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演义(上下足本典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罗贯中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且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官拜河东太守,自来骄傲。当日怠慢了玄德,张飞性发,便欲杀之。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日:“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飞日:“若不杀这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处去也!”玄德日:“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飞日:“若如此,稍解吾恨。”

于是三人连夜引军来投朱倘。儁待之甚厚,合兵一处,进讨张宝。是时曹操自跟皇甫嵩讨张梁,大战于曲阳。这里朱儁进攻张宝。张宝引贼众八九万,屯于山后。儁令玄德为其先锋,与贼对敌。张宝遣副将高升出马搦战,玄德使张飞击之。飞纵马挺矛,与升交战,不数合,刺升落马。玄德麾军直冲过去。张宝就马上披发仗剑,作起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人马杀来。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与朱儁计议。儁日:“彼用妖术,我来日可宰猪羊狗血,令军士伏于山头;候贼赶来,从高坡上泼之,其法可解。”玄德听令,拨关公、张飞各引军一千,伏于山后高冈之上,盛猪羊狗血并秽物准备。次日,张宝摇旗擂鼓,引军搦战,玄德出迎。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白天而下。玄德拨马便走,张宝驱兵赶来。将过山头,关、张伏军放起号炮,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砂石不飞。张宝见解了法,急欲退军。左关公,右张飞,两军都出,背后玄德、朱儁一齐赶上,贼兵大败。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玄德发箭,中其左臂。张宝带箭逃脱,走人阳城,坚守不出。朱儁引兵围住阳城攻打,一面差人打探皇甫嵩消息。探子回报,具说:“皇甫嵩大获胜捷,朝廷以董卓屡败,命嵩代之。嵩到时,张角已死;张梁统其众,与我军相拒,被皇甫嵩连胜七阵,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送往京师。余众俱降。朝廷加皇甫嵩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曹操亦以有功,除济南相,即日将班师赴任。”朱儁听说,催促军马,悉力攻打阳城。贼势危急,贼将严政刺杀张宝,献首投降。朱儁遂平数郡,上表献捷。

时又黄巾余党三人——赵弘、韩忠、孙仲,聚众数万,望风烧劫,称与张角报仇。朝廷命朱儁即以得胜之师讨之。儁奉诏,率军前进。时贼据宛城,儁引兵攻之,赵弘遣韩忠出战。倩遣玄德、关、张攻城西南角。韩忠尽率精锐之众,来西南角抵敌。朱儁自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角。贼恐失城,急弃西南而回。玄德从背后掩杀,贼众大败,奔入宛城。朱儁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儁不许。玄德日:“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儁日:“彼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日:“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偶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军马,一齐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弃城而奔。儁与玄德、关、张率三军掩杀,射死韩忠,余皆四散奔走。正追赶间,赵弘、孙仲引贼众到,与儁交战。儁见弘势大,引军暂退。弘乘势复夺宛城。

儁离十里下寨,方欲攻打,忽见正东一彪人马到来。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年十七岁时,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余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赃。坚谓父日:“此贼可擒也。”遂奋力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如唤人状。贼以为官兵至,尽弃财物奔走。坚赶上,杀一贼。由是郡县知名,荐为校尉。后会稽妖贼许昌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聚众数万;坚与郡司马招募勇士千余人,会合州郡破之,斩许昌并其“刺史臧曼上表奏其功,除坚为盐渎丞,又除盱眙丞、下邳丞。今见黄巾寇起,聚集乡中少年及诸商旅,并淮泗精兵一千五百余人,前来接应。朱儒大喜,便令坚攻打南门,玄德打北门,朱儁打西门,留东门与贼走。孙坚首先登城,斩贼二十余人,贼众奔溃。赵弘飞马突槊,直取孙坚。坚从城上飞身夺弘槊,刺弘下马;却骑弘马,飞身往来杀贼。孙仲引贼突出北门,正迎玄德,无心恋战,只待奔逃。玄德张弓一箭,正中孙仲,翻身落马。朱儁大军随后掩杀,斩首数万级,降者不可胜计。南阳一路,十数郡皆平。儁班师回京,诏封为车骑将军,河南尹。儁表奏孙坚、刘备等功。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惟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

三人郁郁不乐,上街闲行,正值郎中张钧车到。玄德见之,自陈功绩。钧大惊,随入朝见帝日:“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十常侍奏帝日:“张钧欺主。”帝令武士逐出张钧。十常侍共议:“此必破黄巾有功者,不得除授,故生怨言。权且教省家铨注①微名,待后却再理会未晚。”因此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克日赴任。玄德将兵散回乡里,止带亲随二十余人,与关、张来安喜县中到任。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到任之后,与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

到县未及四月,朝廷降诏,凡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玄德疑在遣中。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督邮坐于马上,惟微以鞭指回答。关、张二公俱怒。及到馆驿,督邮南面高坐,玄德侍立阶下。良久,督邮问日:“刘县尉是何出身?”玄德日:“备乃中山靖王之后;自涿郡剿戮黄巾,大小三十余战,颇有微功,因得除今职。”督邮大喝日:“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玄德喏喏连声而退。归到县中,与县吏商议。吏日:“督邮作威,无非要贿赂耳。”玄德日:“我与民秋毫无犯,那得财物与他?”次日,督邮先提县吏去,勒令指称县尉害民。玄德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参。

却说张飞饮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见五六十个老人,皆在门前痛哭。飞问其故。众老人答日:“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人,反遭把门人赶打!”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人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玄德正纳闷间,听得县前喧闹,问左右,答日:“张将军绑一人在县前痛打。”玄德忙去观之,见绑缚者乃督邮也。玄德惊问其故。飞日:“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督邮告日:“玄德公救我性命!”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傍边转过关公来,日:“兄长建许多大功,仅得县尉,今反被督邮侮辱。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玄德乃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日:“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督邮归告定州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玄德、关、张三人往代州投刘恢。恢见玄德乃汉室宗亲,留匿在家不题。

却说十常侍既握重权,互相商议:但有不从己者,诛之。赵忠、张让差人问破黄巾将士索金帛,不从者奏罢职。皇甫嵩、朱儁皆不肯与,赵忠等俱奏罢其官。帝又封赵忠等为车骑将军,张让等十三人皆封列侯。朝政愈坏,人民嗟怨。于是长沙贼区星作乱;渔阳张举、张纯反:举称天子,纯称大将军。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一日,帝在后园与十常侍饮宴,谏议大夫刘陶,径到帝前大恸。帝问其故。陶日:“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帝日:“国家承平,有何危急?”陶日:“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十常侍皆免冠跪伏于帝前日:“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言罢痛哭。帝怒谓陶日:“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武士拥陶出,方欲行刑,一大臣喝住日;“勿得下手,待我谏去。”众视之,乃司徒陈耽,——径入宫中来谏帝日:“刘谏议得何罪而受诛?”帝日:“毁谤近臣,冒渎联躬。”耽日:“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无寸功,皆封列侯;况封谓等结连黄巾,欲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帝日:“封谓作乱,其事不明。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陈耽以头撞阶而谏。帝怒,命牵出,与刘陶皆下狱。是夜,十常侍即于狱中谋杀之;假帝诏以孙坚为长沙太守,讨区星。不五十日,报捷,江夏平。诏封坚为乌程侯;封刘虞为幽州牧,领兵往渔阳征张举、张纯。代州刘恢以书荐玄德见虞。虞大喜,令玄德为都尉,引兵直抵贼巢,与贼大战数日,挫动锐气。张纯专一凶暴,士卒心变,帐下头目刺杀张纯,将头纳献,率众来降。张举见势败,亦自缢死。渔阳尽平。刘虞表奏刘备大功,朝廷赦免鞭督邮之罪,除下密丞,迁高堂尉。公孙瓒又表陈玄德前功,荐为别部司马,守平原县令。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刘虞平寇有功,封太尉。P7-10

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催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榷郭汜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清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悖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孑L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孑L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犹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孑L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邰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人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序言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是一部描写政治、军国大事的史诗性作品,凝聚了民众的聪明和智慧,也溶入了作者罗贯中对元末农民起义战争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在《三国演义》中不仅贯穿着儒家积极人世的世界观,而且包含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战略与策略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人们可以从中学到政治学、外交学、军事学、决策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它自元末明初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尊为我国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的内容取材于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描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西晋统一其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它展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发生发展与被镇压的过程,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的斗争,及其相互间消长与兴亡的历史过程。与此同时,小说也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腐朽与黑暗,社会的动乱,以及民生凋敝的图景,揭露了统治阶级武装集团镇压农民起义,相互争权夺利,制造战乱,使人民群众惨遭涂炭的暴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历史真实。

作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与历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审美感情的感染力。全书虽然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但在作品的整个形象体系中,刘备和曹操,包括他们所代表的集团,明显占有中心的地位。二者的矛盾、对立和冲突,构成了全书的结构的主线,相比之下,孙吴方面则处于陪衬的地位,而在刘蜀与曹魏两大封建集团的斗争中,《三国演义》的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这显然是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融合着长期以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表达了宋元时期民众“人心思汉”、“复兴汉室”的民族感情和愿望。

《三国演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成功地塑造了400多位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如宽仁厚德的刘备,奸诈残忍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雄猛莽撞的张飞,浑身是胆的赵云,老当益壮的黄忠,智勇双全而又气量狭窄的周瑜,忠厚老实有长者之风的鲁肃,老奸巨猾且智而近怯的司马懿等。这些人物,特点突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性格特征单一而稳定,呈现“类型性”、“脸谱化”、“浮雕化”的特点,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其次,紧紧围绕着制约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个核心描写战争,尤其强调人的因素,突现智谋的作用,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对制约战争胜负的其他因素,如气候变化、地理条件、军备给养等,小说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学的百科全书。同时,作者不吝笔墨,穿插一些舞剑作歌、盗书中计等情节,把惨烈的战争场面写得有张有弛,富有浪漫气息,富于节奏感。因而,《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不仅波澜壮阔,格调高昂激烈,而且往往洋溢着诗情画意,是一首英雄的史诗。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历史上有关罗贯中的记载,见诸报章的极少。罗贯中的忘年交——明初戏剧家贾仲明曾在《录鬼簿续编》中说:“作者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据明代人的一些记载:罗贯中当生活在元末动乱时,曾“有志图王”(王圻《稗史汇编》),但又觉得不可能与朱元璋等人称雄,所以才“传神稗史”,编撰小说数十种(王析《续文献通考》)。大概明朝建国后,罗贯中为反思元末的农民起义战争,总结历代王朝兴废的根由,同时也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的潜在意识,根据长期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吸收了民间戏曲艺人和民间说书艺人的创造成果,又参考了《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等历史文献,经过再创造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所以,《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一个人的独立创作,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罗贯中其他主要作品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的版本是手抄本,在元末明初至弘治年100多年间,一直在士大夫手中流传(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直到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才出现正式雕版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24卷,240则,题“晋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

继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新刊本不断涌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蓝本,只是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增删等工作。

清康熙年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重新加以修订。他们从帝蜀寇魏的正统观念出发,对罗贯中原作的情节作了增删改易,对文词作了修订,同时撰写了10多万字的评语,将书名改为《三国演义》,然后出版发行。

毛本《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封建的正统思想,但原作的基本精神得以保留,同时在艺术上加以提炼,语言也更精警,因此得到社会上的认可,得以广泛流传。近200年来,在社会上通行的就是毛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自成书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故《三国演义》出而脍炙人口,自士大夫以至舆台,莫不人手一篇。”(吴沃尧《两晋演义序》)“盖中国……不能人人读历史,而无一人不读《三国演义》。”(啸庐《中外三百年之大舞台序》)。《三国演义》在国内不仅有极为广大的读者群,在国外,也受到外国读者的广泛欢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本书以毛本为底本,重新整理排印,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罗贯中编著的《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是一部描写政治、军国大事的史诗性作品,凝聚了民众的聪明和智慧,也溶入了作者罗贯中对元末农民起义战争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在《三国演义》中不仅贯穿着儒家积极人世的世界观,而且包含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战略与策略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人们可以从中学到政治学、外交学、军事学、决策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它自元末明初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尊为我国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的内容取材于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描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西晋统一其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它展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发生发展与被镇压的过程,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的斗争,及其相互间消长与兴亡的历史过程。与此同时,小说也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腐朽与黑暗,社会的动乱,以及民生凋敝的图景,揭露了统治阶级武装集团镇压农民起义,相互争权夺利,制造战乱,使人民群众惨遭涂炭的暴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历史真实。

编辑推荐

罗贯中编著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