:《彭斯诗集》
英文原书第7卷:《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效法基督》
英文原书第27卷:《英国名家随笔》
英文原书第40卷:《英文诗集1:从乔叟到格雷》 英文原书第41卷:《英文诗集2:从科林斯到费兹杰拉德》
英文原书第42卷:《英文诗集3:从丁尼生到惠特曼》
英文原书第44卷《圣书(卷Ⅰ):孔子;希伯来书;基督圣经(Ⅰ)》
英文原书第45卷《圣书(卷Ⅱ):基督圣经(Ⅱ);佛陀;印度教;穆罕默德》
英文原书第48卷《帕斯卡尔文集》
这套丛书的出版,耗费了我社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首先,翻译的工作就非常困难。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我们向全国各大院校的数百位教授发出翻译邀请,从中择优选出了最能体现原书风范的译文。之后,我们又对译文进行了大量的勘校,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精炼。
由于这套丛书所使用的英语年代相对比较早,丛书中收录的作品很多还是由其他文字翻译成英文的,翻译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的译文还可能存在艰涩、不准确等问题。感谢读者的谅解,同时也欢迎各界人士批评和指正。
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中文读本,也期待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影响西方百年的经典图书,可以拨动中国读者的心灵,影响人们的情感、性格、精神与灵魂。
三十位世界顶级教授,就人类社会十二大核心知识领域,进行的深入浅出的讲座。是《哈佛百年经典》最好的注释和解读书。
约翰斯顿、佩里、卡弗等编著的《哈佛经典讲座》包括了历史、哲学、宗教、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教育等门类,囊括了三千年来人类知识的精华。读者通过这一本书,能轻松踏入人类知识的殿堂,尽情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使自己拥有广博的视野、深度的思维和不凡的品位。
此讲座一经问世便被学者誉为“哈佛大学献给人类的礼物”。
约翰斯顿、佩里、卡弗等编著的《哈佛经典讲座》收录了哈佛大学建校以来到19世纪末哈佛大学经典的讲座内容,涵盖了历史、诗歌、哲学、小说、文学批判、政治与法律、宗教文学等等方面;包括了罗伯特·马特森·约翰斯顿、拉尔夫·巴顿·佩里、威廉·艾伦·尼尔森、布利斯·佩里等等在各个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最经典的论文和讲座内容。可以带领青年与文化人士,对每个领域进行鸟瞰式的俯览,也能帮助读者快速深入各个领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