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相关性准则--大数据时代的高效能之道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意)鲁吉蒂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带来冲击。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埋头于邮件、消息和电话中难以自拔,我们努力回复所有信息,而这往往会打断我们的思路和注意力,甚至降低我们的工作效能。

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学会对不断膨胀的信息进行管理。在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过滤不必要的信息并选择、使用相关信息。通过学习“相关性准则”的方法,我们可以训练自己提升大脑能力,帮助大脑获取、处理多层次信息并仅对相关信息做出反应。本书详细阐释了“相关性原则”的理论和基础,如何发现相关性,如何训练大脑识别相关性,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应用相关性并取得成效。

鲁吉蒂编著的《相关性准则--大数据时代的高效能之道》适合不同行业和背景、各个层级的职场人士阅读。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在纷杂的信息洪流中,快速地判断和识别重要的相关性信息,积极主动、游刃有余地处理好相关性的工作,从而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内容推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人每天埋没于邮件、消息和电话中难以自拔。因为担心不回复这些沟通信息就会失去某些东西,我们努力回复所有信息,而这往往会打断我们的思路和注意力,以致有可能降低工作效能。

鲁吉蒂编著的《相关性准则--大数据时代的高效能之道》告诉读者,要学会过滤不必要的信息以及选择、使用相关信息。通过阅读本书并学习“相关性准则”的方法,训练自己提升大脑能力,帮助大脑获取、处理多层次信息并仅对相关信息做出反应。书中详细阐释了“相关性原则”的理论和基础,如何发现相关性,如何训练大脑识别相关性,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应用相关性并取得成效。

《相关性准则——大数据时代的高效能之道》适合不同行业和背景、各个层级的职场人士阅读。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在纷杂的信息洪流中,快速地判断和识别重要的相关性信息,积极主动、游刃有余地处理好相关性的工作,从而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目录

第1部分 相关性准则

第1章 相关性准则之发现 2

 1.司空见惯 2

 2.信息时代 5

 3.数字信息 6

 4.相关性准则缘起 8

 5.演变 10

 6.相关性准则 13

 小结 14

第2章 相关性基础 16

 1.定义 16

 2.意识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17

 3.时间管理基础 20

 4.数据过载时代的时间管理 21

 5.意愿或内容:交流的潜在矛盾 23

 6.相关性准则 24

 小结 27

第3章 发现相关性:驾驭飞越复杂世界 30

 1.掌握复杂性 30

 2.相关性准则1认清目标 32

 3.相关性准则2情境认知 36

 4.相关性准则3模式感知能力 38

 5.相关性准则4注意(力)因素 40

 6.相关性准则5自我认识和自我掌控 42

 小结 44

第2部分 训练大脑识别相关性

第2部分引言 47

第4章 准则1 认清目标 49

 1.认清目标 49

 2.制定评估标准 52

 3.确定所需要的资源 54

第5章 准则2 情境认知 58

 1.感知 59

 2.理解 62

 3.预测 64

第6章 准则3 模式识别 65

 1.简介 65

  模式识别1 逻辑法 66

  模式识别2 创意法 68

 2.预测未来创意 69

 3.预测未来举措 72

第7章 准则4与准则5 注意(力)与自我认识 76

 1.注意(力) 76

 2.自我认识/自我掌控 80

第3部分 相关性准则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8章 技术工具和过载因素 84

 小结 87

第9章 相关性准则在工作中的运用——高效能团队合作 89

 小结 92

第10章 相关性准则在危急情况管理中的运用 93

 1.如何在危急情况下做出决策? 93

 2.如何为紧急情况制定策略? 94

 小结 96

第11章 相关性准则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运用 97

 小结 99

参考书目 100

后记 远景 103

试读章节

相关性准则之发现

1.司空见惯

虽说并非人人都是办公室一族,不过,某位普通办公室职员的普通一天倒可以演绎我们即将讨论的话题,让我们把这位职员叫作克里斯。早上,克里斯一觉醒来,开始晨间俗务:洗漱、吃早餐,如果是早起一族,还可能去运动房健身,然后自驾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办公室。走进办公室后,打开电脑,有时间的话可能会扫一眼当天的报纸,或者,更可能的是,扫一眼每日电子新闻摘要,然后开始处理他的项目或任务。这项目或任务要么是他自己选出来准备在当天大干一场的,要么是老板要求他搞定的。

这种情形听起来是不是耳熟能详呢?似乎描述了大部分办公室上班族的普通日子。还有,如果你能对这样的描述产生共鸣,可能会觉得,比起这种框架化的、简单化的、几乎理想化的描述,你的典型工作日还包括更多别的东西。

让我们重新演绎一遍。

早上,克里斯一觉醒来,首先查看智能手机。他新收NT大约三十几封电子邮件:在他沉沉入睡的夜晚,国外客户和生意伙伴一直在工作,他们处理了大量事务,需要反馈。

手机上的Facebook移动应用程序图标也闪烁着——有两条新消息和添加好友申请;Outlook提醒他今天要和一位客户共进午餐,10点钟有一个会要开。他认真看了所有邮件,一一回了,然后火速进行日常事项,吃早餐,出门上班。一般,他要么上班迟到,要么牺牲读报时间或和太太聊几句的时间去处理那三十几封邮件。等他走进办公室,他所回复的那30封邮件的抄送者中,至少有一半人回复了自己的想法。每封邮件的抄送者有三四位,因此他收到了60封反馈邮件。大部分回复都不会增加什么新信息、见地或指示,只是以一种杂乱无章的方法把之前的邮件扩充一番。尽管如此,只要克里斯一打开计算机,就感到必须立刻回复邮件。至于回复邮件会又一次占用60分钟,使他无法开始处理本打算当天处理的实际工作,他并不介意。

NTiS,克里斯已经滞后于日程了,可他还是觉得,他可以在午饭前提交分析报告。克里斯的老板走进来,对他说有一件急事需要立刻关照。克里斯指出今天中饭前要交分析报告,可是老板脸上的表情告诉他,老板不想听到推却之词。

克里斯觉得老板让他处理的事情尽管与主要项目有关系,甚至相对比较重要,但是可以在分析结束后立即轻而易举地迅速解决掉,因为分析结果会为大量相关小事指出解决方向及方案。可是,客户催着立即答复,老板也不是个好说话的人。克里斯不得不停下分析工作,做些答复客户的准备,然后来回收发新一轮邮件,大约有10封;等这一切都做完,已经是下午4点钟了。  提交分析报告的截止时间推迟到明天,克里斯一方面松了一口气,另一方面,却知道这意味着另一个类似的小问题将在明天早上紧急摆在办公桌上。克里斯决心在晚上全力以赴完成分析,以免再有其他无谓的拖延。可是,太太打来电话提醒他,他答应过安排下一次度假的事情的。于是他打开G00gle,搜索航班、酒店和相关信息。共找到4家官方网站、10家旅行社以及各色随机信息网站若干,包括博客、播客、专用内容页面。他决定走老线路,只要从网上书店买一本指南就行了,可是网站显示了3个选项:纸质书、电子书和有声读物。

克里斯花了半小时浏览各种选项、填写订单、找回PayPal密码,然后下单订购纸质书。事情做完,时间已是晚上8点——他还没有安排旅行,他还没有提交报告,他还误了晚餐,他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手机不停地响,还显示出5条未读信息。

克里斯感到,他几乎什么也没干成,某些无法控制的力量吞噬了他所有的时间。

这情形听起来是不是更耳熟呢?

我以前做过一家公司的律师,当时参与了一项商业交易,在各种令人痛苦的工作中,这也算得上一件。大队人马按要求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时,目的是在史无前例的有限时间里得出成果。要做的工作很多,每个人都承受着长时间工作和完工时限带来的压力。然而,让人郁闷的事情发生了(若不是这些事情如此令人沮丧,本来我们还可以干得挺欢快的):我们本该人人对着文档和分析报告埋头苦干,却差不多全都会被淹没在滚滚而来的电子邮件洪流中,有时候一分钟内不止收到一封邮件。有人会给全体收件人发来一些信息、问题和意见,大部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候是一些和我们计划中的宏图伟业毫不相干的事,每个人都要回复各自的意见,诸如此类。如果不在短时间内回复某条意见——其实往往没有必要回复,就会有人进行提醒。结果,我和大部分其他人一样,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读邮件、回邮件上,忙到深夜,也没有时间去做我该做的事。一天过去,可以看出大部分往来邮件纯属多余,全无必要,屡屡如此。这时,我们终于可以开始分析需要分析的东西,我们得出所有答案,某一位同事于是可以进行统筹考虑,进行汇总。要是我们能够管制住那些急吼吼的电子邮件洪流,我们的工作该有多快、多好、多高效啊。P2-5

序言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信息唾手可得,只要有一台电脑,再接上互联网,财富和时间的多少就再也无法成为知识和学习的障碍。

信息带来刺激、知识和选择。可是,信息过量和充裕选择(这些选择的吸引力不相上下)却造成了自相矛盾的后果,即目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碍决策和关注重心,最终使充裕选择所释放出来的自由遭遇贬值。这种因素使复杂性更上一层楼,不仅反映在我们的社会结构方面,还反映在认知过程上,反映在我们从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发现意义和目的的能力上。

随着文化复杂性的发展和选择的增多,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对我们应当将精力投入哪个方向做出抉择,难度日益增大。面对似乎无穷无尽的机遇,我们束手无策,不知其意义和目的何在。有一些问题似乎日益紧迫地向每一个人袭来:“我应该把注意力转向哪里?我应该投入哪些工作?”

有太多的刺激、目的、事件在争抢我们的注意力,各自力求出尽风头。看来,复杂性和平均信息量在稳步攀升,我们往往为此感到失落。

我们必须培养能力,理清送上门来的乱麻一团、相互矛盾的信息,我们要进行选择,只对能让我们有的放矢的信息做出反应。我们必须找到把握能力的方法,在无穷无尽的信息和选项中驾轻就熟地快速挑选出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因为,时间和精力投向哪里,哪里就会造就最终的我们,造就我们的人生。

如何训练自己畅游信息时代?如何能够妥善利用信息、工具和资源,不被过多数据带来的似乎难以承受的需求所淹没、吞噬?如何成为高效能人士,而不仅是高效率人士?如何在信息遍地的时代保持竞争优势?如何了解哪些信息、工具与你的目标有关,哪些无关?如何长袖善舞于日渐繁复的人际互动?

以上即是本书意欲引领读者探讨的方向。

后记

后记

远景

科学上的任何突破都要经历范式转变,这种转变一开始会受到抵制。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科学革命的结构》源源不断的新时代心灵通俗读物告诉我们,人类家庭正在如何走向新阶段,深入认知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种观点取决于读者的个人信仰系统和灵性。不过,大部分人都会同意: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改变着我们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1964年,前苏联宇航员尼古拉·卡尔达舍夫(Nikolai·Kardashev)提出了一个测量一种文明的技术进步程度的方法(通常叫作卡尔达舍夫等级,随着时间推移,其他科学家扩充了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根据各种文明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能源的利用能力将文明分为3个等级。

按照卡尔达舍夫等级,如果一种文明能够控制整个星球的能源,则为一级文明;如果能够控制所在星球(太阳)系统的能源输出(所产生的能源输出是一级文明的100亿倍),则为二级文明;如果能够控制所在星系的能源输出(所产生的能源输出是二级文明的100亿倍),则为三级文明。例如,一级文明将能够控制或改变所在星球的天气,控制其他行星现象的力,包括飓风、火山爆发以及地震等,将这些力转变成能源;二级文明可能能够汇集太阳耀斑的能量;三级文明将拥有能够克隆一个星系的资源,从构成这个星系的星球抽取能量,还拥有跨空间旅行工具。

根据这个分级方法,人类文明程度尚未达到第一级,为零级,需要依赖死亡植物(石油和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按照每年3%的平均增长率,大概一两百年后,我们的文明等级可达一级,达到二级需要几千年,达到三级需要十万年到百万年。

这个理论遭到了一些批评,批评基础是我们无法理解和预测高级文明的行为,因此卡尔达舍夫理论无非是科幻小说的形象化练习。不过,不少科学家在著作中提到卡尔达舍夫的方法,其中包括日裔美国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超空间》,认为这种进化模式即使算不上精确可测,也是极有可能的。

卡尔达舍夫的分级参数为能源利用能力。其后有科学家,如美国天文学家及天体物理学家卡·爱德华·萨根(CarlEdwardSagan),建议,在卡尔达舍夫分级方法中,从低级向高级的转变也可以通过第二参数进行观察,这个第二参数就是该文明可以利用的信息。

从严格的科学式左脑思维迈出一步,略微用上一点儿想象力和场景创造力,就不难看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是向一级系统(即行星系统)转变的第一个看得见的阶段。全球化同样属于这一阶段,尽管存在弊端和问题。  进入这个阶段的另一个迹象是行星语言的创造。世界语这种人工创造的语言就是这方面的首度尝试。世界语并不如它的创造者所希望的那样成功,由于是人工创造的,因此需要激进的政治决策(如使用欧元)才能得到采用,这在世界语创造之初还没有理由启动。不过,通过商务往来,通过跨国旅行的发展,英语正在自然而然地、缓慢地传播开来,成为通用的国际性语言,这种不可阻挡的蔓延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变得十分清楚。

我们是否即将向一级文明转变?新一代人类真正有别于从前的是什么?人类这个整体以及处于各自语境中的每个个体将从哪里获得力量发生量子跃变、达到新的个人能力水平?现代生活常常伴随着信息过载,这些往往给人带来混乱的感受,可是,仅仅拥有更多信息本身就足以让我们在混乱之中找到新的意义吗?

读者至此应该十分清楚,我相信通向这种量子跃变的桥梁就是相关性。信息可用性是一种能源资源,需运用娴熟。相关性准则是其中的关键,它是对这样一种技能的改良:即通过注意力集中和审慎回应(接收大量信息而不被迫自动对所有信息进行回应)进行知识加工的能力。

注意力是你最富价值的工具。如何利用注意力决定了如何利用时间,如何利用时间决定了你的现在和你的未来。

你会把注意力投向哪里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00:10