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STORY
虞美人
农历十一月,秦淮河上天气微凉,冷风四起,苏轼与挚友秦观在秦淮河上摆下了一桌离别宴。席散人去之后,苏轼归卧船中,久久不能入睡。他听见秦淮河上涛声阵阵,有如隔船拍打在他的枕畔一般,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天亮前,从船篷缝隙中可隐约窥见一弯残月。苏轼静静地躺在船上,思绪繁复。很快,他的船就要从秦淮河到达泗州,然后沿着汴水向西,最后进入应天府。
无情的汴水自开封流出,就和友人离去的方向一样,自己却载着满满一船的离愁别恨,独自向西,逆流而上。想起当年与秦观同游的情形,苏轼更加辗转反侧。那一年,他与秦观一起在竹席花浦中通行同醉,互相切磋学问,而今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相见。对于十分赏识秦观的苏轼来说,这次别离真是一场逃不开、解不去的烦恼。
历史·HISTORY
史上那些年
说到汴水,就不得不提到开封。开封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古时也曾叫作大梁、汴京、东京、汴梁,而其名正是源自汴水。看见今天的开封,我们的孩子也许无法想象,在北宋时期,它曾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城市建设最为繁华的都城,也是现如今世界上唯一一座中轴线从未变动过的都城。
要追溯“开封”这个名字,还得从春秋时期说起。那时,郑庄公在此选择了一块地方,修筑粮仓,建造城池,并将它取名“启封”,意思是“启拓封疆”。但到了汉代,为了避讳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这个地方被正式更名为“开封”。
可能大部分的孩子第一次听闻“开封”的大名,是在各种演绎“包青天”的电视里,但“开封城”闻名于世,却不仅仅只是始于宋朝。历史上,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都曾定都于此。甚至连夏朝也曾在开封一带建立都城,史称老丘。
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是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并将黄河水引入圃田泽,又开凿鸿沟,将圃田水引入淮河。水利的兴盛,使得魏国逐渐强大,而首都大梁的繁盛也逐渐与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最发达的都城之一。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城北的陈桥驿发动了兵变,北宋建立,开封城开始逐渐取代洛阳,成为有着“东京梦华”之称的世界级中心城市。
那个时候的开封,人口超过百万,经济繁荣,富甲天下,史书曾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来描述当时的景象。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清晰地描绘了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 如果没有《清明上河图》,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如此直观地了解,开封竟然有这般辉煌的过往。在张择端的笔下,汴梁的集市之貌,随着长卷的慢慢展开,一一出现在我们眼前。
清明上河,是当时北宋的一种民间风俗,人们在这个日子里纷纷出来赶集,参加各种商贸活动。而《清明上河图》就像一张巨型的宽幅照片,真实记录了这一场景。图中,路上的马帮,河中的舢板,朱漆未落的小桥,农家小院树上的鸦雀窝,人流攒动的集市,都彰显着当时世界最大都市的大气与包容。
开封的大都市气息,不仅被画家记录在案,更是被当时的词人们精心“描绘”了下来。北宋的周邦彦,就用他的词,记录了汴梁城的灯箫盛景。他的《解语花?上元》如是写道:
“风销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千年之前的开封,仿佛就这样被画家和词人们定格在了时间的缝隙中,向我们讲述着大宋的繁盛,开封的辉煌。那时的开封,就如今天的纽约一样,或许有一千个人会说出它的瑕疵之处,却仍然有无数人将它作为梦想之地、希望之地。
P5-7
第一辑 论两京内外——千年繁华尽在此地
开封 永远的“清明上河图”
洛阳 跨越千年,我是中华唯一“神都”
伊川 你有牡丹花海,我有艺术天堂
安阳 一只大鸟诞下的传奇帝国
沁阳 “沁园春”的前世今生
第二辑 忆三国旧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黄州赤壁 千年英魂今犹在,此地何须论文武
襄阳 我是三国典故“集散地”
隆中 这里的“茅庐”名冠天下
荆州 三国群雄和我的不解之缘
宜昌 夷陵旧地,“三分天下”由我决定
第三辑 看多情潇湘——蓦然抬首,今朝已是灯火阑珊地
武陵 风景选秀,我是最佳“世外桃源地”
衡阳 这里的“风水”真奇妙
耒阳 蔡伦的故乡就是我
郴州 隐匿人间的洞天福地
永州 柳永笔下的诗意世界
第四辑 叹婉约江南——人间天堂纵安逸,无忘故国零星地
临安 我的坚强你不懂
灵岩 夫差赠我“世间第一”
溧阳 送给妈妈的礼物
湖州 苕溪,苕溪,芦花飘洒之地
金华 你的美色在山间,在水边
第五辑 望齐鲁大地——“膏壤千里”的文化胜地
青州 海岱之间,惟吾青州
密州 雪漫隆冬,却是“出猎”好时节
济南 这里是舜帝的花园农场
莱州 此情莫谈久长时,我只愿与你共享朝暮
蓬莱 神仙世界,我誓与昆仑较高下
第六辑 行太行之西——无法忘却的千年沧桑地
太原 千古并州,这里风光凝翠如画
大同 驻守是我的职责,艺术是我的追求
雁门关 千年孤寂谁人知,风云变幻我独醒
临汾 平阳尧都,汾水岸边最低调的奢华
贺兰山 望苍茫云海,神秘西夏我最大
第七辑 念燕赵故土——马蹄之下,你的柔情如歌如泣
幽州 狼烟四起,你仍是我依依不舍的地方
渔阳 燕山脚下,我是“千年战场”
沧州 渤海湾旁,“抗洪冠军”落我家
邯郸 我是华夏“成语之都”
高阳 行事低调的“颛顼故都”
第八辑 观雄江两岸——在那片充满奇迹的土地上
江州 若问夏日何处去,此地名山最清爽
彭泽 青山好处唯彭泽
赣州 郁孤台不得不说的故事
滁州 琅琊山下的西吴胜地
徐州 你不可不知的“彭城”旧事
第九辑 赏岭南风光——群岭之侧,此景非画美如画
桂林 桂花丛中,你的“流连”理所应当
柳州 柳江河畔,壮歌瑶舞伴君行
连州 鬼斧神工的“岭南画廊”
河源 “远行客人”最后的家
番禺 番山之隅,南越名都就是我
第十辑 眺闽越美景——轻纱掩面,你仿若自梦中走近
福州 此有三山鼎立,此是“佛国”福地
武夷山 万年古越,我是丹霞第一山
邵武 千年“铁城”今犹在,兰花香溢满鼻芳
湄洲 湄洲,湄洲,妈祖的故土
长汀 高楼大厦霓灯醉,不及客家围屋深
亲爱的,欢迎来到宋词的写意世界
亲爱的,你知道吗?千百年来,宋词与唐诗一样,都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它们都代表着我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豪迈,一蹴而就,就像一幅挥毫而成的书法作品;宋词温婉,精雕细琢,每一篇都好似一卷细细织就的精致绣品。
读诗能使孩子放开心胸,开阔眼界;品词则能让他们体悟人生,于词中读到历史,读到做人的哲理。
当我们带着孩子,拿本宋词,行走于这大千世界之时,会陡然发现,词与诗不同,词中不仅有景,更有历史,有心情,有人生。一本《全宋词》,收录的不仅是宋朝的文字,更是整个大宋的历史,大宋的热点新闻,大宋的名人实录,甚至整个大宋由兴到亡的过程。
当孩子远眺江水,轻轻吟出“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这样的词句时,他们所吟诵的,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句子,而是词人千百年前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黯然神伤的背影,还有那于千百年后,依然可以被感受到的,孤独落寞的神情。
带着一本宋词去旅行,让孩子跟随宋词的轨迹,行走在那千百年前的繁华美景中,孩子们所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词中绝美精练的语言,还有这语言背后的人生百态。从宋词之中,孩子们会很直观地对比出,宋代和今天究竟有何不同。
在行走中不带任何负担,尽情探索这个世界,跟随自己的好奇心,倾听每一处景点的历史、传说,这大概是孩子在旅程中能够得到的最大收获。对于平日里埋头苦学的孩子来说,所谓旅行,就是这样,释放自己的身心,充实自己的灵魂,如果还能在旅程之中,学到一些新的知识,背诵两篇瑰丽的词句,那便是最好不过的了。
任乐乐著的《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是把整个大宋印在纸上,拥入怀中。让孩子在行走中尽情探索这个世界,跟随自己的好奇心,探寻每一处景点的历史、传说,这是孩子们在旅程中能够得到的最大收获。现在就带着《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去旅行吧!让孩子跟随本书,行走在那千百年前的繁华美景里、人文情怀中。
任乐乐著的《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将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既是家长的旅行指南,又是孩子的素质拓展训练手册。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山河是华夏大地的灵魂。本书以宋词为主线,将两京(河南)、三国旧地、潇湘、江南、齐鲁大地、岭南闽越等地的人文地理串联起来,使孩子在旅行中不仅增长了见闻,而且拓展了素质。孩子在如此的人文熏陶和素质教育中,定会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